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作文素材一年級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6日

  一年級的學生不妨多積累一些作文資料,提高自己的寫作基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關於的相關資料,供你參考。

  1:李後主亡國

  宋朝雖然已經建立起來,但是原先各地的一些割據勢力仍還存在。當時除契丹建立的遼國以外,五代時期的十國,北方有佔據太原的北漢,南方有南唐、吳越、後蜀、南漢、南平***荊南***等國。在湖南等地,也有人割據。

  宋太祖穩定了內部以後,開始考慮怎樣消滅這些割據勢力。究竟先解決北方呢,還是先解決南方?宋太祖日夜盤算這個問題。他想先南後北,但一時拿不定主意。

  一天,風雪交加,眼看天色已晚,鵝毛大雪還下個不停,宋太祖顧不得下雪,去趙普家中,跟趙普商議這樁大事。他跑到趙府門口,敲起門來。趙普開門一看,只見宋太祖正立在風雪之中。趙普惶恐不安,連忙拜了下去,請他進門。

  宋太祖到了廳堂,趙普命人燒紅炭火,在火上燒肉,同時讓妻子出來倒酒招待。

  宋太祖說:“大嫂,不必客氣。”

  飲過數杯以後,宋太祖故意試探地說:“我想削平諸國,先出兵太原,你看怎樣?”

  對這問題,趙普也早有考慮。他說:“北漢的西北,就是遼國。如果我們攻下太原,就會受到遼國的威脅。我看不如先削平南方諸國,再去對付北漢。那時候,像彈子那麼大的一個北漢,能向哪裡逃呢?”

  宋太祖大笑說:“其實我正是這個主意,剛才不過故意試探一下你的意見罷了。”

  趙普也跟著笑了起來。兩人再商議了一番,宋太祖先南後北的方針終於確定下來了。

  接著,宋太祖就用武力陸續平定了南平、後蜀、南漢。南方諸國已經只剩下南唐和吳越了。

  南唐是江南的一個大國,但又是一個弱國。宋朝建立後,南唐國主唐元宗李璟自知不是宋朝的對手,便向宋朝屈服,派使臣送金銀財寶前去,祝賀宋太祖即位。

  公元961年,唐元宗死了,他的兒子李煜***yù***繼位,這就是南唐後主,人們稱他為李後主。李後主是我國曆史上有名的大詞人。他愛好文學,懂得音律,書法繪畫也很出色,尤其擅長寫詞,但不大過問政事,並且愛聽奉承阿諛的話。他上了臺,不敢得罪宋朝,仍每年送去大量金銀財寶,甚至宋朝向別國出兵,他也進貢財物,犒勞宋軍。宋朝滅掉南漢以後,他恐慌萬分,又向宋朝上書,主動削去南唐國號,自稱江南國主。儘管李後主想盡辦法,委曲求全,可是宋太祖怎會容忍這個政權長期割據下去呢!

  公元974年九月,宋太祖命大將曹彬、潘美帶領十萬大軍,攻打南唐。宋朝早在荊南造了幾千艘戰船。曹彬率領水軍,從江陵沿長江順流東下,不斷打敗南唐守軍,很快打到了採石磯***今安徽馬鞍山***。潘美率領步軍,也趕到了採石磯。

  當時,有個叫樊若水的讀書人,建議宋軍用大船和竹筏搭浮橋渡江。宋軍採用這個建議,只花三天工夫,就搭了一座浮橋。

  有人把這事告訴了李後主。李後主不知道該怎樣對付,問身旁的一個大臣。那個大臣回答說:“自有書籍記載下來,從未聽說長江上可以搭橋的事情。”

  李後主放下心來,高興地說:“我也認為這不過是一場兒戲。”

  宋軍渡過長江,很快打到金陵***今江蘇南京***城下。李後主還不知道。一天,他登城一看,只見城外宋軍旌旗遍野,才知道大事不好。他連忙派大臣徐鉉去東京,要求宋朝退兵。

  徐鉉到了東京,有人對宋太祖說:“徐鉉學識淵博,口才很好,要好好對付。”

  宋太祖笑著說:“我自有辦法。”

  第二天,徐鉉進了朝堂,仰起頭來,大聲說:“李煜沒有罪,陛下師出無名。”

  宋太祖讓他講一講他的理由。徐鉉說:“李煜以小國侍奉大國,好像兒子侍奉父親一般,沒有什麼過失,宋朝為什麼要討伐他?”

  徐鉉講了好久,宋太祖反問他一句說:“你既然說像父子一般,難道父子可以分成兩家嗎?”

  徐鉉被問得啞口無言,灰溜溜地回去了。

  過了一個月,徐鉉奉了李後主的命,又去東京見宋太祖,懇求退兵。宋太祖手按利劍,大怒說:“不須多言!江南沒有什麼罪,但天下一家,我的臥榻旁邊,哪裡容得他人鼾睡***文:‘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徐鉉嚇得不敢再講,只得回去覆命了。

  李後主求和不成,趕快調駐守上江的十五萬大軍救援金陵。援軍到了皖口,遭宋兵夾攻。南唐軍想放火燒宋軍,不料突然颳起北風,大火反燒向自己,援軍主帥急得投火而死。南唐最後一支大軍覆沒了。

  宋軍很快攻進金陵。李後主投降宋朝,做了亡國奴。

  李後主被押到東京,宋太祖封他為違命侯,他實際上已成了一個囚徒。逍遙放縱的帝王生活結束了,他不得不經受被侮辱的痛苦,每天眼淚汪汪地過日子,心裡非常哀怨悽傷。在這期間,他寫了好些表現悲愁情緒的詞篇。他擅長抒情,善用比喻,他的詞寫得很真切,如“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已成為被人傳誦的名句。後來,李後主被宋太宗用藥毒死了。

  2:先天下之憂而憂

  宋仁宗曾經派范仲淹去西北抗擊西夏。范仲淹確實是一個合適的人選。他不但是一個軍事家,也是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

  范仲淹是吳縣***今江蘇蘇州市***人。他兩歲的時候,就死了父親,跟著改嫁的母親背井離鄉,生活十分貧困。他從小很有志氣,愛好讀書。十多歲的時候,他借住在一所寺廟的僧房裡,晝夜苦讀。每天,他只燒一鍋粥,等粥冷卻後,用刀劃成四塊,一天兩餐,早晚各吃兩塊。菜呢,也只是幾根鹹菜。後來,人們稱他這種生活為“斷齏***jī,指鹹菜***劃粥”,成為歷史上刻苦好學的佳話。

  經過艱苦的學習,范仲淹獲得了豐富的知識,同時養成了嚴肅認真和刻苦節儉的作風。

  范仲淹青年時就考中了進士,開始做官。早年的貧困生活使他了解並同情民間的疾苦。他決心為國家和百姓做一番事業。

  宋夏戰爭初期,宋軍不斷失利。公元1040年,范仲淹和韓琦同時被派到陝西,前去抗擊西夏。

  范仲淹到了延州,發現一個很不合理的現象。當時,宋朝政府把邊兵分給各級官員帶領,官職越高的帶兵越多,官職越小的帶兵越少。這本來是正常的現象,但宋仁宗卻下了一道命令,說敵人來進犯時,不管來的敵人多少,一概由官小的帶領自己的少量人馬先去作戰。這樣做哪有不敗的道理。范仲淹卻不管皇帝的命令,立即改變做法。他把延州的一萬八千軍隊,分給六個將領帶領,每將三千人,負責訓練。有了敵情,該多派就多派,該少派就少派。同時,他又下令修築一些城堡。經過一番整頓,延州的防守力量頓時改觀了。

  西夏軍隊看到范仲淹防守嚴密,就互相警戒說:“小范老子腹中自有數萬甲兵。”從此,他們再不敢輕易侵犯延州了。

  范仲淹鎮守陝西幾年,除延州外,還駐過慶州***今甘肅慶陽***、州***今陝西彬縣***等地,很受當地羌人部落的尊敬。羌人因為范仲淹做過龍圖閣直學士,都稱他做“龍圖老子”。

  公元1043年,范仲淹由陝西調回京城,擔任副宰相。

  那時候,北宋政治非常腐敗,封建官僚的特權大得驚人。做官全憑關係,升官更靠資歷。只要一個人當了大官,家屬親戚都可以做官。結果大小衙門裡塞滿了多餘的官員,好多官員又盡幹壞事。

  范仲淹早就看不慣這種狀況。他擔任副宰相後,決心改革,就大膽地向宋仁宗提出十項改革方案。這個方案的主要內容是:一、明確規定官吏提拔或者降職的辦法;二、嚴格阻止憑藉特權、關係等取得官職;三、改革科舉制度;四、慎重選擇官員;五、重視生產;六、加強武備;七、減輕勞役等。

  宋仁宗正信任范仲淹,對范仲淹提出的方案全部接受了。因為范仲淹是在宋朝慶曆年間提出這個方案並進行改革的,所以歷史上稱為“慶曆新政”。

  為了推行新政,范仲淹首先整頓官吏制度。他派一些官員擔任監司***監察官***,到全國各地視察,然後根據他們的報告,把各地的壞官從登記簿上除名,加以撤換。

  有一次,和范仲淹一起推行新政的大臣富弼***bì***,看到范仲淹在登記簿上勾掉壞官的名字,心裡不忍,就上前勸阻說:“一筆勾掉一個名字很容易,可是,被勾掉的一家人都得哭了。”

  范仲淹毫不動搖,斬釘截鐵地回答說:“一家哭總比一路***北宋的政區名稱***的百姓哭好啊!”

  富弼聽了,覺得范仲淹既有膽量,又有見識,心裡非常欽佩。

  新政在推行中,觸犯了一些封建貴族的利益。許多保守的官僚紛紛起來反對,誹謗范仲淹和推行新政的人,說他們結成朋黨,濫用職權。

  宋仁宗動搖了。新政只推行了一年多,范仲淹就被降職,調到外地做官去了,新政也跟著失敗了。

  范仲淹雖然遭受打擊,但他憂國憂民的信念卻絲毫不變。不久,他到鄧州***今河南鄧州***去做地方官。這時,他的朋友滕子京也被降職,在嶽州做地方官。滕子京在嶽州重新修建岳陽樓,請范仲淹寫一篇紀念文章。范仲淹答應滕子京的要求,寫下了著名的《岳陽樓記》。文中反映范仲淹偉大抱負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一語,已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

  公元1052年,范仲淹又被調到潁州***今安徽阜陽***去當地方官。他在上任的路上生病死了。

  范仲淹生前,生活非常節儉,但待人卻很親熱厚道,樂於助人。他喜歡將自己的錢財贈送給別人,還設法救濟同族的人。所以,他死後,人們都很悲痛。

  3:王安石變法

  慶曆新政失敗以後,北宋的社會矛盾依然存在。官僚地主大量兼併土地,他們有的享有免役特權,有的利用權勢瞞產漏稅,沉重的賦役都壓到農民身上。再加上政府每年還要付給遼國和西夏大量銀絹,也得由農民負擔。各地常有農民起義發生。國家田賦收入沒有保證,開支卻越來越大。北宋政府面臨著嚴重的危機。

  公元1067年,宋神宗趙頊***xū***即位。這一年,宋神宗才二十歲,很想有所作為。早在即位以前,他就聽人講到王安石,說這人很有才能。因此,他一登皇位,就想起了王安石,命王安石擔任江寧***在今南京***府知府。沒幾個月,他又把王安石調到京城,擔任翰林學士。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他是撫州臨川***今江西臨川***人,年輕時就愛好讀書。他讀書很認真,讀過的書終身不忘。他的文章寫得又快又好,詩詞也寫得不錯。曾鞏把他的文章送給歐陽修看,歐陽修非常讚賞。王安石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二十二歲那年考中進士,以後就在地方上做官。他在擔任鄞縣***yín,今浙江寧波***知縣的時候,組織農民興修水利,修築堤岸,疏通河道;又在農民青黃不接的時候,把官府倉庫裡的存糧借給農民,讓他們秋收以後加少量利息,歸還官府,使農民少受地主豪紳的重利盤剝。這樣做,農民得到了不少好處。

  王安石當了二十年地方官,做了不少對農民有利的事。宋仁宗把他調到京城,讓他管理財政。這時,他向仁宗呈上了一篇上萬字的奏疏,提出了變法的主張。可是,宋仁宗並不重視,把它擱起來了。

  王安石見朝廷沒有改革的決心,再加上自己和執政大臣又意見不合,因此就在母親去世時辭職回鄉了。

  這一次,宋神宗命他去江寧府做官,他聽說新皇帝年輕有為,就離開家鄉,到江寧府上任。

  不久,宋神宗又把王安石召進京城。他到京以後,宋神宗就召見他,問他:“你認為要治理好國家,要從哪兒下手?”

  王安石毫不遲疑地說:“變風俗,立法度,這是當務之急。”

  宋神宗連連點頭稱是,並說:“希望你好好幫助我變革朝政。”

  公元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為副宰相,第二年又任命他為宰相。當時,朝廷中的宰相和副宰相有好幾個,有的年老怕事,有的反對變法。王安石知道,要跟這些人一起實行變法,顯然是不可能的。他一擔任副宰相,就經過神宗批准,馬上建立了一個主持變法的新機構——制置三司條例司,並任用了一批新人。這個機構名義上是王安石和另一個官員兩人掌管的,實際上都由王安石主持。

  宋神宗急著實行變法,條例司剛成立,第二個月就催問新法的制訂情況。王安石趕快派人到各地察看農田水利和賦役等方面的情況,加緊制訂新法,頒佈天下。

  新法的內容主要有:

  一、青苗法。這是王安石早年在鄞縣採用的辦法。每年春天青黃不接的時候,政府以較低利息貸款或借糧食給農民,秋收以後償還。

  二、農田水利法。政府獎勵各地開墾荒地,興修水利。

  三、免役法。政府向服役的人家收取免役錢,僱人服役。原來不負擔差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錢。這就減輕了農民的勞役負擔。

  四、方田均稅法。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按照土地的好壞,規定納稅的數目,官僚、地主不得例外。

  五、保甲法。政府把農民按戶組織起來,每十家為一保,五保為一大保,十大保為一都保。每家有兩個以上成年男子,抽出一人為保丁,農閒時練習武藝,戰時編入軍隊作戰。

  新法的推行,收到了顯著的效果,既發展了生產,又增加了政府的收入。可是,新法也觸犯了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了大官僚、大地主等保守派的反對。他們議論紛紛,不斷咒罵王安石,攻擊變法。

  對於外面的議論,宋神宗也聽到了。他對王安石說:“外面有人說,朝廷不怕天變,不顧輿論,不遵守祖宗法度,你怎麼看?”

  王安石回答說:“陛下認真處理政務,做每件事都擔心傷害百姓,這就是害怕天變。陛下聽從臣下的忠告,這就顧到了輿論。況且,對於人們的輿論,也要看一看是否合理,如果我們做得合理,就不怕別人說長道短。至於祖宗的法度,也是經常變的,不能死守著不放。”

  儘管王安石對人們議論的這三點毫不怕懼,宋神宗卻沒有那麼堅定。他要王安石對新法稍許作點修改,王安石卻堅持不改。

  公元1074年,有的地方大旱,一連十個月不下雨,災區農民被迫流亡。保守派畫了一幅流民圖,呈送宋神宗,說:“旱災是因為王安石變法造成的。只要停止變法,天就下雨了。”

  保守派大都是元老重臣,他們得到神宗的祖母曹太后和母親高太后的支援。這兩個太后也在神宗面前哭著鼻子,攻擊新法說:“王安石把天下搞亂了。”

  由於保守派勢力強大,反對激烈,宋神宗逐漸動搖起來。王安石兩次被迫辭職。第二次辭職後,他就一直住在江寧府,再沒有出來做官。

  公元1083年,宋神宗病死,十歲的宋哲宗趙煦即位。高太后執政,用反對變法的司馬光做宰相,新法一個個被廢除了。

小學一年級語文作文資料
小學英語作文開頭萬能句型
相關知識
暑假作文素材一年級
英語暑假作文素材五年級
六年級上初一暑假作文素材
一二年級的暑假作文素材
一年級小學生暑假作文素材集錦
一年級小學生暑假作文素材
小學一二年級的暑假作文素材
一年級小學生暑假作文素材積累
小學生一年級暑假作文素材
小學一年級暑假作文素材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