廣角鏡頭使用技巧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近年來,電視劇及專題片、紀錄片的製作越來越廣泛的使用廣角鏡頭來拍攝,廣角的運用得到充分的發揮。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資料,供大家參考!

  

  1. 找出刺點

  廣角鏡限制了攝影師需要有寬闊的取景,因為畫面中的景物太多,攝影師要找出刺點***punctum***,才可以讓照片更突出。刺點是文學批評家Roland Barthes提出的概念,簡單來說,就是在影像中提供一個小細節、小巧思,不經意地刺中觀者的感官,而這就是令人愛上一張作品的關鍵所在。

  2. 以巨集觀來看影像

  因為畫面中人事物太多,拍攝時不要只注重在細節層面,可以以巨集觀的視角來看整個畫面。Duong提及 the law of Pragnanz,構圖時想像將畫面中的事物簡化為簡單的形狀和線條,從而將這些形狀組合成有趣、獨特的構圖。

  3. 引導視線

  使用廣角鏡時難以獲得散景,而且入鏡的景物太多,要突出拍攝主體,就要靠畫面的線條、構圖等來引導觀者的視線,讓觀者加倍注意攝影師想要展現的主體。

  4. 走近一點

  這特別適用於拍攝人像。想要拍到人像的神情,捕捉他當下的神態,就需要走近一點。這也可以讓習慣使用長鏡頭的玩家走出comfort zone,嘗試與被攝者有更多的交流。

  5. 以風光照的思維來拍照

  拍攝山景、海景等風光照時,因為拍攝遠景,景物寬闊,取景時會非常講究景物的位置,線條的安排等。使用廣角鏡拍攝時也要用這種心態,即使是拍攝街頭巷尾,也要留意街道的線條,以及行人、車輛的前進方向,耐心等待構圖最好的一刻,才按下快門。

  6. 勇於拍出誇張的廣角效果

  使用廣角鏡時,前後景的距離會被誇大,造成透視變形,配合照片題材,好好利用,就可以拍出獨特的效果。

  7. 善用空間

  廣角鏡可以攝入更多的景物,如果不想每張照片都有豐富繁雜的畫面,可以嘗試在畫面中留白,做出更多變化。

  8. 框中有框

  既然廣角畫面太廣,就自己重設畫框吧!以陰影、建築物的外觀等作為主體的背景,就可以引導觀者的視線,突出主體。

  9. 嘗試不同拍攝角度

  要拍出與眾不同的好作品,不妨多作新嘗試。以比較少用到的角度來進行拍攝,也許會帶來驚喜!

  10. 善用光線

  使用廣角鏡最難的,就是讓觀者的目光焦點落在主體上。善用光線來引導觀者也是突出主體的好方法。

  超

  多嘗試豎構圖

  橫構圖是我們在攝影中最常採用的構圖方法,也是看上去最自然、用得最多的一種構圖形式。但既然超廣角鏡頭和普通鏡頭有著那麼大的區別,在構圖上我們也應該進行一下改變。

  在使用一般視角的鏡頭進行拍攝時,豎構圖就在表現垂直線條特徵明顯的景物上更有優勢,被攝物往往會因為採用豎構圖而顯得更加高大、挺拔、莊嚴。

  而超廣角鏡頭又因為得天獨厚的視角優勢,可以更簡單的把畫面中上下部分的內容聯絡起來,形成一種畫面對比。

  如果你要拍攝的是人像作品,那就更應該多采用豎構圖了。只要合理利用超廣角鏡頭的邊緣畸變特性,大長腿什麼的統統不是問題。

  也許有的朋友不太習慣於使用豎構圖進行拍攝,不過在超廣角鏡頭的使用上,豎構圖絕對能幫助你拍到很好的作品!

  多加利用前景

  所謂前景,就是位於主體前面或靠近前沿的人或物。在鏡頭畫面中,用以陪襯主體,或組成戲劇環境的一部分。

  在一副畫面中,恰當的新增一些前景,會讓畫面更加具有戲劇性。並有助於增強畫面的空間深度,平衡構圖和美化畫面。

  因為超廣角鏡頭的獨特視野範圍,如果單單的拍攝一大面積的平面風光照,會顯得整體畫面缺乏縱深感,十分平淡。

  因此,想用好超廣角鏡頭,如何合理的在畫面中增添前景就是一門必修課。但這並非是說毫無目的地把什麼都拍進畫面。

  在選擇前景時,應本著選擇具有季節特徵、地方特徵的景物作前景的原則,有意識地運用前景來渲染某種氣氛或特徵。比如,選擇有季節特徵的花木給畫面增添氣氛是最常見的。同樣,具有地方特徵的景物也能使畫面增添濃郁的地方色彩或異國情調。

  有了前景的襯托,超廣角鏡頭才能發揮出它應有的效果。廣闊的視野和超乎想象的縱深感絕對會讓你感受到意想不到的震撼。

  控制炫光與光比

  攝影愛好者都知道鏡頭分標準、廣角、長焦和魚眼鏡頭幾大類。其中,尤以超廣角較難掌握,不容易拍好。而不容易拍好的其中原因之一,就是畫面中收錄了太多的元素。

  由於視角較大,拍攝場景中往往會有明亮的光源,這就足以產生具有破壞性的炫光。而如何合理的控制和規避炫光,也是超廣角鏡頭使用者需要學習的拍攝技術之一。

  除此之外,如何在一幅畫面中控制好各個被攝物的光比關係也是超廣角鏡頭使用中的一門學問。死黑或者死白都是應該儘量避免的問題。

  如果想要比較好的控制好超廣角鏡頭視野中的光比,比較好的辦法就是帶上一塊指數較高的漸變鏡。搖黑卡也是可行的方法,但由於要求技巧較高,不推薦各位新手朋友使用。

  最適合使用超廣角鏡頭的時間是被稱為“魔法時刻”的清晨和黃昏。並且據說超廣角鏡頭在冬天表現更好,因為大雪會降低天空與地面的光比。

  超廣角鏡頭的寬大視野可謂是一把“雙刃劍”,只有能合理規劃畫面中各種元素的攝影師才能真正駕馭好這麼一類獨特的鏡頭。

  謹慎對焦

  一般來說,由於測距線的原因,數碼單反相機在超廣角視角時的對焦精度不如徠卡等旁軸類相機。而這也凸顯了超廣角鏡頭在拍攝時容易焦點不實的問題。

  因此在拍攝中,特別是在靠近被攝物並採用大光圈的情況下,我們一定要注意畫面焦點是否準確。

  對超廣角鏡頭來說,自動對焦也會出現一些問題。為了保險起見,在使用超廣角鏡頭的時候,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最好使用手動對焦。

  開啟相機中的實時取景功能,找到你想要作為焦點的那一部分景物並且放大,慢慢的進行對焦才是穩妥的選擇。

  如果不進行手動的精細對焦,我們在回放照片時可能就會有相機螢幕顯示不出來的脫焦部分,等到想要進行大幅輸出的時候,就只能後悔莫及了。

  對於依靠自動對焦走遍天下的朋友們來說,如果想要入手一支超廣角鏡頭,最好提前學習一下如何進行手動精細對焦。要不然可真算是白瞎了超廣角鏡頭這塊材料了。

  注意畫面暗角

  暗角是一種畫面四周的失光現象,形成暗角的原因有很多種,比如鏡頭光軸和攝影成像的光線夾角比較大,或者長焦鏡頭的鏡片直徑不夠,邊角的像差較大等都是形成暗角的原因之一。

  可能很多攝影者都想法設法去除暗角,因此購買更加昂貴的攝影器材。但按照現在的製作工藝來說,作為超廣角鏡頭,出現暗角幾乎是不可避免的。

  這是因為用超廣角鏡頭拍攝時,進入鏡頭的光線到達感光元件邊緣的距離比到達中央部位的距離要大得多。

  所以在使用超廣角鏡頭拍攝的時候大家尤其要注意這個問題。用超廣角鏡頭拍攝的照片,可能會出現色調從畫面中央至邊緣逐漸明顯地變深,也就是出現了一定程度上的暗角現象。

  好在現在的數碼後期非常方便,一般的後期軟體中都有可以消除暗角的功能和設定。而且操作也比較簡單,基本屬於一鍵式的傻瓜操作。

  其實暗角也有一定的好處,要學會靈活的運用,有些攝影者就認為,暗角的出現有助於整體的攝影構圖,突出攝影的題材,讓主題更加的鮮明,使攝影作品給人另一種美感。至於大家在使用超廣角鏡頭時利不利用暗角,和怎麼利用暗角,就是見仁見智的事了。

  把控拍攝距離

  戰地攝影師Robert Capa曾說:“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夠好,是因為你靠得不夠近。”這句經典名言雖然不是針對超廣角鏡頭而說的,卻無形中成了對它最好的詮釋。

  越靠近主體拍攝,超廣角鏡頭帶來的戲劇性效果就會越明顯,因為誇張的透視和扭曲變形,以及前後景物深遠的空間感,強化了影像張力。

  在超廣角鏡頭寬廣的視角下,所有的景物、動作或表情在畫面中的比例就會相對的縮小,如果這些是照片要傳達的訊息,靠得不夠近就沒辦法給人深刻的印象,甚至讓人抓不到畫面的重點。

  不過超廣角鏡頭若駕馭不當,景物誇張的變形和失真會破壞畫面整體的平衡和美感,因此在追求強烈視覺衝擊的同時也要拿捏分寸,避免造成反效果。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在拍攝人像的時候,如果距離太近可能造成鼻子或額頭扭曲變形。

  所以,使用超廣角鏡頭進行拍攝時需要提前思考一下,如果想要達到誇張的戲劇性效果,就儘可能的靠近被攝物。如果想要比較客觀的視角,老老實實站遠一點吧。

  超廣角鏡頭在鏡頭家族中算是比較特殊的一名成員,這種鏡頭可以激發出我們的創造力,但也會給使用帶來極大的困難。只有熟練掌握了超廣角鏡頭的各種特性以後,才能真正的創造出一片不一樣的“廣”闊天地。
 

超廣角鏡頭使用方法大全
什麼是廣角鏡頭_使用注意事項
相關知識
初學者廣角鏡頭使用技巧
廣角鏡頭使用技巧
廣角鏡頭拍攝技巧
超廣角鏡頭使用方法大全
什麼是廣角鏡頭_使用注意事項
有關倒車後視鏡的使用技巧
有關倒車後視鏡的使用技巧
使用超廣角鏡頭有哪些技巧
超廣角鏡頭拍風光技巧_超廣角使用方法
廣角鏡頭的使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