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新聞畢業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0日

  電視新聞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觀眾對電視新聞的要求越來越高,並不只是停留在電視新聞的價值上,還有對電視新聞表現形式的要求。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在電視新聞中應用平民化視角

  [摘要]當今的很多媒體在進行新聞報道時都非常注重平民化視角的使用,因為這種方法不但為廣大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而且還能夠有效地進行宣傳,能提供正確的輿論導向,還可以起到很好的監督效果。平民化視角在電視新聞中的使用,對傳播社會正能量、維護公平正義等都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資訊多元化的不斷髮展、日漸多樣化的資訊傳輸渠道、當今電視新聞媒體在發展中所受到的多種衝擊,這些因素都要求平民化視角在電視新聞中的進一步應用。在此通過對平民化視角的瞭解和學習,闡述平民化視角在電視新聞中使用的重要意義以及具體應用。

  [關鍵詞]平民化視角;電視新聞;應用研究

  人們所說的電視新聞的平民化視角,指的就是從電視新聞的選材、採訪、拍攝、製作到報道,整個過程中體現出的對百姓生活、百姓態度的重視,充分肯定並尊重老百姓的整體審美和對所報道的事件的觀點看法。這種電視新聞視角的改變,深入瞭解老百姓的生活,從老百姓的身邊選取新聞素材進行報道,再現百姓生活的點滴故事。隨著社會的發展,老百姓的平民意識不斷增強,也就要對平民化視角在電視新聞中的應用有足夠的重視。

  一、貧民化視角在電視新聞中的意義

  實現電視新聞的貧民化視角在很大程度上展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這也是當前電視新聞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以人為本、關注民生等也是電視新聞平民化視角的核心策略。從百姓的角度思考各種問題,深入瞭解平民的故事。在現階段,各大電視平臺都在積極舉辦記者下基層採訪活動,報道了很多關於平民的新聞,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當前群眾的實際需要,這種做法一致得到了百姓們認可和好評。除此之外,實現電視新聞的平民化有助於社會公平公正優良風氣的形成。電視新聞是資訊傳遞的直接媒介,能夠反映社會上的一些不正當現象。新聞媒體能夠獲取來源於百姓的各項資訊,針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這就能夠防止一些不正當行為的發生,因此電視新聞也是百姓和國家進行互動的直接紐帶。

  二、平民化視角下電視新聞的應用

  一貼近民眾、貼近生活、貼近實際

  在電視新聞平民化視角實現的過程中,要實現貼近民眾、貼近生活、貼近實際這三點,這也是響應國家以民為本的重要途徑。電視新聞平民化視角的實現,要在平民化的角度上體現出電視新聞的價值,針對百姓關注的問題,電視新聞也要對自身所要報道的新聞進行調整,要最大限度上反映人民群眾生活的常態。在對人民群眾進行採訪的過程中,記者和人民群眾要互相尊重,實現人格的平等,才可以更好地瞭解人民群眾當前生活的情況和實際需求,才能在很大程度上從平民化視角獲取所需要的相關資訊。

  二在後期編輯中融入平民化視角

  平民化視角在電視新聞後期的編輯中也要有一定程度上的體現。首先,新聞播報人員要保證相關闡述的易懂性,這樣人們觀看新聞時才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理解新聞內容所要表達的意思。同時,新聞播報人員還要確保自身的形象、談吐等對百姓有著足夠的親和力,這樣對新聞資訊的傳播才有利。其次,將電視新聞打造得更加人性化。為了增加電視新聞的感染力,在聲音和影象方面也要結合人民群眾的心理特徵,尤其注意在播報一些負面新聞時要保護受害人隱私。

  三在評論中融入平民化元素

  評論是人民群眾與新聞媒體進行互動的直接形式,因此,在電視新聞中就要為百姓提供相關的評論平臺,在評論平臺的建設中也要遵循貼近民眾、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的原則,要認識到平民化視角電視新聞媒體的建設就是為了人民群眾服務的。

  三、新聞報道平民化視角開展的前提

  一堅持報道題材貼近百姓

  當下,一個優秀的新聞工作者應當善於通過平民化視角觀察、關注生活和新聞事件。具體來講,就是電視新聞工作者在展開新聞採訪報道過程中,對於經濟、時事政治、社會新聞等報道題材均需要從普通大眾的視角出發,通過普通大眾視角去使用報道內容和主題。而且電視新聞工作者題材選取及新聞價值判定等方面,應當關注新聞事件對於觀眾的吸引力和關注度。如電視新聞工作者對政治事件進行報道時,應當從百姓角度出發,考慮百姓的需求,通俗地把這些政策傳遞至普通百姓,告知普通百姓這些政策法令對其生活的影響。

  二堅持新聞報道內容貼近民生

  在實際的電視新聞報道中,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是新聞工作者開展工作的基本原則之一。而保證新聞報道的真實性、全方位地為普通百姓所服務,進而使得廣大觀眾獲得極具價值性的資訊,是電視新聞工作者需要努力的方向。因為經濟報道、社會發展和百姓間有著密切的聯絡,因此在平民化視角的新聞報道中,電視新聞工作者應當注重新聞報道工作的實用性和服務性。以《首都經濟報道》為例,該欄目在新聞報道中,其內容均與北京百姓生活息息相關,並採取北京百姓普遍接受的表現形式,進而吸引了一大批觀眾,實現了新聞報道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

  三堅持報道形式平民化

  在新聞報道過程中,電視新聞報道內容決定其報道形式,但是同一報道內容有多種報道形式。電視新聞的觀眾往往更容易接受在內容、語言、形式上均體現大眾化和平民化的新聞報道。因此,電視新聞工作者在民生新聞報道中,要採取百姓容易接受的報道形式。如在語言上,應當儘量使用通俗易懂、樸實親切的詞彙;在講述形式上,應當儘量使用講故事的方式,以便提升觀眾的好奇心和興趣;在新聞材料選取和編輯上,應當充分展示平民化色彩,進而拉近觀眾和媒體間的距離,使得新聞報道更加具有親和力。

  四、平民化視角在電視新聞中應用創新的建議

  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和社會興旺發達的動力源泉。在21世紀的今天,任何事物的發展均需要創新。電視新聞行業為了提升競爭力,獲取一定的市場份額,需要在平民化視角的應用上加以創新。

  一打破陳舊的觀念

  當下,電視新聞不斷出現輿論導向不明確、缺少吸引力和活力、缺乏觀眾量等問題,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是不能夠認真系統地分析研究新時期問題和解決新問題的方法。電視新聞行業只有打破以往陳舊觀念的束縛,解放思想,創新觀念,才能在不斷的改革發展中獲得進步。

  二題材應當貼近性、喉舌性兼顧

  對於電視新聞來講,題材的選取,即報道物件的確定,是電視報道中關鍵的一環,對新聞價值將產生直接的影響。也就是說,新穎、優質的新聞選題會在很大程度上吸引觀眾注意力,獲得一定的競爭優勢。

  三表現形式的創新

  電視新聞表現形式的創新既能夠增加新聞內容的表現力,以便新聞內容更好地融入聲畫藝術,給觀眾留下強烈、深刻的視覺效果,還能夠加強新聞內容的貼近性,通過觀眾普遍容易接受的表現形式,滿足觀眾的期待心理,進而走進觀眾,獲得一定的觀眾量。

  四創新優化機制

  電視新聞行業競爭終究還是人才的競爭。當下,電視新聞人才隊伍的年齡結構、知識結構、業務水平能力不夠科學完善,電視新聞人才隊伍如果不開展培訓提高和創新管理,很難適應新時期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和電視新聞業改革發展的步伐。因此,電視新聞工作者應當緊跟生活變化節奏,對社會生活變化產生的新資訊加以傳播,最大限度地應用電視新聞的優勢,教育、引導大眾,為廣大觀眾創造出豐富多彩的電視新聞節目。

  五、結語

  總的來說,電視新聞傳播中的平民化新聞即普通大眾的新聞。觀眾對陳舊的電視新聞節目已經厭倦,對傳統電視新聞中生硬的居高臨下說教灌輸不再感興趣,廣大觀眾需要的是平等的交流和相處,需要對電視新聞資訊展開主觀的判斷。所以,平民化視角在電視新聞中會得到更加廣泛地應用。

  【參考文獻】

  [1]彭煥萍.中國電視新聞的平民化程序[J].當代傳播,20055:72-74.

  [2]於瑞桓.電視新聞平民化現象的解讀[J].東嶽論叢,20072:144-146.

  [3]楊雨軒.對當下中國電視新聞平民化的冷思考[D].上海:上海大學,2010.

  [4]劉偉鋒.淺析我國電視新聞平民化及其原因[J].網路財富,201018.

  範文二:電視新聞攝像質量提升研究

  摘要: 新聞工作是一種創造性的工作,它必須標新立異。新聞攝像記者的職業特點就是不斷探求新情況,用鏡頭捕捉鮮為人知的新鮮事實,其思維目標和思維方向,必須經常尋找新的立足點和角度,才能使所拍攝的節目在激烈的競爭當中脫穎而出,產生跨越別人也突破自己的新作品。

  關鍵詞:電視新聞

  1.技術技巧是提升攝像質量的根本

  拍好電視新聞畫面,攝像技巧是基礎。不同型別的新聞有不同的拍攝要求,如時事政治、會議新聞的拍攝視角多從巨集觀切入,視覺上要體現出莊重和嚴肅,而社會新聞因貼近生活,拍攝視角可以靈活多變,以體現出生活的各個細節。

  1.1攝像構圖力求完美

  攝像把拍攝物體放在畫面結構取景範圍內,並對其進行佈局和組合,被稱之為構圖。電視新聞節目的畫面構圖有著特殊的規律性,其畫面的整體寓意必須清晰、直奔主題,拍攝主體一般要被放在視角中心位置,並給予充分的畫面比例分配,畫面結構要簡單明瞭,一個畫面就能反映出一個典型事件的發展過程。

  1.2確保攝像畫面平穩

  電視畫面不可避免地要移動變換,但移動和變換的前提是必須確保畫面穩定。鏡頭間歇性搖晃、無規律擺動等,是新聞節目的大忌,拍攝電視新聞時,如果不能使用三腳架,則必須使畫面的基本線條保持橫平豎直,要儘量保持緩慢的水平移動,不能出現跳躍式的鏡頭,如使用三腳架,則攝像記者一定要充分了解三腳架的效能,選好中心機位並提前調整機位和角度,確保所有鏡頭以穩定畫面開始並在穩定畫面中停機。

  1.3合理佈置機位

  在拍攝新聞場景時,要根據機位佈局的三角形原理來合理佈置機位,如內反拍鏡頭可以從細節處反映新聞人物的神態,外反拍鏡頭可以用來記錄人物之間的交流過程,定位鏡頭則可以展示新聞背景環境。

  1.4運機速度保持平緩

  攝像過程中要保證畫面節奏穩定,起落鏡頭的速度要均勻,加減變速儘量平緩,切不可出現起落不定、忽快忽慢、跳躍閃動的拍攝畫面。

  2.主觀能動性是提升攝像質量的內因

  電視新聞攝像記者不僅要遵循攝像的技術要求和客觀規律,其自身也需要有個性化的主觀能動性。攝像記者依靠這種能動性設計並選擇素材、環境、機位和角度,準確地選擇藝術形象,美化畫面、設計鏡頭、豐富畫面語言,形成新穎有創意的新聞畫面,來吸引觀眾並引起共鳴。

  2.1參與意識

  體現為主體情感對於社會生活的關注度和責任心,是否能夠站在一定的社會角度去觀察和分析生活、識別並判斷資訊,勇於提出忠於自己內心的意圖和觀點。

  2.2開放意識

  採訪的目的是挖掘素材、尋找新聞,如果攝像記者的思維方式守舊,方法一成不變,拍出的成品只能是毫無新意、大同小異。我們不缺新聞節目,缺的是有開放意識的新聞節目,攝像記者應當主動積極地摒除觀念中的守舊思維,換個角度去拍、換個角度去想,在拍攝手法上、表現形式上都要放得開、站得遠,使拍攝的東西起點高、立意深。

  2.3主角意識

  多年來形成的配角意識,讓攝像記者習慣了被動地等待新聞、消極地接受安排的工作方式,失去了對新聞事件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機會,這種觀念和做法必須徹底轉變。攝像記者要樹立主體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和工作積極性,掌握捕捉新聞素材的主動權,對一切可能發生的情況做設想、分析,並制定最佳拍攝方法搶拍新聞,消除思想上的惰性和行為上的依賴性。

  2.4創新意識

  新聞工作是一種創造性的工作,它必須標新立異。新聞攝像記者的職業特點就是不斷探求新情況,用鏡頭捕捉鮮為人知的新鮮事實,其思維目標和思維方向,必須經常尋找新的立足點和角度,才能使所拍攝的節目在激烈的競爭當中脫穎而出,產生跨越別人也突破自己的新作品。

  參考文獻

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畢業論文
關於電視新聞學畢業論文
相關知識
電視新聞畢業論文
電視新聞專業論文開題報告
電視新聞專業論文
廣播電視新聞大學論文
廣播電視新聞分析論文
廣播電視新聞相關論文
淺談大專網際網路電視發展畢業論文
攝影新聞畢業論文
新聞畢業論文參考文獻
新聞畢業論文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