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正確教育孩子的書推薦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0日

  對於如何做一個好父母,很多家長都是知之甚少,家長們想要學習為人父母之道,正確的教育孩子,不如多看看書吧,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家長正確教育孩子的書籍,希望可以幫到你!

  家長正確教育孩子的書籍

  1、《做聰明的父母——培養快樂、積極進取的孩子》

  書中提供了一系列的育子方法——“斯馬特育子法”,能夠幫你的孩子培養成快樂能幹、自立負責的成年人,這些方法適用於各種智力程度的孩子,從“小神童”到有精神或者心理疾患的孩子都包括在內,還舉出了許多現實生活中“父母把孩子培育為他所能成為的最棒的人”的真例項子。

  2、《親子溝通必讀99法》

  《親子溝通必讀99法》是愛家父母教室獻給年輕父母的又一新作,引用99個故事及案例,旨在幫助大家掌握親子溝通的祕訣,做成功的父母。

  這本書通過專業點評分析孩子的所思所想以及家長在與孩子的溝通中存在的誤區,經典好書推薦並運用高招出擊告訴年輕父母,生活中應如何瞭解孩子的天性、把握孩子的特點、賞識自己的孩子、掌握親子溝通的藝術。

  3、《中毒的父母》

  這是一部動人心絃、切中要害的書。書中展現的是巨大的希望和理解,堪稱一部能夠拯救生命的著作。

  在這部出色的心理學著作中,蘇珊·福沃德博士通過大量真實的個案材料分析了各類中毒父母的所作所為,探究了他們如何傷害子女並持續影響他們成年後的生活。彌足珍貴的是,她傳授了具體的行為技巧,使受過或仍在承受父母傷害的人們獲得勇氣和力量,從過去與父母那令人沮喪的關係模式中解脫出來,發現一個充滿自信、力量和情感獨立的新世界,得到最終的自由和幸福。

  4、《孩子,把你的手給我》

  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父母可以幫助孩子成為一個品質高潔的人,一個有著憐憫心,敢於承擔責任和義務的人,一個有勇氣、充滿活力、正直的人。光有愛是不夠的,洞察力也不足以勝任,好的父母需要獲得並使用這些技巧。

  大多數父母沒有意識到語言的破壞力量。他們發現自己說出來的話正是以前自己的父母對他們說過的,發現他們正用一種自己也不喜歡的語氣跟孩子說話,他們原本沒打算這樣的。在溝通中發生這種不幸,常常不是因為缺乏愛心,而是缺乏對孩子的理解;不是因為缺乏智慧,而是缺乏知識,那麼,首屈一指的就是吉諾特博士的這本《孩子,把你的手給我》——它徹底改變了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方式,在這個領域,這是一本革命性的著作。

  5、《心靈牧場》

  這是美國心理工作者協會推薦書目,全美社會工作者協會推薦父母必讀書!這本書記錄了一系列真實感人的故事。在一個農場上,生活著有生理或心理障礙的兒童和馬。孩子們想認清和理解身邊的世界,而馬把生存的希望寄託在人類朋友身上。書中的故事證明,動物和人類不但能相互幫助,而且還可以彼此“療傷”。本書一定會給你的靈魂一雙翅膀,讓你到達美麗的感動。

  6、《愛與理智》

  本書旨在教你如何養育一個擁有責任心的孩子,書中所闡述的原理法則其實是一種雙贏的哲學。父母贏在他們可以用健康的方式來關愛自己的子女,可以更好地管教他們,而不必訴諸怒氣與威脅,引起孩子的叛逆;子女贏在他們學習到了如何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如何在生活中應用理智,妥善處理自身的難題。 他們需要這些技巧和幫助,以便更好地適應真正的社會。

  只要看過這本書的讀者就會知道,父母與子女完全可以建立起一種美好的親情關係,這種關係是建立在相互關愛和信任基礎之上的。

  7、《贏在起跑線》

  本書是“獨生子女心理健康指導系列”之一。本書針對學齡前兒童的心理特點,以及在成長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心理問題進行闡述,抓住其最具特點的案例進行鍼對性的分析,尤其是站在家長和家庭的角度,說明學齡前兒童心理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從老師和家長的層面深刻地認識心理問題產生的根源,通過老師和家長對行為和心理的改善從而改善學齡前兒童的心理問題。全書內容包括學齡前兒童在家庭、朋友以及周圍人際圈中所表現的不健康的行為案例,每個案例由孩子的故事和家庭的故事,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專家提出建議和預防的方法組成。

  本書適合的讀者群主要是學生父母、老師和關心孩子成長的爺爺奶奶、叔叔阿姨。

  8、《如何培養孩子的德商》

  如果你關心孩子和國家的未來,這是一本必讀之作,書中蘊涵著最實際的策略和最睿智的洞見。《如何培養孩子的德商》展示了建立在同情、寬容、尊重和良知基礎之上的一個世界。但是,這種展望必須從家裡開始,一個提供良好道德榜樣和期待所有家庭成員堅持正確道德標準的家。你永遠是孩子的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道德上的導師;這是一個必須絕對嚴肅認真對待的角色。我們畢竟只得到一次做好工作機會,所以我們必須要有目的、有信心、有愛心地做好這件工作。

  9、《卡爾·威特的教育》

  這份長達1000多頁的教案之所以能在哈佛大學圖書館有一席之地,其價值就在於它向世人證明:天賦才能對個人發展並不會產生太大影響,但在最佳時機就開始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可以為孩子帶來終身效果。任何孩子只要智力正常,經過家庭正確的早期教育,就可以培養成一個健全的、全面發展的人。

  100年前,卡爾·H·G·威特這位生活於德國一個小村莊的普通牧師,大膽向當時流行的“孩子只有到了學齡之時才開始接受正規教育”的傳統理念提出挑戰,倡導“孩子的教育應當始於其智力發育之初”的早期教育原則,並通過對自己的孩子卡爾·威特的嘗試取得了巨大成功。小卡爾·威特從小通曉法語、義大利語、9歲開始閱讀《荷馬史詩》,14歲獲得哲學博士,16歲獲法學碩士,並被聘為柏林大學教師,23歲在哈雷任專職教授。

  10、《讓孩子自立的55種方法》

  動物會在孩子長大後把它們從身邊趕走,逼迫孩子學會獨自生存的能力。這種行為貌似殘忍,實則是最有利於孩子成長的做法。作為高階動物的人類,有多少家長能狠下心這樣做?父母對孩子發自內心的百般呵護,是愛孩子還是害孩子?為什麼現在的孩子自立能力差?

  本書作者明確提出:孩子不能自立的責任在父母,因為父母過於嬌慣孩子。不能自立的孩子無法在社會中生存,所以,真正的教育並不是給予援助,而是培養自立的人。本書中例舉了55種有效地方法,以幫助家長負起教育的責任,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讓孩子成為獨立自強,身心健康的人。

  家長正確教育孩子的方法

  一.避免把孩子的分數看得太重要

  作為父母不要整天盯著孩子的分數,做孩子分數的晴雨表。孩子得了高分就心花怒放,得了低分就心灰意冷。弄得孩子整天心情緊張,誠惶誠恐,無心學習,父母應該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品德培養上,放在創造能力.學習能力的培養上,讓孩子將來即使上不了大學,也能夠自食其力。

  二.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如何教育的父母

  家長總愛將教育孩子當成風箏,任其高飛,線繩終端不離手心才踏實,而孩子卻願當只小鳥,渴望飛翔,家再溫暖,也總是孩子練飛的首站,而不是他飛翔的天空,不能將其終生關在小天地裡,家長的雙手不是用來使勁捆綁孩子手腳的,而應該是用來磨練孩子翅膀的。

  三.善於發現並培養孩子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從興趣出發,才能讓孩子樂學,現在社會上有種怪現象,那就是小小年紀,大多數孩子要學很多門知識,很多家長不去考慮孩子學習效果如何,好象是學的內容越多,孩子就離成才就越近,完全不考慮孩子是否願意去學,有沒有興趣,結果造成浪費金錢,浪費經歷,更浪費孩子天真的快樂時光,所以我希望父母從平時的生活學習中捉孩子的興趣點,加以引導,然後再給他們的興趣去點溫加油,讓他們燃燒起來,這樣才會獲取更加的效果。

  家長正確教育孩子的建議

  1、“這件事還可以怎麼做”培養價值感

  比如陪孩子做手工課,遇到困難,不知道該怎麼做。

  此時,父母在指導孩子做好一件手工之後,就可以問問他:“除了教你的這種方法,還可以怎麼做呢?”這句話能啟發孩子的想象力,讓他慢慢養成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習慣。

  久而久之,孩子自己解決的問題多了,自我價值感就慢慢養成了,這是孩子心理健康的基石。

  2、“什麼事都可以跟我說”給予心理支援

  從幼兒園到學校,孩子都可能遇到被老師無端指責、被其他孩子欺負等負面事件。

  有些父母由於工作繁忙、心智不成熟等原因,不願意聽完孩子的話,就指責孩子“肯定是沒聽老師的話才被罵”,或者慫恿“你不會打回去嗎”。

  聰明的家長會適度地包容孩子,告訴他“什麼事都可以跟我說”,讓孩子知道凡事能跟父母商量,自己不是孤立無援的,能避免孩子走錯路、彎路。

  3、“好”給予無條件的接納

  當孩子向爸媽提要求時,不少人會下意識地拒絕,或者提條件。

  比如孩子想出去玩,媽媽卻說:“不行,你作業寫完了嗎,就想著出去玩?”這樣下去,孩子要麼今後不願意再提要求,跟父母關係日漸疏遠,要麼變得叛逆,難以管教。不妨在回答前加個“好”字,比如,“好,你先把作業寫完,就可以出去玩”。

  這樣的回答讓孩子感受到被接納,比否定式的回答效果要好。

  4、“對不起”教會責任感

  不少父母明明犯了錯,卻沒有意識到或者不好意思向孩子認錯。

  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德育老師。

  不敢承認錯誤,會導致孩子喜歡推卸責任,長大了也沒有責任感。

  所以,父母犯錯了,要及時向孩子說聲“對不起”,要知道,向孩子道歉、坦承自己的錯誤,以身作則,對孩子的道德培養來說很重要。

  5、“我愛你”增加安全感

  中國父母很少對孩子說“我愛你”。受中國儒家文化的影響,國人普遍感情內斂,像“愛”這樣的字眼羞於出口,親子間也缺乏擁抱、親吻等必要的身體接觸。

  但感情要說出口,別人才能明瞭。尤其在責備孩子之後,除了就事論事,讓孩子知道自己做了一件不好的事,還要同時告訴他“爸爸媽媽愛你”。

  讓孩子明白,犯錯誤並不意味著自己是個不好的人,批評的目的是為幫助他,不是為了懲罰而懲罰。

  讓孩子知道,無論發生任何事情,父母都是愛他的,有助於建立安全感。

1.家庭教育的勵志書籍推薦

2.優秀家長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

3.家長關於教育孩子心得體會有哪些

4.歷史上家長教育孩子的經典例子

5.家長分享教育孩子心得體會有哪些

家長教育孩子的問題和困惑
家長成功教育孩子的書籍有哪些
相關知識
家長正確教育孩子的書推薦
家長正確教育孩子的書籍推薦
家長正確教育孩子的書籍有哪些
家長正確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哪些
家長正確教育孩子的方法是什麼
家長正確教育孩子的感想具體有哪些
家長正確教育孩子的方式是什麼
家長正確教育孩子的方法總結
家長正確教育孩子的好方法有哪些
家長正確教育孩子的策略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