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努力但是成績無法提高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有的學生上課做筆記相當認真,為什麼成績還是不理想?有的學生上課認真聽講,回家也做題了,為什麼還是拿不到高分?這往往令考生家長感到很困擾,為什麼每天做作業做到很晚,學習認真努力,成績卻依舊毫無長進呢?

  其實……很有可能是犯了這4個錯誤。

  一、課前預習無主次

  一般來說,老師都會強調課前預習是學習新課的重要步驟,於是認真的孩子牢牢地記在心上,每次上新課前,都會認真地把書攤開翻看。

  儘管如此認真,但是收穫卻不大,甚至和沒預習過的同學的聽課狀態差不多。問題就在於這裡:

  有的考生看似很認真,卻只是把書翻了一遍——等於沒看!

  有的考生預習沒有重點,只看自己會的,跳過自己不會的——半知半解!

  有的考生預習並記錄下了問題, 之後也不求解——為了預習而預習!

  這些考生的提前預習看似比絕大多數人搶佔了先機,實際上反而可能是原地踏步。

  沒有效率的預習何談進步!所以,要想預習有效果,正確的預習參考方式是:

  先將新課從頭到尾粗看一遍;

  初步瞭解講的內容後,再進行第二遍的細看;

  遇到不懂的,先看看是不是舊知識,及時鞏固複習,如果是新知識,在不懂之處做個小標記,上課的時候一定要弄懂;

  最後,可以嘗試著做做課後練習,測試一下自己的預習效果!

  幾個步驟做下來後,才算是真正完成一次預習!只有細緻的預習,才能讓考生的認真真正用到實處,付出才有所回報!

  二、課中聽課只顧記筆記

  “請各位同學集中注意力,認真聽講!”每次上課,小簡老師都要提醒好幾遍,才能把一些走神狀態的學生帶回到課堂上。

  可是有些整節課都很認真聽講的學生,明明上課筆記記得比別人多,字又漂亮又工整,不走神不犯困,成績卻依然不理想?

  觀察了一段時間,才發現這類學生雖然記筆記很認真,但卻只是一味抄筆記,只顧筆記是否完整、漂亮,忽視了老師上課的講解,記筆記的時間也影響了思考問題的時間。

  正確的聽課方式是,老師的思路永遠比筆記更重要:

  老師在講課的時候,要緊跟老師思路,筆記先放一邊,先聽懂再根據記憶記下筆記不難;

  當老師進入下一個題目時,趕緊切斷與上一題的聯絡,不要自己沉浸在上一題的思考中無法自拔,容易錯過下一個知識點的學習;

  爭取在空隙時間裡,把沒記下的筆記補上或者課後再借其他同學筆記。

  三、課後不做題

  很多學生有個大誤區,上課認真聽,以為自己聽懂了,看過習題的步驟就認為自己知道該怎麼做題,就完事了。

  其實不然,課上聽懂了,課後卻沒有動筆練習,學會的知識就不能融會貫通,一遇到複雜些的題目,就不會做了,所以考試總是拿不了高分。

  所以,課後時間應該多做題:課本上的知識點就那麼多,所謂萬變不離其宗,無論出題老師怎麼變化著出題,試卷裡考的知識點就那些。所以,多練習才是王道,將知識點融會貫通後,題目自然而然就會解了。

  四、做題愛翻書看答案

  有的考生在做題的時候,有個非常不好的習慣,就是邊做題邊翻課本,比如做到某道題,忘記了公式把書本翻開看一下,或者忘記了某個解題步驟再翻開看下。

  有的考生更是過分,答案就放在一邊,看一眼寫幾下,還自然而然當作是自己思考解出來。如果沒有答案,解題真的能這麼順利麼?不能。

  雖然對著書上的知識點或者看著答案把這題做出來了,但是下次再遇到很有可能還是不會,成績提高又從何談起?

  其實,正確的做題方式應該是這樣的:

  先把今天學習過的內容記在腦子裡後再做題;

  如果做題的時候,還是有一些知識點沒記住,需要翻書也很正常,但是先思考後再翻書;

  等到學習變得深入,一定要戒掉依賴書本,學會自己解題,考試的時候才能正常發揮。

  寫在最後

  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缺一不可。

  同理,在成績提高上,課前預習、聽課、課後練習,同樣需要這三到,才能真正找到學習上的竅門!

高考考場答題注意事項及答題技巧
高三考生進入複習狀態的七個技巧
相關知識
為什麼很努力但是成績無法提高
為什麼你數學成績無法提高
金牛座女生為什麼很冷原因是什麼
為什麼說毅力是成功者必備素質
為什麼記憶力變得很差
孩子為什麼記憶力很差
我為了什麼而努力
狗看見貓為什麼很激動原因是什麼
早睡為什麼黑眼圈還是很重
為什麼很多科學家都是有神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