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記的教案設計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0日

  《醉翁亭記》可以說是一篇散文詩,現在請欣賞小編帶來的。

  一

  學習目標:

  1、文體複習:瞭解所學過的相關古文文體,背誦課文,能熟練填空

  2、文言基礎:疑難句子及句式的翻譯

  3、能力目標:能與同類文言文進行比較

  4、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作者雖遭貶謫但隨遇而安的曠達情懷

  學習重點:

  能熟練地背誦課文,翻譯重點句子,體會作者的曠達情懷

  學習難點:

  與同類文章進行比較,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學習方法:

  講授法、練習法、背誦法、比較法、情景陶冶法

  教學設計思路及實施過程:

  一、匯入新課

  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說過:“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這句話啟示我們學習知識不僅要複習,而且關鍵是在複習中要有新的體會或發現,今天我們就一同來複習《醉翁亭記》這篇課文,也希望每個同學在這一堂複習課上能夠有不同於學習時的新的體會或發現。前一段時間我們已經複習了《岳陽樓記》《小石潭記》這兩篇文言文,同學們也一定積累了一些複習文言文的要領,那麼下面哪些同學來說一說對於一篇文言文我們在複習時要抓住哪些要點呢?

  ***點名回答***這個環節的設計是為了引導學生關注本節課的學習目的,而這個目的又是在我的引導下由學生自己去搜索去尋找的,這樣使學生在學習這節課時的目的更加明確。我由孔子的一句話匯入本節課的複習,一方面讓學生聯絡了以前的知識,同時也讓學生區分了複習課與新授課的目標。

  學生回答後教師給予適當補充和評價

  二、教師總結學生的回答後,多媒體展示這節課的學習目標,找同學朗讀,教師再逐條解析

  1、文學常識、主題。

  2、詞語解釋和詞義辨析:通假字、多義詞、其他重點實詞。

  3、重點句的默寫、翻譯和理解:主旨句、關鍵句、名句、特殊句式。

  4、拓展遷移,比較、聯絡實際。

  三、複習作者

  教師多媒體展示圖片,讓學生讀準上面的文字,由作者歐陽修的諡號匯出作者,點名提問作者的字、號、朝代、“”之一,再在螢幕上展示出來,由學生齊讀。教師再強調出重點。

  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晚年號六一居士。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選自《歐陽修散文選集》

  四、文體知識

  《醉翁亭記》,《小石潭記》,它們都有一個“記”字,它們的文體都是“記”。、“記”是古代一種不定文體,一般來說,作者對現實生活中某件事有所感受,而後不拘一格的記下來,都可以稱“記”。記可以全是敘事,如《桃花源記》,也可以敘事、描寫、議論相結合,如《岳陽樓記》。

  五、背誦課文

  1、這個環節我採用了情景陶冶法,讓學生在一組組圖片的展示中背誦課文,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熱愛自然的情感又可以使學生對課文中描寫的景物有更加直觀的印象,教師在學生中巡視,瞭解學生的背誦情況。

  2、檢查背誦

  第一三段點名背誦,第二四段齊背,背誦完後對同學們的背誦進行評價,可以是老師評價也可以使學生評價

  3、考考學生的記憶力

  在平時的學習中,總會有一些同學課文背得很熟練,可是卻總是寫錯別字,於是我設計了這個環節,希望引起學生對文字的重視。

  ***1***其西南諸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琅琊也。

  ***2*** __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間也。

  ***3***若夫日出而林霏開,____________ 。

  ***4*** ________ ,非絲非竹,________,

  ________ ,觥籌交錯,起坐而喧譁者,眾賓歡也。

  ***5***已而夕陽在山, ________ ,____________ 。

  ***6*** ______________, 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7***醉能同其樂, ___________, 太守也。

  實施情況:兩個同學一組,填完後互相檢查,教師再點名回答或齊答。回答結束後,教師可以詢問一些同學在互查的過程中,彼此出現的問題,出現的錯別字,以便更好更全面地瞭解學生的掌握情況。

  4、在上面環節的基礎上我又設計了“考考你的理解力”這一環節,進一步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

  ***1***文中描寫琅琊山朝暮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國大唱所謂“人權”,其實__________________,目的在於干涉別國內政。

  ***3***文中表現作者將遊覽之樂融入到宴飲之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個環節必須要建立在背誦課文和對文意理解的基礎上,也就是中考時考查的“理解性默寫”一類試題。

  六、疑難字詞句的翻譯

  選擇文中典型的字詞和句子並將他們展示在螢幕上,以提問的形式考查學生的掌握情況。結束後給學生一些方法上的指導。

  在螢幕以下字詞展示出來:

  1、對下列劃橫線的字詞注音並解釋

  輒******野蔌******陰翳******

  傴僂******觥籌******

  2、一詞多義

  ***1***謂:太守自謂也******太守謂誰******

  ***2***樂:而樂亦無窮******

  人知從太守遊而樂******

  遊人去而禽鳥樂******

  3、句子翻譯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2***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學生活動】在小組內練習結束後,回答逐步回答以上問題,可能是被點名回答,也可能是共同回答。

  在學生填寫的過程中,教師巡視學生的填寫情況,及時指出學生出現的問題,這樣能對學生進行一對一的輔導,因材施教。提問結束後,教師對學生的回答情況進行總結,並對學生進行友情提示:文言文句子翻譯,尤其是在考試中,儘量要做到,字字有著落,補充所需,調整語序,譯完之後,還需仔細,句子流暢,再行擱筆。

  七、回顧文章脈絡,整體把握文章內容

  ***一***1、引入:

  亭周圍的環境:環滁皆山——琅琊——釀泉——有亭翼然

  亭的得名:作亭者——名之者——命名之意

  2、寫景:朝暮之景——四時之景——樂亦無窮

  3、寫遊寫宴:滁人遊——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

  二

  一、配樂欣賞,整體感知

  放錄音配《春江花月夜》古箏曲要求同學們隨錄音想象文中所描的畫面,思考每段所寫的內容是什麼?

  總結:歐陽修的文筆清新流暢,文辭委婉,雍容自如,能給人以無窮的回味。

  二、逐段分析,探究鑑賞

  1、分析第一自然段:

  齊讀之後指導學生們思考:此段是概括寫了亭子的環境和亭子命名的由來,寫亭子的環境,作者是從哪裡落筆,如何觀察按什麼順序寫的?寫亭子的命名作者是如何一步一步結合抒情的?

  總結:是從遠山落筆,立足於滁州,先是定點觀察環視,然後把焦點對準西南諸峰,點出瞭望之蔚然而深秀的琅琊。接著動點觀察,景隨步移,山行六七裡,先聞水聲,後見泉水,最後峰迴路轉,推出了泉上的醉翁亭,寫出了亭的環境,按照由遠而近的順序,寫完景過後層層設問,通過作亭者誰,名之者誰,引出了命名之意:醉翁之意不在酒,在於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抒發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感情。

  2、分析第二自然段:

  讓同學們結合課下注釋閱讀課文弄清文意,思考:作者寫了哪些風景?按照什麼順序寫的?你的感受如何?

  總結:在作者的眼中,醉翁亭山間朝暮四時無一不美,清晨,日驅之霧,怡紅快綠頓現眼前,傍晚谷歸山各,讓人遐想神弛。春天,野花香氣無處不散,夏季綠樹成蔭,微風習習。秋天天高氣爽,霜色潔白,冬日裡的嶙嶙怪石令人感受到的是另一種詩情畫意,真是美不勝收,難怪作者抒發到/"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3、分析第三自然段:

  /"一切景語皆情語/"在作者的眼裡,他周圍的景物無一不美,這也說明了他的心情是十分快樂的,他的心情為什麼這麼好呢?我們看第三自然段共有四句話***一個也字一句***,若每一句話為一幅圖時,我們可命名為:滁人遊圖、太守宴圖、眾賓歡圖、太守醉圖。看課文分析:滁人遊圖中共寫了哪幾種人?太守宴圖中有哪些佳餚?眾賓歡圖中,眾賓的形為和神態如何?太守醉圖中,太守的面目和神態怎樣?

  思考:為什麼寫太守宴圖之前先寫滁人遊?

  總結:這就應了我們剛剛學過的《岳陽樓記》中的後天下之樂而樂,太守周圍的人情事物無一不讓他愉悅動情,駝背彎腰的龍鍾老人,天真活潑的少年兒童,絡繹不絕的遊人,一切都那麼有生氣有色澤。在他所治理的滁州這一方水土,可謂政通人和,百姓安居樂業,快樂無比,太守自然也就樂得其醉了,他沉醉於這方山水之樂,也更沉醉與民同樂之中。

  4、分析第四段:

  在第四段中,作者用兩個相同的句式點出了四種樂即:山林之樂、禽鳥之樂、遊人之樂、太守之樂。

  思考:這些樂中誰的樂的涵義最豐富?其樂的涵義有哪一些呢?***可先做提示,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和作者的政治生涯考慮***

  總結:在這篇文章中,我們看到了作為一方太守的作者,目接山水之樂而樂,耳聽禽鳥之聲而樂,眼見滁州遊人之樂而樂。這種帶有/"民胞物與/"情調的寬廣襟懷正是宋人/"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高遠理想的一種執著追求。但是這美好的人生境界畢竟只是在作者所治理的滁州區域性一方閃現,而在作者曲折的政治生涯和所生活的憂患從生的北宋生活中再現的則是那種力不從心,年邁無力的感覺,這也正是他39歲便以翁自居的原因。

  充滿憂患的社會迫使作者在閒適生活中尋覓愉悅之境,而他所覓得的愉悅之境又難以擺脫整個社會憂患陰影的籠罩,故意做出來的平靜畢竟掩飾不住政治失意所帶來的淒涼心情,在沖淡纖禾農,疏野超詣的外在形式下,帶有深深孤寂和悽苦、秀美的山水之間悄然流動的是一股若隱若現的憂鬱和悲哀,正是/"先天下之憂而憂/"。

  三、總結全文,深化主題

  回顧全文,總結歐陽修的這篇《醉翁亭記》可謂是一篇千古名文,它有著濃厚的歷史文化背景,打下了鮮明的時代印記,面對艱難的國運,歐陽修在逆境中不但努力治理滁州取得了可

  觀的成績,而且還以精美的文筆給我們留下了文筆,給我們留下了這篇寶貴的文化遺產,真可令人讚歎。

  三

  教學目標:

  1. 品味文美、情美,背讀課文。

  2. 理解融情入景、“卒章顯志”的手法。

  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感受作者對醉翁亭周圍美好的自然風光和人物歡樂場景的描繪,體會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寫法。

  難點:體會“醉”與“樂”之關係,理解“與民同樂”的政治理想。

  課時安排:***1***《醉翁亭記》的第二課時。

  ***2***課型:賞析課。

  教學步驟:

  一. 問題的提出

  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一篇千古傳誦的名文,古往今來,多少人們對此文百讀不厭,津津樂道,感慨萬千,沉醉於其中。那麼人們為何而醉?本文有何獨特的魅力?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這篇美文吧

  板書課題、作者。***醉翁亭記,歐陽修***問:亭名由何而來?太守為何取號為醉翁?

  明確:是太守用自己的別號給它命名。太守即歐陽修,號醉翁,其特點是易醉。那麼,醉翁的“醉”由何而生?僅僅是酒醉嗎?

  出示兩個問題:1.太守為什麼而醉?

  2.我們為什麼而醉?

  二. 引導學生探究太守為什麼而醉?領悟其思想內容。

  ***一***依據自己預習時讀書的感受,大家談談太守為什麼而醉。

  學生自由發言,

  師總結概括:為景而醉,為人而醉,為情而醉。板書:

  ***二***那課文中那些句子描繪了醉翁亭四周的山水之景、朝暮之景和四時之景?

  ***1***指名朗讀描繪的句子,想象畫面。

  ***2***醉翁亭依山傍水,景色千變萬化,作者描繪了幾幅畫面?寫景的順序怎樣?指名學生回答。

  ***3***教師小結:第一段作者利用空間的變幻的手法,移步換景,由遠及近,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幅山水特寫,可歸納為:群山環繞圖 → 琅琊秀色圖 → 釀泉流水圖 → 溪亭展翅圖。

  第二段,利用時間推移,抓住朝暮及四季特點,描繪了對比鮮明的晦明變化圖及四季風光圖:“野芳發而幽香”春意盎然,“佳木秀而繁陰”暑氣逼人,“風霜高潔”秋高氣爽,“水落石出”一片寂然。

  作者寫山山水水,花草樹木,都蘊涵著作者深深的情懷,因而作者感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這句話把景與情直接聯絡了起來。

  ***4***再讀寫景文字,讀出欣喜、熱愛之情。

  2.領略文中的人歡。

  好山好水好地方,自然要有人來欣賞。那麼,課文又是如何描寫人們歡樂的場面呢?

  ***1***指名朗讀第三小節,思考:人們的歡樂體現在哪裡?你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嗎?太守見到這些,有著怎樣的神態?

  ***2***四人小組討論明確:滁人遊,前呼後應,扶老攜幼,自由自在,熱鬧非凡;太守宴,溪深魚肥,泉香酒冽,美味佳餚,應有盡有;眾賓歡,投壺下棋,觥籌交錯,說說笑笑,無拘無束。

  作為太守,見此其樂融融的景象,自然酒不醉人而人自醉了。

  ***3***那麼,我們如何來理解太守的醉呢?學生討論。師總結:太守是太高興了。為何高興呢,因為能與老百姓一起同樂。這是以醉寫出他的快樂呀。板書。***以醉 寫樂*** 找出帶樂的句子,思考作者以醉寫樂, 但這樂真的是無憂無慮的樂嗎?明確:也不是的。是樂中含悲呀,為何?因為他當時政治上失意,仕途落魄。內心世界很複雜,只好借酒澆愁呀。所以,他樂中也含悲呀

  ***4***學生齊讀第三小節,讀出歡樂的氣氛。

  3.那什麼樣的樂才是作者所向往的?齊讀第四段。

  找出文中一議論語句,說說這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有什麼含義

  明確:“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分析了不同層次的樂,鳥樂是本能享受山水之樂。賓客的樂是隨從太守而樂,境界不高。只有樂其樂——與民同樂才是最高層次的樂。進而點明太守不僅樂於山水。更重要的在於與名同樂這一文章主旨。也含蓄地表明瞭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抱負,“卒章顯志”這是古人常用的一種寫作手法。

  三.引導學生探究我們為何而醉?賞析其寫作特色。

  歐陽修為這裡的景、人、情而醉,寫出瞭如此優美的一篇散文。而我們誦讀此文,是否也能感到一份濃濃的醉意呢?那麼,我們為何而醉?

  1.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或句子自由朗讀,要用心去體會。思考:這些句子或段落為何能讓我們陶醉?

  2.學生四人一小組討論。

  3.師歸納***1***描寫形象、精練,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無論繪景還是寫人,都只有寥寥數字,著墨不多,但能抓住特徵,生動傳神。記敘、描寫、抒情、議論相結合。板書。 ***2***句式靈活,對散結合。有的單句成對,有的雙句成對,有的三句成對,它們工整貼切,形式和諧,節奏明快,易誦易記。加之對散穿插,富有變化,搖曳多姿。板書 ***3***韻律獨特,迴環往復。全文共用了21個“也”字和24個“而”,產生別具一格的藝術魅力,使行文顯得瀟灑自如,增強了語調的節奏感和委婉的抒情氣氛,也使作者怡然自樂的情致得以盡情的抒發。總之,此文文美、情也美。板書

  四、反思閱讀方法:通過本課學習,你認為應如何欣賞一篇散文佳作?

  學生自由發言後,明確:

  1、 誦讀感悟內容2、探究思想背景3、賞析行文特色

  五、遷移練習:根據下列情境,用《醉翁亭記》中的語句填空。

  1、美國在聯合國大唱人權高調,真是“ ”意在干涉別國內政。***醉翁之意不在酒***

  2、這個案情十分複雜,撲朔迷離,但偵察人員決心全力以赴,非把它查個 不可。***水落石出***

  六.學生讀背課文,要求動情、動容,以醉翁的身份去感受那一份濃濃的醉意與樂趣。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學反思
白巖鬆說的最有感覺的話
相關知識
醉翁亭記的教案設計
竊讀記的教案設計
醉翁亭記的導遊詞
關於醉翁亭記的讀後感
醉翁亭記的對聯
歐陽修醉翁亭記的翻譯及賞析
醉翁亭記的藝術特色
醉翁亭記的中心思想
蘇州園林的教案設計
秋天的教案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