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感恩教育案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16日

  感恩是社會上每個人都應具有的基本道德準則,是做人的基本修養。培養孩子們的感恩情懷,應從感恩教育做起。 你想知道怎麼寫嗎?接下來就一起分享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吧!

  一

  去年“三八婦女節”,學校開展“感恩”教育活動,要求每個班級開展一次以“感恩”為主題的班隊會活動。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為此課下我精心準備了材料。

  上課前我飽含深情地為學生們朗讀了一首關於讚美母愛的詩歌,匯入我今天班隊會的主題,並且要求全班學生在三八婦女節來臨之際,採用不同的方式來為自己媽媽慶祝!祝她們節日快樂!沒想到同學們聽到我的話剛開始是一臉驚奇,然後交頭接耳地竊竊私語著。。微笑著說:“我們每天都在媽媽的愛中長大,同學們誰來說說你的媽媽是怎樣愛你的?媽媽做的哪些事讓你感動? ”

  愛嗎?那樣的話,愛也太平淡了吧,哪有偉大之處啊!聽著學生這樣的話,令我震驚!

  分析: “感恩”,其實就是讓孩子學會懂得尊重他人。當孩子們感謝他人的善行時,。而如今的孩子面對親人的愛護,朋友的關心,老師的關懷,陌生人的幫助,彷彿和自己沒有絲毫的關聯,或者認為這些本來就是應該賦予他的,一切都是順理成章的。在很多學生的情感世界裡,“感恩”已經成為一個盲區。人太多的不滿和埋怨,以至於孩子對人與人之間關愛缺乏瞭解,更別說是感恩了。

  二

  時下,越來越多的人把西方國家的節日傳到了中國,“母親節”就是其中一個,“母親節”來臨之際,學校開展“感恩”教育活動,要求每個班級以“母親節”為契機,開展一次以“感恩”為主題的班隊會活動,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課下我精心準備了材料。

  上課前我飽含深情地為學生們朗讀了一首關於讚美母愛的詩歌,匯入我今天班隊會的主題,接著,我提了一個問題:“同學們,“我們每天都在媽媽的關愛中長大,同學們誰來說說你媽媽的生日?”沒想到同學們聽到我的話剛開始是一臉驚訝,然後交頭接耳地竊竊私語著。之後許多學生興致勃勃的議論著,小小手終於舉起了幾隻,我馬上叫起來他們,原來他們回答的媽媽生日都是一些特殊的日子:不是跟自己一天,就是中秋節、臘八節這些中國傳統的節日。看著孩子們臉上那種茫然的神情,我心中不免有些激動,微笑著說:“難道一些普通的生日你們就記不得嗎?回去問問自己的媽媽,有哪位媽媽不記得自己孩子的生日呢?”我要求全班學生在母親節來臨之際,採用不同的方式來為自己媽媽慶祝!祝她們節日快樂!

  不想有學生漠然地說:“那算什麼呀?誰家爸爸媽媽不是那樣呢?他們做的都是應該的,照顧我們是他們的責任,等我以後長大了,做了爸爸媽媽肯定也會像他們這樣的。”學生這樣的話,令我震驚!

  我大驚,接著循循善誘道:“你們看,媽媽每天工作那麼忙,還要給你們洗衣服,做營養豐富的食物,你生病了還要風雨無阻地帶你

  看病,衣不解帶地在旁邊照顧你,爸爸在外面掙錢養家,頂著各種壓力,多不容易啊!他們多愛你們呀……”

  我慢慢啟發學生,教育孩子們。最後我讓學生來說說平日裡父母做了哪些讓你感動的事,結果不盡人意。學生說的不外乎是自己生病時父母照顧自己啊,過年過節給自己買新衣服啊,但卻缺少真實和細膩。想到平日裡家長打電話也對我傾訴過孩子不懂家長的辛苦,不知道感恩,甚至還頂撞父母。

  看著孩子們不懂得感恩,不由得引起我的擔憂。

  二、診斷與分析:

  “感恩”,其實就是讓孩子學會懂得尊重他人。當孩子們感謝他人的善行時,第一反應常常是今後自己也應該這樣做,這就給孩子一種行為上的暗示,讓他們從小知道愛別人、幫助別人。而如今的孩子面對親人的愛護,朋友的關心,老師的關懷,陌生人的幫助,彷彿和自己沒有絲毫的關聯,或者認為這些本來就是應該賦予他的,一切都是順理成章的。在很多學生的情感世界裡,“感恩”已經成為一個盲區。而造成這種現象,經過調查研究,究其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缺乏感恩氛圍,孩子不會感恩

  要使孩子擁有一顆感恩的心,首先要讓孩子處於感恩的人文氛圍中。讓他們感受周圍的人是如何對世界、對他人感恩的。耳濡目染之後,將影響他們自身形成這一品質。而現在我們的家庭,我們的學校,我們的社會沒有為孩子營造感恩這樣的氛圍。甚至家長、老師經常在不經意間表達、宣洩了對生活、對社會及對他人太多的不滿和埋怨,

  以至於孩子對人與人之間關愛缺乏瞭解,更別說是感恩了。

  ***二***家長的教育方法不到位。

  在家庭教育方面,很多父母缺乏對感恩教育的正確理解,表現為兩種傾向:一是父母總是會一廂情願地付出,造成孩子認為自己任何的索取都是理所當然的。家長沒有思考的是,在付出的過程中是否讓孩子理解到了父母的良苦用心。二是個別家庭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只要孩子做錯了,就開始訴說自己的辛苦,表面上是希望通過這種方法強化父母付出的多,其實恰恰相反,這給孩子造成了心理負擔,它暗示了“我付出給你,你要償還”,這樣孩子就算回報也不是出於真心的,孩子會以“形式對形式”來感恩。久而久之“感恩”在孩子頭腦中中就不存在,只是一種任務。

  ***三***學校教育的缺失。

  感恩教育是學校德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現在的市場經濟下,競爭力日益激烈的今天,不可否認,在大部分的學校,德育課程仍然屬於副科,不管是在教學上,還是思想認識上,學校都以文化課為主導方向,往往對德育教育不夠重視。而且,在當前的學校德育工作中,存在說教的傾向,說得多,做得少,對學生缺乏情感體驗,因而感恩教育效果不顯著。對於學校開設的這些德育課程,大部分的學生和教師在思想上都不重視,也就導致了學生對感恩只停留在形式上。

  三、措施與效果

  感恩教育應以活動為載體,讓青少年從活動中體驗感恩,並回歸

  現實生活,從點滴做起,在生活中實踐感恩。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應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情理交融,感人心靈”,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教育,使其知、情、意、行在情理交融中實現自我完善,最終回報生活。

  ***一***創設氛圍進行感恩教育

  要使學生學會感恩,樹立感恩意識是前提,要讓學生認識到他們所獲得的一切並非是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的。因此,對父母的感激之情是不可缺少的一步,這是最原始、最本能的情感,並以此形成感恩意識,教會學生感恩。

  ***二***引導學生感恩

  要讓學生學會“感恩”,其實就是讓他們學會懂得尊重他人。這就離不開成人的示範作用,作為老師和父母必須以身作則,以自己的行動影響孩子。當孩子接受了別人的幫助時,教師和家長要示範孩子對別人表達感激之情。當孩子們受到這種影響,感謝他人的善行時,第一反應常常是今後自己也應該這樣做,這就給孩子一種行為上的暗示,要在平日的一言一行中給學生貫穿感恩的思想,要知道有時一個歉意的表示,一個抱歉的微笑,一句溫柔的話語,就是一個不經意的舉動,都會讓別人感受到愛,久而久之,孩子會在這樣的氛圍下,會不自覺地表達自己的愛與關心。

  ***三***實踐引導感恩。

  平時實踐活動中我在有意無意中把感恩的思想觀念貫穿在每一件小事上。要讓孩子學會感恩,作為教育者要積極引導教育學生將感

  恩意識化為行動,從小事做起,將感恩之行落實在日常行為之中。

  通過一年多堅持不懈的教育引導,以及家長的大力配合,許多家長欣喜地告訴我,孩子知道心疼體諒父母了,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好,甚至能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了。在平常學習生活中,班裡同學之間變的更加友愛了,當別人遇到困難,也會慷慨解囊,得到幫助的同學也能誠心地說聲“謝謝”。 教育是個長期的過程,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我會繼續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讓感恩樹常青常綠。

  三

  我班同學王海峰平時在班表現不錯,算是較好的學生。有一次他與同學的劉志強因為一件小事有了矛盾發展到動手的地步,這樣我作為班主任肯定是對他們一頓嚴厲的批評。這件事情過去,也就是過去,我沒有往心裡放。可是時間長了我發現這個學生沒有學習的興趣,成績下降很快,而且與同學劉志強時長有矛盾發生。我及時問他為什麼有這樣的行為,他說:我與劉志強打架不是我的錯,你不該批評我,我以後再也不予劉志強做朋友了。我沒想到他會這麼說,我就開導他一個巴掌拍不響,兩人打架肯定是兩人都有錯,老師肯定是兩人都有

  錯。再有你平時與劉志強那麼好難道就因為這件事永遠不說話嗎?情緒激動的他當時就說是,以後都不是朋友。我驚訝於孩子的一句話,可能是因為在氣頭上,但是這些話還是引起了我的思考。現在的孩子:學習缺乏積極性、主動性,吃不得苦,受不得累,犯了錯誤,老師批評聲音高了,就抱怨老師態度不好,這種現象值得我們學校老師和社會的注意。

  二、案件剖析:

  不僅是小學生、中學生,甚至大學生,普遍存在沒有責任感,缺乏感恩意識的現象。其最直接的表現就是以自我為中心,只求索取,不想回報,很少去考慮自己應該對社會、對家庭負什麼責任,社會、家庭把自己養育成人,自己應對其回報什麼。

  對學生“感恩心”缺失存在問題進行分析:

  1、現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家長尤其是爺爺奶奶太過於溺愛寶貝,認為孩子小,凡事替孩子包辦,好吃的留著,鉛筆替孩子削好,書包替孩子揹著,家務不讓孩子碰著,有的學生飯還要大人喂著除了作業不代辦,其餘都是老將出馬,甚至作業也是家長陪著做……都是無條件的給予,沒有培養孩子的回報意識,從而養成了對現有的條件不珍惜,只顧一味地索取,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他們已習以為常,把一切都看做是理所當然的,當然不會想什麼感恩。

  2、有些家長自身就缺乏感恩意識,在關心孝敬父母、長輩,關心他人方面就沒有給孩子以榜樣作用,甚至有的家長漫罵、毆打自己的父母,孩子在這樣的氛圍中成長,怎能孝敬長輩,怎能學會感恩呢?

  3、學校還是存在重智育輕德育的氛圍,還是有應試教育的跡象。雖然一直強調學校教育以德育為首,狠抓德育的實效性,但是現今各種各樣的教育教學質量檢查、評比,使得教師們把時間和精力不得不主要投入在抓課堂教學質量,課後抓學困生的輔導上。每學期雖然也有組織學生開展一些德育主題活動,但實效性不是很大,對學生思想教育有時顯得空泛。例如,當前學校的德育教育長期強調的是政治教育,要“愛祖國、愛人民”,這種教育當然很重要,而對於小學生而言,這種“愛”能不能被他們所理解?所以,與其先治國平天下,不如先修身齊家,因為直觀的東西比抽象的東西更好理解。而對於小學生而言,“愛家、愛父母”也遠比“愛祖國、愛人民”實際得多。

  4、從社會大形勢看,許多學生不知感恩。據報載,一位農民父親寫給大學生兒子的信,信中痛斥兒子不知感恩:“不知道在大學除了學習文化,還能否學到良心?”這位大學生每次寫信回家只有幾行字,而且不清楚,只有一個“錢”字最清楚。事例不勝列舉。社會感恩教育缺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接觸到的卡通、網路、新聞媒體等公共媒介中,只注重經濟利益,忽略了對孩子的感恩教育。

  三、積極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

  我認為這需要從家長到學校的系統的培養教育過程,道德品質的培養要從點滴小事做起。比如有的家長對孩子從小進行計劃花錢教育,讓孩子從小懂得錢的取得是父母用汗水換來的,要花得有價值。在學校裡要讓學生親自參加集體勞動,對自己的生活需求自我服務,衣服要自己洗,衛生要自己打掃。他們便從勞動中懂得要愛惜衣服的

  必要和珍惜、保持環境衛生的意義。比如教學樓內讓學生自己動手把畫到牆上的墨跡擦乾,牆上便不再出現隨手亂畫的漫畫和隨意踏上去的腳印;讓學生把校園裡的垃圾親手撿拾乾淨,他們便不會再把零食袋隨手亂扔;假期中讓學生親自幫父母幹一些體力勞動,使其在勞動中體會到父母是怎樣掙錢供自己上學的,他們便會珍惜眼前的學習機會。對於思想上的教育要滲透到學校各項工作中,讓學生了解古代“寒門出貴子”的含義,懂得“師傅領上門,巧妙在個人”古訓的哲理,讓其深刻領會毛澤東主席“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石頭孵不出小雞,只有雞蛋才能孵出小雞”的道理。真正理解“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的真諦和“投之以木瓜,報之以桃李”的必要。讓感恩意識潛移默化在學生的思想裡,體現在行動上,讓我們的社會隨著科學的發展和歷史的進步,使人類精神美德得到進一步的昇華。


小學感恩教育案例分析
班主任感恩教育故事演講稿
相關知識
小學感恩教育案例分析
小學感恩教育案例
小學生感恩教育案例分析
小學感恩教育活動方案
中小學感恩教育實施方案
中小學感恩教育實施方案
小學孩子教育案例分析有哪些
小學孩子教育案例有哪些
精選小學感恩教育演講
小學感恩教育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