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歐債危機的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20日

  歐債主權債務危機自2009年爆發以來,對歐洲乃至全球形成了極大的負面作用,國際金融系統穩定性受到衝擊,全球經濟復甦受阻。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歐債危機的論文,供大家參考。

  歐債危機的論文範文一:解決歐債危機應處理好六大關係

  經歷了一年多的政策努力和聯合救助,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沒有得到根本改善,危機由邊緣國家向核心國蔓延的風險進一步增大,加上全球經濟低迷,歐元區走出債務危機更加艱難,使流通十多年的歐元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應對主權債務危機,歐洲必須處理好政府與市場、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短期危機救助與長期經濟改革等六大關係。

  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

  以歐洲為代表的發達經濟體虛擬經濟過度膨脹,導致大量資金從實體經濟領域流向金融市場和房地產等領域,嚴重影響生產資源的合理配置,使實體經濟領域生產和投資資金供給不足,經濟增長乏力。當虛擬經濟崩潰,經濟遭遇去槓桿化,必然影響到實體經濟的發展。對此,歐洲各國需調整產業結構,解決虛擬經濟過大的問題。

  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密不可分,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是虛擬經濟的基礎,虛擬經濟的發展能促進社會資源優化配置,分散風險,對實體經濟有推動、催化作用。虛擬經濟過度膨脹會加大實體經濟動盪的風險,導致泡沫經濟的形成,還會擠佔實體經濟的投資。必須妥善處理兩者的關係,發揮各自獨特的功能,統籌兼顧, 均衡協調發展,並且著重把握虛擬經濟的發展速度,引導虛擬經濟向實體經濟的迴歸。

  短期危機救助與長期經濟改革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債務風險的積累有其內生原因,政府救助只能在短期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並不能消除危機產生的根源——長期經濟增長動力不足。

  歐盟經濟失去生產性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首先,歐元區過早推行貨幣聯盟,覆蓋了一些不具備統一貨幣基本面的國家,在貨幣政策統一而財政政策不統一的情況下,各國不同的生產力很難被驅動。其次,金融危機嚴重影響了居民的消費和投資,致使經濟不斷下滑,而貨幣高估又使得出口惡化。第三,由於全球製造業正逐步向新興市場國家轉移,歐洲製造業在全球化過程中逐漸失去了競爭力。第四,希臘、西班牙、愛爾蘭等歐洲國家經濟結構比較單一,過度依賴於受經濟危機影響嚴重的週期性產業。

  從長期來看,歐洲需要推行經濟改革,調整經濟結構。長期政策的重點應放在深化經濟治理改革,增強歐元區國家經濟競爭力,並推動經濟趨同程序。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

  歐元區存在統一貨幣政策與分散財政政策並存的制度缺陷,成員國沒有貨幣發行權和獨立貨幣政策,歐洲央行負責整個區域的貨幣發行與調控,而財政政策權利保留在歐元區各國政府手中。當發生危機時,成員國無法通過本幣貶值來縮小債務規模,只能通過緊縮財政、提高稅收等壓縮總需求的辦法增加償債資金來源。

  歐洲央行貨幣政策的首要目標是防止通貨膨脹,在舉借新債困難的情況下,各成員國只能通過緊縮財政政策減少政府債務。每一項危機的解決都有賴於適度強勁的經濟復甦,歐洲經濟政策目前的主要目標應當是扭轉經濟頹勢,然而在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雙緊”的局面下,經濟增長步履艱難。歐元區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跛腳”導致主權債務危機愈演愈烈,且無法通過簡單的政策調整或援助解決。解決債務危機必須從根本上解決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不協調的制度性缺陷,推行財政統一,實現不同成員國財政一體化改革。

  經濟低速發展與社會高福利

  主權債務危機的形成可以看作高福利帶來的負面效應。“二戰”後,歐洲各國相繼建立了以高福利為特徵的社會保障體系,幾乎涵蓋了社會生活的各主要方面。金融危機後各國經濟低迷,財政收入大幅降低,高福利的社會保障制度使政府財政開支不堪重負,歐洲各國寅吃卯糧,依賴外債維持財政運轉。

  經濟發展與福利水平之間的失衡會導致嚴重的後果,此次危機的產生一定程度上就在於社會保障的規模超過了經濟發展的承受能力。高福利政策一定程度上有利於縮小貧富差距、緩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但過高的福利制度極大弱化了國民的工作意願和創業精神,導致實體經濟萎靡不振,國家整體競爭力下降。健康的社會福利制度關鍵在於動態的可持續發展,過高的、脫離經濟發展實際的社會福利制度必然導致經濟衰退。

  歐洲內部自救與外部救助

  歐債危機的應對路徑包括內部自救和外部救助。歐洲國家在尋求外部援助之前,應首先自己尋找危機的解決之道,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更多的外部救助。主權債務危機在歐元區大規模爆發,內因可歸結為歐元區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制度缺陷和高福利制度,外因是金融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動盪和經濟衰退。無論內因還是外因,都無法通過外部援助改變,外部救助只能暫時避免受援國違約和破產,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經濟失衡問題。而緊縮財政的內部自救使經濟恢復更加艱難,失業率持續攀升。兩種救助方式各有優缺點,歐元區應權衡兩種方式的利弊,妥善處理兩者的關係,既不能造成過度依賴對外援助,也不能讓經濟持續低迷。

  政府救助與防範道德風險

  貨幣統一使歐元區成為一個緊密的利益共同體,危機國家指望別人多做些,而其他國家則要求危機國家多做些,這種博弈使歐債危機遲遲得不到有效解決。政府救助必然引起道德風險,使肇事者免於市場懲罰,以後可能會犯類似的錯誤,引發更嚴重的危機。對此,歐元區需要建立和完善救助機制,注意防範道德風險。

  應特別注意防範兩種道德風險,一種是與被救助國家有關的,被救助國可能會過於依賴外部援救,自救力度不夠,所以聯合救助必然要伴隨對各國財政政策的約束;另一種與私人債權方有關,如果私人債權方免於損失,免受市場應有的懲戒,他們就無法吸取教訓,並可能在以後的投資活動中追求更高收益而不顧風險,再次破壞市場體系的紀律。

  歐債危機的論文範文二:試論多層次、多角度分析歐債危機爆發的原因

  【論文摘要】繼美國次貸危機之後,2009年末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爆發,對歐洲經濟乃至全球經濟帶來了巨大沖擊。歐債危機不同於以往的經濟危機,它是政府信用的危機。這場危機的爆發雖然存在偶然因素,但是仔細分析,就會發現,歐債危機的爆發是必然的。歐債危機是多重原因共同作用的結果。本文先運用巨集觀經濟學理論,分別從經濟結構、外部因素、歐元區制度、歷史原因、社會福利制度多個層次進行分析,再從馬克思一體化理論和貨幣理論兩個全新的視角,嘗試剖析歐債危機爆發的原因。

  【論文關鍵詞】歐債危機;巨集觀經濟學;一體化理論;貨幣化理論

  2009年11月希臘新上臺後,發現上屆政府隱瞞了真實的財政狀況,惠譽、標準普爾和穆迪等信用評級機構隨之下調了希臘政府的主權信用評級。2010年4月,標準普爾將希臘主權信用評級進一步下調至垃圾級別,從而拉開了歐債危機的序幕。此後,葡萄牙、西班牙、愛爾蘭、義大利等國的主權信用評級也被相繼下調。2011年9月,穆迪調低了法國兩家銀行的信用評級,歐債危機由歐元區邊緣國家向核心國家蔓延,歐洲乃至全球經濟都造成了嚴重影響,市場擔憂情緒不斷升級。

  一、巨集觀經濟角度

  ***一***歐洲國家經濟的結構問題

  眾所周知,歐債危機始於希臘,接著在葡萄牙、西班牙等國也出現主權信用危機。這些國家自身結構存在問題和經濟的失調直接導致了危機的爆發。總體來看,一方面,這些歐洲國家的產業結構不平衡,缺乏“生產性”,即國家的工業基礎薄弱,實體經濟空心化;另一方面人口結構不平衡,人口老齡化加劇,增加了財政負擔。以希臘為例,希臘經濟結構脆弱,以旅遊業、農業和航運業為支柱產業,過於單一、集中,而製造業基礎十分薄弱,電器、汽車和船舶等工業品嚴重依賴進口,經濟對外依存度很高。2010年服務業佔GDP比重達52.57%,而工業佔GDP的比重僅為14.62%。同時,政府從國外借來的資金主要用於公共福利支出而不是用於發展經濟,資金的邊際產出很低。低效率的經濟執行和增長動力的衰退,終究不能用國家債務來彌補,所以導致了危機的出現,即使是歐元區核心國家也不能倖免。

  ***二***三大評級公司的不公正評級

  從歐債危機爆發到在整個歐元區蔓延的過程中,國際三大評級公司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不容忽視。標準普爾、穆迪、惠譽均下調希臘政府的主權信用評級是這次危機的導火線。接著,在釋出歐元區諸國償債高峰危機警示的非常時期,三大評級機構降低其信用等級;在國際社會和歐盟出臺了相應救助方案後,受援國家制定改革計劃時,三大機構又進一步降低了受援國主權債務的信用等級。聯絡之前美國次貸危機中三大評級機構的表現,不得不對其評級的公正性產生質疑。因此在歐洲市場上佔有重要地位的評級機構的並不公正的評級,加劇了危機的惡化,對危機的升級有推波助瀾之嫌。

  ***三***歐元區內部制度問題

  歐元區是指歐洲聯盟成員中使用歐盟的統一貨幣——歐元的國家區域。1999年1月1日,歐盟國家開始實行單一貨幣歐元和在實行歐元的國家實施統一貨幣政策。2002年7月,歐元成為歐元區唯一的合法貨幣。歐元區內部存在著諸多不平衡的問題。

  首先,歐元區的成立本身就潛藏著分裂的隱患。歐元貨幣體系涉及多個歐洲國家的利益。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政治結構等存在差異,僅靠歐洲中央銀行調控貨幣政策,缺乏其他行政力量控制,必然會導致利益分配不公。當各國發生利益衝突時,歐元體系自然難以維繫。歐債危機的爆發,讓世界都看到了這一點。

  其次,歐元區缺乏有效的制度或機制遏制國家間的“劫貧濟富”的局面。歐元區各國沒有獨立的貨幣政策,沒有利率自主權,也沒有調控匯率的能力。而不同國家有不同的經濟地位和不同的利益訴求,採取的統一的匯率相當於各成員國的平均匯率水平。對經濟實力強的德國等國家而言,匯率被低估,從而有利於出口;但對經濟實力弱的希臘等國家,出口則受到壓制。這就會導致“富者愈富,窮者愈窮”的惡性迴圈,使歐元區內部存在著財富由窮國向富國轉移的機制。但因歐元區沒有形成一套對衝機制,最終導致歐元區經濟不發達國家不堪重負,率先出現問題。

  最後,歐元區制度僵硬,實行統一的貨幣政策和統一的匯率調整,這是歐元區面臨的核心問題之一。統一的貨幣政策難以同時兼顧各國的需求,只能偏向經濟發展成熟的德國等國,而使得邊緣國家的經濟逐步惡化,經濟出現高通脹、低增長現象。例如2002年,歐洲中央銀行多次降低利率,實施擴張貨幣政策,使得德國經濟增長加速而導致愛爾蘭等國原本很高的通貨膨脹率進一步升高。

  ***四***歷史原因:希臘從開始加入歐元區時就不滿足要求

  德國默克爾曾指出,“歐債危機並非一夜之間形成的,而是幾十年錯誤積累的結果”。這就是說,歐債危機的爆發是歷史原因的積澱所致。關於歐債危機的歷史原因,主要包含兩點:

  其一,希臘等國加入歐元區時潛藏的危機。歐元區成立之初,歐洲各國在短期利益驅使下,通過各種手段修改財政資料,加入歐元貨幣體系,如希臘2001年希臘為加入歐元區時,使用“貨幣掉期交易”方式,使賬面上的10億歐元債務暫時消失,留下了10年償還90億歐元的債務,為危機埋下伏筆。為維護歐元區經濟穩定,減小風險,歐盟《穩定與發展公約》規定:各成員國的財政赤字不得超過本國GDP總量的3%,債務規模不得超過本國GDP總量的60%。但2009年11月,新上任的希臘帕潘德里歐宣佈,前希臘公佈的2009年政府赤字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應由3.7%上調至12.5%,公共債務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上調為113%,均遠遠高於《穩定與增長公約》規定的比例。

  其二,歐債危機是金融危機的後遺症。學術界有大量研究表明:歐債危機與金融危機存在著內在聯絡。在金融危機中,歐盟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對金融機構實施救援,使得財政預算支出水平和赤字規模大幅上升。而但金融危機的陰霾還未散盡,擴張的財政政策導致的財政赤字已誘發了政府主權債務危機。Reinhart和Rogoff***2010***分析出全球金融危機到歐洲債務危機的傳導機制:首先是私人債務的激增導致銀行業出現危機,政府為儘快從危機中走出,採取擴張性的財政政策,造成主權債務危機。

  ***五***高福利增加了財政負擔

  隨著歐洲一體化的深入,加上高福利是各政黨競爭上臺籌碼,一些歐元區的邊緣國家在社會福利方面逐漸向德國等核心國家看齊。這些國家並沒有敦實的實體經濟作為支撐,卻要努力維持較高的社會福利水平,政府支出和債務不斷加大。當借債的規模不斷膨脹,而國家卻無力償還債務時,便產生了主權債務危機。

  二、一體化理論角度

  從馬克思恩格斯的一體化思想出發,歐元區的成立本身就是一種一體化的異化。馬克思恩格斯設想的一體化有三個條件:生產發展、制度協調和意識認同。在生產發展方面,最先爆發債務危機的希臘等國,工業基礎薄弱,在金融危機刺激下支柱產業也嚴重萎縮,生產力水平很難適應歐元區的發展水平;在制度方面,歐元區結構特殊,有統一的貨幣政策和分散的財政政策,同時又缺乏統一的政治聯盟作為保障,各個國家的利益爭論不斷,在沒有政治聯盟的情況下建立貨幣聯盟,顯得本末倒置;在意識認同方面,歐元區各成員國從本國利益考慮,分別設立不同的政策目標,並不存在意識的趨同。因此,歐元區一體化並不滿足馬克思恩格斯所設想的“生產—制度—意識”三大條件。異化的一體化使得歐債危機爆發後,迅速在歐元區擴散蔓延。

  三、貨幣經濟學角度

  歐債危機是虛擬性貨幣時代,政府以實體性貨幣理論去求解虛擬性貨幣問題的後果。從歷史到現在,各國政府都奉行傳統的貨幣理論——實體性貨幣理論。但是,從佈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後,世界各國的貨幣都進入了虛擬化的時代。如果人們還是按照實體性貨幣理論去認識經濟活動,自然會刻舟求劍。歐洲各國為了使民眾免受金融危機衝擊下的貨幣貶值帶來的損失,不斷地發債,加大各種民生補貼,最終導致政府債臺高築。因此,從貨幣理論的視角看,歐洲危機的本質是陳舊的貨幣理論的問題。

比特幣暴跌的原因有哪些與什麼有關
天使的幸福為什麼禁播
相關知識
有關歐債危機的論文
關於歐債危機的論文
有關經濟危機的論文
有關公共危機的論文
關於金融危機的論文
有關情感教育的論文
學校教育有關柔性管理的論文
有關通訊工程的論文免費
關於計算機的論文
有關新聞攝影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