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心理學相關探析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隨著臨床心理學和康復醫學這兩個現代社會醫學新模式的出現和發展,患者的心理治療和神經康復治療越來越受到醫學界的重視。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從醫學心理學角度談神經康復》

  摘要:我們以往治病往往只強調臨床治癒,而忽視了病癒後的心理康復治療,從而導致不少患者出現了各種形式的心理障礙,甚至部分喪失了社會功能,進而影響了他們迴歸社會和工作崗位之後的生活及工作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隨著臨床心理學和康復醫學這兩個現代社會醫學新模式的出現和發展,患者的心理治療和神經康復治療越來越受到醫學界的重視。

  關鍵詞:醫學心理學;心理治療;神經康復

  心理學家曾統計出了這樣一個驚人的數字:在人群中,80.0%的人都在不同的年齡階段,甚至一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人格缺陷和習慣性不良行為。如何保持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成熟的心態,是現代人類面臨的人生及社會問題。我們身邊的大多數人包括我們自己都已切實感到,在經濟、文化、價值觀等社會因素急劇變化的時代,人際關係、夫妻關係、父母與子女關係以及病後產生的抑鬱、焦慮、恐懼、悲觀……等我們所面臨的心理問題已愈來愈突出。

  作為二十世紀後期我國現代醫學從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複合的醫學模式轉變的具體表現形式,醫學心理學康復醫學是我國現代醫學發展的重要體現。這一現代醫學新貴的出現對於解決日益嚴重的社會心理問題和患者康復治療有著顯著地積極效果。

  1 臨床心理學與心理治療

  1.1 臨床心理學:臨床心理學研究是利用心理學的研究理論及方法,對臨床疾病進行分析、治療的一門學科,也是心理科學乃至腦科學的重要部分。在21世紀的今天,多學科合作研究已成為當今世界科學研究的潮流,臨床心理學與精神病學、神經病學、康復醫學以及神經生物學和電生理學的新技術、新方法相結合,為各科臨床醫學的進一步發展拓寬了研究空間。但不管臨床心理學如何發展,其心理學基本理論仍將是臨床心理學研究的基礎,而心理治療是臨床心理學最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也是需要我們掌握的一門實用性臨床技術。

  1.2 心理治療:心理治療,即精神治療,是指應用心理學理論及方法對心理疾病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人類所具有的一切親密關係,如理解、同情、支援等心理反應都能起到“心理治療作用”,就是生活中的“心理藥師”。狹義的心理治療,是在確立了良好的心理治療關係的基礎上,由經過專門訓練的施治者運用心理治療的有關理論和技術,對求治者進行幫助,以消除或緩解求治者的心理問題和人格障礙,促進其人格向健康、協調方向發展的過程;廣義的心理治療泛指一切影響人的心理狀態、改變理解行為的方式和方法。心理治療的目的在於解決患者所面對的心理困難和心理障礙,減少焦慮、憂鬱和恐慌,改善病人的非適應性行為,使患者能以較適當的方式來處理心理問題,以更好地適應生活。

  心理治療的方法已經有數百種,多數治療方法是短程、整合的治療手段,如認知行為治療和認知分析治療。心理治療最初僅限於精神病人的應用,發展至今,已擴充套件為各個領域的心理障礙、社會人際關係、婚姻家庭等一系列心理衛生問題的處理。

  2 康復醫學與神經康復

  2.1 康復醫學:康復的定義,即綜合地和協調地應用醫學、社會、教育和職業等各方面的措施,對患者進行指導性訓練和治療,使患者能最大限度地發展其自身潛力,逐漸從生理、心理、社會和職業等各方面恢復正常生活能力。

  正所謂“生命在於運動”,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是生命活力的表現形式,也是康復治療的核心。許多疾病臨床治癒出院時已經形成了嚴重的運動功能障礙腦血管病、脊髓損傷所造成的後遺症,骨傷疾病的致殘等,還有一些現代文明病、老年病、身心疾病的功能障礙也與缺乏運動有關,光靠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不能達到滿意療效。康復醫學不僅強調主動的功能鍛鍊,而且強調在生理功能無法恢復的情況下,應該採用代償或替代的途徑,增強患者的適應能力,以利於患者逐步恢復實際運動及生活能力,並建立起戰勝疾病、頑強生存的自信心。康復醫學的出現和發展彌補了傳統臨床醫學的不足,從某種意義上講,康復醫學就是臨床醫學的一種擴充和延伸。

  2.2 神經康復:神經康復是康復醫學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份,而神經系統疾病常見的腦血管病、脊髓病變是康復最重要和治療最早的適應症。另外,我國人口的老齡化程序也在加快,有資料顯示,我國的老年病患者中有超過一半需要康復醫療服務,而腦血管病是老年病的常見症狀,其致殘率相當高。這些情況都體現出了神經康復治療的緊迫性和重要性。神經康復是神經癱瘓、各種腦病、老年病最關鍵的醫療服務之一,它的實施和應用對個人、家庭、社會的幸福、安定都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3 心理治療與神經康復治療

  一個人的思想、行為、情感、認知、社會活動等都對臨床治療有很大的影響。神經疾病中由於殘疾發生、身體功能喪失、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使日常生活與社會活動受到影響,婚姻與家庭的責任難以完成,而且患者病後長期脫離與社會的交往,家庭、社會支援不良,易使患者自我評價偏低,產生心理、情感方面的障礙。這些患者出院後在進一步的神經康復治療中,如果能輔以認知療法、行為療法、生物反饋療法、支援療法等一系列的積極心理治療,對於減少患者由身體功能障礙帶來的心理負面影響,並提高他們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等功能有著顯著地積極意義。不僅能使他們在挫折中能保持樂觀向上的情緒,而且有利於患者自我調整,產生足夠的戰勝疾病的信心。如此可見,心理治療對神經康復的潛在影響是其它治療方法所替代不了的。對神經系統癱瘓病人進行恰當的心理干預,引導他們接受現實,並積極、主動地配合醫師進行心理治療及康復訓練。隨著患者神經功能的逐漸恢復,各種心理障礙會逐漸消除,神經抑制也會逐漸的解除,從而使得神經-肌肉調節達到最佳狀態,使他們完全恢復社會功能,融入社會環境。

  綜上所述,心理治療與康復治療的結合,可明顯提高臨床療效。而且還可減少醫療費用,節省大量的衛生資源,提高病床的週轉率,這對國家、集體、個人都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 易法建、彭劍飛、楊丹燕.《心理醫生》.重慶大學出版社,1998

  [2] 朱鏞連.《神經康復中的運動療法及現狀》.《臨床神經病學雜誌》,2004:171

  [3] 張海霞、喬天梅、高萍.《淺談醫學心理學在臨重的重要性》.《當代醫學》,200909

  [4] 肖雪蓮.《康復心理學與醫學心理學》.《中國臨床康復》,20054

  [5] 梅琳.《認知行為療法對腦卒中後抑鬱及神經功能康復的效果分析》.《現代中西醫結合雜誌》,201206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有關聲樂教育的心理學論文
有關廣告的消費心理學論文
相關知識
青少年犯罪心理的相關探討論文
醫學心理學相關探析論文
現代認知心理學相關探析論文
積極心理學的相關探析論文
兒童心理學相關探析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相關探析論文
幼兒學前教育相關探討論文
管理心理學相關探討論文
教育心理學相關探索論文
心理學相關探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