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藝術的形式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8日

  攝影是一門獨特的藝術語言,是從現實生活實際出發,結合由自己思想感情所凝聚起的深刻觀察力,對於所要表現的物件,從內容到形式,給以深入的審美開發,滲入審美能動性的表現功能,達到攝影藝術的美。小編給大家整理了有關介紹,分享給你們!

  形式是一個非常廣泛的概念,可以講沒有一種事物不是通過一定的形式表現出來的。我們口頭上說的例子、方式、工藝、結構、技法等,雖然沒有形式這個詞,但實質上都是指的一種表現形式,無一不是通過一定的形式表現出來的。

  :

  以攝影藝術為例,照片中的浮雕、底片中途曝光、色調分離、剪裁等等,叫做攝影的技法,或稱為攝影的藝術技巧。其實,這些不同的技法,方法或技巧,都是攝影藝術不同的表現形式。眾所周知,不同的藝術形式是由不同的因素構成的,美術的因素是顏色、線條和空間的關係;音樂的因素是符號、聲調、旋律和節奏;文學的小說、詩歌、散文的因素是文字及其表達的思想;攝影的因素是色階、調子、線條和空間關係。由此可見,形式不僅涉及到思想,同時也涉及到感覺性的結構。形式是客觀存在,它是有形的,如長、方、圓等。但是形式如果不同內容結合,也就不能構成一件具體的作品,反之,內容如不借助形式也就無從表達。因此,形式和內容是不可分割的。什麼是藝術作品,簡而言之,形式和內容的有機統一,就是具體的藝術作品。

  形式不是一成不變的,在有階級存在的社會裡,藝術形式隨著社會的階級的變化而發生變化。無論在哪種社會或哪個階級,都會用藝術為其所需達到藝術政治目的而服務,而藝術家無不自覺地或不自覺地為這些政治目的而工作,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因此,藝術的變化被打上了時代的烙印。

  正像勞動創造了人一樣,藝術形式也是由勞動創造的。民族的種類誕生和發展,也就形成了各種民族藝術形式的發展。在遠古時代,民族的差別是不明顯的,這可以從考古的發現中得以證明,如:生產使用的工具都是極為近似的,我國發現的原始時代的岩石或洞穴中的繪畫,和其他國家發現的繪畫也是大同小異。這種近似的原因,是由於當時人類的生產水平和摹仿自然的結果。而今天為什麼它們之間的距離拉大了?這是因為人類所處的地理環境不同,生產力的發展有快有慢,再加上交通工具的限制,人們不能及時交流,這樣,民族之間的差異才逐漸地增大起來,特別是文化方面的變化就更為懸殊,形成了西方和東方完全不同的兩種文化和藝術,這在繪畫方面表現的更為顯著,在攝影方面也有天壤之別。

  :

  一個民族一旦形成了一種審美的觀念,對外來的藝術形式就具有了排他性。藝術不同於生產工具,生產工具只要掌握了使用方法,就可以相互使用,而藝術則不然,一種外來的藝術如果不同本民族的傳統藝術形式結合,就不能為本民族所接受,這種情況在各民族中都是如此,幾千年來形成的我國的傳統藝術形式,是我們今天創造藝術形式的寶貴借鑑,我們的祖先創造創造了燦爛的文化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源泉。但也要看到,這種長期形成的藝術欣賞習慣,對接受外來藝術形式的確帶來了不利的因素。比較而言,我們對接受外來文化藝術是比較保守的。

  :

  攝影是世界上歷史最短的一種藝術。它最先是作為一種技術問世的,照相機作為一種工具,是不存在什麼藝術或民族形式的,但把它作為一種藝術創作手段,攝影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就產生了各種不同的賦有民族形式的藝術形式了。在創作上不研究民族的表現形式,不注意民族的藝術欣賞習慣,其作品就不會被廣大人群所接受。攝影藝術在我國是一種全新的藝術形式。它不像音樂,舞蹈,戲劇,這些藝術在我國都有悠久的歷史,都有傳統的形式。而攝影的藝術形式,只能從相近的藝術形式中去尋找。因此,攝影的藝術形成從一開始,就把注意力集中到了摹仿中國畫的方面去了,這是一種很自然的現象,在西方也有這種傾向,借鑑繪畫中的各種技法應用到攝影方面。

  :

  在我國,攝影摹仿中國畫的形式,走過了兩個階段。最早是利用照片剪輯的方法,把照中拼湊成中國畫的味道,實踐證明,這種方法是不可取的。後來,大家在拍攝開始採用中國畫的構圖方式,選擇具有中國畫韻味的表現方式,這樣拍出的作品同中國畫相比達到了惟妙惟肖的程度,其收穫是不小的餓,觀賞者也給予了不少的讚賞。講到這裡,是否可以得到結論認為我們的攝影藝術形式問題已經解決了?但我認為這樣的認為是不對的,因為這種形式只是對中國畫的摹仿而不是創造,只不過是跟隨,對攝影藝術形式的形成是遠遠不夠的,但對攝影隨中國畫的摹仿是不應反對的,卻不是一種方向。這對攝影藝術不是提高,而是一種失去攝影本身的一些特點。如果這樣下去,攝影的道路和形式將會越走越窄。當我們考慮到的時候,不能只從作品的外部結構上考慮,僅從外部上下功夫,是治標不治本,長此下去,就會走進死衚衕,而且沒有多大的發展前途。那麼,攝影的形式應從哪些方面進行探討?攝影的形式應具備什麼要素呢?還是應從我國人民對藝術的欣賞習慣,審美觀念和心理狀態方面去深入的發覺。

  長期以來,我國人民在藝術欣賞方面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習慣,這就是要求藝術作品具有詩情畫意,這種詩情畫意同我國人民的情感與心理作用是分不開的。我國人民的情感大都是內在的,做事情講究含蓄。因此,在欣賞藝術作品時,不喜歡那些一覽無餘的東西,總愛好那些有回味的作品,並且希望能在每次欣賞的過程中都能獲得新的意境。這就是人們長講的百看不厭,長看長新。我國人民對藝術的表現方法也有自己的習慣和要求,這就是在藝術作品中對景物的刻畫和描繪,要完整、細膩、簡潔、明快,那些大而無當,雜亂無章,過分誇張或變形的作品不能去吸引人們的眼球,而那些既完整又不求其全,細膩而又不太繁瑣,稍有誇張而又不改變其形,寓意深邃而又明快的作品常被觀賞者叫好。

  :

  ,除了人們的欣賞習慣之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研究我們傳統的表現方法。不僅要研究中國繪畫,其它藝術形式也要研究,如:音樂、地理、民俗、戲曲、建築等,攝影藝術形式應當吸引眾家之長,集大成為我所用。

  :

  以上所述,都是就形式的本身而言,這僅僅是一個方面。形式如不能和內容相結合,就不能成為一件具體的藝術作品,我們在講攝影形式的時候,不能脫離內容只談形式。我們講攝影形式也不是為形式而形式,而是如何通過攝影的特色來表達和表現攝影的特色形式,反映和表現時代的內容。我們在講攝影藝術形式時,更不應該有排斥,拒絕別的藝術表現形式,不但不排斥,還應取其精華,為我所用,豐富我們攝影藝術形式的創作方法,提高我們攝影藝術形式的表現力。

  攝影藝術的表現形式是不斷髮展和變化的,都是從一個普及到提高的過程,也是一個由不完善到完善的發展過程。為了突出我們攝影藝術形式的個性,我們的攝影作品就是要體現我國的特點,這樣就具備了我們自己的民族形式藝術特點。在攝影藝術風格中也就有了我們自己的攝影形式風格。這也就是藝術形式上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達人攝影師昕爺範兒
達人攝影師不二哥
相關知識
攝影藝術的形式
論攝影藝術的五大表現形式
攝影藝術的表現形式
中國攝影藝術的民族化程序
攝影藝術的感悟
攝影藝術的內容分類
攝影藝術的特點
攝影藝術的表現方法
淺談攝影藝術的地方特色
風光攝影構圖的形式美和攝影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