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學長考研數學複習攻略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考研是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打贏數學複習的第一戰全靠做題。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考研是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

  你不知道你的競爭對手是誰,不知道他們在哪,不知道他們的實力,甚至你都不知道你的競爭對手有多少人!

  考研也沒有那麼簡單,考研畢竟是一場全國性的選拔考試,但凡選擇考研並且堅持下去的人都是有大毅力的人,而且他們可能本科學校比你好,本科成績也比你好,你最大的優勢就是你有我***傲嬌臉~***。

  說了這麼多廢話就是想告訴大家,相信自己能考上,同時願意無所保留地為這一場戰爭付出!

  【經驗分享】

  考研是一項繁重的工作,對待複雜的工作,我們需要制定詳細的計劃。可能有的同學不知道該如何制定學習計劃,我這裡介紹我自己的一些方法以便同學們能夠應用到實踐中去:

  1、軟體,首先我們可以利用電子產品幫助我們制定一天的生活和學習計劃,比如使用手機自帶的日曆制定一天的學習、生活安排,只需要大體上規劃每天的什麼時間在哪兒做什麼事情,必要時可以設計鬧鐘提醒。這裡只要有一個框架即可,不需要把行程內容記得很詳細。

  2、硬體,A4紙或者專門的日程筆記本,如果沒有使用日程本的經驗,建議選擇A4紙***沒有固定的格式,便於釋放我們不羈的靈魂***。使用A4紙安排學習任務,大體思路是從總體到區域性。

  首先要有整體的規劃,比如在考試前全書看兩遍,真題做兩遍,模擬題做五套。這個規劃要是具體的,可量化的,可以實現的,並且要有時間限制。

  然後根據總體規劃安排每一天的學習任務,要具體到每天什麼時間看多少頁書,做多少道題目。

  每天晚上對當天的學習進行總結,哪些任務完成了,哪些沒完成,沒完成的原因是什麼,並適當地自我獎懲。計劃要靈活,可以進行小範圍的調整,找到最適合自己節奏的計劃。

  【數學學習】

  首先,考研數學有這麼幾個特點,涉及內容多,基礎性強,時間緊。應對這個問題有兩個比較好的方法。

  第一、建立知識體系,這一點尤其重要!建立知識體系有利於找到知識點之間的聯絡,由點及面可以有效遏制遺忘,這一點和聯想式記憶法有著相似之處。

  比較高效的方法是首先看目錄,瞭解每一章主要講什麼,想想各章節之間的聯絡是什麼,帶著問題去看書相信效果會好一點,具體到每一章使用同樣的方法理清楚每一章的各小節之間的數學聯絡,這樣層層遞近可以編織一張天羅地網,將知識點一網成擒。

  第二、滾動式複習。因為高數部分和線代以及概率論之間聯絡不是很緊密,複習這三部分最好使用滾動式複習,比如高數看完了看線性代數的時候,每天抽一段時間對高數部分進行回顧、梳理,必要的話輔以適當的練習。

  學長給考研學弟學妹的一點數學複習經驗

  從考研數學的試卷中,可將以下幾種典型的試題作為複習重點:一、級數與積分的綜合題;二、微積分與微分議程的綜合題;三、求極限的綜合題;四、空間解析幾何與多元函式微分的綜合題;五、線性代數與空間解析幾何的綜合題。

  ●解題能力。包括基本運算能力和對基本解題方法的熟練掌握程度等。初步複習時,應首先對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三個部分的重要知識點進行復習。

  ■記牢基本概念、定理、公式和結論,特別是其前提條件和推導過程。

  ■注意解題技巧。要注意學習、總結。

  ■不要鑽偏題、怪題。沒必要浪費時間。

  ■要及時尋求幫助。遇到比較難的題目,要充分藉助老師、同學的幫助,將題目弄通搞懂、下次自己會做。

  ●及時配備所考科目的最新專業書籍和期刊和過去幾年專業試題。

  ●儘量確認考試出題範圍。歷年考題摸規律的方法很不精確,一旦命題教師更換,可能吃大虧。廣泛地諮詢該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有助於瞭解最新情況。最好的方法還是打聽出命題教師,然後爭取旁聽其授課。

  ●落實問題的答案。比較好的方法是直接請教老師;退而求其次可以去請教已經通過考試且成績較高的研究生,並且應該多請教幾個,爭取全面一些。

  ●專題整理。尤其是對付試卷中比較棘手的簡答題和論述題。有可能請教學長或導師,力求答案儘量完整合理。

  ●太奇老師幫助您對出題老師保持關注。能夠得到當面請教的機會更好,不行的話也要打聽到該師的主要的學術觀點、重要的專業論著,仔細研讀,爭取把握其研究 “興奮點”,也就往往摸到了考查的重點。

  考研前輩教你複習數學

  考數學前的那一天晚上,晚上回到賓館有點困,但當時覺得專業課還有些東西得背背,無奈中就喝了一桶紅牛提提神,誰知道到了十一點鐘躺在床上時感覺很興奮,竟然沒有一點睡意,估計翻來覆去折騰到一點才睡著吧。第二天早晨醒來一看錶還不到六點,之後就睡不著了,心裡面還想過乾脆背會專業課吧,但又不忍心這麼折磨自己。。。。。。

  親臨考場:

  打鈴前的那一刻,一切準備工作都已就緒。打鈴的那一刻我就以最快的速度將信封劃開,以最快速度填寫相關資訊,然後提筆就做,考場上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要珍惜都要去爭取。

  選擇題還是比較順利的,只有最後一道概率題問有幾個間斷點,想了一分鐘做不出來就空下了。建議大家做題一做不出來立馬就空過,此時一定不要心慌,哪怕十個題有一半不會做也要鎮定。這樣也好安慰自己,不是不會做,而是花在這道題上的時間短。

  填空題也比較基礎,也比較順利,只是到了最後一道關於二項分佈求期望的那道題,我有點猶豫,樣本方差是方差的無偏估計量,原來用這個結論一直是正態分佈,不知道對二項分佈是否也適用,當時想把這個結論重新推一遍,但是心想節省時間沒推,直接用了,等檢查時再說吧。

  至此填空選擇順利結束,看錶,25分鐘,保持了以往快速的做題風格。我迅速掃了一下週圍,看見大家都還在選擇題的第二頁上。。。然後埋頭開始大題。

  一切都很順利,做第二道二重積分時,當時一激動就把這個題寫到了第20題的位置,做完後準備翻頁,大題頁一展開發現中間空了三道題的位置,發現寫錯位置了。。。還好這個題用了變數代換,方法比較簡單用的空白不是很多,然後趕緊把它抄到前面的位置。等我做20題時,寫的有點擠還劃了箭頭,希望老師大發慈悲,別因為亂而扣分。

  哈哈,整個考試中最興奮的是當我做第20題時,往下掃了一眼下面的那道證明題:證明拉格朗日,心裡不禁暗喜,這個題也在預料之中吧,因為去年數一數二都考了定理證明,我想今年數三也有這種趨勢吧,所以就把課本上所有重要的性質定理的來路都證了證,當然也包括線性代數了,這樣真的在考場上節省了不少時間,關於重視基礎我還會在後面給大家強調的,這裡就做個引子吧。

  後面的線代概率也都不難,只要認真都還是能做對的。等最後一個概率分佈求完,我長舒了一口氣,看錶,1:45分鐘,跟平時做模擬題的時間差不多,然後抓緊時間回頭檢查。

  我做題的過程中可能給了身旁那個北師大的女生不小壓力,不時的嘆氣,舉動稍微有點焦躁。

  貿大的老師還是很和藹的,等我的兩頁草紙用完給老師要時,老師要收我用過的,我告訴她:上面有我解題的過程,檢查時會用到。那美女老師什麼也沒說就答應了。因為之前在網上看到有人說,不管你用多少草紙,桌上最多隻能有兩張,其他的老師要收上去。現在真的謝謝貿大的老師了!

  遺憾的是我檢查的過程中沒有發現錯誤,只是把第一遍不確定的那個填空選擇做了出來,昨晚上對完答案,才知道那個不定積分的大題犯了一個大的低階失誤,做著做著兩步之間我就抄錯了,非常的遺憾,那扣的5分估計最少4分是從這裡扣的:在考場上我還多次告訴自己,這個題一定要小心,平時做這種題就犯過不少次低階失誤。當時做完這道題我還非常確定這個題一定是對的,包括經常忘記的最後要加上的那個常數C我也寫上了。誰知道還是錯了,我覺得細心是一種習慣,是在平時生活中養成的,生活中一直就不認真的人,想在做題時保持細心,難度非常的大!

  不過考完的時候感覺甚好,還想過拿滿分…拿著書包第一個衝出教室,開啟手機給爸媽通了電話,告訴他們數學非常的順利!

  複習方法篇:基礎基礎再基礎,做題做題再做題。

  然後後期的作數學就是這種感覺,相信大家也聽過:做題是體力活而非腦力活,合上書似乎腦子裡什麼都沒有,但是拿起題卻沒有不會的。你會感覺題目來來回回總是一個樣,你可以做到,一定能!

  現在我想大家都把今年的考研數學真題看過了,如果你認真做一遍的話,你會發現這些題似乎都不難,但是在三個小時之內卻讓大家有一種非常不爽的感覺,有勁使不出!我想大家也從其他考過的人口裡聽到:今年的數學題太基礎了,以至於都不會做。

  我覺得我數學能考得不錯,得益於正確的方法,總結起來:基礎基礎再基礎,做題做題再做題。做題量是一定要保證的,但前提是你有紮實的基礎,否則是拼命做題就是空中閣樓。

  -----重視基礎篇

  我覺得好些人只是做到了第二點,而忽視了第一點,看似複習過程下了很大的功夫,實則收穫不大!我舉個不恰當的例子:課本***也就是基礎吧,這才是最經典的參考書***,就好比深厚的內功,有了深厚的內功再練一些拳法就可以四兩撥千斤,但是單單的拳法只是花哨的功夫,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東西,只能應付個別敵人,比如裘千仞,一旦情況發生了變化比如你遇到了黃老邪,就會死的很慘!今年的數學就是這樣,風格發生了變化,那些只顧得上研究真題再拼命做題,而沒有認真研讀課本的人就會很慘!而那些基礎紮實的人面對風格的變化是沒多大什麼感覺的,會以不變應萬變。

  我寫了這麼一大段,就是要告訴大家課本很重要,其實從小到大老師無數遍強調要重視基礎,不要只顧得上做題,而我們更多的是當成了耳旁風,因為這句話我們聽了太多太多,都快結繭了,哈哈!如果你現在還在猶豫要不要再看課本,那就不用猶豫了,要想考到一百三四,這絕對是一個必不可少的過程,不信大家可以問一問其他也考得不錯的戰友,他們一定會這麼說!當然了,我寫這麼一大段不僅僅是要告訴你課本一定要看,更多的是想告訴你怎樣學習課本!且看下文:

  可能會有一些戰友說:課本我也認真看過了,但結果依然很遭。我想說:課本不是用來看的,是用來研究的,是因為你課本學的不細緻!

  那怎麼才叫細緻呢,當你課本研究完之後,上面會標記很多東西,會畫的比較亂,而不是嶄新的像沒看過一樣。課本上的例題***這些題都是經典中的經典,一定弄透徹***沒有不會的,課後題認真做過***哪怕只是在草紙上做,在書上標個答案,也要自己認真做一遍,這一遍就要訓練自己合理利用草紙的習慣,每當我做完一章題,對完答案發現錯誤後,都能很順利找到這道題的過程然後分析為什麼會做錯,這個習慣很重要,如果你還有拿起草紙找個空就開始演算,就要趕緊改改了,因為要改掉這個壞習慣真的需要平時多加練習,平時不注意想在考試時注意時間比較困難的事情***,有些人說課本後的題實在太多了,應該挑著做,但我覺得同濟版的課後題都是非常經典的,遠遠勝過市面上的參考書,它也不像你想想得那麼簡單,如果你覺得簡單,那你能一遍做完,沒有一個不會,一個都不錯嗎?當然了,這是我的看法,你可以不同意,但如果課後題你一個都不做,那真的會吃虧的。定義性質定理公式,一定搞透徹了,弄清楚其中有幾個點,而不是硬生生的背下來,而且要多思考下***比如說關於極大值,這個詞大家一定都知道,而且高中開始就見過,你知道它的定義嗎,你可能會說:定義有個P用。這你就錯了,當你感覺一道題模糊不會做時,定義才是你根本的出發點。你還可能會說:極大值點就是這個點的函式值比周圍的點的函式值都大。如果你有類似於這樣的回答,那就比較危險了,這就是典型的概念不清,基礎不紮實,會吃虧的!極大值有三個點:X0某鄰域有定義,其去心鄰域中有,f***x***

  定義性質定理公式,在看書的過程中一定要總結到一個小本子上,這個過程可能會有點麻煩,但這個過程會讓我們加深印象,而且第二輪複習開始做題時,就不可能總把課本帶在身邊,這個時候會經常翻閱筆記的,而且對它們的理解的飛躍一定是在做題階段產生的,這時你可以將你的理解標註在筆記旁邊,有什麼問題也寫在邊上,後期當你在看到這些問題時,你甚至感到驚訝:我當時竟然能問出這麼NB的問題。如果有問題一直想不通可以和你的研友交流一下,但不要一不會就問,這樣根本不深刻,在你多次思考依然未果的情況下,這時研友的一句話可能會讓你茅塞頓開,印象深刻!如果一時不會就先記起來,慢慢隨著水平的提升大部分問題還是能解決的,相信我!一般情況下,我很少去問別人,除非萬不得已真的想不通,倒不是因為覺得自己學的不錯而不願問別人,而是我想獨立思考,這個過程很重要。

  在你在課後題的過程中,定會發現很多問題,比如不會做,會做做錯,自己認為很經典的題,一個不錯的結論等等,這時要做好標記,不要清一色的都畫個對勾,而是有不同的標記,而是要讓自己在將來在此翻到這個題時明白當時自己做標記的原因。比如我喜歡在經典的題前面寫G—表示Good,做錯的題前面寫W—表示做錯了或者直接畫個叉,不會做的題前寫N—表示這個題很難,我不會。等等吧,自己可以有自己獨特的標記,也是自己的個性!不過這些都是很細節性的東西了,呵呵!

  這一篇我就寫到這裡吧,洋洋灑灑寫了這麼多,無非是想給大家灌輸一個觀念:課本就如同九陰真經,是武林裡最上乘的武功,學透了你就可以像周伯通那樣自創空明拳,左右互搏等等,哈哈,開個玩笑,總之,課本很重要,如果這一篇文章能讓你意識到這一點,那這麼多字我就沒有白打,呵呵!

  課本用書篇

  首先我想給大家說:課本不是每一個知識點都看的,一定要參照考試大綱,當然今年的大綱還沒出,用去年的就行,內容不會發生很大的變化,等新大綱出來後再查缺補漏一下。大綱上的知識點一定要一個不漏的學習,比如概率論裡有個泊松定理,估計很多不看大綱的人都沒聽過吧,而且很多考完研的人都不知道有這麼個知識點,但我想告訴大家:這個知識點雖然考得少,但在大綱裡它的要求是“掌握”,不信你可以翻翻看,這是考試的最高要求,這種地方是最容易出大題的地方!如果考試真出了,你會不會犯傻呢,呵呵。

  考試大綱裡有四種要求,分別是:掌握,理解,會,瞭解。以我的感覺,這四個要求程度是不同的,是這麼一種關係:掌握>會>理解>瞭解,所以對於掌握和會的知識點,你一定要無比的透徹,往年大題的出題點一般都超不出這兩個要求的範圍。我的建議是:拿著大綱先將標有“掌握”和“會”的知識點標出來,然後盡最大努力全面掌握,比如今年考研的拉格朗日定理知識點我記得就屬於“會”的範疇,一定全面掌握,不但會用,更要會證明它,所以今年當我看到這個題時,是比較興奮的,因為它在我的預料之中,而且08年數一數二的定理證明也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關於高數的課本,這似乎沒有一點爭議,就是同濟大學的高等數學,第五版第六版都行,內容沒什麼差別,我用的第六版,因為我覺得看著舒服,哈哈!至於你要怎麼學習,我在上一篇文章中應該說的比較清楚了,你可以再看看。

  關於線代的課本,似乎有兩種說法,一個是同濟版的工程數學線性代數,另一個是清華大學居餘馬的線性代數,這兩本書我都認真的學過,我自己認為後者比較通俗易懂,更適合去學習,雖然表面上看去有點厚,但實際上好些章節都不用看,前者有點晦澀,呵呵!不過也有可能是因為我先學習的同濟版,有了一定的基礎再去看的清華版吧,反正等我看完清華版之後有融會貫通的感覺。線性代數似乎分了好多章,實則前後關聯極大,等你學通了之後會發現好些都是同一個東西,只是從不同角度去研究的,後來當你在做當初讓你覺得頭疼的概念性的線代選擇題時,會非常輕鬆,如果願意你立馬就能舉一個經典的反例證明選項是錯誤的!

  關於線性代數的學習,我想你第一遍學習甚至第二遍的時候一定會非常暈,很正常,我當初也是這種感覺。我是怎樣實現跨越的呢?線代最大的特點就是有好多的結論,讓人非常頭疼,你要做的就是像高數一樣把課本上的性質,例題和課後題中得到的結論統統總結到本子上,然後對於簡單的常用的結論你一定要搞清楚是他們是怎樣來的,當然開始你也許是做不到的,這就是為什麼要把他們總結出來的原因!等你後期做題的時候慢慢就可以做到了,最重要的是你要有這個意識:多多思考這些結論的來歷,做題中見到有用的結論就記下來,經常看看,證一證。後面我還會給大家推薦一李永樂的《線性代數輔導講義》,這是很經典的一本,考過研的都知道,這已經成為考研人心目中不爭的事實!也許我上面說的幾點你不用做,線代也能得到一個不錯的分數,因為往年線代出題模式比較固定,題型就那麼幾種,而且也不是很難,但是我想說一旦題目風格發生變化***而且我覺得現在有這種趨勢***,比如多出上幾道線代證明題,那你就會死的很慘,我們和必要拿自己的命運開玩笑呢,等到考研結束才後悔不如考前就做好充分的準備,雖然這需要花一些心思,有時候也挺累,但是決定了考研就要做好吃苦的準備,天上不會掉餡餅的!

  對了,差點忘記,我這裡有一份“線代必須要熟記的公式”,這一份是我自己認為網上能見到的幾個版本中比較簡潔,最好的一個版本,有需要的朋友可以留下郵箱,我發給你們。對於裡面的結論,別死記,想想這些結論是怎麼證明的,反正我那份打印出來後,是一個挨著一個思考過了,這個過程著實比較痛苦,因為線代本身就比較晦澀,有時候有點讓人有抓耳撓腮就是想不出來的感覺,呵呵,別急,等你都弄某明白了你就進入線代的另一個境界了。

  關於概率的課本,也是沒有爭議的,就是浙大的那一本,我聽說出新版的了,不過我覺得內容不會發生什麼變化,看自己喜好了!概率可能是這三門裡概念最少的一門了,往往大家就忽視了他,比如“隨機變數”到底是怎麼回事可能很多人都沒有真正理解,尤其到多元隨機變數那章時,有若干的公式,不用死背公式,好好地,透透徹徹得理解它,它們和點線面體積有著極大的關聯,大家慢慢體會下吧,我心裡清楚但讓我說還真說不清楚,有點只可意會的意思,這樣即便考場上忘了公式,你依然可以自己推寫出來,而且不會錯。浙大這本書不愧是一本經典的課本,不論是它的例題還是它的課後題,大家好好利用,做好筆記!

  大量做題用書篇

  當你的基礎打好後,後面做題時會比較輕鬆的。當然用書一定要用經典的書,別自己到書店隨便挑,一般來說都不咋地。下面我給大家推薦一些經典的書籍,也是前輩們公認的,這些書我都用過,我認為都是非常好的,如果你有能力最好都做做,如果你做不完可以選者做一些,你可以從我做的遍數中感受我對他們相對重要性的理解:

  《基礎過關660》李永樂***做過三遍***

  這本書很好,別看有基礎二字你就覺得簡單,所謂基礎是說裡面的題都是填空選擇,他基本上窮盡了填空選擇所有能見到的題型,做好了考研時填空選擇不會出什麼問題的。這本書我做了三遍,不過當然不是每一遍都是從頭到尾做,一會我會告訴你怎麼做。

  《考研數學焦點概念與性質》徐兵***做過兩遍***

  這本書大家可能聽的比較少,這本書是我在看過之後覺得確實不錯才買的***我一般很少買這種大家沒有公認的書***,我覺得可能是因為大部分人不是很在意基礎,所以這本書才沒有想其他書一樣流行,它的高數部分相當的好,會把高數裡面大家容易弄錯的概念性質以判斷的形式給出,後面給出詳細的解釋,並且舉一反三,如果你想打下堅實的基礎,強烈建議你看看,裡面最精華的屬高數部分,如果沒時間線代和概率部分就別。

  《複習全書》李永樂***做過三遍***

  關於複習全書和複習指南那本好的爭論一直就沒有停過,不過我覺得如果是數三,全書要勝過指南一籌,而且很多第一年用複習指南沒考上,第二年換複習全書的人都會這麼說,全書整體上要好一點。至於數一數二用哪本,我沒經歷過,也不敢妄下結論。關於陳文燈的《複習指南》我在後期的時候簡單選讀過,這本書裡面有兩部分大家一定要看:分部積分的表格法和微分方程的運算元法,太牛了,以至於我用過之後就愛不釋手,哈哈!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講義》***基礎篇***姚孟臣***做過兩遍***

  關於概率論的試題用書大家推薦過幾本,我在圖書大廈都翻閱過,強烈建議大家用這本,你用過後就知道了,它窮盡了你能見到的所有概率題型,相信做完後你的概率會有質的飛躍!這本書有個提高篇,千萬別買哈,裡面的東西考研都不考,基礎篇才是真正的考研用書,呵呵!

  《線性代數輔導講義》李永樂***做過兩遍***

  這本書我在前面的文章中也提到了。有些人可能會說了,你怎麼用的書這麼多李永樂的,是不是他的託啊,我宣告絕對不是,不信你可以看看我原來發過的帖子,也可以問你其他考過的戰友,李的書確實不錯,後面還有本真題我也用的他的。好了,我說說這本書,這本書很條理,幾乎是考研人人手一本的,也不愧李永樂線代之王的稱號。不用猶豫了,這本書一定要看的!

  《歷年試題解析》李永樂***做過一遍***

  我沒看過其他真題解析,不過這本是挺不錯的,它前面是真題,後半部分是解析,最大特點是:解析把所有題都分類了,我覺得這種模式挺好的。對於真題,我沒有特別在意,而不是向其他人那樣研究了若干遍,我覺得如果你前面的基礎像我說的那樣紮紮實實打好了,歷年真題根本就不在話下,更何況複習全書裡面好多都是歷年真題,你都做過了。對於真題,我還是嚴格卡了時間,拿出白紙認真模擬真實考試,2000年之後的題我一般要求自己一個半小時必須做完,然後檢查至三小時,做完對答案,一般都能維持在140左右,也有幾次滿分。2000年之前的題比較簡單,一般要求自己一個小時做完,然後直接對答案,所以一次滿分都沒拿過。一定要對自己高標準的要求,做題速度和準確度都是在高標準中造就的,我覺得做真題還是比較順的,可能是因為基礎打得比較紮實吧。

  《經典400題》李永樂***做過兩遍***

  相必考過數學的人都用過這本書吧,不愧“經典”二字,也有人說他太難了,跟真題相差太遠了。我覺得看你怎麼看這本書了,這本書是用來查缺補漏的,不是用來模擬考試的,裡面所有題沒有一道重複的,一道題會綜合幾個知識點,而且很多是你特別容易弄錯和忽視的地方。我覺得這本書其實並不是像大家說的那麼難,而是它的計算量特別的大,稍一出錯就會前功盡棄,我現在依然記得我做完第二套題,高度集中三小時之後,頭腦發暈想去跳樓。這十套題大家的得分一般會比真題低好多,有些朋友甚至只拿了不到50分,別擔心這很正常。我做前幾份的時候,也只有一百一二,後面會逐漸簡單些,才穩定在一百三四。這十套題大家要好好利用,最好能像模擬考試那樣卡時間,而且一定要這麼多練幾次,否則等你到了考場就會感覺不會分配時間,時間也不夠用。

  《合工大最後五套》***做過一遍***

  這五套卷子我也是早有耳聞,但是在市面上市買不到的,聽說要郵購什麼的。但是08年的時候就有好心人將它們掃描後發在網上,可惜09年我沒有見到,所以我當時用的是08年的。這些題還是很不錯的,挺新穎,難度比起400題稍小一點,建議大家最後一個月練手用,保持做題的感覺。

  做題速度也是在這一輪的大量做題中煉成的,如果上一輪的基礎很紮實,你將有著很大的潛力,這一輪中你的能力會有質的飛躍!

  做題計劃,策略和時間安排之終結篇

  基礎打紮實後,第二步也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大量做題,數學不這樣是不會有質的飛躍的。

  我做一本書喜歡做好詳細的計劃,當然做計劃也是有技巧的,而不是像一些朋友給自己籠統的定計劃:每天完成一章。因為每一章的內容多少和難度不同,不能一概而論,否則就會出現某一章一會就做完了,另外一章卻做了一天也沒結束,這樣還容易打亂你其他科目的複習計劃,畢竟考研不是隻考數學。我是這樣做計劃的:比如第一章,感覺一下這章對於自己而言的難度,一共有多少頁,自己計劃幾天完成,然後定好每天完成多少頁,計劃要定的稍微寬裕一天,以防出現突然有事,或者這章難度超出預料。不要覺得這費時間,一本書定個詳細的計劃一個小時足夠了吧,而一個詳細的計劃會讓自己效率提高很多。

  一般情況下,經典的書目做一遍肯定是不行的,第一遍就是挨著一道一道做***這裡我一定提醒下大家,千萬不能眼高手低,只看不做,這句話大家一定聽過很多遍了,我只是想再提醒下那些依然只是喜歡看題的朋友們,趕緊動手,否則等你考試的時候你會非常難受。***,不會的,會做做錯的,經典題目……都要做好不同的標記,把自己得到的東西體會寫在旁邊,建議用個紅筆。第二遍就不是全部都做了,因為好些題目你已經很熟練了,再做一遍也不會有什麼提高,第二遍最重要的是你第一遍做過標記的,這遍你依然要做好標記,還有一個重要的環節,這一遍把你認為對自己來說重要的題目總結到一個錯題本上,不要覺得這樣浪費時間,認為在書上都做了標記,以後看書就行。到了後期根本沒那麼多時間翻書,一般都是看自己的錯題本。如果做第三遍,就做第二遍做過後你認為有必要再做的題目。第二三遍花的時間會遠小於第一遍的。當然了所花的時間取決於第一輪複習時你的基礎是否牢固,是否紮實。

  關於時間安排,我只想說說順序問題,至於具體的哪本書幾月做,每個人情況都不同,因人而異,不過我覺得我這裡安排的有點亂,不過大家可以大致參考下。在大三下學期六月份之前,我一直學習的是課本,那本線代輔導講義也學過了。然後進入六月,大概還有十多天就期末考試了,趕緊突擊準備考試,數學就放下了,六月下旬考完試,我們學校還挺麻煩要換校區,折騰到七月,趕緊回了趟家見了見爸媽,一個周後大約七月十號左右返校正式開始複習先做完660題;七月下旬開始複習全書,然後八月下旬結束,中間因為有奧運會特別興奮,耽誤了幾天。然後是那本焦點概念,九月初做完後,覺得有點累,和一個研友一起去秦皇島北戴河那裡玩了三天***玩的挺不錯,第一次見海***,然後回來作複習全書第二遍,大約九月底結束。我記得北京地區應該是九月底才開的學吧,不過我學分已經修夠,這學期我一節課都沒有,挺爽吧。十月開始作姚孟臣的概率講義,一個禮拜結束,然後第二遍。緊接著開始複習全書第三遍和660題第二遍,十月下旬開始做真題,開始一天一套,後來一天兩套,十一月初結束,然後研究了幾天解題過程。結束後開始做400題,基本上一天一套,結束後做第二遍並作了總結,大概就進入十二月了。這時我開始迴歸課本,高數部分還認真看課本例題,定理證明等等,真是認真一遍,但後來覺得時間不夠,現代和概率就只筆記***這也就是我在前面的文章中提到的為什麼要總結筆記的一個原因***。期間穿插著做了合工大最後五套,並將我自己易錯的點,複雜公式,易錯公式,常用結論等等總結了幾頁紙,當然了,其中大部分內容都是我平時做題積累的,比較分散,最後總結在了一起,然後就不斷看這些東西。考前前一天晚上,我這幾張紙認真一遍,考試當天早晨在貿大吃飯時又迅速瀏覽了一遍,之後喝了通紅牛就自信的走入考場了!有些書的第二三遍我自己也不記得具體時間了,只是記得一般都用不了幾天,因為不是全看,很快。

  我再給大家捋一下:六月前:差不多時間都學習了課本

  七月初-十月中旬:作各種經典書目

  十月下旬-十一月初:真題

  十一月中-十二月初:模擬400題

  十二月中-考前:迴歸課本,做點模擬練練手

  整體上就是這樣的,至於細節大家沒必要都照搬,因為我覺得我做那幾本經典書目時時間安排也一般,不過整體上安排就是這樣,尤其是最後一個月,一定要回歸原點***我記得網友“雷西兒”有篇很經典的文章,就在數學版塊,大家可以找找***,我想大家原來的老師也給你們強調過吧。

  我覺得自己的做題速度都是在這幾個階段練出來的,不過這一切的前提就是要有紮實的基礎。

  這篇文章就作為我這篇歷程的終結篇吧,洋洋灑灑的下來,這幾篇加起來快一萬字了吧,文章把我數學學習的歷程很詳細的寫出來了,希望大家可以從中受益!最近有很多朋友給我發郵件,問我各種各樣問題,除了這兩天的信件我大部分都恢復了,但是郵件太多,每天回覆得花好幾個小時,而貿大金金的複試參考書又多又厚,我只看完了一本,得加緊時間,可能最近就不能一一回復了,希望大家理解,複試結束後我會給大家一個答覆!

  

看過的人還:

考研複試問題須知
國際貿易專業實力較強院校
相關知識
北航學長考研數學複習攻略
怎麼學好考研數學
2017考研數一複習計劃
期中考試高效複習攻略
期末考試各科複習攻略
考研數學複習貴在長期積累貴在堅持
考研暑期數學複習攻略
考研數學複習方法是什麼
考研數學如何才能利用好歷年真題
考研數學的全程複習規劃是怎麼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