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構圖技巧解說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1日

  構圖感覺要慢慢積累的,今天網路小編蒐集整理的一些巧妙構圖技巧的內容,希望對你在攝影探索道路上有幫助。

       巧妙構圖技巧: 1/3構圖法則

  拍攝風景常常要運用“1/3”構圖法則,簡單來說,就是將地平線***水平線***放到畫面偏上方或偏下方三分之一位置處,這樣就能夠獲得較為舒適的視覺感受。除非是有美麗的倒影輝映在水面上,應該避免將地平線***水平線***放置在畫面中心的1/2 位置處,以免造成“割裂畫面”的視覺效果,也顯得呆板和無趣。

  攝影:江和平

  攝影:黃樹國

  以上樣張中,對於在湖畔的城市風景來說,將地平線放置在偏下方1/3位置處能夠獲得最佳的視覺舒適感,而另外一張將被攝主體***自由女神像***放置在偏右側1/3位置處能夠獲得較好的視覺平衡感。由此看來,好的構圖確實關係著照片的命脈,需要多加理解和學習。

  巧妙構圖技巧:給視線前方留出點空白

  視線的前方應留白也是構圖中的必備技巧。如果要拍攝人像照片的話,那麼一定要注意在人臉視線的前方應該多留出一些空餘空間,這樣畫面才不會覺得侷促和緊張。通常,符合這一原則的照片,也都大致符合“1/3”或“井字格”構圖法。在拍攝其他被攝主體時,例如花卉或者其他靜物時,也需要注意在被攝主體的一側多留出一些空餘空間。因此說“視線”並不單單只是指人臉所朝向的方向,也包括一切具有“擬人”情感的被攝主體所朝向的方向。

  攝影:遺忘拾取

  對於人像照片來說,無論將被攝主體放置在什麼位置,都要注意在人臉視線的前方多留出一些空白空間***有一種說法:“規則是用來打破的”,比如視線前方留空間這一條,如果你要表現一種壓抑、一種不穩定、一種失衡,那麼就可以把這條規則反過來用***。

  巧妙構圖技巧:眼前一亮!井字格構圖法

  如果在數碼照片上有明確的被攝主體,那麼我們應該將被攝主體放在畫面“井字格”的四個交叉點之一的位置。什麼是“井字格”呢?其實,如果我們分別在照片上劃出兩條橫線和兩條豎線,那麼這兩條橫線和兩條豎線就會組成一個“井字格”。

  圖為:構圖“井字格”

  在數碼相機的液晶屏取景器上,我們可以選擇開啟“井字格”疊加顯示功能;在數碼單反相機的取景器內,我們可以將周圍旁側的四個自動對焦點當成近似的“井字格”交叉點。通常,將被攝主體放置在井字格的交叉點上,主體最為突出。

  攝影:黃業濱

 

  以上照片的構圖中,將人臉和鳥頭都放在了井字格左上側交叉點上,畫面看起來美觀大方。以上所說的“井字格”構圖其實就是通常所說的“黃金分割”構圖,這種傳統的構圖方法已經被攝影師們延續用了很長一段時間,該法則主張主體不要放在畫面的中央,要把畫面分成上下和左右各三等分,然後把攝影的主體放在其中的某個交叉點上。許多畫家和藝術家把它作為創作中必須深入領會的一種指導方針,當然攝影師也不例外。

  巧妙構圖技巧:對稱式構圖

  在自然界中有很多對稱的景物,例如人臉就是左右對稱的。對稱式構圖能夠呈現出一種“安靜”的嚴肅感。例如,皇家和宗教建築非常鍾愛非常嚴格的對稱設計,在我們拍攝這些景物時,最好也保持嚴格的對稱,這需要我們仔細尋找景物的中軸線,只有在中軸線上才能拍攝出嚴格對稱的構圖。當然,有時候,利用影子或者前景的樹枝來打破這種嚴格的對稱也會有很好的效果,值得一試。

 

  樣片欣賞:

  攝影:江和平

  由上圖我們可以看得出,中國古代民居建築是講究“對稱”的設計理念,在拍攝時也一定要遵循對稱的原則。而風景照片採用對稱構圖,是為了儘量凸顯一種靜謐的安靜感。

  巧妙構圖技巧:均衡式構圖

  構圖要講究平衡,這是沒錯的。但如果認為平衡就只是“天平”似的左右對稱,這就大錯特錯了。其實,非左右對稱的構圖也可以實現平衡感,這就是均衡式構圖。均衡式構圖就好比秤桿一樣,它不需要天平兩邊的重量都是一樣的,只需要根據情況移動秤砣的位置即可實現平衡。和對稱式的平衡構圖相比,均衡式構圖是一種充滿動感的構圖,它可以在靜止的照片上營造出運動的錯覺感。

 
 

  樣片欣賞:

  攝影:三環影像

  上圖雖違背了之前講過的“在視線前方需要留白”的構圖法則,可是並不覺得不妥當。這要得益於其均衡式的構圖,如果說海鷗是秤砣的話,狹長的明亮水波就是秤桿了,這種均衡產生了非常微妙的時光停滯感。由此看來頭圖的確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值得我們深思,以上是小編分享的是巧妙構圖技巧的全部內容,歡迎閱讀收藏!

描寫經典唯美的語錄精選
給閨蜜生日說的話
相關知識
巧妙構圖技巧解說
人像攝影美姿技巧和構圖技巧
風光攝影技巧之構圖技巧
油畫人物肖像畫的構圖技巧解析
人物攝影構圖技巧全解_新手必學人像攝影構圖方法
八種人像攝影構圖技巧解釋
人文紀實攝影構圖技巧詳解
攝影風景構圖技巧全解
攝影構圖技巧全解
人像攝影構圖技巧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