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聲訓斥孩子不如悄聲細語教育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5日

  有些家長喜歡大聲訓斥孩子,以為大聲訓斥聲勢大,效果佳。其實,這種做法往往收效甚微,甚至會適得其反。下面小編收集了一些關於大聲訓斥孩子不如悄聲細語的做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悄聲細語教育的原因

  幼兒正處在生長髮育階段,自控能力較差,情緒極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而發生變化,大聲訓斥會使孩子因受到突然襲擊而驚慌失措,精神處於高度緊張狀態,以致引起反感,根本聽不進對方的話或者這個耳朵進那個耳朵出,更談不上教育效果。有時大聲訓斥雖然能暫時制止孩子的不良言行,但口服心不服,久而久之孩子會產生對立情緒,引發沉默、固執等對抗方式,甚至養成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的壞習慣。另外,一味指責甚至體罰,孩子的心理髮育會受到影響,漸漸失去對家長的信賴感,這樣就有可能導致父母與子女間感情疏遠。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尊重與要求之間存在著一種“教學依存性”——即10與1之比。也就是說,要在10倍地尊重孩子人格的基礎上要求之。嚴格的要求始於高度尊重孩子的人格,否則,嚴格要求就猶如逆水行舟。為此,家長在教育要求的內容選擇上,應盡力發現、讚揚孩子的優點,並以此去壓倒缺點,在教育要求的表達形式上,應摒棄大聲訓斥的做法,代之以低聲調的悄聲細語。

  悄聲細語教育的好處

  1.低聲教育能讓自己平復情緒

  家長在被激怒時無法控制自己的言行,往往會說讓自己後悔的話,做讓自己後悔的事。低聲教育實際反映了家長的教養態度,教育孩子是為了轉變孩子,但孩子能否轉變,按照家長的意願做,不在於其表達的聲音高低,而在於有沒有道理,能否為孩子所接受。

  2.防止孩子反感,產生牴觸心理

  家長大聲呵斥、聲嘶力竭的威懾可能當時會把孩子震住,產生暫時的效果,但孩子心裡不服,只是屈從,長遠來講未必有效。最好把力氣用在講清道理上,這樣孩子能聽進去,不反感,在腦子裡留下印象,修正自己的行為。

  3.表達了對孩子的信任和尊重

  放低聲音,不怒自威,本身就表達了對孩子的信任,隱藏的資訊是我跟你說了一遍,你就記住了,並按照我說的去做。"敬人者人恆敬之",孩子從家長那裡獲得了信任和尊重,反過來也會尊重家長。

  悄聲細語教育的做法

  1.家長應加強修養,遇事不慌

  養孩子的過程中會發生很多意想不到的事,孩子是一個有獨立思想的人,不可能每件事都順著自己的想法去做,難免出現偏差,家長要有心理準備。站在孩子角度考慮,遇事不著急,剋制自己無益的感情衝動。

  2.養成跟孩子商量、提建議的習慣,而不是下命令

  平時遇到事情或分歧,最好不要強制,多聽聽孩子的想法,取得孩子的理解,他理解了就會去做。把孩子當成一個成人來交流,對他要有起碼的信任和尊重,多鼓勵,這比單純的命令效果要好。孩子暫時不理解的、沒做到的,家長可以適當讓步,適當等待,給些時間和機會,讓他自己去消化。教育是為了改變孩子,不能寸步不讓,不可能說到就讓孩子做到。

  3.開口時把音量降低幾度,語速放慢一半

  設身處地地想想,自己小時候也會犯錯,不聽話。所以,對孩子不要真生氣,小孩子不懂得行為規則,犯錯或屢教不改都是不可避免的。在發脾氣前,儘量控制住自己的音量,放慢語速,這樣自然就會壓住怒火。可能這個時候,你會發現,原來這件事也沒有那麼值得生氣。

  4.想批評孩子,先以正面的語言開頭

  孩子雖然犯了錯,但絕非不可饒恕,更不能因為自己控制不住怒氣,就對他全盤否定。所以,先說幾句正面的話,比如“媽媽知道你今天很開心,很喜歡在屋裡跑來跑去,但是媽媽剛才告訴你了,要小心,不能把杯子打碎了……”先肯定孩子主流的方面,再批評,既能幫家長降下怒火,也不傷害孩子的自信。上來就批評,孩子會覺得委屈,時間長了很容易會輕易否定自己,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什麼都做不好。

  5.把姿態放低,俯下身子或蹲下來,不要居高臨下地教育孩子

  家長居高臨下地批評孩子,很容易就會控制不住大發脾氣,而跟孩子處在平等的位置,則有助於壓下怒氣。俯下身子本身就是對孩子的尊重。這樣才是出於愛的教育,也能讓孩子愛自己。孩子愛父母,自然不願意讓對方生氣,做事前會揣摩家長的要求,按要求去做,取悅家長。

代替懲罰的七個教育孩子的技巧
外國教育孩子方法
相關知識
大聲訓斥孩子不如悄聲細語教育
孩子不聽話的正確教育方法是什麼
孩子不聽話該怎麼教育
孩子不愛學習應該教育才好
如何對孩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孩子不愛學習怎麼教導
孩子不喜歡學習語文原因及解決方法
孩子不愛學習英語家長應該怎麼辦
孩子不愛學習英語怎麼辦
如何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