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孩子勤儉節約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0日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所以從小教育孩子勤儉節約是很有必要的。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教育孩子勤儉節約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教育孩子勤儉節約的方法

  一、利用各種機會,向孩子講述勤儉節約是一種美德,講述自己家庭勤儉節約的

  家史,讓孩子從小就受到啟發和教育

  讓他們知道歷史上有多少富翁勤儉節約,一心撲在事業上,取得了偉大的成就,並且在史冊上寫下了光輝的篇章。這些一直為人們所傳誦和稱道,是教育孩子的好教材。讓孩子懂得一粒米、一滴水、一度電來之不易,都是人們辛勤勞動換來的。

  二、要讓孩子真正地認識到勤儉節約的意義

  要使孩子懂得,今天的好生活、好日子是來之不易的。教育孩子懂得節約一分錢、一粒糧食、一度電、一滴水的作用。一滴水不算多,一滴一滴匯成河;一粒米不算多,一粒一粒堆成垛。

  教育孩子懂得浪費就是犯罪,節約就像是燕銜泥,浪費就好比是河決堤。如孩子從小不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將來危害社會不說,還會害父母、害自己。

  三、從小事著手,在實踐中鍛鍊,嚴格要求

  在家裡,父母應做好培養孩子勤儉節約的習慣,從小事做起,從眼前做起。不要讓孩子亂花錢,該給的錢父母給,不該給的錢不給,即使小孩自己的壓歲錢也不能讓其亂花。使用學習用品要節約,一張紙寫錯了字,擦掉還可以用;生活上也要講節約,衣服破了個洞,補好了還可以穿,人離去燈要熄滅等等。同時,要讓孩子學會利用廢舊物品。比如可用易拉罐做個花籃,將舊涼鞋剪成拖鞋等等。這樣既可培養孩子的節約習慣,又是一種手工勞動練習。

  四、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樣,以實際行動感染孩子

  家長要具有良好的勤儉節約的習慣,如不具備,就要自己與孩子一起來養成節約的好習慣,勤儉治家,只有在勤儉節約的家庭環境薰陶下,才能培養孩子節約的好習慣。

  五、指導孩子如何用零花錢

  首先,家長給孩子零花錢要有計劃,要限止數額,不要有求必應。其次,家長要過問孩子把錢花在了什麼地方,每次給錢時,可讓孩子說說上次的零花錢用在哪裡。用得不當,應予批評,甚至暫停“援助”。另外,家長要鼓勵孩子該用的地方要大大方方地用,能少用的就不要多用,能不用的儘可能不用。

  教育孩子勤儉節約的建議

  以身作則法。家長要教孩子節儉,首先自己要有勤儉節約的習慣。比如衣服釦子掉了,應該釘上釦子接著穿。當孩子看到這一切,心裡也自然明白,家長再給孩子說明節儉的道理即可,這樣孩子也慢慢學會了釘釦子。反之,如果掉了釦子的衣服隨意丟棄,孩子看到了也會跟著學,這樣還能教育好孩子嗎?

  榜樣法。身教勝於言教,父母自身的言、行、舉、止、衣、食、住、行父母都要做表率作用,小到吃盡碗中的飯粒,隨手關燈、關水龍頭,大到不隨便更替家裡的家居家電,應有計劃,有目的的去改善。

  理財法。如何省錢,花錢,培養正確的消費觀。面對必需品需要購物時,應做價值和價格上的對比,明白“錢要用在刀刃上”。該花則花,不花則存起來,做有意義的事兒。

  投入實踐法。利用寒暑假的時間,帶孩子去偏遠貧困山區,見識下別的小孩如何學習,生活的。她們的筆用到小蘿蔔頭還在繼續使用;本子,正面寫完,寫反面;衣服,壞了又補,再繼續穿;碗中不留一粒飯菜;讓孩子明白生活的苦難,來之不易。要學會珍惜,勤儉節約!

  剪補法。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個子也在長大,大部分衣服不是穿壞了,而是短小了,在這裡告訴媽媽們一些DIY的小祕密,比如夏天的衣服,如果孩子穿起來偏小時,用剪刀給孩子DIY製作一下,把長褲便短褲,把長袖便短袖,把長裙變短裙,在配搭上一些小飾品,非常可愛,同時孩子可以再穿上一年至兩年,讓孩子參與DIY的過程。這樣告訴孩子節約的道理,比言教更容易被孩子接受。

  捐贈法。如果條件確實較好的家庭,孩子衣服更替的快,請大家不要扔掉,打包裝好,捐贈給山區需要的孩子們吧。兩全其美的做法,讓孩子在這樣一個喧囂的城市保留一顆真善美的心。

  教育孩子勤儉節約的名人

  1人物:洛克菲勒

  世界上第一個億萬富豪洛克菲勒的節儉更是離譜。他經常不厭其煩地教育孩子們勤儉節約,每當家裡收到包裹,他總是把包裹紙和繩子儲存起來。為了讓孩子們學會相互謙讓,只買一輛自行車給4個孩子。小約翰長大後不好意思地承認說,自己在8歲以前穿的全是裙子,因為他在家裡最小,前面3個都是女孩。

  2人物:王永慶

  “臺塑大王”王永慶對子女的教育是嚴格出名的。兒女們在美國的生活並不富裕,王永慶給的學費、生活費是剛剛好。因為覺得打電話太貴,王永慶和兒女溝通都是寫信,從來不打電話。兒女回信,還要報告花了哪些錢,連買條牙膏也寫上去。

  3人物:周福仁

  周福仁說:貧困是資本,而不是障礙。

  在地圖上看,海城位於遼寧省南部,遼河下游左岸,遼東半島北端,市內有平原,適宜農業發展;市內也有礦山,但在開採之前,對填飽人們的肚子沒有任何作用。

  西洋集團董事長周福仁就生在這個偏遠山區裡,父母沒有文化,把對子女的要求寫在條條框框裡是不可能的,因此,周福仁小時候所受的教導都是自然形成的,正所謂“因地制宜”。

  周福仁在家排行老二,兄弟姐妹四人。在周福仁10歲時,父親溘然辭世,家裡只有母親一個人出工幹活,缺少了勞動力,生活更是窘迫。

  那是在上世紀60年代初期,全國都是低銷量,吃糧食的時候很少,平時都是把玉米稈碾碎了,摻上棒子麵吃。周福仁當時正在讀小學,經常餓的走不動路,在村裡總是能聽見小孩子餓的哭聲。

  等到周福仁十七八歲的時候,早已經下地幹活了。當時還是缺少糧食,主要的口糧是“菜糰子”,蘿蔔纓子、白菜幫子剁碎,攥在一起,表面上糊些面,下鍋蒸熟,這種菜糰子在周福仁看來“非常難吃”。做菜糰子時,鍋裡會熬些粥,也是水多米少。吃飯的時候周福仁經常說:“粥分我多少我吃多少,菜糰子我就不吃了。”因此,經常被家人責罵:窮人家生了個富人。

  到了1974年,周福仁22歲,他已經是村裡的生產隊長,當時全村人均收入只有67塊錢,整個村子十分之一人口外流。

  周福仁就生在這樣一個貧困山村的貧困家庭裡,然而,從小受到的教育卻很嚴格,父母期望子女有所作為,稍有錯誤就棍棒相加。周福仁對此這樣評論:生活標準不高,但要求很高。

  周福仁小時候很淘氣,那段餓肚子的時光過去之後,能吃飽飯了。周福仁經常活蹦亂跳的出去,爬樹、掏鳥窩。當時那個村子裡剛剛出現蘋果樹,這便成了周福仁淘氣的主要目標,老想伺機偷個蘋果。在外面調皮之後,經常被人家找上家門,少不了又挨母親一頓打。

  無論是小時候挨的打還是長大後受的責罵,周福仁都記憶深刻,他甚至說,如果我沒有那種家庭出身,就沒有我今天。因為貧困已經成為他的資本,而不是他的障礙。就像他經常和員工說的:我現在什麼苦都能吃。

  東三省的冬天可不饒人,沒有禦寒的衣服,但周福仁照樣還得走路上學;小時候去打柴,100多斤柴都用腦袋頂回來,周福仁現在依舊念念不忘地說,現在個子不高,肯定和那段經歷有關係。他就是在那種環境裡成長起來的,現在或許也苦也累,但終究比以前好多了。

  周福仁經常和子女講這些事情,他也自信地認為自己的孩子肯定比在城市裡長大的能吃苦,因為他們也是生在農村,小時候也幹過活,也經歷過山區裡不易的生活。

  對於孩子,周福仁認為,只要語言上加以引導,他們就會做的很好。而他小時候父母卻是不講道理的,只是打,周福仁悄悄改進了這一方式。

  但無論是有錢還是沒錢,周福仁節儉的習慣卻沒有改變。他出差從來都是坐經濟艙,而不去做頭等艙、公務艙。他的部下經常對他說,現在住宿、坐飛機、開車,都要選擇和自己身份一致的,這並不是浪費。但周福仁的回答是:現在不管怎樣,都比以前好多了,額外的花銷沒必要。他心裡想的是:一定要為子女、為員工做一個榜樣。

1.小學勤儉節約講話稿

2.勤儉節約升國旗講話稿

3.關於勤儉節約的名言

4.勤儉節約升旗講話稿

5.勤儉節約國旗下講話主題演講範例

如何教育孩子節約用水
如何教育孩子積極向上
相關知識
如何教育孩子勤儉節約方法是什麼
如何教育孩子勤儉節約
教育孩子勤儉節約的心得體會
教育孩子勤儉節約
教育孩子勤儉節約心得
怎樣教育孩子勤儉節約
名人如何教育孩子
家長會發言應該如何教育孩子
家長如何教育孩子的感言有哪些
家長應該如何教育孩子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