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英語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General 更新 2024年04月29日

  通過中學英語教師讀書活動,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理想的學習環境應當包括情境、協作、交流和意義建構四個部分。其中,協作應該貫穿於整個學習活動過程中,在此分享心得體會。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

  篇1

  《現代中學英語教師素養》這是一本集中學英語教師綜合教學技能指導的教材,課堂用語篇針對英語教師語言基本功要求,編寫了英語課堂常用語,如:課前準備,課中提問,教師指令、演示、評價語言等,指導教師準確並流利地運用英語組織教學。在附錄部分還為教師提供了幾百條與教學有關的校園用語。讀書讓我更深刻得體會了教育的民主,在學生眼裡,教師能夠與他們平起平坐,他們的心理也就獲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教師最能受到學生的敬重。學生樂意與我走近,常把心裡話告訴我,向我訴說煩惱,向我傾訴困難,我因此常和學生交流,這不能不說是一筆最寶貴的財富。

  當今社會,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應用期日趨縮短,知識創新日趨鮮明,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吸取新資訊、新知識、新理念,不斷充實自己,始終站在知識的前沿;要不斷完善知識結構,做到博學多才,與時俱進,學生才會"親其師而信其道";對所教學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抓住要領,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運用自如,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文化知識,提升綜合素質。作為教師,不僅要學習專業知識,精通本專業知識,還要學習與本學科相關的人文業務水平提高了,對教育教學工作才更加熱心,態度才更加積極向上。

  通過閱讀,我深深感受到作為一名中學英 語教師,僅具備專業方面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中學英語教育的重點是給孩子們提供一個學習英語的機會,打下較好的英語基礎,這包括了學習興趣的培養和正確的學習方法的掌握。一名教師 能以教學原則和方法來提高課堂教學的組織能力和實踐能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對英語學習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有了興趣就有了一個自主學習英語的動機,中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一旦被激發,就會用積極主動的態度對英語進行學習和探索,興趣也就越濃.在遇到困難的情況下,會更有意志力。教師不僅要有綜合的教學技能,還要有語言的示範能力。

  教學技能是評價教師的核心技能,它是指教師如何教的技能,具體地說就是指教師對教學設計,課堂活動實踐,課堂教學組織和在課內外充分展示英語在交流中的工具性的能力。目前中學英語教材的內容與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有密切聯絡,主要是以趣味性最強的“情景會話”為主。

  教學生唱他們喜歡的英語歌曲,會畫形象的簡筆畫,會製作美麗多樣的幻燈片,會以豐富的表情,協調的動作表達意義或有感情,會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能熟練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才能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出來。在英語教學中,聽、說、讀、寫既是英語教學的目的,又是英語教學手段。要對學生進行這幾方面的基本訓練,教師要有過硬的基本功:***1***教師的語音語調要標準,純正,流利;***2***有一定的口語能力,能用簡練、準確的語言組織課堂教學;***3***書設計合理,字跡工整規範。一箇中學英語教師應在教學工作中充滿生機和活力,富有創新意識和超前意識,對待教學實踐中所遇到問題應經常反思,並保持探索的習慣。創新在本質上是一種超越,要越過傳統和現實以及自我的障礙。教師如果富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能使學生的創造能力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提高。 中學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問題,這就要求中學英語教師進行反思。上完一節課後,靜靜地坐在辦公桌前,從容地整理自己的教學思路,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總結自己的教學得失。使自己的教學更上一個臺階! 我們很多人不是也成天在嘲笑別人這也不行,那也不對麼?而當他自己去幹時,結果什麼也幹不了,傳統的思維已經成為一種定勢,讓他在自縛的中慢慢地消失。

  篇2

  在新課程改革實驗不斷推進的今天, 我認為做一箇中學英語教師決不能沒有激情, 不富有激情的人就不能稱其為一個上乘的英語教師。那麼, 如何使自己成為充滿激情的老師呢 如何創設一個積極互動開放的教學情境, 使英語教學事半功倍呢

  一、做一個充滿激情的英語教師, 首先要熱愛生活、熱愛英語、熱愛學生, 在自己的心中時常蓄積著猶如岩漿般的滾燙的情, 讓每一個學生心底裡沉澱的情發酵、釋放。在平時的交流中, 老師要讓學生感覺到我們同他們的關係十分重要。老師也許是喜歡學生的, 但可能所作所為卻恰恰相反, 如推遲上下課, 不重視學生的時間; 提供的材料不是太簡單就是太難, 不能針對學生的實際能力; 不提供相互交往或討論的機會, 無視學生的想法; 不考慮學生的安排、問題或擔憂, 表現出對學生漠不關心; 不按時上班或抽空去看學生, 不尊重學生的需求, 尤其是他們課外的個人需求; 無節制的幽默或使用嘲諷的語句等。看不起學生或是使他們難為情可能使學生產生強烈的痛苦, 摧毀自信, 醞釀敵視。當然我們熱愛學生, 就要在我們的行為中清清楚楚地表露出來; 熱愛學生包括對他們的需求和興趣愛好的欣賞。這密切關係到我們瞭解學生如何學和他們需要什麼幫助, 以便去鼓勵這種學習, 也包括我們將其當作學習者直接或間接的鼓勵。在課堂上就反映在我們自發的行為和對班上成員持續不斷的敏感程度之中。

  二、要有幽默感。《英語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只有對自己、對英語及其文化、對英語學習有積極的情感, 才能保持英語學習的動力並取得成績。消極的情感不僅會影響英語學習的效果, 而且會影響學生的長遠發展。因此,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自始至終關注學生的情感, 努力營造寬鬆、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戲劇大師莎士比亞也曾說:“幽默是風趣和智慧的展現。”“幽默”一詞是英文humor的譯音, 它是一種個人獨特的氣質,它是一種高超的藝術, 有聲的或者是無聲的。也有人說, 幽默既是一種語言藝術, 又是一種行為特徵。從心理學上講, 人們大都喜歡幽默的故事, 欣賞富有幽默感的人。因此, 一位英語教師有一份幽默, 在英語教學中恰當運用幽默, 能激發學生的情感, 引起他們的喜悅和歡樂, 他們獲得精神上的享受和快感, 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 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樣教師的教學就有了個性魅力和智慧的光彩, 就能把一些抽象的、複雜的教學內容, 以一種生動而饒有興味的形式表現出來, 強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降低教學難度, 進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營造“激趣→創景→啟發→探求→交際”的教學互動過程。傳統的英語課堂教學, 只重視英語知識的機械輸入和積累, 而忽視學生學習英語過程的啟發, 特別是英語語言的實踐活動等過程, 造成學生被動學習, 課堂氣氛缺乏活力和生機,師生之間缺少情感交流,無有效互動。而新課改理論指導下的課堂教學則要求: 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中, 不僅要有效靈活地傳授知識和技能, 同時, 還要啟用課堂氣氛, 調節學生學習興趣, 師生之間要進行情感交流, 教學互動。

  四、教學要有智慧, 把握好英語課堂教學抒發激情的最佳時機, 使英語課堂教學波瀾迭起, 收穫多多。高超的教育教學技巧, 駕輕就熟, 不落窠臼, 讓英語課堂教學永遠保持一種清新的感覺, 讓學生絲毫覺察不到教師人為的痕跡。我們必須深信自己的知識。英語教學並非單純機械的單詞和語法知識積累, 句型的操練和課文的講解, 而是開啟學生獲取知識和能力的智慧天窗。在組織教學中, 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心理慾望, 釋放出內心的激情, 讓他們獨立地、創造性地發現問題, 分析問題, 解決問題, 主動積極地參與英語課堂教學, 輕鬆愉快地學習。而這一切是否能夠順利做到, 和老師運用自身的熱情來調動學生是有很大關係的。當然, 只有激情也不行, 還要有寬容、嚴謹、沉穩等素質,總而言之, 一個好的教師應該是: 寬容中有嚴謹, 嚴謹中有幽默, 幽默中有沉穩, 沉穩中有激情。激情是火, 可以點燃學生的求知慾望; 激情是露, 可以滋潤學生乾渴的心田; 激情如風, 可以吹皺學生平靜的心湖; 激情如雷, 可以震醒學生懵懂的迷夢。讓我們激情飛揚、締造輝煌! 當我們走進英語課堂, 我們的生命將充滿激情; 當學生走出英語課堂, 他們的人生將更加輝煌!!!

  篇3

  句型是根據句子的結構、特點和意義從大量的句子中抽象、概括出來的語言的一般表現形式。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心理特點和教學實際,運用建構主義教學思想設計教學活動,有利於句型教學目標的高度達成,應當把握以下四個基本途徑。

  一、創設真實情景,加強意義理解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把創設情境看做是“意義建構”的必要前提。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和其他直觀教學手段,創設有利於學習者建構意義的情景,加強對句型的感知與理解。例如,為了教學生“行為動詞一般現在時態的一般疑問句式及其肯定和否定回答方式”,一位教師在教室前的黑板上方懸掛了一個氣球,邀請一個男生和一個女生進行觸控氣球的競賽,併發出“jump high and touch the balloon”的指令。男生跳得高,碰到了氣球;女生則沒有觸控到氣球。這時,教師很自然地指著男生問其他學生:does he iump high 學生回答:yes,he does,再指著女生問:does she jump high 教師得到的回答自然是no,she doesn’t,這樣。學生就在這個真實的情景中自然地理解了該句型的意義。

  二、設計舊知鋪墊。巧妙呈現新知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把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作為獲取新知識的基礎,通過提示新、舊句型之間的聯絡,幫助學生建構當前所學句型的意義。例如,在教學《牛津小學英語2b》***譯林版,下同***第三單元“what can you see ”時,有一位教師首先與學生進行已經學過的“can you… ”會話,然後通過多媒體出示一個停車場的夜景圖。隨著一束模擬探照燈的光束移向不同的車輛,教師逐個說:a car.i can see a car.a bus.ican see a bus.a jeep.i can see…然後,將光束聚焦在一輛小汽車上,問學生:what can you see 引導學生答:ican see a car.這種從舊知引人人手,通過鋪墊性操練,引導學生自然地感知並理解新句型,學生會學得輕鬆、活潑。

  三、強調意義聯絡。實現知識遷移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不是簡單的資訊積累,更重要的是包含新舊知識經驗的衝突。以及由此而引發的認知結構的重組。“聯絡”與“思考”是意義構建的關鍵。小學英語句型教學應培養學生通過對知識的主動探索和發現來建構所學知識的意義。

  《牛津小學英語》教材的編寫採用迴圈式編排方式。以時間表達的句型為例,這套教材在3b、4a、5b的教材中先後三次在相關單元安排了時間表達的不同句型,體現了“循序漸進、逐步擴充套件、綜合復現”的原則。有一位教師在教學5b第七單元“a busy day時安排了4個教學步驟:1 教師出示教具鍾。t:what’s the time ***舊知***s1:it’s three o’clock,***舊知***2 教師將時間撥到3:30。t:what time is it ***新知***s2:it’s three thirty,***舊知***3 學習新句型後,教師讓學生向教師提問。s3:what time is it ***剛學的新知***t:n’s halfpast three,***新知***4 教師出示新舊句型,讓學生讀一讀,比一比,想一想,說一說。

  這種根據教材內容的編排特點,幫助學生實現由舊知向新知的遷移的教學方法,既突出了知識的連貫性和整體性的教學,從客觀上降低了學生理解新知的難度,又有利於學生循序漸進地建構新知。

  四、提倡協作交流。體現真實交際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理想的學習環境應當包括情境、協作、交流和意義建構四個部分。其中,協作應該貫穿於整個學習活動過程中。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學習者的想法都為整個學習群體所共享。交流是協作過程中最基本的方式,而真實交流的活動又是學習環境的重要的特徵。有一位教師在教學5b第五單元時,在句型教學的最後環節設計了“認識新朋友”的任務。教師出示朋友tom的照片,要求學生分組討論如何利用所學的新句型“does he ”來了解tom的情況,並把問題記錄下來,派代表向老師提問,以獲取tom的相關資訊。交流時,學生紛紛發言:does he live in london does he studychinese,9 does hertln fast,9 does he swim well …在這個存在資訊差的交際任務中,學生相互協作,通過交流建構起了有關tom的資訊資料,既熟練鞏固了所學句型,又在真實的交際活動中獲得了成功的喜悅感,增添了學習信心和興趣。
 

中學生優秀讀書心得
中學英語教師讀書心得
相關知識
中學英語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中學英語教師讀書心得
初中英語教師讀書心得3篇_英語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最新英語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小學英語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小學英語教師實習心得體會
初中英語教師讀書心得範文
小學語文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小學語文教師讀書心得體會演講稿
小學英語老師讀書心得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