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下冊語文園地八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6日

  四年級語文下冊《語文園地八》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體會我國對聯語言的奇妙和人物敏捷的才思,感悟祖國語言的無窮魅力。小編在此整理了四年級語文下冊《語文園地八》,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四年級語文下冊《語文園地八》

  【口語交際】

  本次口語交際的話題是向同學推薦一本書。目的是引導學生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在教學本組每篇課文時,教師都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讀有關的書,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在本組教學結束之際,開展這樣一個口語交際活動不僅是適時的,也是必要的。通過這次活動,可以進一步強化學生的讀書意識。

  介紹一本書,不管是介紹主要內容,或是介紹書中的一個或幾個部分,還是說說讀這本書的感想,都會涉及到書的主要意思,概括書的內容,這又與本組訓練學生概括文章的內容相一致。

  本次口語交際的重點是把書的有關內容向大家介紹明白、清楚。教學中可參考以下幾點:

  1、先交流一下互相都讀過什麼書,然後再介紹自己喜歡的書。可與四年級上冊要求學生閱讀的課外書結合起來,如《愛的教育》《格林童話》。

  2、介紹的形式及內容應多種多樣,不光可以介紹書的主要內容和學生感興趣的部分、感想等,還可以請大家欣賞書中有趣的插圖、精彩的片段,講述與書有關的趣話、故事。一個人可以從一個方面介紹,也可以從幾個角度介紹,不拘一格。可以一個人介紹一本書,也可以幾個人從不同側面介紹一本書。

  3、要注意多向交流:

  介紹過程中,允許聽的人提出一些問題,介紹者回答或其他同學補充,使口語交際能夠真正交流起來。

  4、教學評價要關注語言,比如語言的流暢,語言的條理:

  不能光注重最後的評價,應把評價貫穿始終,並且通過評價真正提高學生的說話質量,即評即改。

  本次習作沒有規定特別具體的內容,更沒有限定形式,完全由學生自己決定,寫想寫的內容。目的是給學生更自由的習作空間,更寬泛的習作內容。教學時要注意到這一點,但並不是不進行習作興趣的激發和習作指導。

  教學建議:

  1、充分交流,開拓思路,激發興趣:

  習作前要組織學生充分交流,最想寫什麼?在交流過程中,學生通過相互啟發,確定自己最想寫的內容,把思路開啟。

  2、在習作時,引導學生不拘一格來寫。但要強調把內容寫清楚,學習運用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

  3、要注意習作賞析和評價:

  評價時,可以先小組交流評價,進一步開拓思路。全班評價,要以賞析為主,把內容、形式有特點的習作讀給大家欣賞,師生進行點評。也可以選取一篇缺點明顯的習作,討論怎樣修改。要提倡和鼓勵學生修改自己的習作。

  【我的發現】

  “我的發現”通過對話的形式,向學生講述了怎樣把課文內容用自己的話說得清楚,即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這是中年級閱讀教學的一個重點,也是一種重要的讀書方法。對話以《普羅米修斯》為例,講了如何抓課文主要內容最常用的方法──弄清課文寫了幾部分內容,把每部分內容連起來,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師應有意識地在每篇文章的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練習抓文章主要內容,揣摩概括的方法。教學中要注意兩點:

  1、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訓練對中年級的學生來說,僅是初步的,要求不可過高,應在抓準上多下功夫,對概括內容的語言,不要操之過急,語言的簡練是需要在平時教學過程中來加以訓練的,開始時學生概括的語言不夠精煉是正常的。

  2、抓主要內容的方法不只一種,不要強求學生按一種方法概括,讀書方法及富個性化,要允許學生用既行之有效、又適合自己需要的方法,如果學生在學習中創造了好的學習方法,要鼓勵、要推廣。

  【日積月累】

  教學建議:

  “日積月累”安排的內容是歇後語,目的是使學生認識積累一些歇後語,並且激發學生積累歇後語的興趣。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早開的紅梅──一枝獨秀”“砌牆的石頭──後來居上”比較容易理解。後三句“關羽失荊州──驕兵必敗”、“王羲之寫字──入木三分”、“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都包含著典故,需要老師或有這方面知識的學生簡要地講一講。

  學生讀背歇後語不是單純地背下來,我們應讓學生體會它們在語言環境中的形象傳神的作用。所以在背的同時,可以請學生說說讀書時在什麼地方遇到過歇後語,教師還可以出示幾句歇後語,請學生讀一讀。鼓勵學生積累歇後語。

  【趣味語文】

  趣味語文中的兩個故事都是趣聯故事。學生通過讀故事,體會我國對聯語言的奇妙和人物敏捷的才思,感悟祖國語言的無窮魅力。

  教學“趣味語文”,應放手讓學生自己熟讀感悟,還可以在熟讀基礎上,單獨提出兩幅趣聯吟詠,體會對仗的工整,體會“趣”在哪,“巧”在何處。

  “扇”是個多音字,風扇的“扇”讀 shàn,扇風的“扇”讀 shān。

  第一個故事中對聯巧妙之處在於運用頂真的修辭方法,第二個故事中對聯巧妙地將“一百四十一”這個數字隱含在一些典故和非數字的文字中,因此稱這副對聯是絕妙的“數字對聯”。

  四年級語文下冊《語文園地八》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讀好書,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進一步強化學生的讀書意識。

  2、向學生講述怎樣把課文內容用自己的話說得清楚,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3、讓學生認識積累一些歇後語,激發學生積累歇後語的興趣。

  4、讓學生體會我國對聯語言的奇妙和人物敏捷的才思,感悟祖國語言的無窮魅力。

  5、給學生自由的習作空間和更寬泛的習作內容,並進行習作興趣的激發和習作方法的指導。

  【教學時間】

  四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口語交際

  1、讓學生先交流一下互相都讀過什麼書,再介紹自己喜歡的書。***與本年級要求閱讀的課外書結合起來,《愛的教育》《格林童話》等***

  2、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介紹書的主要內容、自己感興趣的部分和讀書後的感想;欣賞書中有趣的插圖、精彩的片段;講述與書有關的趣話、故事。***從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介紹整本書介紹書的部分,不拘一格***

  3、多向交流,聽的人提出問題,介紹者回答補充。教師相機評價,關注語言的流暢性條理性,即評即改,真正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第二課時

  一、我的發現

  1、以《普羅米修斯》一文為例,讓學生弄懂抓課文主要內容最常用的方法──弄清課文寫了幾部分內容,把每部分內容連起來,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

  2、初步訓練學生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用學過的課文或片段在抓準上下功夫,語言要求不一定簡練,精練。

  3、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有多種方法,允許學生用行之有效的、適合自己需要的方法,並給予鼓勵推廣。

  二、日積月累

  1、熟讀歇後語,讓學生體會歇後語在語言環境中的形象傳神的作用。

  2、請學生說說在什麼地方遇到過歇後語,教師出示幾句歇後語,鼓勵學生積累歇後語,盡力背誦歇後語。

  3、書上前三句比較容易理解,後三句都包含著典故。教師相機講述《關羽失荊州》《王羲之寫字入木三分的由來》《周瑜打黃蓋》的典故。

  三、趣味語文

  1、放手讓學生自己熟讀感悟,在熟讀的基礎上體會對仗的工整,“趣”在哪裡,“巧”在何處。***第一個故事中對聯巧妙之處在於運用頂真的修辭手法,第二個故事中對聯巧妙地將“一百四十一”這個數字隱含在一些典故和非數字的文字中,因此稱這副對聯是絕妙的“數字對聯”***

  2、“扇”是個多音字,注意區別。注音、組詞、練讀。

  第三、四課時習作

  1、充分交流,開拓思路,激發興趣:

  習作前小組交流,說說自己最想寫什麼,互相啟發,開啟思路。

  2、指導習作,不拘一格,強調清楚:

  習作時確定自己最想寫的內容後,運用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把內容寫清楚。

  3、全班交流,欣賞評價,討論修改:

  進一步開啟思路,全班評價,以欣賞為主,發現別人的精彩之處進行點評。另選一篇缺點明顯的習作,討論怎樣修改。引導、鼓勵學生修改自己的習作。

  四年級語文下冊《語文園地八》教學建議

  一、注重發現,鼓勵探究

  從欄目的名稱“我的發現”看,一是強調發現的過程性,二是強調學生髮現的自主性。

  發現過程就是探究過程。以四年級下冊為例,本欄目涉及了排比,比喻,擬人等修辭表達,涉及標點的使用,涉及句子含義的理解,文章主要內容的歸納和習作等問題,呈現方式大都由本單元的具體語言材料引入,留下較大的空間給學生自主發現。學生對這些語言例子中進行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出語言表現形式的特點及規律,總結語文學習的方法等。此過程,有一定理性認識特徵。但教師千萬不要以為四年級學生小就可以越俎代庖,千萬不要以自己知道的語法知識來強“教”強“灌”,因為學生沒有親歷發現的過程,空洞地接受語法知識,可能會囫圇吞棗,還可能使語法問題複雜化,影響學生今後的語文學習。我們主張充分放手,相信學生,鼓勵學生髮現探究。例如,四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一》的“我的發現”是要學生髮現排比句的特點,體會排比句的表達作用。教師讓學生讀教材給出的文段後,引導學生自我探究:

  1、讀例文後,發現這段話的句式排列有什麼特點。

  2、這種句式讀起來覺得怎樣當學生有了初步發現後,再讓學生找出本組課文中還有有排比句,引導學生總結,再探究。

  3、你發現這樣的句式,至少由幾個相同式樣的句子組成學生在教師引導下自主發現,就能探索出排比句的"句式相同,且一般有三個以上句子"的特徵。

  二、重視交流,重在提升

  四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水平,但是學生水平有差異,程度有區別,若只停留在自我發現的層面上,有的學生可能是表層認識,可能是不全面的理解,還可能是不準確的理解,甚至還會有錯誤的“發現”。因此,在自主發現基礎上的交流顯得十分必要。如果我們充分利用好交流環節,學生的認識就能得到矯正,調整,完善,就能得到提升。例如,四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七》中“我的發現”是發現引號的不同作用,有的學生在自主發現中就可能從“和平之花”“搖籃”這兩個詞語中,認為引號表示比喻的意思。經過討論交流,大家發現比喻句並不需要打引號,這兩個詞語雖有比喻意義,但它們使用引號主要表示有特殊的含義。同樣的,關於第二句的“特別”一詞,有學生可能認為是引用上文詞句***《魚游到紙上》“就在金魚缸邊,我認識了一位舉止特別的青年”***,也有學生可能認為是強調“特別”。經過討論,大家可能相互接納對方觀點,得出“這個引號既有引用的意思,更有強調的意義”。

  經過多次交流討論,學生就能進一步總結提煉出“引號有的表示引用,有的表示強調,有的表示特殊的含義”的認識。

  三、實踐應用 適度拓展

  經過自主發現,交流提升,學生對語言表現形式的特點規律有了初步認同,但還不能算內化了,只有再回到實踐中應用,將得到的理性認識具體化,才能使語言表達形式的認識進一步內化。例如,在《語文園地一》《語文園地七》的學習中,學生在理解了排比和引號的特點後,再回到其他課文中去尋找,去判斷,或者寫一寫排比句,加一加標點符號,這樣學生就檢驗了自己的理解。再如,四年級下冊《語文園地八》“我的發現”是總結體會主要內容的歸納方法,通過發現,交流兩個環節,學生可以明白小東的“段意歸併法”的意思,但僅停留在什麼叫歸併法是不夠的,只有學生再回到課文中去實踐應用,其理解掌握才可能真正到位。比如,將這個方法應用到本單元課文《漁夫的故事》,學生親自嘗試如何歸併,如何把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幾部分“合”起來,才能真正獲得歸併法的要義和方法。

  在實踐應用中,我們還可能遇到新問題,如本單元《文成公主進藏》的歸納,學生就可能發現用歸併法並不簡潔,而把題目擴充套件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題目擴充套件法***。這時,教師應該允許學生適度拓展;主要內容的歸納還有別的方法嗎讓學生在實踐中進一步發現,交流,提升,總結。這樣,學生由感性到理性,再由理性回到實踐;實踐中又進一步理性化……這種迴圈往復的螺旋上升過程,實際上就是學生的語文能力發展的過程。

  我們相信,經過“發現──交流──應用”的三個環節,經歷“感性到理性──理性回到實踐”的兩個來回,學生的發現就有質的飛躍,"我的發現"欄目的教學就會呈現出新的面貌。
 

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作文範文
四年級語文下冊語文園地七
相關知識
四年級學生下冊通知書評語
四年級學生下冊操行評語
四年級學生下冊品德評語
人教版四年級小學上冊語文期末試卷及答案
四年級學生下冊期末評語
四年級學生下冊評語
四年級學生下冊學期評語
小學四年級學生下冊評語
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範文
冀教版小學四年級科學下冊複習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