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產生空秕怎樣去防治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水稻在種植的時候有時會產生空秕,會影響到水稻的稻米質量,怎樣去解決這一問題的,有什麼好的技術和方法嗎?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希望對你有幫助。

  水稻產生空秕原因

  一、形成原因

  水稻空秕粒率的高低,主要受3個因素影響。

  1.氣候因素。在水稻生長髮育過程中,特別是在抽穗揚花期,環境條件不適宜。如溫度超過35%,或低於20℃,陰雨天多或過於乾旱,都將影響稻穗的發育和授粉授精,導致授粉困難,從而使水稻空秕粒率增加。

  2.栽培因素。施肥不合理,栽培密度過大,稻田排水不喪或長期深灌水,中期晒田時間過長、過重,後期斷水過早,植株早衰,均會影響授粉授精。使空秕粒率大量增加。

  3.病蟲因素。水稻受病蟲為害,防治不及時,也會加重空秕粒率。

  二、防治方法。除加強栽培管理外,採用以下混合液,可大幅度降低水稻空秕粒率:聖農素10克+赤黴素0.5克+硼肥100克+水15千克,在水稻破口期和穗期各噴1次。在稻溫病、稻曲病、紋枯病嚴重的地區,在上述混合液中加硫酸銅25克+食鹽50克+醋100克,不但能迅速剷除病害,還可增加授精,減少空秕粒。如有蟲害,可新增毒賽耳10克。

  聖農素能顯著減少空秕粒,主要作用是:①能使水稻抽穗整齊,提高雌花和雄花活力,促進花粉管伸長,預防花粉敗育,增強授粉授精能力;②增強光合作用,使植株健壯,防止生理性早衰,增強抵抗連續陰雨、乾熱風、光照不足等不良環境對水稻的影響,特別是增強低溫下的授粉授精能力;③增強藥效、肥效,提高農藥的防病殺蟲效果,使受害水稻儘快恢復健康生長。

  種植水稻後期應注意以下的方面

  1、後期水分管理:做好田間水分管理,確保順利抽穗揚花,保持根系活力,切實保證順利灌漿。孕穗抽穗期田間保持深水,但不宜一次灌深水時間過長。灌漿期應保持田間供水的條件下增加土壤通氣機會,以養根保葉,延長根系活力,防止葉片早衰。具體水分管理措施為:抽穗結束後讓水層自然落幹,其後每隔5-6天灌水一次,然後讓其自然落幹,使大田乾乾溼溼,以保持土壤通氣而溼潤,維持老根的活力,促進再發一次新根,保持功能葉的活力,增加粒重。成熟期切忌斷水過早,一般收穫前一週左右斷水。

  2、病蟲害的防治:重點防治稻飛蝨、稻縱卷葉螟、二化螟、三化螟、紋枯病、稻瘟病、稻曲病、條紋葉枯病等。綜合採用農業和生態防治技術、誘殺技術、生物防治技術以及應用選擇性、高效、環保型農藥,實行達標防治,掌握好防治適期、藥劑施用量、施用方法,每個農藥品種每季使用不超過2次,避免害蟲產生抗藥性。推廣噻嗪酮***撲蝨靈***、醚菊酯、吡蚜酮等藥劑防治稻飛蝨,吡蟲啉防治白背飛蝨,丙溴磷、氯蟲苯甲醯胺等防治稻縱卷葉螟,咪鮮胺、三環唑等藥劑防治稻瘟病,殺蟲雙、殺蟲單等藥劑防治螟蟲。推廣應用蘇雲金桿菌***Bt***製劑防治二化螟和稻縱卷葉螟,卵孵化盛期噴施,可有效控制害蟲並保護稻田天敵。稻瘟病和稻曲病常發區及感病品種種植區,選用枯草芽孢桿菌製劑、春雷黴素預防稻瘟病,井·蠟芽製劑預防稻曲病和紋枯病,井岡黴素預防紋枯病。水稻病毒病流行區,應用寧南黴素與殺蟲劑配合使用,預防和減輕條紋葉枯病、黑條矮縮病等病毒病的危害。

  ***1***稻瘟病:穗頸瘟必須提前噴兩次預防藥劑。一次在孕穗末破口期,另一次在齊穗揚花期,間隔 10 天左右。每畝用 20%三環唑可溼性粉劑 100 克或富士一號乳油60~70 毫升,加水 50~60 公斤常規噴霧。注意:孕穗末期、齊穗期必須用藥;花期不能用藥。施藥應在上午8點前、下午4點後噴施。孕穗末期選用長效藥劑。齊穗期打一遍藥後,如果雨水偏多,5天后再打一遍藥。

  ***2***紋枯病:在拔節至齊穗期進行兩次,間隔期7~10 天。方法為:20%井岡黴素粉劑每畝 25 克,加水10~50 公斤噴霧,必須噴到莖稈病斑部位。

  ***3***白葉枯病:在串灌田塊及白葉枯病易發病區,用20%葉枯寧75-100克兌水50公斤防治。注意控制發病中心。

  ***4***稻曲病:每畝用5%井崗黴素300~350毫升***兼治紋枯痛***或40%禾枯靈75克或15.5%保穗寧80~100克加水噴霧防治。在水稻破口期前5-7天防治第一次,齊穗期再防治一次。

  ***5***螟蟲:在水稻抽穗期,掌握卵孵化盛期至低齡幼蟲期施藥。每畝用 5%銳勁特 60升對水 60 公斤均勻噴霧。施藥時保持3-5天淺水層效果更好。一般應掌握在卵孵化高峰期後1周左右施藥。

  ***6***稻縱卷葉螟:在卵孵化高峰期至低齡幼蟲期防治。每畝用 48%樂斯本乳油80 毫升或 5%銳勁特 60 毫升對水 60 公斤均勻噴霧。

  ***7***稻飛蝨:每畝用 10%吡蟲啉可溼性粉60 克或稻蝨淨***25%噻嗪酮可溼性粉劑***40 克對水60公斤均勻噴霧。防治關鍵時期為主害代低齡若蟲發生期。噴霧時先田邊後中間。

  3、施補適當葉面肥,增加千粒重:雜交稻抽穗後根系活力下降,功能葉逐漸枯黃,容易脫肥而引起葉片過早發黃枯死,稻株光合作用的能力減弱。補施粒肥能防止功能葉早衰、提高結實率、增加千粒重,施用的方法主要採用葉面噴施的方法。尿素每畝用0.5公斤對水50-100公斤,噴施濃度為1%。磷酸二氫鉀每畝用150克對水75公斤混勻後噴施。微量元素噴施的濃度一般為0.01-0.1%。注意噴施時要認真看說明,不能過量,兌水量要足,以免溶液濃度過大燒苗。

  水稻三大病害防治

  1.稻瘟病

  ***1***葉瘟:暗綠色,近圓形或橢圓形病斑,隨後兩端稍尖;一般有急性型病斑或有發病中心出現時,特別是氮肥用量高,生長嫩綠繁茂的稻田,當20穴水稻上在抽穗前整個生長期間所發生的葉瘟病斑總數達400個以上就必須施藥防治,以3~5天為間隔期,連續施藥2次。

  ***2***穗頸瘟:發生在穗頸上,病斑初呈淡褐色,隨後圍繞穗頸產生褐色或黑褐色的變色部,造成白穗或穀粒不飽滿。防治穗頸瘟主要在水稻孕穗末期和始穗期,尤以始穗期***稻穗剛露出劍葉苞***更為重要。目前常用防治葉瘟及穗頸瘟藥劑有:① 20%三環唑可溼性粉劑畝用100克,加水50千克噴霧。②40%稻瘟靈可溼性粉劑畝用75毫升,加水50千克噴霧。③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畝用75克,加水50千克噴霧。

  2.稻曲病

  稻穗上的主要病害,為害稻穗部分穀粒,每穗發病一粒居多,最多達幾十粒。初見穎殼合縫處露出淡黃色塊狀物,逐漸膨大,發展到包裹整個穎殼,病粒比健谷大3~4倍,成為黑綠色、表面平滑的菌塊。最後開裂,散出墨綠色的粉末。主要在水稻破口抽穗前感病,所以防治適期的重點在破口抽穗前5天左右。常用防治藥劑有:①5%井崗黴素水劑畝用400毫升,對水40~50公斤噴霧。②25%粉鏽寧可溼性粉劑①畝用50克,對水40~50公斤噴霧。

  3.稻白葉枯病

  害葉片,發病一般從葉尖或葉緣開始,初現暗綠色短線狀,後迅速沿葉緣或中肋向上下擴充套件,可順葉脈伸到葉鞘,形成深黃色長條紋狀病斑,最後枯白。在苗期就可發病,因早期發病緩慢,常到抽穗前後始見嚴重。因此要在水稻抽穗前防治,特別是出現急性型病斑,有利於發病的氣候,以及長期陰雨後加強防治病田及鄰近稻田。常用防治藥劑有:①20%葉青雙可溼性粉劑,畝用100克,加水50千克噴霧。②50%消菌靈水溶性粉劑,畝用40克 ,加50千克噴霧。③葉枯散500倍液噴霧。

  使用藥劑時儘量使用低殘留的農藥,減少洱海的面源汙染。
 

  

水稻怎樣晒田好
水稻抽穗困難怎麼解決
相關知識
水稻產生空秕怎樣去防治
水稻倒伏怎樣去防治
怎樣去防治大豆倒伏
種向日葵為什麼會產生空秕
生活中怎樣去眼袋
生活中怎樣去黑眼圈
生活中怎樣去黑眼圈小妙招
生活中怎樣去黑眼圈小妙招
為什麼會得子宮肌瘤怎樣預防治療
怎樣預防治療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