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式與方程教學反思

General 更新 2024年04月28日

  左右兩邊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方程。有哪些關於等式與方程的教學反思?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篇一

  在之前的學習中,學生已經認識了等式以及用字母表示數,本節課主要是讓學生藉助具體情境,從直觀感知出發引出抽象的數學式子,從理性的角度理解並掌握等式與方程的意義。同時在觀察、分析、比較、抽象、概括、交流合作中,體會方程與等式之間的異同點。能對方程與等式作出正確的判斷。能在具體情境中根據數量關係列出符合題意的方程。最後,在活動中,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在新授過程中,以舊知為起點,學生都能接受方程的意義、等式與方程的關係、看圖列出方程。但是在判斷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時,6+x=14許多學生寫成是方程、而漏寫了等式。當補充習題上再次出現同類問題時,還是有相當部分的學生出現疏漏。這說明學生還是沒有深入理解等式與方程之間的關係。怎麼會漏了等式呢?第一、雖然學生一直接觸的是等式,但是他們一直是直觀上感知著不同的式子,但不知道其實含有“=”的就是數學上的等式,更不用說等式的定義:左右兩邊相等的式子叫等式。學生的理解還不透徹、紮實。針對這一問題,我主要是讓學生抓住等式的關鍵特徵:“=”。更進一步,如果有了“=”還有了未知數,那這個等式還是方程。但是部分學生對於這樣的式子“★+◆=100、60-a=55+b”不認為是方程。他們認為未知數一定是X、Y……,而不是其它符號。針對這一問題,我們通過討論得出:只要不是具體數值,無論是符號,還是任意字母,都可以表示未知數。第二、學生的思維定勢在作祟。因為一直以來我們的題目都是單選,沒有多選的,導致學生不能肯定是寫等式、方程,還是兩個都寫呢?當然第二方面也是由於學生理解概念不紮實、透徹,只有通過不同變式練習的辨析,學生才能逐步認清等式與方程的“真面目”。

  從中,我也深知教學不能只是灌輸,而是要邊教邊學,在教學中及時發現問題,尋找原因,解決問題,達到提升學生的知識與能力,培養學生思維的最終目的。

  篇二

  《等式與方程》這節課的教學內容較為簡單,重點內容是認識方程和方程與等式之間的關係。我在教學這節課內容時通過例1的教學讓學生自己總結出什麼是等式:含有等號的式子叫等式。再區別等式與我們以前的算式,如8+2是算式,而8+2=10就是等式。

  例2是讓學生觀察天平寫出算式,再根據天平的指標是否指向0刻度線來判斷左右兩邊的算式是否相等。接下來回答課本上的問題:“那些是等式?”學生很容易就能回答出右邊的兩個是等式。那左邊的兩個叫什麼呢?學生們思考了一下,沒有一個人能回答的出來,此時我告訴學生這叫不等式。當學生們聽了“不等式”三個字之後都笑了,當時我還沒有反應過來,當我再說到“不等式”時,我明白學生們為什麼會笑了,他們以為我說的是“不懂事”,所以我立馬把“不等式”三個字寫到黑板上,原來鬧了一個小笑話。

  對於方程的定義: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方程,學生們明白定義中的關鍵字是未知數和等式,明白了這點我再問例1中的等式50+50=100是方程嗎?學生們說不是,因為沒有未知數。方程與等式之間有什麼關係?指名幾位學生回答,一般都能明白,但語言表述的不是很清晰,最後葛晨曦和趙龍新總結說:方程肯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總結的很好。

  “練一練”,讓學生自己寫一些方程,通過指名回答,發現學生們的方程一般都是5X=60、12+X=30等,考慮到學生是否以為未知數只能表示正數?所以我在黑板上寫了這樣一個等式讓學生判斷它是否是方程:2+X=0,學生們紛紛說不是,我說它符合方程的定義嗎?學生若有所思的說符合,原來未知數還可以表示負數。我接著問未知數除了可以表示正數和負數還可以表示什麼?分數和小數,於是我要求他們再寫幾個未知數能表示分數、小數和負數的方程。未知數我們可以用任何一個字母來表示,但我們習慣性用字母X來表示。等式X+Y=20是方程嗎?學生們基本上都能回答“是”,原因是因為有上面的思考,對於判斷是否是方程,學生們會看方程的定義來判斷。

  下課後,有學生問我,這樣的等式後面要寫單位嗎?這是我在上課時忽略的地方,含有未知數的等式也就是方程列出來之後,後面不需要帶單位。

  篇三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會用字母表示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方程作為一種重要的思想方法,它對豐富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數學素養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是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旨在引導學生經歷將現實問題數學化的過程。

  整節課先從觀察天平兩邊的物體質量入手,先得出等式的含義,再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使學生通過觀察、分析和比較,在思考和交流中由具體到抽象,一步步地揭示出方程的含義。在例1和例2的教學基礎上,及時組織學生討論“等式和方程”有什麼聯絡?幫助學生感受等式和方程的聯絡與區別,體會方程就是一類特殊的等式。當學生對等式和方程的聯絡與區別已有深刻領會後,讓學生自己試著用語言來表述。“試一試”中,有些學生列出如“20-12=X”這樣的方程,這時要進行強調,告訴學生儘量避免將未知數單獨放在等式的一邊。由於線段圖很形象直觀,學生看到了線段圖上的大括號就想到了這是表示把兩部分結合起來,很快就列出加法的方程。練一練的第一大題,對學生來說是重點,也是容易錯的地方,很多學生只找出了不含未知數的等式,而沒有想到方程也是等式,在這裡要強調找的方法,先找等式,再在等式裡找出方程。練習一的第二大題中的第2幅圖“原有X本書,借出56本,還剩60本”,用方程表示數量關係時,還有部分學生寫出了56+60=X這樣的方程。這時,我便及時指出這樣寫的不合理性,讓學生及時改正,強調過後,後面的練習題學生就順利多了,沒再出現以上這樣的情況。

  在教學過程中,我還有很多細節問題沒有注意到,師父都給我一一指出來了。讓我明白,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做一個敏銳的觀察者和引導者,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應該及時地給予點撥和糾正,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排除學習中的困惑,讓他們少走彎路,更好地理解和消化。


  

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草船借箭教學設計
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項教學反思
相關知識
等式與方程教學反思
直線與方程教學反思
初三數學二次函式與一元二次方程教學反思
實際問題與一元一次方程教學反思
數學解簡易方程教學反思範文
七年級數學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學反思
初一數學等式的性質教學反思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學反思
從問題到方程教學反思
初中數學圓的標準方程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