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家的讀書心得體會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1日

  《家》,巴金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生動地展示了青年一代的覺醒忽然封建勢力的沒落,是文學史上的里程碑。你知道是什麼嗎?接下來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供大家閱讀!

  篇1

  我一向以來都不喜歡描寫封建時代關於大宅子故事的書,覺得讀來味同嚼蠟。但是卻有例外,《家》吸引了我。巴金先生寫《家》時不滿30歲,讀完這部作品,心理起伏不是很大,大概是類似的題材看到的比較多,這本書雖然如中國新文學史所寫的:若干章節讀來仍感到難以下嚥;敘述的部分,許多對話,太急於表達思想,而失去口語的活氣和韻味。

  發表《家》時,巴金還對文學矇昧無知:我寫小說從來沒有思考過創作方法、表現手法和技巧等等問題;文學是什麼?我不知道,而且我始終就不曾想知道……

  巴金先生的“家”,小說人物形象刻畫豐滿深刻,情節跌宕有致。在這個“家”裡,揭露了封建專制的腐朽本質,頌讚了年青一代的反抗鬥爭精神,以家庭的命運與社會的興衰有機結合。小說縱然為一個悲劇故事,然而作者說過:無論在什麼地方總看見那一股生活的激流在動盪,在創造他自己的生活道路。

  家,是身心的歸宿。一看到“家”,便不禁和親情聯絡到了一塊,溫馨而真切。“家”這字總讓人遐想,一種對互親之情的期盼。然而巴金所描述的家卻是羈絆,是對激情的禁錮。

  我本以為巴金所敘述的家應是一家人團結奮進的局面,或是和樂融融的場景,但這樣也著實有些平淡。我相信在所有人心目中,家應是最美的地方。或許時代背景不同,20世紀20年代的中國社會一片黑暗,人們思想靈魂麻痺,閉關自守中就趕不上時代文明的腳步。而放眼今日,家在新時代時期賦予了更多的內涵。當今是一個和平穩定繁榮發展的社會,家也變得更舒適漂亮,沒有封建與文明的抗爭,理應是真正的身心歸宿。

  儘管如此,但隨社會經濟發展人們有更高的追求,家反而變得冷清孤獨來了。父母雖不像高老太爺獨橫,卻也在兩代間產生了難以逾越的代溝,因而家庭很多時候變得悽清。現在很多人都是獨自居住,

  逐步放棄了安土重遷的思想。這也是家庭發展的必然趨勢。何況,現代的家庭悲劇也並不少,他們也可直接反映社會方面的問題。而且現在的家庭好像都很自私,也有些虛偽,這也不奇怪,畢竟也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中。

  在此想想自己的家吧!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發生了巨大變化,受改革開放春風的影響一下子富了起來,生活更完善,這本應快樂。但我卻感覺家沒有以前那麼快樂溫馨了。物質方面進步了精神方面卻退步了。我懷念小時候在父母懷裡的情景,心裡很溫暖。而隨年齡的增長,我和父母逐漸形成了一層隔膜,我更多不願與他們交流,家庭幸福感也隨之下降。這雖是正常的,卻不是好現象。家,需要一起守候。我們都應對自己的家庭儘自己的責任。

  人們常常將國與家聯絡到一塊,有句話說得好:國是千萬家,家是最小國。國就是個大家庭。我又不得不想起那些大“家”,像什麼政治家、經濟家、哲學家、教育家、思想家、文學家、科學家、軍事家等等。這一切都和家掛鉤,可見“家”的重要。

  總之,《家》這部作品從思想內容上,對摧殘人的青春、生命的封建禮教和封建專制制度進行了憤怒的控訴,對那些在封建禮教的重壓下受苦、掙扎最後作了犧牲品的人們寄予了無限的同情,對那些為爭取自由的生活而奮鬥的人們進行了大力的歌頌。

  這個社會永遠都在進步,並不曾有一個時候停止,儘管有時候有些“烏雲”,但它永遠遮擋不裝太陽”的光輝。而且它也不能夠停止;沒有什麼可以阻擋得了它。在途中,它也曾發射出許多水花。這一切造成了一股奔騰的激流,具有排山之勢,向著唯一的海流去。

  篇2

  讀完《家》,整個人心情是沉重的,巴金的文章不像魯迅文章那樣犀利,可胸口一直喘不過氣來。巴金說:“我的作品已經完成了它們的歷史人物,讓讀者們忘記它們,可能會更好一些。”可是這是可以忘記的嗎?這段高家悲歡離合的歷史。

  高公館像是一片表面平靜實質黑暗腐朽的土地,滋養著上上下下幾十個不同的人。這種壓抑的環境下,既有青春有理想,渴望通過五四運動改變現實不堪的覺慧覺民,也有始終泰然處之的大哥覺新。有時我會想覺新是不是已經死掉,事實他還是活著,掌管著高家大大小小的事情和祖父的企業。那便是丟了靈魂吧,沒有理想沒有追求,整個人如白紙一樣不堪。是現實把他逼成這樣的,曾經的覺新有理想有追求,但他的身份不同,身為高家的長孫,覺新深受封建倫理綱常的薰陶,尤其是子孝,這些都鑄成了他委曲求全的怯懦,順從的性格,他既同情支援弟弟妹妹的反封建抗爭,又不得不維護封建統治的權威。在現實和理想面前,覺新必須選擇現實,覺新的一生是糾結的,痛苦的,這樣的一個悲劇人物讓人心生嘆息,卻又無力去改變。文中的一個細節,高覺新順著高太爺的意願去他的公司當了職員,一個月後領到了屬於自己的第一個月薪水30元,這時高覺新的心裡充斥著喜悅和悲涼。這是他勞動所得的30元,卻也是他放棄理想的代價……

  相比之下,接受新思潮影響,嚮往自由平等,大膽爭取個性,求得解放,敢於和封建統治相抗爭的覺慧覺民被巴金先生刻畫的栩栩如生。他們為民主自由和封建高家作鬥爭,他們要求高家把他們當人看,他們隨時做好為革命犧牲的準備。覺民的琴,覺慧的鳴鳳,都給了他們反抗的最好的精神動力。梅表姐和覺新抵受不住封建勢力的壓迫,而兩個相愛的人永遠分開,這是一個悲劇。同為反抗的琴和覺民是勝利的。

  鳴鳳的死讓人心痛。曾經覺慧那樣熾熱的追求鳴鳳,而身處舊社會,被封建勢力所壓迫的鳴鳳,她總是逆來順受的。“命啊,所有的一切都是命中註定的”,鳴鳳總用這話來告訴自己必須忍受,必須包容這一切,這所有的都不是自己能夠選擇的。最後,鳴鳳要被送給馮老爺家做小妾,她也是無能為力的,她只有向覺慧求助,而覺慧也是心有餘力而不足,鳴鳳心生悲哀和絕望,最後她選擇以跳湖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鳴鳳死了,這個為高家奉獻出自己全部的青春的女孩死了,而高家一如既往的平靜,似乎沒有人在意到這個生命的離去,如此冷漠的高公館讓人心生悲涼。

  心愛的鳴鳳的死去,大嫂的難產而死,梅表姐的鬱鬱而終,大哥的始終為別人活著,家中腐朽勢力的黑暗,逼迫覺慧逃到重慶,他永遠的離開了高家,離開了這個他生長了20多年的地方。

  故事到這裡結束了,似乎也沒有結束。沒有人知道今後的覺慧生活的如何,他會不會像從前那樣有理想有追求,渴望革命,渴望民主自由。而這些,已經不重要了。經歷過血和淚,傷與痛才會成長。

  《家》,新勢力與舊勢力相抵抗,新勢力在掙扎,但我堅信舊勢力一定會滅亡的,因為有這麼一群有理想有追求可愛的有熱血的青年們!

  正如巴金先生說的,青春是美麗的東西。

  篇3

  《家》以嫻熟的藝術手法,塑造了眾多富有典型的形象。每個形象都寫得血肉豐滿、個性鮮明、栩栩如生。

  覺慧,覺民,覺新這三兄弟代表著三種不同的性格,因為不同的性格,巴金給予他們的也是不同的結局。覺慧與覺民的結局,覺新很羨慕。他後悔了,所以他選擇幫助覺慧。

  還寫了三個不同性格不同命運的女人,她們是琴,梅,鳴鳳。如果當時黑暗的社會是一場戰鬥,那麼琴是倖存者。鳴鳳死得壯烈,也死得遺憾,她太有骨氣,卻沒有理智。梅和她喜歡的人一樣太聽從長輩的話了。琴是個有理智,有骨氣 ,又有毅力的人,所以她勝利了,她找到了屬於她的幸福。

  巴金筆下血氣方剛的年輕人,因為被黑暗社會說壓迫,又因為自己的處世態度,得到了不一樣的結局。

  小說中的人物有七十來個,其中既有專橫,衰老的高老太爺,荒淫殘忍的假道學馮樂山,腐化墮落的五老爺克定,又有敢於向死向封建專制抗議的剛烈丫頭鳴鳳,溫順馴良的梅芬,善良厚道的長孫媳瑞鈺等;以及受新潮思想、嚮往自由平等的覺慧、覺民、琴等青年覺悟者和叛逆者的形象。其實,《家》一書是寫在中國社會劇烈大變革時期一代青年走過的歷程。覺新、覺民、覺慧三弟兄代表了三種不同的性格,他們出身在四世同堂,黑洞洞的大家族公館中。因為性格的不同所走的人生道路也就完全不同。

  覺慧應該是巴金老先生筆下具有一個代表性的新青年的一個典型人

  物。巴金曾在他的這個第十版序中這樣寫到:“一箇舊禮教的叛徒,一個幼稚然而大膽的叛徒。我要把希望寄託在他的身上,要他給我們帶進來一點新鮮空氣,在那個舊家庭裡面我們是悶得透不過氣來了。 ”覺慧正是這樣一個人物,他有著新思想,看到了社會的弊端,他反對舊禮教。同時,他也很幼稚。但是,他敢於反抗,並且最終衝出了那個封建禮教的大家庭的束縛,乘著不停東流的綠水走入了他嚮往的新生活。

  二哥覺民,擁有進步思想,但不堅定,他是處在守舊與進步之間,然而,就是這樣,他憑自己的力量,得到大哥和三弟的幫助,贏得了琴——一個進步的充滿自信的新女性,他可以說是<<家>>中最幸運的一個了!

  三弟覺慧,不但擁有進步的思想,而且意堅定,他最初與俾女鳴鳳相愛,但無情的長輩把鳴鳳迫得投湖自盡,這成了覺慧心中一道永遠的痛!在這一點上,我比較討厭覺慧,因為他的自私,連鳴鳳向他訴說一切的機會都給扼殺了,他還曾想過放棄鳴鳳,讓這樣一個十七歲的純結少女嫁給六十多歲的老頭做姨太太,任人糟蹋,然而,鳴鳳為他犧牲了,她為他留下了一具清白的溼淋淋的屍體,和一個蒼白的吻.覺慧的反抗為他贏得了光明的前途,他終於擺脫了這個家,然而,他不是成功的,他為了事業失去了愛情,或許在那個時代,愛情的位置是何其次要的,但在今天,在我看來,沒有愛情的人生是不完滿的.

  《家》這部作品從思想內容上,對摧殘人的青春、生命的封建禮教和封建專制制度進行了憤怒的控訴,對那些在封建禮教的重壓

  下受苦、掙扎最後作了犧牲品的人們寄予了無限的同情,對那些為爭取自由的生活而奮鬥的人們進行了大力的歌頌。

關於幼兒閱讀方面的讀書心得
關於工作讀書心得
相關知識
關於家的讀書心得體會
關於家庭讀書心得體會
關於親子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關於名著讀書心得體會
關於黨員讀書心得體會感想
關於黨員讀書心得體會
關於領導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關於寒假讀書心得體會
有關簡愛的讀書心得體會
關於質量讀書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