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中小學生守則學習心得體會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8日

  新版《守則》將之合二為一,化繁為簡,把豐富的意義和深刻的道理,凝練為9條內容,把抽象的語言變成具體的做法,如講誠信方面,下面是帶來的新版中小學生守則學習心得,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篇一:

  《中小學生守則》作為對廣大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的基本要求,不僅應體現在中小學校的牆壁上、板報中、宣傳欄,更為重要的是它應為學生真正熟記、理解和認同,但其真正的生命力並不應止於學生將守則內化於心,而應是將其外化於行,體現為他們在最為普通的學習和生活中自然表達出來的一種常態行為。

  第一,應注重間接德育。《守則》9條內容涵蓋了個體與國家、社會、他人之間關係等多重維度,這些規範和要求最直接、最有效的教育場域不應僅是直接的德育課堂,而應貫穿於同屬道德實踐範疇的所有教育教學活動全程。這種將學生守則所強調的核心價值觀要求滲透在學校各門學科教學中的德育方式,是一種非常典型的間接德育的表現形態。所有教師,無論教授什麼學科,在其教育教學活動中,要將達成一定德育目標作為實現整體教育目標的要素。我們強調《守則》的有效落實應注重間接德育,並非認為這種方式盡善盡美,何況美、日等國近些年來的學校德育實踐也已充分表明間接德育有其固有缺陷。也就是說,我們並無否定直接德育重要作用的意圖,而是強調要將間接德育也作為學校德育過程中一種重要且有益的補充,通過全體教師“集學科教師和德育教師於一身”雙重角色的完整表達,最終使《守則》真正落實到基層學校,使《守則》要求真正成為學生的行為參照。

  第二,應加強隱性德育。從根本上講,學校作為一個教學活動單位,本質上更是一個集物質、制度、文化和心理於一體的綜合性複雜場域。顯然,隱性課程作為一種非正式課程,雖不在課程計劃中反映、也不通過正式教學進行,但其潛移默化之中,對學生知識、情感、意志、行為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卻起著“春風化雨”的關鍵作用。無論是學校建築、裝置、景觀的設計,還是校班的管理制度、規章條例、評價標準以及它們產生的影響,或是師生關係、生生關係、校風、班風等,這些要素均可隱藏和融通於學校日常生活,對學生的生命成長產生深刻持久的影響。

  學生正是在這樣的教育場域內,通過其充分參與和體驗感悟,培養了自主精神、探究能力、合作意識,也會自覺形成道德判斷和行為選擇。具體來說,若要學生守則真正得到貫徹和落實,學校隱性德育勢必要發揮巨大作用。而能夠彰顯並細化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誠信、友善等這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的學生守則行為規範,恰恰可以體現在學生要面對的各種人際關係正規化中。例如,愛集體助同學、虛心接受批評、學會合作共處、保持言行一致、不說謊不作弊、借東西及時還、做到知錯就改等行為規範要求的養成,完全是通過學生在學校日常生活中,通過與領導、教師、同學間的人際交往過程來培養和實現的。因此,如果學校能夠充分意識並重視到學校場域的教育力量,《守則》內涵的價值行為規範要求便可無聲且有效地傳遞給學生。

  第三,應重視引領示範。毫無疑問,要將《守則》中的規範要求真正落實到學生的日常行為中,需要教師、家長乃至全社會的引領和示範作用。在學校德育過程中,教師在日常生活中表達出來的優秀道德行為、高尚人格形象等,都是學生模仿和學習的榜樣。換句話說,想讓學生真正做到誠實守信有擔當、自強自律健身體、珍愛生命保安全、勤儉節約護家園,教師、家長乃至全社會首先應樹立良好榜樣,正所謂身教勝言傳。不能忽視,家庭是人生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任教師,因此,家庭及其成員對個體發展的影響,是終身而持久的。總之,若要使學生最終真正自覺踐行《守則》中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規範要求,學校、家庭和社會形成教育合力,共同發揮正面強化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篇二:

  《中小學生守則》是一個張力十足的價值體系、任務體系、行為體系,洋溢著繼承和創新交織的辯證思想。

  ——關於愛國,《守則》既強調愛國、愛人,更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特質。要求孩子從小認識、熱愛、維護我們的社會主義政權,跟黨走社會主義道路。基本制度和道路的問題是人類歷史發展階段的必然,是時代的特徵,當今社會任何一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制度選擇,也都採取不同方式轉化為對孩子教育的內容。

  ——關於勤學。《守則》既強調學習的意義,更強調學習的路徑和方法。現代教育以課堂教學模式為主,師生要充分互動,讓孩子學會思考和提問很關鍵。學習要主動,逐漸成為自身的需要,在探究中把握知識,體會創造。學習即生活,有苦更有樂,所以要養成良好習慣。工業文明以科技為支撐,應該從小養成熱愛科學的素養。

  ——關於奉獻。《守則》不囿於奉獻精神,更要解決好時代發展映在孩子們身上的問題。家庭環境和過於優越的物質條件使其自理能力培育受到影響。過於強調智育使孩子們動手勞動的機會減少。生存和發展所需要的團隊意識、協作精神等都需要在主動奉獻中培養。這些都是時代交給孩子們的功課。

  ——關於禮儀。講禮儀既要在傳統的特質舞臺上進行,更要有具體內容,讓孩子們從小做起,從身邊的事情做起。要以法律為底線,以美德為追求。還要從排隊守秩序、保持公共衛生、愛護公物的細處著手。生活處處是禮儀,這是培養孩子素質、約束孩子行為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關於孝師。《守則》既繼承了傳統思想中“敬”和“忠”的內涵,又突出了集體意識、協作精神和成員平等觀念。因為現代社會是人群高度組織和集中的社會,是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社會。對於父子之間、師生之間,既有生養教育之恩,也有平等共生的意味。孩子們既要有自我意識,更要懂得如何辯證理解個人發展與社會助推的關係。另外,人與人關係中很重要的一種方式是互相批評,鼓勵是教育,批評也是教育,孩子們也要學會接受批評並完善自我。

  ——關於誠信。誠信仍然是做人做事的根本。但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人的品質的問題,更增加了一層契約視角。現代社會是契約社會,只有讓孩子們從小不說謊、不作弊,做到有借有還,才能樹立誠信意識。使自己的人生徵信起點靠前,誠信積分高滿。未來進入市場經濟社會後,善於用契約方式生存發展。

  ——關於健康。《守則》進行了兩方面創新:一是除了身體健康外,還進一步關注心理健康,把身心健康作為孩子們全面發展的基石;二是針對“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專門提及了文明綠色上網,既要用好這一必要的工具,又把其對青少年的危害限制到最小。

  ——關於安全。《守則》將安全意識落到具體的生活細節中去,便於孩子們對照實行。除點出了最常見的交通、溺水、火災安全問題外,還提出了現代社會存在的***問題;除了日常安全問題外,還強調要從小培養孩子們的安全意識,使其具備安全知識、自救能力。

  ——關於勤儉。《守則》在繼承中進一步豐富勤儉的內容。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五位一體總佈局的角度強調節儉,從構建生態文明的更廣視域出發,通過做好自己的事情,為了他人生活創造更好環境;通過做好當前力所能及的事情,為子孫後代謀求福祉。這些具體的要求彰顯著可持續發展、科學發展的精神和主張,闡述著現代化育人理念。

  歷史唯物主義指出,事物是歷史發展的程序,傳統性和現代性是辯證的統一。《守則》不僅是新時期孩子的行為準則,更是啟示健全中國特色教育制度要堅持繼承和創新並重的原則。

  篇三:

  修訂《中小學生守則》,是學習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廣大青少年學生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個具體舉措,也是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推動法治中國建設的具體體現。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在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中,在青少年中乃至全社會推動形成奮發向上、崇德向善的強大力量,建設中華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園。

  在落細上下功夫,引導中小學生記住每一項要求。落細,利於學生認知。中小學生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發展的關鍵階段,首先要在認知上引導他們,讓他們明是非、辨美醜、知善惡。要引導廣大中小學生記住《守則》的每一項要求,熟知學習生活中的基本行為規範,知道哪些是必須遵守的,哪些是要堅決摒棄的,引導他們逐漸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新版《守則》共9條,既有原則性要求,如愛黨愛國愛人民、明禮守法講美德、誠實守信有擔當等,更提出了具體的、便於學生操作的行為規範,如瞭解黨史國情、上課專心聽講、主動分擔家務、自覺禮讓排隊、虛心接受批評、節糧節水節電等。因此,要引導學生從細微處著手,見微知著,逐漸從具體的行為規範中形成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正確認知,使學生逐步理解富強、民主、文明、和諧作為國家層面價值目標以及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為社會層面價值取向的深刻內涵,從而將自覺踐行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作為公民層面的價值準則。

  在落小上下功夫,引導中小學生遵守每一條準則。落小,便於學生踐行。新版《守則》既注重以人為本,關注學生的生命安全、身心健康、道德成長;也注重從學生實際出發,涉及學生的知識學習、勞動實踐等領域;更注重價值引領,引導學生正確處理與他人、與社會、與國家、與自然的關係。這就要求在“落小”上下功夫,將學生全面發展的要求落到日常學習生活中,教育引導學生從身邊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真正把核心價值觀的要求變成日常的行為準則,進而增強自覺奉行和日常踐行的能力。要引導廣大中小學生遵守《守則》每一條準則,在日常學習生活中以《守則》為鏡子,做到“吾日三省吾身”,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努力使自己的言行符合《守則》規範,努力克服和改正不符合《守則》規範的言行。要重在踐行體驗,結合升旗儀式、重大節日、重大活動等契機,結合學雷鋒、志願服務、少年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等系列活動,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守則》踐行活動,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深化對核心價值觀的理解,更好感悟核心價值觀的真諦和要義。行為養成貴在堅持,要持之以恆地組織中小學生開展“遵《守則》、見行動”專項活動,結合學生學習生活實際去推動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讓學生便於參與、樂於參與。

  在落實上下功夫,引導學校將《守則》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落實,才能有效推動工作。《中小學生守則》是在廣大中小學生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涉及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包含學生全面發展的方方面面,貫穿學校教育的方方面面。這就要求在“落實”上下功夫,將《守則》各方面的要求落實到整個教育教學工作中,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要加強學校教育,將《守則》內容貫穿於課程教學、社會實踐、校園文化和學校管理全過程。在課程教學過程中,要有機滲透《守則》相關內容,做到潤物無聲、春風化雨;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強化行為規範的要求,做到言行一致、知行統一;在校園文化中要處處體現《守則》要求,使符合核心價值觀的行為受到鼓勵,使違背核心價值觀的現象受到抑制;在學校管理中,強化規則意識、制度約束,有效規範學生言行。


小學寒假心得作文大全
新教師入職培訓心得體會
相關知識
最新大學生教育實習心得體會模板
學生醫院見習心得體會
關於大學生創業實習心得體會範文
大學生畢業實習心得體會範文
大學生參加實習心得體會範文
大學生教師實習心得體會
大學生工地實習心得體會
大學生暑期實習心得體會
大學生護理實習心得體會
大學生教育實習心得體會精選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