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節氣怎麼養生保健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04日

  寒露養生是大家比較關心的問題,到了這個節氣裡,很多飲食和習慣就需要改變了。那麼,呢?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寒露節氣養生保健的方法1、足部保暖

  常言道:“寒露腳不露。”寒露過後,氣溫逐漸降低,因此市民不要經常赤膊露身以防涼氣侵入體內,同時夏季的涼鞋基本可以收起來,以防“寒從足生”。市民可每天晚上用熱水泡腳,這樣可以使足部的血管擴張、血流加快,改善腳足部面板和組織營養,減少下肢痠痛發生,緩解疲勞。

  腳自古就有人體的第二心臟之說。從養生理論看,腳離人體的心臟最遠,而負擔最重,因此,這個地方最容易導致血液迴圈不好,再加上腳的脂肪層很薄,保溫效能差,容易受到冷刺激的影響。研究發現,腳與上呼吸道黏膜之間有著密切的神經聯絡,一旦腳部受涼,就會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毛細血管收縮,纖毛運動減弱,導致人體抵抗力下降。因此,足部保暖格外重要。

  寒露節氣養生保健的方法2、適時添衣

  另外,寒露過後,天氣寒冷,老人、兒童和身體體質較弱的市民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漸增添衣服。俗話悅“春捂秋凍”,秋天適度經受些寒冷有利於提高面板和鼻粘膜耐寒力,但是老年人和患有各種慢性疾病者,則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凍”出病來。

  換季穿衣服別換得太快,最好厚薄搭配,以保暖為主,“不穿單衣”也是寒露養生的重要一點。寒露時節,在起居上,更要合理安排。研究認為,在氣溫下降和空氣乾燥時,感冒病毒的致病能力增強。當環境氣溫降低後,人體上呼吸道的抗病能力就會下降,因此,為了及時預防感冒,要適時更衣。

  同時,還應隨時備好急救藥品,防止因氣溫驟降而引發哮喘、中風、心肌梗死等突然疾病。

  寒露節氣養生保健的方法3、朝鹽晚蜜

  寒露是熱與冷交替的秋季的開始。在秋天裡,秋燥是讓人煩惱的一件事。養生專家提出,對付秋燥的最佳飲食良方就是:“朝朝鹽水,晚晚蜜湯”。

  發現面板越來越乾燥,不少人以為,只要多喝水,就可以補充水分啦。真相卻是,光喝白開水,水分反而易流失。不過,如果在白開水中加入少許食鹽,情況就大不同了,這種方法,與補充生理鹽水是一個道理。

  白天喝點鹽水,晚上則喝點蜜水,這既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養生、抗拒衰老的飲食良方,同時還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祕。現代醫學證明,蜂蜜對神經衰弱、高血壓、冠狀動脈硬化、肺病等,均有療效。在秋天經常服用蜂蜜,還可以起到潤肺、養肺的作用。因此,當秋天來臨之際,最好“晨飲淡鹽水、晚喝蜂蜜水”,以保身體健康!

  寒露節氣養生保健的方法4、早睡早起

  寒露過後晝短夜長,自然界中的“陽氣”開始收斂、沉降。此時便是人們保養陽氣之時,因此,人們的起居時間也應當做相應調整。《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就有“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的論段,就是告訴人們秋季養生的道理。

  專家說,早睡可順應陽氣收斂,早起可使肺氣得以舒展,因此秋季養生就要做到“早睡早起”。為避免血栓的形成,應該順應節氣,分時調養,確保健康。

  寒露節氣養生保健的方法5、灸臍養秋

  如果因為脾胃寒涼而造成腹瀉,你可以用艾灸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艾灸肚臍的方法多種多樣,你可將燃燒的艾條直接懸在肚臍正上方1釐米左右,進行施灸,以有溫熱感為宜。每次灸半小時左右,每天進行1次,連灸10次為1療程。一般來說,一年四季都可以使用此法,但以秋冬季效果最佳。

  因體質虛弱而出現的胃腸功能紊亂、神經衰弱等病,用此法進行防治,效果很好。隔姜灸也是現代人經常使用的一種艾灸方法。取一塊姜,切厚片,在上面紮上幾個眼兒,放在臍上,點燃艾炷,在薑片上進行雀啄灸***就像鳥啄食一樣***,以感溫熱且舒適為宜。

  寒露節氣養生保健的方法6、養陰防燥

  寒露後,雨水漸少,天氣乾燥,晝熱夜涼。許多人會相繼出現中醫上所悅的“涼燥”症狀,即咽乾、鼻燥、面板乾燥等。蘇所長表示,寒露時節養生跟秋分不一樣,寒露養生最主要的是預防“涼燥”,從養陰防燥、潤肺益胃方面入手。

  在飲食上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燻烤等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銀耳、蘿蔔、番茄、蓮藕、百合、沙蔘等有滋陰潤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物。水果有梨、提子、荸薺、香蕉等;蔬菜有胡蘿蔔、冬瓜、蓮藕、銀耳等,以及豆類、菌類、海帶、紫菜等。

  早餐應吃溫食,最好喝熱藥粥,因為粳米、糯米均有極好的健脾胃、補中氣的作用,像甘蔗粥、玉竹粥、沙蔘粥、生地粥、黃精粥等。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應多吃些紅棗、蓮子、山藥、鴨、魚、肉等飠品。同時室內要保持一定的溼度,注意補充水分。

猜你感興趣的文章:

寒露節氣中醫養生
寒露節氣怎麼樣養生
相關知識
寒露節氣怎麼養生保健
大寒時節後怎麼養生保健
白露節氣怎麼養生
寒露節氣怎麼樣養生
寒露節氣怎麼樣養生保健
小寒節氣怎麼養生
大寒節氣怎麼養生
寒露節氣中醫養生有哪些方法
立夏節氣怎麼養生
立秋節氣怎麼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