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財政政策的概念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07日

  財政政策是指國家根據一定時期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的任務而規定的財政工作的指導原則,通過財政支出與稅收政策來調節總需求。那麼,有哪些?小編為您分享。

  

  財政政策是指國家根據一定時期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的任務而規定的財政工作的指導原則,通過財政支出與稅收政策來調節總需求。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總需求,從而增加國民收入,反之則壓抑總需求,減少國民收入。稅收對國民收入是一種收縮性力量,因此,增加政府稅收,可以抑制總需求從而減少國民收入,反之,則刺激總需求增加國民收入。它由國家制定,代表統治階級的意志和利益,具有鮮明的階級性,並受一定的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相應的經濟關係制約。

  財政政策是國家整個經濟政策的組成部分,同其他經濟政策有著密切的聯絡。財政政策的制定和執行,要有金融政策、產業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等其他經濟政策的協調配合。

  目前中國實行的是: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

  減稅降費再擴5500億積極財政政策再加碼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效。今年赤字率擬按3%安排,財政赤字2.38萬億元,比去年增加2000億元。今年赤字率保持不變,主要是為了進一步減稅降費,全年再減少企業稅負3500億元左右、涉企收費約2000億元,一定要讓市場主體有切身感受。支出方面,財政預算安排要突出重點、有保有壓,加大力度補短板、惠民生,堅守“節用裕民”。

  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的政協委員表示,財政政策助力穩增長和供給側改革的作用愈加凸顯。今年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效,主要體現在繼續實施減稅降費政策和繼續擴大支出規模兩個方面。《經濟參考報》記者還獲悉,減稅降費的具體政策將在兩會後釋出。

  積極 赤字率保持3%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效。今年赤字率擬按3%安排,財政赤字2.38萬億元,比去年增加2000億元。其中,中央財政赤字1.55萬億元,地方財政赤字8300億元。安排地方專項債券8000億元,繼續發行地方政府置換債券。

  和去年相比,3%的赤字率保持不變,赤字規模則隨著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而相應增加。2016年,我國積極財政政策力度加大,年初預算安排全國財政赤字2.18萬億元,比2015年增加5600億元,其中中央財政赤字1.4萬億元,地方財政赤字7800億元。納入政府性基金預算的地方政府專項債務也明顯增加。2016年增加的財政赤字主要用於減稅降費。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全年降低企業稅負5700多億元,所有行業實現稅負只減不增。

  資料顯示,2013年至2016年,我國全國財政赤字規模分別為1.2萬億元、1.35萬億元、1.62萬億元、2.18萬億元,赤字率也從2.1%逐步提高到約3%。

  財政部有關負責人指出,2017年,我國經濟發展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但經濟穩定執行仍面臨很多困難和挑戰,國際環境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國內經濟結構性矛盾突出,經濟增長內生動力不足等。綜合考慮國內外形勢,今年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效,主要體現在繼續實施減稅降費政策和繼續擴大支出規模這兩個方面。

  全國政協委員、財政部會計標準戰略委員會委員、中國與全球智庫特邀高階研究員張連起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除了穩增長調結構層面的考慮,赤字率的安排需要綜合考慮風險防範、提升依法理財水平、提升地方債務管理水平、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等。3%的赤字安排,既能保證實現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經濟增長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若干目標,又可以在合理區間內防控風險。

  全國政協委員、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賈康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赤字率是積極財政政策的風向標。今年貨幣政策更強調穩健中性,因此財政政策一定要為全域性服務,以財政的加槓桿服務全域性的去槓桿,以及用於供給側改革、優化結構全域性的需要。

  加碼 減稅降費再擴5500億

  值得關注的是,政府工作報告中圍繞“多措並舉降成本”作出多項具體部署。減稅方面的舉措包括:擴大小微企業享受減半徵收所得稅優惠的範圍,年應納稅所得額上限由30萬元提高到50萬元;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由50%提高到75%,千方百計使結構性減稅力度和效應進一步顯現。

  在降費方面,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名目繁多的收費使許多企業不堪重負,要大幅降低非稅負擔。一是全面清理規範政府性基金,取消城市公用事業附加等基金,授權地方政府自主減免部分基金。二是取消或停徵中央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35項,收費專案再減少一半以上,保留的專案要儘可能降低收費標準。各地也要削減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三是減少政府定價的涉企經營性收費,清理取消行政審批中介服務違規收費,推動降低金融、鐵路貨運等領域涉企經營性收費,加強對市場調節類經營服務性收費的監管。四是繼續適當降低“五險一金”有關繳費比例。

  “減稅降費”也成為今年兩會期間最熱的關鍵詞之一。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發言人傅瑩表示,減輕企業負擔涉及振興經濟,這也是改革要重點解決的問題。人大正在修訂中小企業促進法,也著眼於減輕中小企業的負擔。另外,今年人大會將圍繞規範非稅收入開展專題調研,推動企業非稅收入管理的規範化、法制化,加強對政府全口徑預算決算的審查和監督。

  《經濟參考報》記者還獲悉,財政部等相關部門將在兩會後釋出具體政策,包括繼續落實並完善營改增試點政策,研究實施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科技創新等新的減稅政策,進一步清理規範基金和收費,公開中央和各地收費目錄清單等。

  普華永道中國研發優惠服務主管合夥人邸佔廣對《經濟參考報》記者指出:“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高至75%,體現了中國創新驅動的發展戰略和對科研創新的大力支援,也符合國際主要創新驅動國家研發激勵政策普遍對中小企業加大激勵力度的趨勢。預計隨著後續相關具體政策出臺,我國政府研發激勵體系政策層次將得到加強,針對性更突出,將對‘萬眾創新’和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的積極性起到良好促進作用。”

  精準 加大力度補短板惠民生

  預算報告中對民生相關支出做出了更為細緻的安排:教育支出方面,從春季學期開始統一城鄉義務教育學生“兩免一補”政策;社會保障和就業方面,適當提高退休人員養老金標準;醫療衛生方面,將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和個人繳費標準均提高30元,分別達到每人每年450元和180元。

  財政收入方面,今年要繼續減稅降費,另一方面,還要繼續擴大支出規模,在收與支的矛盾之間,專家指出,除了赤字安排之外,還需要向存量要空間,向改革要空間。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對地方一般性轉移支付規模增長9.5%,重點增加均衡性轉移支付和困難地區財力補助。壓縮非重點支出,減少對績效不高專案的預算安排。各級政府要堅持過緊日子,中央部門要帶頭,一律按不低於5%的幅度壓減一般性支出,決不允許增加“三公”經費,擠出更多資金用於減稅降費,堅守節用裕民的正道。

  張連起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中國經濟需要有溫度能感知的財稅改革,今年是在去年的基礎上再減少5500億稅費,減稅降費有一定的規模和落實的力度,企業和社會才會感知到溫暖,才能避免“水過地皮溼”的現象。同時,為了助力穩增長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財政支出需要保證規模不減,那麼就需要盤活存量資金,合理安排預算,調整支出結構,有保有壓。壓縮一般性的、績效不高的支出,同時保障民生、保障重點專案、扶持困難地區,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財政部有關負責人指出,儘管財政收支矛盾加大,但中央和地方財政將通過合理安排收入預算、全面盤活存量資金,確保財政支出強度不減且實際支出規模擴大。

  預算報告指出,突出保障重點,提高支出的有效性和精準度。新增財力以及調整存量騰出的資金,優先用於支援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適度擴大有效需求,加大對基本民生保障和扶貧、農業、教育、生態文明建設等重點領域的投入,使財力進一步向困難地區和基層傾斜,更好發揮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增強財政對基本公共服務的保障能力。

  

簡述財政政策的工具
2017年當前財政政策是什麼
相關知識
簡述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概念
簡述財政政策的概念
財政政策的概念
企業財務管理的概念特點與作用介紹
什麼是財務治理的概念意思
簡述財政政策的主要內容
簡述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差異
簡述財政政策擠出效應的影響因素
簡述財政政策的作用機制
簡述財政政策的自動穩定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