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傳統飲食養生祕訣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19日

  佛門僧侶,素有“苦行僧”之稱,他們生活雖清苦,但長壽者比比皆是。究其原因,除了清心寡慾外,還在於佛家從古到今積累了一套獨特的祛病健身良方。下面給大家分享佛家素食養生的方法,喜歡養生的朋友值得一看哦。

  佛家素食養生之道

  素食有益健康

  研究證明,吃素食可以長壽。世界各地長壽的人們均以素食為主或乾脆純素食;而以肉食為主的人群壽命較短,如愛斯基摩人平均生命不到30歲,俄羅斯吉爾吉斯人很少超過40歲。

  素菜所含的營養素較葷食全面。葷食中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和少量的無機鹽。素食除了這些外,還含有大量的維生素。此外,素食中的大豆分離蛋白和優質魔芋粉等成分,其營養價值遠遠超出肉、蛋、奶類,能起到降低脂肪和膽固醇的作用,促進新陳代謝。大豆蛋白為全價蛋白,蛋白質價次於牛肉,優於魚肉,雖然整粒大豆的蛋白的消化吸收率不高,只有65%,但是大豆加工成豆腐後,其消化吸收率卻為92%~95%,與肉類相當。

  素食具有健腦、提高智力的功能。植物蛋白可使身體呈微鹼性,提高腦細胞運算時的開關速度,從而提高大腦的判斷力和記憶力,使大腦長時間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素食能使血液保持酸鹼平衡的正常狀態,被喻為“血液的淨化劑”。食肉多者血液必成酸性,葷食中的蛋白質、脂肪在人體內分解時,產生乳酸等多種酸性物質,具有極強的刺激性,妨害著身體各器官的機能;而多食蔬菜、鹼性食物,酸性物質就會被迅速中和成無毒的化合物排出體外,並使血液保持酸鹼平衡的正常狀態。

  有關資料表明,素食還能明顯提高體力、耐力及效率。科學家對素食者和非素食者做過多次不同方式的測驗,結果令人震驚:素食者無論在體力、耐力、效率上都是非素食者的2~3倍。其奧妙是,由於大量攝取葷食增加了體內的酸性代謝產物,促使血液變為酸性,導致肌肉疲勞、肌力衰弱;而植物食品中含有大量的鈣、磷、鉀等電解質,使人體血液呈弱鹼性狀態,因此兩者明顯不同。現在,不少國家的教練員有意識地讓運動員在比賽前吃素,以提高運動成績,就緣於此。此外,素食還可以減少心血管疾病、癌症的發生,對於輔助治療糖尿病、免疫性疾病等也有顯著效果。

  素食合理搭配

  糧豆巧組合穀類合蛋白質約8%~12%,各種硬殼果、種子含量達到30%,豆類尤其豐富,高達46%,比肉類還高出l倍;缺點是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不夠全面,若能巧妙搭配,則可互相取長補短,提高素食營養價值。大米和豆類就是很好“一對兒”,可讓人體獲得比肉食更有營養價值的蛋白質。另外,蘑菇是一般素食較為缺乏的維生素Bl2的“富礦”,每天吃50克鮮蘑菇即可獲得成人一天的維生素Bl2生理需求量。而雞蛋、牛奶等則含一般素食所缺少的維生素B6、維生素B12,可做餐桌上的“配角”。黃豆和牛奶組成完全蛋白可以提供人體所需的8種氨基酸。研究表明,人體在消化動物性食物時,開啟動物蛋白化學鍵所需的能量遠遠高於植物蛋白,食用等量的動物蛋白和植物蛋白提供給人體的淨能量幾乎相同。***編者按:純素者不食蛋、奶也一樣健康***

  蔬菜細調和蔬菜是素食的重要組成部分,巧加調配可收到營養互補的功效。嫩葉、花莖、根莖、瓜茄、菌藻、乾果和硬殼類等不同品種,都可提供不同的養分。同時,不同顏色的蔬菜也各有優勢,如木耳、芝麻等黑色食物胡蘿蔔素含量高;綠色蔬菜則富含鈣質。

  佛家素食養生啟示

  素食是我國漢傳佛教飲食文化的核心內容,是佛教養生之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佛教所謂素食,即不食葷腥。其中葷指蔥、蒜、韭菜等五種氣味強烈的蔬菜;腥指一切動物肉。前者主要是為了清淨身心,不薰擾他人,後者則主要出於佛教的慈悲教義,關愛一切生命。

  如前所述,不食葷腥是佛教教義上的一種要求,但在實踐中,有一些合情合理的具體規定,如古印度僧人可以食“三淨肉”。因為在古印度,佛教僧團實行乞食制度,僧人乞食時不論貧富,乞到什麼吃什麼。當有人供養肉食時,乞食者應當觀察,此肉是不是為我所殺,或被懷疑為我所殺,我有沒有看到、聽到殺生。如果不是,可以接受。這就是所謂的“三淨肉”。直到今天,信奉南傳上座部佛教的國家和地區如泰國、斯里蘭卡、緬甸和我國雲南傣族地區的佛教僧團仍然託缽應供,不忌葷腥;而信奉藏傳佛教的我國西藏、內蒙古等地的佛教僧團,雖不託缽應供,但因處於牧區,自然條件惡劣,也不忌葷腥;唯有我國漢傳佛教寺院,沒有實行託缽乞食制度,又信奉大乘,強調慈心不殺,加上農業發達,自然條件允許,從公元511年,虔信大乘佛教的梁武帝蕭衍頒佈《斷酒肉文》後,便開始嚴格實行素食。我們不妨進一步分析素食對人的益處。

  第一,素食營養豐富。人體最需要的糖、脂肪、蛋白質、多種維生素、礦物質等,從素食中都能獲得。糖不必說了,因為本來就是從植物裡提取的。再說脂肪,脂肪酸總共有13種之多,但所有的動物性脂肪加起來只有6種,而植物性脂肪裡卻全部擁有,而且植物性脂肪為非飽和脂肪,能促進膽汁酸的分泌增加,使膽固醇降低,可避免心臟病和各種血管病症。一般人所關心的蛋白質,植物中的含量也很高,尤其是黃豆,蛋白質含量是豬肉的兩倍多,近於雞蛋的三倍。維生素與礦物質就更不用說。

  臺灣台大醫院的陳瑞三教授***依音譯***曾經花了兩年的時間對49座寺院裡249位出家人做各項身體檢查和血液分析,並選出1057位葷食者來做比較,經研究得出了三個結論:素食者體內膽固醇含量非常低,所以很少發生高血壓、心臟病或是血管方面的疾病;素食者根本不會營養不良;素食不會造成貧血,反而是肉食者患貧血的比例比素食者高。

  從1991年開始,美國政府大力提倡新的基本食物組合:全麥穀類、蔬菜、豆類、水果。後來,美國農業部正式宣佈:素食在各種營養方面均可達到“國家推薦的飲食標準”。

  第二,素食使人聰明。《大戴禮記》雲:“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根據大腦生理學說明,人的大腦活動力,是由腦細胞內具有正反兩種力量互動作用,在大腦之中不斷衝擊而形成的,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思考”。這樣的衝擊到了最高層,總有一方的作用獲得勝利,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決定”。但是要使大腦細胞能夠充分發揮其正反兩種作用,就必須充分供給大腦細胞所必需的養分,這種養分主要是麩酸,其次為維生素B及氧等。而食物中以完整穀物及豆類,含麩酸和各種維生素B最豐富,肉類則次之,且量微。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研究員也有類似的報道說,健康飲食,尤其是全麥食物能促進大腦化合作用,創造心靈深處的安寧幸福。

  已故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居士一生素食,活到93歲高齡,生前不僅身體非常好,而且思維十分敏捷。歷史上許多聞名的宗教家、哲學家、作家、藝術家、科學家和名人都是素食者或力薦素食的重要性。

  第三,素食可以抗癌,防治多種疾病。血液在人體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根據醫學研究,好的血液應呈微鹼性,血液中富有鈣和鉀等礦物質。而動物性的食品多半容易使血液變酸性,而植物性的食品大多含有較多的礦物質,所以素食會使血液變微鹼性,有助於身體健康。但也有例外,如大米多含磷質,能使血液變酸。根據日本大阪大學片瀨淡教授的研究,血液若作酸性反應時,細胞即行老化,癌細胞就會擴充套件。如果要控制癌細胞的發展,最好是使血液呈微鹼性。

絲瓜的面膜製作方法
絲瓜功效與作用
相關知識
佛家傳統飲食養生祕訣
傳統飲食養生有什麼方法
酷熱三伏天的飲食養生祕訣
夏季飲食養生祕訣和注意事項
秋分養生藥膳有哪些_飲食養生祕訣
老年人飲食養生祕訣有哪些
秋季飲食養生祕訣
老年人飲食養生祕訣
老年人飲食養生祕訣
老人秋季飲食養生口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