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教育孩子好好學習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父母都是希望孩子好好學習的,但是遇到不好好學習的孩子父母該怎麼教育呢?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教育孩子好好學習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教育孩子好好學習的方法

  1、調整心態

  孩子如果面臨青春期,逆反,不聽勸,你讓往西,他偏向東,因此,家長乾著急也不起作用。家長的焦慮反而會讓孩子更加緊張,或者更加逆反。

  一個已經上了初中的孩子,仍舊把玩兒放在首位,不能做到主動學習,合理分配玩兒和學習的時間,說明孩子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沒有學習目標。埋怨自己沒有教育好孩子,或者埋怨孩子都是無濟於事的。這時需要家長放平心態,正視現實。俯下身來與孩子進行心靈的溝通。

  2、因勢利導,走進孩子的心靈

  孩子聰明伶俐,喜歡讀書,這說明孩子有非常大的成長空間。也是親子溝通的最好切入點。

  孩子讀什麼書,家長也拿來讀。目的是為了瞭解孩子,和孩子有共同的話題,能夠走向孩子的心靈深處,改善親子關係。

  瞭解孩子的興趣後,家長可以因勢利導,多給孩子買一些他喜歡的紙質書籍,漫畫和偵探類的都可以,但是要注意甄選。進而根據孩子喜歡讀書這一優點,引導孩子多讀一些名家名篇,經典名著。

  3、制定合理的目標

  以書為媒介,開啟親子溝通的話題之後,聊天的主題可以逐漸的轉移到人生和學習,可以結合自己的經驗,或者某本書的內容,談談人生的意義,學習的意義,生活的目標等話題。

  其實孩子從10歲以後就學會開始思考人生了,並能懂得其中的道理。與孩子溝通這些的目的在於讓孩子領悟,學習是自己的,生活也要靠自己,需要有目標,人生要有理想,有夢想,併為了實現它而努力。

  比如,喜歡讀科幻、偵探類的小說,是不是夢想成為一位英雄?還是希望自己將來也能寫出這麼優秀的書籍?喜歡看漫畫,希望自己將來能成為一位漫畫家嗎?之後,水到渠成地和孩子談談眼下的學習以及學習目標。把人生規劃和當前的學習結合起來。

  這之前需要家長和老師進行深入的溝通。詳細瞭解孩子的學習狀態,優點和不足在哪裡,而不是一味地盯著考試成績。須知,以上我們有的努力對幫助孩子取得好的考試成績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學習目標要根據孩子現有的情況,尊重孩子的想法,不要定的太高,讓孩子通過努力之後可以達到,才能鼓勵孩子,讓孩子有自信,產生進一步學習的動力。

  4、協商制定玩電腦和學習的時間

  玩物喪志。過多沉迷於網路和電腦,會讓人迷失方向,成年人亦如此,何況未成年人。

  因此必須限制孩子玩電腦的時間。但是對於青春期的孩子和已經迷上電腦的孩子,不能硬性規定,需要和孩子好好的談心,講清利弊,依據前三個方面的改善程度擇機進行。

  共同制訂出每天和每週玩電腦的時間和次數,之後逐漸減少,從而增加學習的時間。

  教育孩子好好學習的技巧

  1、喚醒孩子自主學習的意識

  父母都希望孩子能積極主動地求知,而不是在督促下學習,但是很多孩子都缺乏自主學習的意識,只是在老師和父母的督促下被動地學習,這就需要父母放棄監督,喚醒他們自主學習的意識。

  世界上任何一個取得成功的人都不是靠強制逼迫培養出來的,所以要教育孩子學習時不依賴他人,不受他人的控制和干涉,自己判斷,自主學習。父母要重視培養孩子的主動性、自信心、自律性和責任感,這是自主學習能力所必需的。所以要學會讓孩子懂得怎樣自主支配自己的學習時間,自主完成預習、聽課、作業、複習這四個完整的學習步驟。

  2、用賞識促進孩子主動學習

  孩子學會自主學習,既能讓孩子走上成才的道路,又能減輕父母的負擔,這是兩全其美的事情。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成功的體驗極其重要。孩子有了成功的體驗,會把尋求這種愉悅感內化為自己的習慣,所以父母要創造機會給予孩子鼓勵和肯定,讓孩子體會到自主學習的樂趣。

  比如可以在孩子自主學習之後及時給予誇獎和鼓勵,賞識孩子的每一點進步。孩子自己完成了家庭作業,自己完成了預習、複習後,都可以給予積極肯定,孩子會在家長的讚賞中更加主動地學習。

  3、相信孩子自己能夠學好

  每位孩子都有巨大的潛能。父母的引導和啟發能夠使孩子自覺主動地學習和創造性地探索,主動地進行自我潛能的開發。想要真正把孩子強烈的求知慾激發出來,就要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孩子,首先要相信孩子有能力學好,接收到父母的這種心理暗示,孩子會受到鼓舞。

  在相信孩子的同時,也要和孩子建立民主平等的親子關係,在日常生活中要經常鼓勵孩子,讓他們對自己有積極的評價,促進其自信心的建立,孩子對自己充滿信心了,學習起來就會幹勁十足。

  4、不要讓孩子滋生依賴心理

  有些父母坐在孩子身邊,看到孩子有不會做的題時急著把答案告訴他,這種做法是極其錯誤的,這樣會使孩子養成不獨立思考的壞毛病。在以後的日子裡,當他一碰到稍微難點的題目時,就會不動腦子坐在那裡等待著旁邊的人給他幫助。這其實就是依賴心理的產生。

  5、給孩子自主學習的自由

  不少父母出於對孩子的溺愛,會為孩子包辦很多事情,比如上興趣班,上補習班,都不徵求孩子的意見,無形中孩子的自主意識就被抹殺了,學習中也會缺乏自主意識,不敢面對學習中的困難和挫折,而是選擇逃避或求助於他人。

  未來社會所需要的人才首先是獨立的人,所以父母要大膽放手,鼓勵孩子積極地去決定自己的生活和學習,把跟他學習和生活有關的事情交給他自己來選擇,逐漸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意識。獨立自主的意識是自主學習所必須具備的素質,孩子具備了這種素質,會在以後的學習中有更多的幫助。

  教育孩子好好學習的意建議

  建議1: 讓孩子參與,制定計劃

  在家裡建立日常慣例,讓孩子參與,一起計劃他放學後的時間怎麼安排。

  家長此時要真正的聆聽孩子的想法,把自主安排時間的權利交還給孩子。慣例中也許會包含看電視、運動、做作業、做家務等等。初次形成的慣例表需要實踐幾天,發現問題,再用好奇式提問***啟發式提問***的方式,確定最終的慣例表。

  建議2:感染代替催促

  每天都有一段專門的時間,關掉電視,放下手機,用於全家人安靜地學習和工作。

  家庭裡的學習氛圍有助於孩子靜下心來看書寫作業。孩子模仿大人的行為模式,是他最直接的學習方式。

  一個人只有對自己做的事情有熱情,才有可能堅持做下去,而不覺得枯燥,而喚醒這種熱情的絕佳方式,就是“近朱者赤”。

  建議3:給孩子:解決問題的權利,哪怕是犯錯

  我們總害怕孩子犯以前自己犯過的錯,擔心著孩子的成就和未來,為了避免孩子犯錯少走彎路,恨不得代替孩子披荊斬棘,只給他留一條康莊大道,保證孩子永遠在"正確"的人生道路上。

  但我們真正應該做的是,在可承受的範圍內,允許孩子自己去體驗,去試錯。幫助孩子在實踐和錯誤中總結經驗,學習在孩子即將開始一件事情的時候,嘗試和孩子溝通,詢問孩子是如何考慮的,有沒有長遠的計劃?有沒有備選解決方案?如果一旦判斷失誤,折中方案是什麼?

  相信孩子,在可承受的容錯範圍內,給孩子一個充裕的空間讓他去嘗試。我們需要明確的是:試錯也是孩子成長路上所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

  建議4:除開幫助,嘮叨、題型都不要

  告訴孩子,如果他的功課、作業需要幫助,你會在那裡。

  但是你不會為功課、作業的事嘮叨或提醒,然後,閉上嘴,離開,僅僅在孩子請求幫助時出現。學習知識是孩子的責任,當你不停嘮叨的時候,學習知識就變成了你的責任。

  建議5:允許有不同的學習風格

  有的孩子手裡搓著橡皮可能會更有靈感;有的孩子可能習慣於邊聽音樂邊寫作業;有的孩子可能擅長寫語文,但寫數學作業時會感到困難,需要幫助;有的孩子可能正好相反,認為抄寫是一件極其枯燥的事。

  建議6:告訴孩子,自行承擔後果

  如果他真的沒有完成學習目標,一定讓他承擔自然後果。

1.爸爸媽媽鼓勵孩子學習的話

2.激勵孩子好好學習的句子

3.給孩子好好學習的一封信

4.家長如何幫助孩子學習的方法介紹

5.怎麼才能讓孩子主動愛上學習

如何教育孩子學習語文
如何教育孩子學習方法是什麼
相關知識
如何才能教育孩子學好數學
如何才能教育孩子懂得感恩
如何才能教育孩子孝敬父母
如何才能教育孩子好好學習
如何才能提高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
家長如何培養教育孩子正確學習
如何正確教育孩子認真學習
如何才能教會孩子尊重其他人
家長應該如何正確教育孩子才好
家長如何正確教育孩子才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