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學習三步法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9日

  地理學是研究地理環境以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相互關係的一門科學。地理學的研究物件,決定了它具有兩個突出特點:第一,綜合性。上至宇宙空間,下到地球內部,還有我們生活的人類社會,這些都是地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都屬於地理學的研究範疇。所以我們說,地理學是一門兼有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雙重性質的綜合性科學。第二,地域性。不同地區,地理環境是不同的。地理學研究的正是地理環境的差異、分佈規律及其成因。

  除此之外,地理學還具有極強的實用性。地理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我們可以在生活中觀察到許多有趣的地理現象,在生活中學到許多有用的地理知識;反過來,我們還可以運用所學的地理學理論指導我們的實踐活動。

  不僅如此地理學在現代科學中佔有重要地位,對於解決當今世界所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等問題起著重要作用。既然地理如此重要,我們怎樣才能學好地理呢?有些同學認為,地理不難,關鍵是記性好,只要死記硬背就行;還有的同學認為地理課沒意思,除了背還是背。其實不然,地理環境的發展變化是有規律的,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之間的關係也是有規律可尋的,地理學也有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和技巧。只要我們掌握了這些學習方法和技巧,我們就會學得既簡單又有趣。

  第一步,讀、劃先行——“思維描圖法”。

  首先是通讀教材,包括小字部分,然後分段略讀、精讀,對教材重點內容如概念、定義等,要求做到讀、劃***在下面用色筆畫線***並行,以加深印象,為運用地理語言解答問題打下基礎。對其中優美的文字,如地理景觀描述,亦可領讀、朗讀。課本中精美的插圖照片,可當作美術作品欣賞,要充分利用美學的感染力,來引起學生自學地理教材的興趣。最後分析和總結出段落大意,動手列出章節知識結構。與讀、劃教材同步進行的,則是配合課文內容,進行“思維描圖”的練習,以樹立學生正確的地理空間概念和具體的地理輪廓形象,為培養學生地理思維能力,增強地理記憶能力,學好地理課打下基礎。***動手***結合起來的方法。這樣,手腦結合,地理知識和繪圖技能結合,而達到地理概念清楚,地理事物和現象空間結構、空間分佈和相互關係明確,並起到增強記憶的作用。

  具體做法是:每學一課***章、節***就讓學生把課本有關地圖描繪下來***應描地圖教師事先選好***,描圖紙要用單頁薄紙,並作為課堂作業,檢查評分。描圖要求輪廓清楚,位置正確,書寫規範。所描專案須經教師選定,描圖過程***包括描圖前和描圖後***要引導學生對所描地圖進行反覆思考,要思維其地理位置特徵、輪廓形象、方位距離、面積大小、地形分佈、生產佈局等等;也可以聯絡不同的大洲、大洋、國家地區進行對比思維,還可以把課本中有關文字論述和聽描繪的地圖本身結合思維,把部分專題地圖如山河分佈圖、氣候型別圖、交通城市圖等歸納成綜合性地圖來思維,也就是把所描地圖,同整個教材串連起來,形象具體,順理成章,便於學生理解記憶。

  “思維描圖”的關鍵是思維***包括想象***,而不是“依樣畫葫蘆”的描圖。如果學生不思維,而單純描圖,則單調乏味。只有邊想***思維***邊描,使想像中的地理事象的空間結構、空間分佈與聯絡同地圖結合,則興趣盎然。“思維描圖”需教師培養引導,為增強說服力,可在同一學生身上搞些資料,對比“思維描圖”與“單一描圖”的不同效果。

  “思維描圖”具有緊扣教材,簡單易行的優點,不論教學裝置的好壞,師資水平的高低,學生成績的優劣,皆可推廣應用。“思維描圖”不僅使地理概念清楚,地圖知識牢固,還能避免“地名搬家”的現象發生。

  第二步是填、寫結合——“地理事物鑲嵌法”。

  學生在讀、劃教材,思維描圖的基礎上,已初步掌握了教材內容和地圖知識,這樣,可以利用地理事物都佔有一定空間以及有規律分佈這一特點,填、寫結合,採用“地理事物鑲嵌教學”。所謂地理事物鑲嵌法,就是配合教材內容,取空白地圖一張***學生自繪***,就像幼兒的“積木盤”一樣,把有關地理事物,如山脈、河流、氣候型別、自然帶、交通城市等,讓學生像擺積木似的,按位置、比例分別“鑲嵌”到空白地圖上,填***圖例***寫***註記***結合,把眾多的地理事物,綜合歸納為一圖,形象具體,印象深刻。

  用此法還可以把不同的教材***自然地理、區域地理、人文地理***、不同的章節內容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這樣,地理事物在地圖上密切結合,啟發學生按步思維,找出不同地理事物的各自規律、特徵,理解其形成原因,掌握其相互關係,進一步把中學三個層次***中國地理、世界地理、高中地理***六冊地理教材綜合在一起,達到學生對地理課本越學越薄,越讀越少,概念清楚,內容熟悉的目的。

  第三步,練、測並重——“對比強化記憶法”。

  通過讀***課文***、描***思維描圖***、劃***概念、定義***、寫***知識結構、地名***、填***地圖***等一系列的自學活動,動手動腦,自學能力大大提高,已初步掌握了地理的“雙基”內容。下一步就應通過練習,來培養學生分析、歸納、綜合地理問題的能力,進一步掌握各地理要素規律,以及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辯證關係。如雖處同一緯度,由於海陸、洋流、地形的不同,氣候型別產生差異,氣候、土壤、生物之間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複雜關係,地理環境***主要指資源環境***與經濟發展的關係,人類與環境之對立統一關係,等等,使學生具備審答地理問題,評價地理事物和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

  教師根據地理教學大綱要求,佈置練習作業,進行單元測驗。這裡講的測驗,也是以學生自我測驗為主,由教師公佈答案,學生相互批改,最後由教師進行講評和組織討論,檢查自學效果。

  在此階段,對易混淆的地理事物包括地名等,以及重要的地理界線,典型的經濟專案,可利用地圖實行“對比強化記憶”。還可以對相近、相似、相同而易混淆的地名,通過此法,在地圖上對比強化記憶。相近的如瑞典和瑞士、摩洛哥和摩納哥、巴拿馬和巴哈馬;相似的如黃浦江和黃浦港、北侖河和北侖港。相同的如伯明翰***英美都有***、聖保羅***美國、巴西都有***、聖地亞哥***智利、古巴***、科隆***德國、巴拿馬***等等。

編輯部個人工作計劃
地理學習方法
相關知識
高三地理學習三步法
高三地理學習方法精選
高中地理學習技巧方法有哪些
高中地理學習方法地理學習方法
高中地理學習有哪些記憶口訣
高中地理學習心得範文4篇
高中地理學習技巧
高二地理學習方法指導
高中地理學習左右手的運用技巧
高二地理學習中如何培養解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