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語文下冊第八課童年的發現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6日

  五年級語文下冊第八課《童年的發現》課文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在讀書中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反覆讀書嘗試理解,解決不了的問題提出來跟大家交流討論。小編在此整理了五年級語文下冊第八課《童年的發現》,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五年級語文下冊第八課《童年的發現》課文

  我在九歲的時候就發現了有關胚胎髮育的規律,這完全是我獨立思考的結果。

  聽完這句話,你大概忍不住會哈哈大笑,願意笑你就笑吧,反正笑聲不會給你招來禍患。我跟你可不同,事情過去了三年,有一次我想起了自己的發現,情不自禁笑出了聲音,竟使我當眾受到了懲罰。

  我的發現起始於夢中飛行。每天夜裡做夢我都飛,我對飛行是那樣迷戀,只要雙腳一點,輕輕躍起,就能離開地面飛向空中。後來,我甚至學會了滑翔,在街道上空,在白樺林梢頭,在青青的草地和澄澈的湖面上盤旋。我的身體是那樣輕盈,可以隨心所欲,運轉自如,憑著雙臂舒展和雙腿彈動,似乎想去哪裡就能飛到那裡。

  我以為在同學中間只有我一個人具有飛行的天賦,可是,有一天我終於弄明白了,每到夜晚,我的小夥伴們也都會在夢中飛騰。那天,我們幾個人決定去見我們的老師,讓他來解答這個奇妙的問題。

  “夢裡飛行,說明你們是在長身體呀。”老師解釋說。

  “為什麼只有晚上睡覺時才長?”

  “白天你們太淘氣,妨礙細胞的生長。到了晚上,細胞就不停地繁殖。”

  “那麼為什麼人在生長的時候就要飛呢?這究竟是什麼道理?”

  “這是你們的細胞回想起了遠古時代,那個時候,人還是飛鳥。”

  “人怎麼會是鳥?”我們萬分驚訝。

  “豈止是鳥!人是由簡單生命進化來的。最開始是草履蟲,後來是魚,是青蛙,是猴子……所有這些知識,等你們升入高年級,上課時老師都會給你們講解。”

  高年級,離我們是那樣遙遠,而飛行卻仍在繼續。和老師的一次談話,更加激發了我的想象力,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麼來的。我想得是那樣痴迷,以至於從河裡抓到一條魚,我都會翻來覆去地看個仔細,恨不得從魚身上發現將來的人應該具有的某些特徵。

  鄉村的孩子從小就知道母親懷胎九個月才生下嬰兒。“為什麼是九個月呢?”我絞盡腦汁思考這個問題的答案。想啊想啊,嘿!終於想出了眉目:“哈!這就跟畫地圖差不多。地上的距離很遠很遠,在地圖上畫出來只不過幾釐米。人是由細胞構成的……從細胞變成小魚,經過了很長時間。現在,這一段時間就摺合成一個月。從小魚變成青蛙又得經過很長時間,又摺合成一個月。這樣推算下來,到變化成人,正好是九個月。”我的發現競是如此簡單明瞭,我為此感到格外高興。我想大概還沒有人發現這個道理。

  又過了三四年,我上了六年級。老師開始給我們上生物課。有一次,年輕的女教師一本正經板著面孔講人的起源,講人的發育和進化。這時候,我清清楚楚聽見老師說,按照進化論的觀點,母腹中的胎兒再現了從簡單生命進化成人的過程。當時教室裡安靜得出奇,大家都默不作聲。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發現,情不自禁地笑出了聲音。老師狠狠地瞪了我一眼。

  “費奧多羅夫!……你笑什麼?再笑就從教室裡出去!”

  “奧爾加·伊萬諾夫娜,我……我想起了自己的發現……”

  教室裡一陣笑聲。奧爾加·伊萬諾夫娜氣得臉色蒼白,大步朝我走來。

  “費奧多羅夫!……你立刻從教室裡出吉去……”

  我的臉由於困窘和羞愧一下子漲得通紅。這時候我意識到,老師誤解了我的笑聲,以為我的笑不懷好意。幸虧她沒有容我解釋,不然的話,同學們聽見我說自己三年前就發現了進化論,還不笑塌房頂!不過,被轟出教室,站在外面,我倒想出了一條自我安慰的理由,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

  五年級語文下冊第八課《童年的發現》課文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筆者認為,“以人為本,以學定教”的課堂教學策略,能較好地在語文教學中體現自主、合作、探索的學習方式。此設計力圖把教學過程變成學生自主發現、自主探究的過程,教師只是“平等中的首席”,引領學生反覆讀書,體驗作者童年的發現,感受閱讀這篇課文帶來的情感體驗、認識發展和自主愉悅。

  語文課要讓學生積累文化,積澱精神,打好人生底蘊。此設計打通了課堂的壁壘,將學習活動立體化,極大地拓寬了語文學習的外延。引導學生課內外瞭解科學家發現的故事,瞭解胚胎髮育的規律正是積累文化,而帶領學生和作者一起去感受“發現”的歷程引導學生親身發現正是積澱一種精神。

  【教學目標】

  教學這篇課文用一課時,教學目標定為以下三點:

  1、情意目標:

  感悟作者童年時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培養學生髮現、創新的意識,積極關注生活的態度。

  2、能力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課前蒐集資料和課外延伸作業培養學生蒐集資訊、整理資料的能力。

  3、認知目標:

  認識生字,基本讀懂課文。

  【教學過程】

  一、抓住“發現”,匯入新課

  1、板書:

  發現

  問:你曾經發現過什麼?

  2、板書:

  童年

  談話:

  童年是天真爛漫的,童年是幸福無比的,童年曾經發生過多麼難忘的事,發生過多少有趣的事啊!童年曾有個多少發現啊!

  3、板書:

  的

  齊讀課題,激勵:

  處處留心皆學問,說不定同學們的這些發現日後還能成為一項重大發明,申請個專利呢!不過,這還需要努力,學習《童年的發現》後,你一定會受到啟發。

  ***以學生的親身發現引匯入題,貼近學生生活,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和具體生活,學生興致盎然,為學習本課奠定情感基礎。***

  二、由疑促讀,感知“發現”

  1、質疑:

  學生看題質疑,教師引導學生把問題歸類,篩選。

  2、讀文: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全文,可以低聲速讀,可以高聲朗讀,可以默讀,可以雙人讀,個人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選擇自己能解決的問題在書上做好記號。

  3、交流:

  初讀課文後,你發現你已經解決了哪些問題?是怎樣解決的?引導學生了解“發現”的內容,感知“胚胎的發育規律”這一發現的過程:夢見會飛──請教原因──痴迷研究──發現原理。

  4、再讀:

  你還有哪些沒能解決的問題需要和大家一起討論解決的?通過學習,你又發現了哪些問題?學生可能存在的大問題是:作者童年時為什麼會有這個發現的?胚胎髮育規律究竟是怎樣的?作者的發現正確嗎?

  ***從本質上講,感知不是學習產生的根本原因,產生學習的根本原因是問題。此環節以學生的疑問引導讀文,為學生提供了有利於其發展的心理安全的保障和心理自由空間,創設了民主、輕鬆、開放、互動的學習氛圍。***

  三、研讀體悟,感受“發現”

  1、自讀感悟:

  讓學生自主選擇“發現過程”中感受較深的一個或兩個內容,反覆讀課文,自我揣摩,自我感悟。可以是說說或寫寫自己的感受,可以畫一畫某個過程……表達形式自由選擇。

  2、合作學習:

  在朗讀感悟的基礎上,讓學生按照自己研究的問題分成學習小組,進行再朗讀,再感悟,然後相互交流,充分發表意見。教師及時鼓勵,隨機引導與點撥。

  3、小組彙報:

  每個小組推薦一名中心發言人。其他組員作補充或提出不同的想法,師生共同評價,隨機指點理解難句:“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風險。”引導學生交流蒐集到的材料,如:哥白尼、布魯諾、伽利略因堅持“日心說”而受到宗教勢力的迫害,布魯諾被燒死,伽利略被終身監禁。

  4、老師交流:

  作為學生學習的合作伙伴,針對文中那位老師因誤解“我”的笑聲把“我”轟出教室一事談自己的感悟。

  5、感情朗讀:

  自由選擇方式,可以個人讀,可以分角色讀,可以表演讀。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以上環節的教學,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中體驗了“胚胎髮育規律”這一發現的過程,而且也感受到了作者之所以有這個發現的原因:敢於提問,反覆思考,大膽想象。老師只是以學習夥伴的身份出現,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來學習更是對學生個性差異的尊重。***

  四、拓展延伸,引導“發現”

  1、拓展:

  交流課前蒐集的科學家發明、發現的資料,並談談感想。如牛頓發現蘋果落地,瓦特發現壺蓋跳動等。

  2、比較:

  上課前,大家都交流了自己的“發現”,請把你的“發現”或同學的“發現”與作者的發現、牛頓的發現、瓦特的發現……進行比較。你發現了什麼?學到了什麼?還有什麼不理解?你感悟多少就說多少,發現什麼就交流什麼,看誰的思維最敏捷。

  ***在比較中讓學生嘗試發現,體驗發現,不僅深化了對課文的理解,更培養了學生的發現意識、發現能力。***

  3、引導: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給自己這樣一雙善於觀察、留心生活的眼睛吧!我們的生活是那麼豐富多彩,我們的學習是那麼愉快,只要你用心去捕捉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就會有新的發現,能有新的發現,是一個了不起的本領。

  ***重大的發明、發現往往源於生活,源於對生活現象的思考。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身體去親自經歷,用自己的心靈去親自感悟,這不僅是理解知識的需要,更是激發學生活力,促進學生生命成長的需要。***

  4、實踐:

  ⑴留心觀察,記下自己的新發現或合作觀察,寫好觀察日記。比一比,誰的發現最有意思。

  ⑵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又發現了什麼新問題,請你用喜歡的方式來解決。

  ***課盡意未猶。學生的親身觀察不僅培養了學生髮現、創新的意識和積極關注生活的態度,還培養了學生蒐集資訊、整理資訊的能力,為下一個單元的習作《我發現……》積累了素材。***

  五年級語文下冊第八課《童年的發現》課文教學反思

  《童年的發現》是一篇精讀課文,因為課文的語言和故事情節都充滿童真童趣,貼近學生的生活,所以我課前預設學生在課堂上自學時一定有話可說,也就放心地把課堂交給學生。於是,整堂課都是在學生的自主活動中進行:

  開始便由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設計課題的板書,引發學生的思考;並以此作為切入點提出兩個問題:①你從作者的發現過程中能發現什麼?②對作者的遭遇你有何想法?學生便開始分組讀、議。借用文中的一句話“孩子的想象力是驚人的”,我想說孩子的領悟力也是驚人的。他們在閱讀時能從文中領悟出許多讓人欣喜的東西,像劉澤傑談對課文最後一句“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的理解時認為這是作者的自嘲;蔡麗玲則能引經據典地聯絡到中外一些科學家***伽利略、哥白尼***的遭遇。但在同學們敘述、爭論時,我總感覺到不夠盡興。學生的一些感悟好像都程式化,所說的都與教學參考差不離,似乎與我想要的有一定的距離。

  我想要的應該是精彩紛呈的“哈姆雷特”。

  反思這堂課,沒有正確處理好課堂上的老師引導作用與學生自主學習的關係是癥結所在。像這樣的課堂能不能“放任自流”?該如何理解“學生能悟到什麼程度就是什麼程度”?我覺得老師還是應該學會在課堂上“尋找矛盾”、“挑起矛盾”。這給我提出了一個很好的思考問題:給學生自主的空間了,老師是不是“就放心地把課堂交出去了呢?”在分組讀、議的過程中,教師該提出怎樣的問題引導學生的討論更深入,以至於“能夠盡興”呢?這就是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的指導作用應怎樣發揮才能既促進學生髮展又不會降低任務水平,真正起到一個組織者、引導者的作用呢?這個問題在今後的教學中我還將作更進一步的探索。
 

猜你感興趣:

1.5年級下冊語文第8課童年的發現

2.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下冊第8課童年的發現

3.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童年的發現

4.五年級下冊語文童年的發現教案

5.五年級下冊語文《童年的發現》教案

6.五年級語文下冊童年的發現閱讀題答案

五年級上冊語文課文慈母情深讀書筆記示例4篇
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童年的發現
相關知識
五年級語文下冊第八課童年的發現
三年級語文下冊第八課路旁的橡樹課文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第八課路旁的橡樹
一年級語文下冊第八課月亮的心願
一年級語文下冊第八課月亮的心願教學建議
一年級語文下冊第八課月亮的心願詞語盤點
一年級語文下冊第八課月亮的心願教學設計
一年級語文下冊第八課月亮的心願教學設計
一年級語文下冊第八課月亮的心願教學建議***2***
一年級語文下冊第八課月亮的心願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