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舞的起源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05日

  芭蕾舞是用音樂﹑舞蹈和啞劇手法來表演戲劇情節。女演員舞蹈時常用腳趾尖點地。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關於資料,供你參考。

  芭蕾最初是歐洲的一種群眾自娛或廣場表演的舞蹈,在發展程序中形成了嚴格的規範和結構形式、其主要特點是女演員要穿上特製的足尖鞋立起腳尖起舞。作為一門綜合性的舞臺藝術,芭蕾17世紀在法國宮廷形成。1661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四下令在巴黎創辦了世界第一所皇家舞蹈學校,確立了芭蕾的五個基本腳位和七個手位,使芭蕾有了一套完整的動作和體系。這五個基本腳位一直沿用至今。

  一、意指

  ①一種舞臺舞蹈形式,即歐洲古典舞蹈,通稱芭蕾舞。這是在歐洲各地民間舞蹈的基礎上,經過幾個世紀不斷加工、豐富、發展而形成的,具有嚴格規範和結構形式的歐洲傳統舞蹈藝術。19世紀以後,技術上的一個重要特徵是女演員要穿特製的腳尖舞鞋用腳趾尖端跳舞,所以也有人稱之為腳尖舞。

  ②舞劇,最初專指以歐洲古典舞蹈為主要表現手段,綜合音樂、啞劇、舞臺美術、文學於一體,用以表現一個故事或一段情節的戲劇藝術,稱古典芭蕾***或古典舞劇***。20世紀出現了現代舞以後,以現代舞結合古典舞蹈技術為主要表現手段來表現故事內容或情節的稱現代芭蕾。逐漸地,芭蕾一詞也用來泛指用其他各種舞蹈為主要表現手段的舞劇作品,儘管在舞蹈風格、結構特徵、表現手法等方面均不同於古典芭蕾或現代芭蕾。

  在現代編導創作的舞蹈作品中,有相當一部分沒有故事內容,也沒有情節,編導運用歐洲古典舞蹈或現代舞蹈,或使兩者相結合,用以表現某種情緒、意境,或表現作者對某個音樂作品的理解等等,這些也稱為芭蕾。

  ballet一詞,源於古拉丁語ballo。最初,這個詞只表示跳舞,或當眾表演舞蹈,並不具有劇場演出的含義。芭蕾作為一門舞臺藝術,孕育於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盛大的宴飲娛樂活動,17世紀形成於法國宮廷,這種宮廷芭蕾實際上是在一個統一的主題下,具有鬆散結構的舞蹈、歌唱、音樂、朗誦和戲劇的綜合表演,由專業的舞蹈教師設計,國王和貴族擔任演員,女角也由男子扮演,表演場地在皇宮大廳中央,觀眾則圍繞在大廳周圍觀看;演員戴皮製面具標誌不同角色,故又稱假面芭蕾。

  1661年,路易十四下令在巴黎建立皇家舞蹈學院。17世紀70年代芭蕾演出開始使用黎塞留主教宮廷劇場。演出場地和觀眾觀看角度的改變,引起了舞蹈技術和審美觀點的變化,演員站立的姿勢越來越外開,由此正式確定了腳的5個基本位置,這5個外開的位置成為發展芭蕾舞技術的基礎。專業芭蕾演員應運而生,並逐步取代了貴族業餘演員,職業女芭蕾演員也開始登臺演出,舞蹈技術得以較迅速地發展。

  芭蕾演出從基本上是一種自娛性的社交活動逐步轉變為劇場表演藝術。這個時期的芭蕾是從屬於歌劇的,宮廷作曲家J.B.呂利在歌劇中加入芭蕾場面,實際上是一連串舞蹈表演,劇情反而顯得無關緊要,這時稱為歌唱芭蕾或芭蕾歌劇。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18世紀中葉。

  18世紀的芭蕾大師J.G.諾韋爾是芭蕾史上最有影響的舞蹈革新家。他在1760年出版的《舞蹈與舞劇書信集》中首次提出了"情節芭蕾"的主張,強調舞蹈不只是形體的技巧,而屬於戲劇表現和思想交流的工具。諾韋爾的理論推動了芭蕾的革新浪潮,在他和其他許多演員、編導的持續努力下,芭蕾從內容、題材、音樂、舞蹈技術、服飾等方面都進行了一系列改革,這些改革使芭蕾終於能夠與歌劇分離,形成一門獨立的劇場藝術。

  芭蕾舞在芭蕾發展史上,主要有兩種美學觀點一直在起作用。一種觀點認為,芭蕾是"純粹的舞蹈",16世紀的義大利舞蹈教師、《王后的喜劇芭蕾》的編導博若耶認為芭蕾是"幾個人在一起跳舞的幾何圖案組合"。這種觀點完全著眼於芭蕾的形式美,幾乎完全不考慮芭蕾的內容或情節,往往導致單純追求技巧的高超、華麗。

  18世紀中葉以前,這種觀點在芭蕾創作中居統治地位。另一種觀點強調芭蕾是"戲劇性舞蹈",諾韋爾的"情節芭蕾"理論最集中地代表這種觀點。他認為在一部芭蕾作品中,上述兩種主要觀點至今仍在起作用,不少編導致力於創作戲劇性的或有情節的芭蕾作品,也有的編導熱衷於無情節芭蕾,注重形式美,兩類作品中的優秀劇目都是觀眾所欣賞的,並作為保留劇目經常上演。

  20世紀以來,各種文藝思潮對芭蕾創作的影響越來越明顯,出現了許多不同風格的作品。

  二、芭蕾分類

  1、音樂芭蕾

  以展現舞者技巧為主要目的,例如聖桑的"垂死的天鵝"。

  2、劇情芭蕾

  顧名思義為有劇情的芭蕾舞蹈。

  3、 浪漫派

  又俗稱"白色芭蕾",女舞者以身著白色鐘罩型紗裙著稱。例如亞當的"吉賽爾"。

  4、古典派

  女舞者穿著華麗的短裙,和男舞者以古典舞蹈特有的形式舞出,例如柴可夫斯基之"天鵝湖"。

  5、現代派

  例如史塔溫斯基之"火鳥"。

  6、歌劇芭蕾

  在歌劇當中穿插的芭蕾舞,例如歌劇"威廉泰爾"當中的芭蕾。

  舞鞋

  女性芭蕾舞演員的舞鞋鞋尖加硬,使他們能用腳尖跳舞而不會傷害到腳。

  肢體語言

  所有芭蕾舞開始和結束的動作都用這五種姿勢中的一個。這些姿勢是在18世紀創造的,是為了達到平衡並使腳顯得優美。

  傳統的古典芭蕾技術建築在外開、伸展、繃直的審美基礎之上的。它包括:腳的5種基本位置、3種基本舞姿:如"阿拉貝斯"***arabesque***、"阿提秋"***attitude***和"伊卡特"***ecarte***;腿部技巧:各種"巴特芒"***battements***--包括腿的伸展、開啟以及rond de jambo***腿的劃圓圈***等;各種幅度和舞姿的跳躍;各種旋轉;擊腿技巧;各種舞步和連線動作;女子的腳尖舞技巧;雙人舞的扶持和託舉等技巧;以及"潑德布拉"***port de bras***等。古典芭蕾的這些基本動作***元素***,就像字母一樣,編導運用這些"字母"寫出不同角色的個性、身份、情緒以及角色在劇情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把這些元素按特定的結構手法加以編排、組合、組成形象化的舞蹈語彙來表達劇情,創造出各種富有藝術魅力的舞蹈形象。

  腳部的五個基本位置:

  第一位 : 兩腳跟緊靠在一直線上,腳尖向外180度

  第二位 : 兩腳跟相距一足的長度,腳部向外扭開,兩足在一直線上

  第三位 : 兩腳跟前後重疊放置,足尖向外張開

  第四位 : 兩腳前後保持一足的距離,兩足趾踵相對成兩直線,腿向外轉

  第五位 : 兩腳前後重疊,兩足趾踵互觸,腿向外轉

  手部基本位置:

  1.瓦卡諾娃派***俄國派***

  第一位 : 雙手在正面的腹前成自然圓

  第二位 : 雙手在旁側伸,在視線範圍內,手心向內

  第三位 : 雙手上舉在頭上方的視線內

  2.卻革底派***義大利派***

  第一位 : 雙手垂下成自然圓,手指輕觸在大腿旁的位置

  第二位 : 雙手在旁側伸

  第三位 : 一手在身體前手心向內,另一手在旁側伸

  第四位 : 一手在身體前與橫隔膜保持相同的高度,然後同時上舉在頭的上方.

  古典式芭蕾舞衣

  裙子的長度,不超過膝蓋,是短式的,不過袖子有無袖的,長袖的,燈籠袖等

  1、純白色古典芭蕾舞衣

  例如"天鵝湖"中的白天鵝

  2、 全 黑 或 鮮 紅

  前者例如"天鵝湖"中的黑天鵝

  3、燈籠袖配背心

  例如"柯貝莉亞"第二幕中史瓦妮達所扮演的娃娃—柯貝莉亞

  4、長袖配背心,以亮珠刺繡裝飾之

  5、上下色彩不同的芭蕾舞衣

  浪漫派芭蕾舞衣

  它的裙子幾乎到腳踝附近,成吊鐘型,有無袖的,燈籠袖的顏色有白色的,淡色的,淡紫色等。

  1、燈籠袖的浪漫派芭蕾舞衣

  例如"四人舞""玫瑰花精"。

  2、扮妖精時,在手臂上或肩上加薄紗的衣飾 例如"吉賽爾"第二幕,"仙女"舞劇

  3、村姑式舞衣

  背心加燈籠袖,腹部上面配上可愛的圖案,例如"吉賽爾"第一幕,"柯貝莉亞"第一幕,"風流女兒"舞劇。

  角色

  古典芭蕾舞劇有其特定的結構與形式,經由藝術總監、編舞、舞者、燈光音響、服裝、佈景……專業的劇場工作人員密切配合,才能完整的呈現在觀眾面前。

  如果我們對芭蕾舞舞臺上的型式能有基本的認識,觀賞芭蕾演出時必能獲得極大的樂趣與共鳴。芭蕾舞劇演出主要由下列三種角色組成:

  1、主角:主角是故事核心人物,舞者需有一定水準以上的技巧與體力,最重要是要 有高超舞蹈素養及品格,才能詮釋劇中的人物。 古典芭蕾雙人舞是整個舞劇重心,大都由男女主角擔任,古典芭蕾舞劇雙人舞結構 次序是男女主角雙人的慢板,然後是男主角獨舞,女主角獨舞,最後才是終曲 ***coda***雙人快板,主角藝術素養與技巧水準將於雙人舞中呈現。

  2、獨舞者:具有主角技巧,而能單獨或三、四人演出者。

  3、群舞者:群舞者雖然舞步較簡單,但複雜的畫面變化,整場氣氛烘拖更是扮演舉足輕重的地位,每一位群舞者均非常重要,只要有一人亂了腳步,整體的畫面將被影響。

芭蕾舞旋轉教學
練芭蕾舞準備
相關知識
芭蕾舞的起源
鋼管舞的起源簡單講解
跳芭蕾舞的危害有哪些
小孩跳芭蕾舞的好處有哪些
漢舞的起源和發展介紹
運動廣場舞的起源是什麼
對芭蕾舞的感想_芭蕾舞感想心得
跳芭蕾舞的女孩的繪畫教程
芭蕾舞的訓練特點
芭蕾舞的形體初級動作視訊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