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讀書心得六百字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4日

  參加八年級的讀書活動,真正體會到了什麼叫“腹有詩書氣自華”啦,好書能使人氣度高雅,教你尊重別人,也尊重自己,鼓舞你自己去熱愛生活,美化生活。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

  篇1

  讀《老人與海》有感

  遙望海平面,水天相接,波瀾不驚,旭日東昇,照得整個海面水光豔豔,波光粼粼,那是勝利的曙光在召喚!

  海風呼呼作響,將連在桅杆上的船帆吹的精神抖擻,宛如一面旌旗。大船早已破舊不堪,卻在陽光照射下顯得越發亮麗,宛如那將出徵的戰艦。

  旁邊,一幢小木屋,殘破,瑤瑤欲墜。

  一位老人平靜地坐在床板上,修補著漁網,眼神銳利地通過窗門眺望遠方,嘴角浮現一絲笑意,心中讚歎著陽光明媚,風和日麗。他做了一個決定:出海捕魚。他撫了撫多年未用略顯滄桑之榮的魚叉,魚叉依舊鋒利。老人長嘆,這些年來多少其他漁夫的謾罵與嘲笑,多少白眼與輕視。今天起,都煙消雲散。

  老人背起漁網,升起船帆,徐徐地划著船槳上路了,朝陽把他的身影拉的斜長,一句誓言耳際,飄向遙遠的東方--“我會勝利回來的。‘

  這就是他,一位孤傲堅韌的老人——桑迪亞哥。偶然的一個明媚的午後,我在書架上邂逅了他,他不是英雄,他只是一個永遠的戰士,一個用生命抗爭的戰士。他無畏讒言與譏諷,無畏貧困與飢餓,他只是在等待一個機會,

  終於在這一天,上天垂青於他,而他也滿載信心和意志決定去闖。出海捕魚,這連年輕漁夫都不太敢做的事情,桑迪亞哥,這一個倔強的老頭做到了。

  篇2

  《培根隨筆》就像一本字典,當你有什麼煩事和鬧心事時,就可以向它請教,它不僅會幫你解憂,還會教你走正確的方向,以擺脫困難的糾纏。這本書主要談論了我們生活中能遇到的各種生活瑣事和一些政治問題,點出了這些事的特點和問題所在,並告訴了人們什麼是正確的,什麼事錯誤的;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如果人人都按照這書上面說的去做***除個別小錯誤以外***,那麼人間也就變成世外桃源了。

  這本書適合各種人群閱讀,而且都會受的啟發。啟發我的文章很多,因此我在這裡只略舉一二,以簡略的表達我對這本書的思想感情。

  第一篇感《談報復》

  這篇文章說得對,用法律管不到的手段進行報復,還情有可原。如果用卑鄙狡猾的手段報復,則——用原文的話說——***。但是在全文中,有這麼一句話我不認同:如果一個人完全是出於生性凶惡而作惡,那又如何?充其量僅像荊棘刺玫,除了扎劃鉤擦,別無能耐。我認為這裡的生性凶惡有一個標準,如果這個人泯滅人性,何止扎劃鉤擦!恐怕他什麼事也做得出來!曾經就有這麼一件事:有這麼一家人的孩子被無冤無仇的人綁票了,然後幫費就跟孩子的父母要錢,孩子的父母也把錢悉數給了他們,按常理,他們該放人了吧?但是他們把孩子給殺了,殺了不說,還給煮了,煮了不說,還給切成了200多塊兒,最後還給扔進下水道里了。這應該算生性凶惡了吧?但他們做的事何止扎劃鉤擦!

  第二篇感《談人的天性》

  你的天性如果是好的,那麼再好不過了。如果是壞的,則要用文中說的方法去做。我們應該都有這樣的生活體驗:如果想要把一個富有彈力的彎曲物快速弄直,則需往彎曲的另一個方向彎,並且要過直的標準。這個方法在改變天性方面也有大作用。假如一個人脾氣暴躁,則應極力控制,並且還要露出微笑,即彎向直的另一邊。

  篇3

  古人說“三日不讀書,便覺言語無味,面目可憎”。乍說,這句話似乎說得很嚴重;可是仔細想想,就覺得十分有道理。

  古詩句中有“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我們的思想和知識需要源頭活水,而這源頭活水有一大部分來自書本。天天讀本好書,對精神有滋補作用,言談舉止就不致“無味”和“可憎”了。

  “腹有詩書氣自華”。好書能使人氣度高雅,教你尊重別人,也尊重自己,鼓舞你自己去熱愛生活,美化生活。

  讀書是一種享受。好書不必是巨集篇巨著,或驚世之作。可以是數則精論的論述。讀書的感覺猶如你在吃一種鮮果,不忍一口吞食,而是細細品嚐,才悟覺風味。當然,捧一本好書時,也不必像古人聖賢讀書那樣,焚香沐浴衣冠楚楚,正襟危坐:卻可在一方小桌上,擺一杯新茶,在陽光下慢慢讀著,怡然自得,那滋味肯定讓你陶醉。

  一書在手,漸漸入境。讀著讀著,不想東方之白待推窗遠眺,只見河畔書影交織,水平波光粼粼。這時,景與物一下子都入了“詩情秋水靜,畫意遠山明”的境界了。

  好的書籍,就像一棵不老的長青;藤,永遠煥發著蓬勃生機的生機;好的書籍,就像不謝的鮮花,永遠散發著馥郁的芳香;好的書籍,就像豐腴秀美的佳人,任憑歲月的流逝依然俏靨盈盈……讀一點好書,有了這種感覺,豈不美哉。

  朋友,願好書與你我常伴。

  篇4

  我讀過《春》以後,對封建禮教的腐敗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讓我對生活在封建禮教束縛下的人們產生了憎恨和憐憫之情。

  《春》這部小說寫的是一個封建大家庭高公館中發生的事。主人公二小姐高淑英厭惡生活在醜惡的高公館中。淑英的父親克明將要把淑英嫁到陳克家,陳克家的公子品行不正。克明明知道淑英嫁過去會受罪,但他為了顧及自己的面子,仍是答應了下來。淑英的母親張氏雖然心疼女兒,但又不敢正面反抗克明。舊社會女子真的就這麼沒地位嗎?淑英每天在家裡靠書本打發時間,整天愁眉不展。還好,琴和覺民這兩個憎恨封建禮教的新青年把淑英從保守沒有反抗的閨閣少女帶到追求自由的現代女青年。淑英的心情漸漸地從悲向開朗轉變。然而,每次提到這件事,她仍會蹙起眉頭,為自己將來的命運而擔憂。蕙,另一個遭受這樣命運的女孩。她的命運與淑英一樣,但是她卻走進了這個惡夢,受盡鄭家的折磨。最後生病了,鄭家都不請西醫給她治病,白白耽誤了這年輕的生命。身為高家長子的覺新,梅和瑞珏這兩個對他很重要的女子就被他的軟弱妥協害死了,他一直活在自責中,他的兒子海臣也病死了。覺新喜歡這個蕙表妹,卻無法挽救她,使她的命運與梅和瑞珏一樣。他最後終於醒悟了,他和覺民.琴.劍雲等把淑英送到上海覺慧那裡,挽救了另一位少女的生命。

  作者寫了很多環境描寫渲染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又塑造了淑貞這個單純的少女受父母壓迫,四太太五太太的醜惡嘴臉......這些人物充分體現了封建吃人禮教的黑暗。

  讀了這本書,我瞭解到封建統治下人們生活的黑暗,感受到我們現在的生活是多麼幸福美好,我們應當好好珍惜。

  篇5

  看巴金的《春》,感慨多多,裡面那麼多女性的命運不是多舛而是可憐。細膩的心理描寫就把他們的苦楚、無奈、茫然給表現出來了。讀著那些字句為她們感傷,同情她也同情那個時代的女性。可是後來我發現名著之所以是名著,它給不同時代的人帶來的其實也是不同的,它的意義不再侷限於書中主人公的故事影響。想想其實我何嘗不是他們其中的一員。

  在這個以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主流價值觀下,我有時很迷茫自己的處境,在淑貞作為一個大家庭的小姐因上街顧慮還需重重的時候,那份害怕,擔心從文字裡讀出來也切身感知到了。有時很迷茫,很無助,想衝破某種束縛也是顧慮重重,膽怯,想象著否定、反對的一些聲音我不敢邁出那一步,也許是潛意識的懦弱在作怪,也許是骨子裡那份樂於安逸在作祟,有太多的理由藉口使我放棄了那個夢想。在我同情感慨他們的人生時我何嘗不也是這樣嗎?就像這個學期我連去做兼職的勇氣都沒了。因為在我們大部分人的思想裡讀書就是讀書,其他的。

  我連這點勇氣都沒有了,我連這點小事也這麼多無所謂的顧忌,我不是很可悲嗎,我想象著我被別人的話凌遲著,似乎活在自虐的世界裡,我高度的要求自己,我對自己的希望滿滿,卻又總是被自己打敗。有時我是在給自己施加壓力,讓自己走出自己的路,是膽怯嗎?是安逸慣了嗎?狠下心,好好規劃。甘於孤獨寂寞的人才能走得遠,走得精彩。


巴金的家讀書心得
關於讀書的議論文素材摘抄積累
相關知識
八年級讀書心得六百字
八年級讀書心得
小學六年級讀書心得體會優秀範文
小學六年級讀書心得手抄報
小學三年級讀書心得精選
二年級讀書心得怎麼寫
一年級讀書心得體會
四年級讀書心得
小學二年級讀書心得3篇
小學二年級讀書心得體會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