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挫折的心理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挫折教育是心理教育的重要內容,開展挫折教育,有利於提升大學生的積極應對能力。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心理彈性視角下的大學生挫折教育》

  摘要:挫折教育是心理教育的重要內容,本文從心理彈性的視角,探討開展挫折教育的策略。通過幫助建立保護性系統,增強社會技能,發展優勢特質,形成良好社會支援,提升大學生的積極應對能力。

  關鍵詞:挫折教育;心理彈性;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誌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19-0053-02

  一、大學生挫折教育的積極心理內涵

  挫折是指個體有目的的活動受到阻礙時產生的消極情緒反應[1]。挫折如同一把雙刃劍,既使人產生消極情緒,又能轉化成行為動力。從積極心理學角度看,挫折教育具有積極價值,具體而言,挫折教育在挫折中激發個體的心理潛能,使其掌握應對挫折情境的態度、技能、知識和品質。

  對大學生進行挫折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大學生挫折教育的積極心理內涵具體表現在四個方面。第一,挫折教育的目的在於開發大學生的心理潛能。挫折教育強調大學生的理性認知,注重大學生的心理潛能和生命價值,尤其是大學生的理性認知在選擇和決定中的重要作用。第二,挫折教育的物件是心理正常的大學生。積極心理學認為,挫折教育應遵循正面教育模式,教育的物件是正常的大學生,就是在面對日常學習、生活、發展的壓力任務方面需要幫助的大學生。第三,挫折教育的內容就是利用各種可利用的有效資源。考慮到大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性,在挫折教育中制定適合個人個性特徵的目標、計劃及角色等,充分認識情境因素和環境系統,調動可利用的各類環境資源,鼓勵受挫者積極改變自身和環境。第四,挫折教育的任務是提高大學生的適應能力。教育大學生獲得和具備必要的自我認知知識和挫折耐受能力,提升心理品質,增強心理彈性,最大限度地開發心理彈性潛能,學會應對學習和生活中的各種挫折,形成有效的行為模式和行為策略。

  通過以上論述,我們發現挫折教育的最終目標就是培養大學生的一種心理品質――心理彈性。心理彈性是個體面對挫折情境時,能否經得起壓力,有無擺脫和解除困境,而使自己避免心智與行為失常的一種調節能力[2]。心理彈性水平較高的人,面對挫折消極反應較小,挫折的負面影響就少;心理彈性水平低的人,面對挫折容易出現緊張害怕等心理危機和異常行為,對挫折的消極反應較大,挫折的負面影響相對就多。挫折教育就是要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彈性,降低挫折對個人的心理和生理的消極影響,使個人在受到挫折後能夠較快恢復過來;同時,通過一段挫折經歷,幫助開發個人的心理潛能,進一步提升心理彈性。

  二、心理彈性在大學生挫折教育中的價值

  通過將心理彈性的思想內涵與發展價值引入大學生的挫折教育之中,有助於大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歷練大學生解決心理危機的意識和能力。

  1.有助於提高自我效能和覺察能力。自我效能是指個人在挑戰面前對自己具備某種能力的預期和信任,比如認為自己能夠解決自己的問題、覺得自己能做好許多事情等,就是個人具備自我效能的體現。自我覺察能力是指個人能夠正確客觀地認識和理解自我的能力,比如,知道自己的生活目標是什麼、理解自己的情緒體驗、瞭解自己的個性和能力等,就是具備自我覺察能力的一種表現。

  2.促進合作與交流品質,具備共情特質。大學生心理彈性的提升,可促使其與同伴和他人建立有效的溝通模式,逐漸學習與人合作和交流的技能。我們知道,合作與交流能力對大學生人際關係的形成非常重要,能與他人合作,且與他人有效地交流思想和感情,是大學生在成長過程必備的人際能力之一,比如喜歡與同學一起學習,在堅持自己的觀點時不會貶低別人等,都是具備合作和交流品質的良好體現。共情是個體能夠理解和體驗他人的內心感受和實際境遇的心理能力。當發現他人感情受到傷害,自己也會感到難過,並盡力去理解別人的經歷或遭遇、捨身處地的感同身受,就是個人具備共情特質的具體表現。

  3.幫助明確目標和志向,培養解決問題能力。目標與志向是我們對未來的目標和理想,對自己希望和期待。有自己明確的生活目標、制定了具體可行的人生規劃等,就是個人具有明確目標和規劃的具體體現。總而言之,心理彈性的挫折教育價值就是促進大學生成為積極、樂觀、自信和自強的個體。問題解決能力是指個人在做出決定、採取實際行動之前,能夠周密計劃、慎重思考並權衡各種看法和觀點的能力。比如:遇到困難時知道通過哪些渠道獲得幫助,在困難面前保持冷靜頭腦慎重思考,有需要幫助時會找他人商量等。這些都是個人問題解決能力的實際表現。

  三、大學生心理彈性的培養策略

  心理彈性作為大學生積極呼叫的保護性資源,是應對挫折、追求自我實現的一種心理潛能,對大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和作用。每個人生來就具有一定的心理彈性潛能,後天的良好環境和優質教育,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途徑,挖掘和培養個人與生俱備的這種心理潛質,它是人類漫長的進化過程中逐漸演變的一種生存潛能。

  1.獲得自主性。個體獲得心理學意義的自主性的過程也是逐漸脫離父母庇護的過程。自主性是在不依賴父母或缺失父母控制的條件下,規範自己行為和對自己決定進行選擇和引導的能力[3]。自主性的發展並不意味著對家長的抗拒和疏離。自主性是一種獨特的、成熟的心理狀態,父母和大學生依然存在著相似性,這為大學生成人後繼續與父母保持親密的、支援的關係提供情感紐帶。然而,這個紐帶的建立取決於大學生自我定義的過程。獲得自主性的大學生能夠認識和接受他們與父母之間的異同,同時繼續感受著父母的愛、理解和關懷。自主性的建立要求大學生在思想、情緒和行為上的逐漸獨立。而大學生時期是個體心理的很多方面發展的重要時期,日常生活需要大學生體格強健、有一定的協調技能和耐受力等素質,這些素質隨著大學生時期個體生理的成熟而逐步發展起來,為大學生獲得自主性提供了內部支援。自主性還要求大學生對自己的觀點有信心,並且有表達不同於父母及他人觀點和信念的能力。此外,大學生時期互惠的同伴關係,讓他們體驗到了如同來自家庭的親密感和支援力量。隨著大學生認知能力的成熟,他們獲得資訊、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對未來的計劃能力也得到了發展,這有助於提高大學生的獨立能力和自主品質。

  2.培養彈性特質。心理彈性特質是個人的一種潛能,是個人內部有利於應對不利情境、實現良好心理適應能力並最終積極發展的一種特質性因素。心理彈性特質包括如下方面:自尊、自信心、自我效能感、認知風格、自我控制感、選擇能力、決策能力、溝通能力和處理問題能力等[4]。有關大學生心理彈性特質的培養方法,最有影響力的是國際心理彈性研究計劃提出的“我有、我是和我能”的一套可行性策略。這些策略旨在幫助大學生髮現自己所有的內部資源和外部支援系統,從而獲得安全感和受保護感。“我是”策略主要是幫助大學生髮現自己的內在力量和潛質,比如信念、態度、優勢等,使大學生在挫折情境中能夠自我超越、化險為夷;“我能”策略則是幫助大學生髮現並提升其人際技巧和綜合能力,比如溝通能力、洞察力、幽默感、創造力等,從而實現心理彈性潛能的開發和培養。

  此外,通過學習心理彈性相關知識,聯絡一定的技巧,幫助大學生提升心理彈性水平。例如,可組織大學生素質拓展訓練、逆境想象及專題討論等形式的團體輔導活動,使大學生身臨其境地參與其中,習得各種實用的挫折應對技能,比如合作能力、交流溝通能力、決策能力、信念架構能力以及各種生活技能,增強大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及問題解決能力。大學生要逐漸學會自尊,得到他人和社會的認可和讚賞,這對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品質,實現心理彈性潛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3.建立支援系統。心理彈性特質是個人的一種內部保護因素,與此相對應的是外部支援系統,它對大學生心理彈性潛能的實現也非常的重要。來自家庭、學校和社會團體的各種外界支援力量同樣是大學生實現彈性潛能不可缺少的重要支柱,這些外界支援力量可保護個人在挫折情境中積極發展,順利地度過困境及不利情境的阻礙。我們把這些來自於外界的支援力量稱為社會支援系統,具體是指父母、撫養者、親人、老師、朋友及社會各類團體給予個人的物質支援、精神支援和情感支援等。已有研究發現,良好的社會支援有利於身心健康,社會支援既對壓力狀態下的個體提供保護,起緩衝作用,又對維持一般的良好情緒體驗具有重要的意義[5]。

  社會支援的緩衝作用機制在挫折和挫折反應之間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社會支援力量影響個人對挫折情境的知覺評價[6]。建立良好的社會支援系統,能夠保證個體擁有可呼叫的資源。從家庭角度來看,溫暖和諧的家庭氛圍、安全的依戀關係、子女的積極關注、民主型教育都是幫助實現彈性潛能的重要條件。從學校角度來看,教師的肯定關懷、同伴的理解陪伴、體驗成功快樂等對學生積極品質的培養都具有重要的支援作用。從社會巨集觀角度來看,創設積極向上、健康安全的環境,為大學生提供良好的外部支援環境,促進大學生健康快樂自信地成長和發展。

  參考文獻:

  [1]於林平.論挫折教育的本質[J].南京社會科學,2007,***2***:120-123.

  [2]高力.不同文化背景下中美高中生挫折承受力對比分析[J].當代文化與教育,2012,***6***:61-68.

  [3]Newman and Newman.發展心理學[M].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352-376.

  [4]席居哲,左志巨集.心理彈性者甄別諸法[J].心理科學進展,2009,***6***:1295-1301.

  [5]張羽,邢佔軍.社會支援與主觀幸福感關係研究綜述[J].心理科學,2007,***6***:1436-1438.

  [6]程銣,吳燦龍,金春,等.新時期大學生挫折心理及其教育對策研究[J].教育學術月刊,2008,***3***:48-49.

有關從眾心理的論文
生命觀教育的相關論文
相關知識
有關挫折的心理論文
關於挫折的心理論文
關於挫折的心理論文
應對挫折的心理論文
有關挫折與心理健康論文
有關挫折的哲理諺語
有關青春期心理論文
有關挫折的話題作文
有關挫折的話題作文
關於挫折的心理格言有關挫折的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