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有機合成材料教學設計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8日

  有機合成材料主要是指通過化學合成將小分子有機物如烯烴等合成大分子聚合物。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希望對你有幫助。

  有機合成材料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瞭解化學化合物和有機高分子化合物的特點;

  2.知道常見的塑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及其應用,認識新材料的發展對人類社會進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3.瞭解使用合成材料對人和環境的影響。

  ***二***過程與方法

  1.參與探究活動,體驗探究過程,培養學生實驗探究能力和知識應用能力;

  2.通過實地調查、問卷調查、上網等方式瞭解合成材料的使用現狀及對人和環境的影響,培養學生收集資訊、處理資訊和分析資訊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認識有機合成材料對人類社會進步所起的重要作用和使用塑料不當給環境造成的危害,體會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體會學習化學的價值;

  2.關注生活、關注社會、關注人類生存環境,逐步樹立珍惜資源、愛護環境、合理使用化學物質的觀念,初步形成主動參與社會決策的意識。

  二、教學重點

  1.知道常見的塑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及其應用;

  2.瞭解使用合成材料對人和環境的影響。

  三、教學難點

  1.通過探究實驗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和知識應用能力;

  2.組織各小組開展有關塑料的調查活動;

  3.有序、高效地組織學生進行成果展示交流。

  四、教學準備

  教學裝置***投影儀,計算機***;學生準備:通過走訪、調查或上網查閱各種材料的發展趨勢和使用的利與弊。

  五、教學過程

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新課引入
2分鐘
活動一:激趣
展示學生蒐集的各種材料圖片,你能將這些材料簡單歸類嗎?
通過課前蒐集,你對這些材料有哪些瞭解呢?
學生興趣高漲,積極回答,可能會進行如下分類:天然材料和合成材料、有機材料和無機材料、日常生活材料和工業材料等。
各小組躍躍欲試,想展示自己小組的調查結果。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調動學生上臺展示交流的積極性。
新課講授26分鐘 活動二:導演
組織日常生活組、工農業生產組、高新科技組的同學們分別展示自己通過多種渠道獲取各種材料的知識。對其中的優秀部分和創新部分進行評價,適時昇華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教師參與小組活動並指導學生實驗,巨集觀瞭解學生的實驗進展。
 
日常生活組
多媒體展示探究成果(成果內容包括圖片、資料或實物)。
展示各種材料衣服的標籤,講述不同纖維製成的服裝在洗滌、熨燙時的注意事項。
分小組進行探究實驗(探究塑料製品的熱塑性和熱固性;點燃可降解、不可降解塑料製品;實驗驗證如何區分有毒、無毒塑料)。
課前由學生收集資料,課上組織學生展示討論,學生看到自己的“作品”投影給大家,很興奮,體會到了學習的成就感,學生把自己想說的、想做的,展示給其他同學,學習的積極性高漲,真正體會到自己就是課堂的主人。通過圖片、資料資料以及學生親歷探究實驗過程,培養學生實驗與探究、蒐集資訊、整理資訊的能力,學生感受到有機合成材料對生活、環境和社會的影響,培養學生用辯證的觀點看待問題。通過過程性評價,使學生客觀認識到自己在展示交流、實驗方面的優點和缺點,為後續的學習發揮激勵作用。
工農業生產組
多媒體展示探究成果(成果內容包括同學們深入農田、工廠進行實地調查,拍下的大量照片),說明工農業生產中橡膠、塑料製品的利與弊
高新科技組:
展示自己從網路、圖書館蒐集到的關於新材料新進展的圖片、視訊等。
活動三:指導
指導學生對自己蒐集的材料從其他角度進行分類    
指導學生回顧以前生物、化學學習中接觸過的有機物和無機物,幫助學生建立無機物和有機物、有機小分子和有機高分子的概念。
學生將各小組蒐集的材料進行分類展示:1.天然材料和合成材料;2.有機材料和無機材料
學生回顧接觸過的有機物,完成課本102頁的探究,填寫並分析表格資料,得出有機物還分為有機小分子化合物和有機高分子化合物,知道今天各小組展示的材料均屬於有機高分子。
指導學生認識分類是學習和研究化學物質及其變化的一種常用科學方法。從學生已有的知識著手,首先讓學生填寫表格,然後比較、討論,自主歸納得出結論,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活動四:總結
組織學生交流從各小組的展示中,學到了什麼,引導學生認識事物的兩面性。
繪製“塑料包裝製品回收標誌、起草防治“白色汙染”倡議書、製作 “我的減塑日誌”
以 “拒絕白色汙染、文明‘袋袋’相傳”為口號,走出課堂、走進社群進行宣傳
讓學生在寬鬆、自然、平等、融洽的氛圍中,提高環保意識,真正的從課堂走向社會,充分體現 “化學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
活動五:評價
組織學生對整節課的學習進行自我評價。比如:我知道了……
我還想知道……
我改進了……
我創新了……
學生積極踴躍地談自己的感受,暢想我的新型材料(說出思路或只畫出圖示來)
 
通過自我成就來激勵自我,通過自我評價來診斷自我、發展自我,讓學生真正地體會到科學-技術-社會的和諧統一。
課堂小結2分鐘 一.有機化合物
1.定義:一般含碳的化合物及有機化合物(簡稱有機物)
2.與無機化合物的區別
3.有機物數目異常龐大的原因
二.有機合成材料
1.有機合成材料與天然有機高分子材料的區別

3.新型有機合成材料
4.白色汙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九年級有機合成材料教學反思

  從本節課的內容看,並不是初中化學的核心內容,屬於知識擴充套件與應用的範疇,因此課標對它們的教學要求並不高,多屬於“知道、瞭解”層次,教師和學生都不夠重視,還是用老師的教法和學法,老師簡單讓學生看課本幾分鐘後,叫學生在課本上畫畫記號,交代學生背就萬事大吉了,而學生呢?對於枯燥的這種教學方法起不是叫學生打嗑睡嗎?最後學生不學不獲。殊不知本節課知識有利於聯絡社會實際,豐富學生生活常識。為了把這些看似枯燥乏味的東西變得活起來。要127班、128班兩個班都嘗試用參與式及問題化教學法相結合,把小組討論代替了老師讀學生聽、畫。整體效果還是不錯的。

  本節內容我用兩個課時,第一課時,目的是讓學生了解有機化合物和無機化合物的概念及有機高分子的特徵,按排兩個小組活動,匯入通過展示一些日常用具及用品分小組討論“你認為哪些是屬於有機高分子材料”這下課堂一下活起來,學生個個眼中有神,投入到小組的的討論之中,你說我說他說,記錄員邊聽邊記錄,不亦樂乎,在小組彙報環節也不甘示弱,爭先恐後。

  對於活動探究,我是以小組的形式完成,可以說100%的學生參與在其中,就連基礎很差的樑克雄、農仕官、趙建廳三位同學今天都神采飛揚,該討論的時候討論,該傾聽的時候傾聽,對於這個環節我覺得很成功。本環節由學生小組彙報後再由他們討論得出概念及特徵,45分鐘就是這樣從我們討論掌聲中流逝,下課鈴聲響了,師生意猶未盡,都都覺得時間過得太快了。下課回到辦分室,自已想想感到很欣慰,有一種嘗試成功的喜悅。不是我們的學生笨而是我們老師在備課是否充分,教師的基本功是否好,教師教學藝術是否高,特別是在問題的提出,問題的解決過程如何去何從引導得好。有的老師總是發牢騷,學生啟而不發,那內容就上不完了,不管了,我就提示了講我的了,這起不是又回到了傳統的教育方式。我認為關鍵的一點是要給學生足夠多的信心,讓學生看到希望,鼓勵勇氣,要善於用激勵性的語言鼓勵他們,啟用他們,在課堂中的熱情一浪高過一浪。

  其次是課堂中創設的問題情景要使學生有想象思考的空間,讓他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並且注意取材於生活中或剛發生的特大事件且與內容相符或聯絡,儘可能應用這些素材,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再次,問題提出來學生討論後,教師要組織引導好,有放有收,做到活而不亂,動靜轉換,有序進行。這樣的課堂你還擔心口乾嗎?當然,能上好課自已的教學基本功肯定好,有豐富的經驗,有較高的業務水平,所以我們作為教師應不斷地學習,提高自已的人文素養,爭取成為研究型專家型教師,成為自已的教學風格。

 

九年級上冊製取氧氣教學設計
高一地理城市交通運輸教學設計
相關知識
九年級有機合成材料教學設計
初三化學有機合成材料教學反思
九年級課文故鄉預習教學設計
七年級有理數的乘法教學設計
七年級有理數的加法教學設計
九年級上冊製取氧氣教學設計
八年級物理金屬材料教學反思
五年級美術趣味漢字教學設計
小學六年級直線上的負數教學設計
七年級上冊語文春的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