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憫農的教學反思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5日
  《憫農》是唐代詩人李紳寫的一首膾炙人口的古詩。接下來是為大家帶來的,望大家喜歡。
 
  範文一
 
  由於現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獨生子,在生活中存在著挑食和浪費糧食的現象,所以我設計的本課的教學重點就是讓學生理解勞動的艱辛和勞動果實的來之不易。難點是讓學生樹立珍惜糧食,從小就養成不挑食不浪費糧食的好習慣。
 
  在講解這首古詩前,我還補充了李紳的《憫農》“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旨在使學生們通過這首古詩理解古代徭役的繁重和農民生活的艱辛。由這首詩匯入到本課的學習中,我注重了重點的突出和難點的突破。並讓學生們試著想象在酷熱的夏天的中午,在農田裡辛勤勞作的場景,並由此展開討論。經過討論,學生們雖然能感受到那種炎熱,但卻很難體會到每一粒糧食的來之不易。那怎樣使學生說樹立珍惜糧食的意識呢?這個瞬間我有點不知所措,不知該從那說下去。畢竟現在的物質生活很充裕,刻意地要這些幼小的孩子明白生活的艱辛,我又覺得太過殘酷。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我只是舉了日常生活中的幾個例子,比如生日宴會等讓學生們討論。
 
  不知道這節課有沒有在學生心中烙上烙印,也不知道在他們內心深處有沒有引起足夠的認識。我想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一定能夠體會並理解父母的辛苦,也一定能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吧!
 
  範文二
 
  《憫農》是唐朝詩人李紳所作, 全詩共四句,語言樸實無華,描述了在烈日炎炎的中午,農民們還在禾地裡鋤草,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中。可有誰知道人們碗裡的每一粒飯都飽含著農民的辛勤勞動呢!道出了勞動的艱辛和勞動果實的來之不易,表達作者熱愛勞動人民及珍惜勞動成果的情感。這首詩告訴了人們糧食來之不易,要珍惜糧食。
 
  這首詩在教學過程中除了要讓學生認識生字,讀通、讀順、背誦詩歌外,還要達到教育的目的,要讓孩子認識到“浪費可恥,節約光榮”養成愛惜糧食的好習慣,讓他們同情辛勤勞動的農民,對浪費糧食的行為表示憤慨。
 
  我在教學《憫農》一課時,針對課文內容運用掛圖引導學生說了兩次話。一開始我出示掛圖***農民正在烈日下給禾苗鋤草,汗水直往下滴***,我問:“看到這個畫面,你有什麼想說的嗎?”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舉起了手,這一提問給了孩子很大的思維空間,讓他們有話可說,既創設了情境,激發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又讓他們得到了初步的情感體驗,為學習詩文做下了鋪墊。
 
  第二次是在學生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進行的。我說:“同學們對古詩的意思也理解了,請你們再看這張圖,如果你們面對著農民辛辛苦苦種出來的糧食,你們有什麼想對別人或者對自己說的嗎?”因為有了前面的情感體驗,孩子們爭先恐後地發言:我想對自己說要愛惜糧食;我想對同學說吃飯時不要掉飯粒;我想對爸爸媽媽說,如果浪費了糧食,農民伯伯的辛苦就白費了……
 
  在中國傳統文化發展中,詩和樂一直是緊緊相伴的。古代的詩是可以吟唱的,而古代的樂也總是帶有許多詩意和想象。因為古詩短小孩子們從小就聽熟或背熟了,教師在教學中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使她們能在自己熟悉的歌詞中獲得更多的體驗。同時,結合古詩句的特徵、語氣、語調,培養兒童對節奏的表現和創造能力。*** 勵志天
 
  範文三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古詩,兩三歲的小孩都會背誦,因此,讀背並不難,關鍵是要從中體會到糧食的來之不易,懂得從小要愛惜糧食。為此,我在設計時圍繞一個“辛苦”,從幫老師解決難題引出“辛苦”,看圖瞭解“辛苦”,到讀詩句感受“辛苦”,從而把學生並不容易體會到的“辛苦”突破了。
 
  1、開頭設計貼近學生生活的實際,能吸引學生的注意,並樂於去解決。
 
  2、現了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方式,生字的學習,詩句的感悟,全是學生自主觀察,學習。
 
  3、通過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快樂學習。
 
  4、如果能從生活中找到相關的照片,錄象資料,或讓學生聯絡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將更能從心靈上讓學生受到教育。
 
  5、朗讀的指導還要更細緻。

唐詩憫農教學反思
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教學反思
相關知識
語文憫農的教學反思
語文泉水的教學反思
唐詩憫農的教學反思
憫農的教學反思
初一語文期末的教學反思
小學三年級語文風箏的教學反思最新
語文荷花的教學反思
語文鳥島的教學反思
北師大小學語文一年級教學反思範文3篇
語文金色花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