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和牧童教學反思畫家和牧童課後反思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0日

  《畫家和牧童》是語文二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講述了一個牧童指出著名畫家戴嵩畫中的錯誤,戴嵩虛心接受的故事。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畫家和牧童教學反思,希望能幫到你。

  畫家和牧童教學反思篇一

  《畫家和牧童》是人教新課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6組的一篇文章,講述的是唐代一個牧童指出著名畫家戴嵩畫中的錯誤,戴嵩虛心接受的故事。讚揚了大畫家畫畫本領大,而且虛心,知錯就改,小牧童勇敢,善於觀察。文中描寫的人物形象生動、情感豐富,具有深刻內涵,而且非常貼近學生認知水平的文章。以下是我教學完《畫家和牧童》的教學反思。

  在教學《畫家和牧童》時,我側重引導學生通過有感情的朗讀來感悟語言、通過動手改畫來感受語言、通過動筆標畫詞句來學習語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根據新課程的教學理念,我在教學《畫家和牧童》時,綜合運用以讀代講的教學方式,以老師講評和學生互評的評價方式,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學生在有感情的朗讀中能更好的體會大畫家戴嵩在畫畫時的認真態度和向小牧童求教的虛心精神以及小牧童的勇敢。

  2、我引導學生在看圖時主動展開想象,充分體驗畫中人物的內心活動。師生在交流“還有什麼人在誇讚大畫家的畫?”時,讓學生領會到“紛紛誇讚”的意思。另外,教師又以讓學生對大畫家、小牧童說句話的交流形式,入情入境的體會他們的好品質。這樣既注意了學生養成善於觀察,敢於表述自己真實感受的習慣,也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

  3、在《畫家和牧童》的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在初讀課文時,動筆標畫出課文中的生字和由這些生字所組成的詞語,然後同桌之間交流標畫的詞語,合作學習。在學習第3、4自然段中,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把“誇讚、稱讚、讚揚”等近義詞標畫出來,並在有感情的朗讀中體會這三個詞語的意思。通過朗讀相關的語句來理解這些詞語。

  畫家和牧童教學反思篇二

  《畫家和牧童》這篇課文講述的是唐代一個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畫家戴嵩畫中出現的錯誤,戴嵩虛心接受批評的事。課文以生動的敘述深深地吸引學生去朗讀、去品味,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畫家的虛心好學和牧童實事求是敢於向權威挑戰的優秀品質。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閱讀教學要真是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發揮學生在閱讀中的自主性、積極性。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不斷進行“理解、積累、轉化、運用”語言的實踐過程,教師應該為學生的語言實踐與發展提供儘可能多的空間和機會,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生活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感悟和思考。因此教學中,我抓住重點句“這聲音好像炸雷一樣,大家一下字都呆住了。”展開學習,從而收到思想上的教育。

  一、瞭解古今畫家,激發學習興趣。

  讓學生欣賞古今畫家的作品,瞭解繪畫的藝術魅力,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並對“畫家”一詞的含義有了感性的理解。為後面的學習作了鋪墊。

  二、走近“戴嵩”,理解“著名”。

  學生只有瞭解了戴嵩是一個技藝高超的著名畫家,才可以進一步感受身為著名畫家,地位可謂十分尊崇,在不絕於耳的讚美聲中,卻能虛心聽取一個小小牧童的意見,虛心之美德讓人感動,同時牧童敢於挑戰權威的實事求是的精神。因此,我設計的第一個問題是“你從哪些詞句看出戴嵩是個著名的畫家?”

  請你找出有關的詞句。教師隨機板書:“一……就……”、“ 沉思片刻”、“濃墨塗抹”、“輕筆細描”及大家稱讚的話。同時進行語言文字的實踐。通過現場繪畫,理解“濃墨塗抹”、“輕筆細描”,通過模仿圍觀人說話,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最後抓住課文中不同人物的語言,作為訓練重點指導朗讀,引導學生把自己當作課文中不同的人物去表現不同人物的表情、動作及語言,使學生能夠深刻地理解課文,來感受“戴嵩”的“著名”。

  三、形成反差,感悟牧童的可貴品質。

  正當人們讚不絕口的時候,教師出示課文的最後一段及課文插圖:戴嵩連連拱手說:“多謝你的指教!”引導學生質疑:“為什麼這麼有名的畫家卻向一位小牧童致謝?讓學生帶著問題研讀課文,並讓學生說說為什麼“這聲音好像炸雷一樣,大家一下字都呆住了。”通過討論知道,大家都認為畫家的畫無可挑剔的時候,小牧童竟敢大膽地指出大畫家的錯誤,這件事出乎大家的意料,從而感受牧童實事求是、感於向權威挑戰的可貴精神。同時,也對這一比喻句的用意有了深刻的理解。

  四、再次走近戴嵩,感受戴嵩的人物品質。

  牧童敢於在這麼多人面前指出畫家的錯誤,戴嵩會怎麼想?怎麼做?通過品讀5、6兩段進一步感受畫家虛心好學、不恥下問的高貴品質。最後再一次地欣賞《三牛圖》、《歸牧圖》,從而感受到戴嵩取得的成績和他虛心好學是分不開的。

  畫家和牧童教學反思篇三

  《畫家和牧童》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課文。課文講述的是唐代一個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畫家戴嵩畫中出現的錯誤,戴嵩謙虛接受批評的事。通過課文的學習、朗讀與思考,讓孩子們真切地感受到畫家的虛心好學和牧童實事求是敢於向權威挑戰的優秀品質。

  一、抓關鍵詞句,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在學習戴嵩是一位著名畫家時,當學生感受了戴嵩的著名後,在理解“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時,去掉了“一”和“就”來讀,讓學生比較意思表達上的不同,從而感悟到帶有“一……就……”的這句話是說戴嵩真的很著名,他的畫剛掛出來就很快吸引了很多人,體會到了這組關聯詞的作用;然後讓學生讀好這句話,聽出著名。最後再讓學生用上“一……就……”來說說大家看到戴嵩的畫以後的反應?出示:看畫的人一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有錢的人一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這樣抓住重點語句不僅理解了課文內容,訓練了說話,而且也讓學生在讀中感知,從而達到訓練的目的。

  文中有一些比較難理解的詞語,如:“濃墨塗抹,輕筆細描”。先讓學生根據字義理解,又緊接著利用多媒體出示戴嵩的《鬥牛圖》,請同學上臺指一指,哪裡是濃墨塗抹,哪裡是輕筆細描,一生上臺指示,全體學生直觀感受,立刻理解。這種讓小學生用手指一指畫面的方法,很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把抽象的變成形象的,把理性的變成感性的。這裡也滲透了一種解詞方法:結合具體畫面來理解詞語。再讓學生運用“......一會兒.......一會兒......”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另外,這幾個詞的理解都是在學生讀文的基礎上進行的,也體現了聯絡上下文解詞的方法。對“紛紛誇讚”這個詞語的理解,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說:“你也誇,我也誇,大家都七嘴八舌地誇,就是紛紛誇讚”。後面理解“拱手”這個詞時,讓學生來做做這個動作,怎麼做呢?古時候的人做這個動作多表示感謝,表示歡迎,表示歉意,表示告別。教師當場示範講解,形象直觀,幫助學生理解了詞語。

  二、培養積累、學習、運用語言的能力。

  本課教學中,重視引導學生在讀中進行語言積累。通過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在語境中反反覆覆地感悟、朗讀,實現語言的積累。在指導讀:“太像了,太像了,這真是絕妙之作!”、“畫活了,畫活了,只有神筆才能畫出這樣的畫!”時,通過對比,讓學生明白了:為什麼此處要寫兩遍“太像了”“畫活了”?因為反覆說相同的話更能突出戴嵩的畫好。再引導學生想象,假如你就是圍觀人群中的一個,你會怎樣說呢?在兩個學生說出簡單的誇讚的話後,再給學生推薦幾個詞語:“上乘之作,神來之筆,活靈活現,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等讚美畫精美的詞語。讓學生在誇讚時用上這樣的詞。然後出現練習題:“ , ,這真是 !”這樣的練習,不僅讓學生心靈走進文字所描述的場面,還讓學生在表達中用上積累的詞語,體現的“積累、理解、運用感受”的學以致用,豐富了學生的語言,培養了學生的說話能力。

  不足之處:

  1.由於自己設計教案的時候設計的訓練點很多,感覺什麼都想抓,導致了沒有完成設計的內容。

  2.在指導學生抓關鍵詞理解內容的時候,品讀的形式太少。

  3.在識字環節,指導不夠細緻,應該讓學生只抓住難記的字識記就行。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達標檢測題
一年級下冊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相關知識
因數和倍數教學設計因數和倍數優秀教案
小動物過冬教學反思小動物過冬課後反思
認識年月日教學反思認識年月日課後反思
一顆小豌豆教學反思一顆小豌豆課後反思
蝙蝠和雷達教學設計蝙蝠和雷達說課稿
媽媽的賬單教學反思媽媽的賬單課後反思
串聯和並聯教學設計串聯和並聯說課稿
美麗的黃昏教學反思美麗的黃昏課後反思
美麗的黃昏教學反思美麗的黃昏課後反思
藍色的樹葉教學反思藍色的樹葉課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