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學生家長一封信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各位家長,“聽話”當做一個好孩子的必備條件。但是我希望我們的孩子不要只做聽話的孩子,而是要成為懂事、明理的孩子。下面小編整理了,供你參考。

  篇一

  尊敬的家長:

  您好!

  在孩子的勤奮學習中,在您我的期盼和攜手努力中,一學年畫上一個句號了。孩子們在這一年裡,他們成長了。他們中大部分人熱愛生活、關愛集體、尊敬師長、團結同學。他們積極向上,學習有目標,在日常學習中能挑戰自己的惰性並戰勝學習中的困難,取得好成績。感謝您給孩子的愛和有效的教育。孩子的成材需要您無私的愛和每天的關懷與交流。好孩子是在恰當的誇讚和及時的幫助、鼓勵中成長起來的。

  本學年,班級湧現出大量的先進事蹟。其中,12班的班幹部隊伍是一支優秀的隊伍,不僅是班集體的骨幹,在班級中起模範帶頭作用,而且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班長盧翠珊、王雯珊、楊焯汶、潘嘉洋、朱嘉賢同學管理班級事務,細心、負責,為班裡良好的紀律做出了貢獻;衛生委員馮學傑、劉靖儀同學為了給大家創造乾淨舒適的學習環境,每天嚴格檢查衛生;治安委員何嘉明同學每天早到晚走為同學開門、關門窗,還有學習委員李南熹、生活委員劉孟超、體育委員林理乾、程宇、各宿舍長等同學都為班級的成長和進步作出了貢獻,老師感謝你們,班級感謝你們!期末考試中,馮學傑、孫瀚民、劉嘉華、金鑫、鄧沅怡、林理乾、周恬華、黃曉洋同學名列班級總分前十名,尤其是馮學傑、孫瀚民、劉嘉華三位同學名列年級前10名,獲得了學校減免部分學費的獎勵,而黃曉洋、蘇泳鈞、方茂榮、朱益鋒、謝靜雯、伍俊逸等同學努力拼搏、不甘人後,在年級取得了較大的進步,我們在這裡為他們歡呼喝彩,祝賀你們,加油!班級當中還有一批學習態度積極認真,行為習慣良好,在班級各方面有突出表現的同學,如黃曉洋、盧翠珊、馮學傑、鍾濱等同學能夠自覺利用閒散時間,在放學後和晚修前開展學習,不浪費一分一秒;岑一臻、林理乾、劉靖儀、劉嘉華等同學有較好的學習習慣,踏實做好每一個學習環節;孫瀚民、盧臻玄、樑熹婷、馮婉瑩等同學踏實肯幹,對班級任務負責到底,歐婉凌、李慧穎、朱嘉賢、葉育良等同學待人友善,熱心幫助老師和同學,嚴翠欣、周恬華、王雯珊、黃焯泳、鄧沅怡等同學多才多藝,在學校的各種活動中展現和提高了自己,還有綜合了德智體等要素後,歐婉凌、黃焯泳、馮學傑、李慧穎、劉靖儀、王雯珊、嚴翠欣、周恬華、盧翠珊、何志浩、劉嘉華、岑一臻、林理乾、鄧沅怡同學被評為本學期的三好學生。請家長對這些孩子的優秀表現給予表揚,並希望其再接再厲,爭取更優異的表現。

  在孩子們的共同努力下,班級在本學年被評為“文明班”,多次獲得學校“新風班”、“衛生紅旗、廣播操紅旗班”,新生入學軍訓會操比賽一等獎;第七屆體育藝術節團體總分第四名、文藝匯演第二名;第七屆廣播操比賽二等獎;三月學雷鋒獻愛心活動中榮獲“優秀班級”稱號等等,還開展了“美麗瞬間”圖文徵集、書香論壇、詩文朗誦會、建立星級宿舍、感恩主題班會等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在這些活動中,班級的凝聚力增強了,集體榮譽感空前強烈。孩子們為自己是初一12班的一員感到驕傲。這也與您給孩子的教育和對學校的支援息息相關,“積極參與的心態和認認真真地做好每一件事的作風”是孩子們日後走向成功的關鍵。

  家長朋友,感謝您一學年以來,對孩子的督促和嚴格管理。班級班風正,學習氣氛濃。但部分孩子仍缺乏自覺性,不能很好地遵守班級及宿舍紀律,需要老師反覆督促,學習的不自覺導致學習成績不夠理想。少數同學出現較嚴重的偏科,比如語文和數學成績較弱。過早的偏科會影響孩子的綜合學習能力的提高,對於孩子今後的發展是很不利的。對於中學打基礎階段的學習,偏科危害很大,影響學習質量,如果任其發展就會根深蒂固,思想上很難扭轉。少部分孩子輕視了語、數、外之外的科目。而政史、體育科目在中考也是考試科目。其他科目的知識會在高中出現,現在正是打基礎的時候。讓孩子認識到各科目的重要性是十分重要的,誰先意識到這一點,誰就贏了; 而誰先做到了,誰就向成功先邁進了一步。希望家長朋友和我一起努力。另外初二正是“青春期現象”主要表現階段,家長在這個暑假一定要關注孩子的言行、打扮、交友、網路、學習、作息等方面,儘管是老生常談,但不得不談,不少孩子就是在這個暑假回來後出現較大的變化,家長儘可能把握好這個教育契機,讓孩子順利過渡青春期。

  作為孩子們的班主任,反思一年的工作,我可以無愧的說:“我一直在盡力!”,但人無完人,始終有一些遺憾。我對孩子們的要求比較嚴格,因為我不想讓他們形成一個得過且過的習慣。我想在這一點上,您我是一致的。希望孩子們能給予理解,並真誠期待我們的孩子早日懂事,能明白父母真切的關愛,瞭解父母求生存的艱辛;能明白掌握知識的重要性,知道任何工作都不僅需要足夠的知識和技能,更需要的是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品行,要為自己將來的生存和發展負責。

  2012年暑假即將,孩子將回到您身邊,相信您會接過教育的接力棒,對孩子加強思想品行教育和心理溝通,督促孩子完成作業和開展提高學習,按時作息,進行體育鍛煉和社會實踐,幫助孩子們度過一個有意義的假期生活。最後希望孩子在您濃濃的親情滋潤下,快樂平安過暑假,爭取以飽滿的精神迎接新學期的到來。

  祝各位家長家庭幸福、平安!孩子進步!

  您的朋友

  7-8

  篇二

  各位家長:

  你們辛苦了!感謝你對教育工作的支援,感謝你對學生的辛勤付出。目前,面對素質教育的新形勢,很多家長感到困惑,出現了教育方面的誤區。同時,有的學生進入初中成了“問題學生”,心理學家把這一階段稱為“心理斷乳期”,家長們對他們的教育出現了偏差。為此,我根據瞭解的情況和我的理解,結合平時的一些經驗和做法,提出一些看法,供大家參考。

  關於“素質教育”,有的家長認為學生的學習時間少了,老師也不管了,平時不大測驗了,其實,這是對“素質教育”的誤解。我認為,素質教育最主要的方面還是學習,這也是學生的主要任務,老師學生還是嚴格管理,並非撒手不管。我省是“素質教育”的“發源地”之一,是由省教育廳張志勇副廳長率先提出的。正巧,2009年教師暑期培訓時,張志勇副廳長在網上回答了部分網友的提問,就涉及到這方面的問題,下面我援引張副廳長的部分發言,以期消除大家的誤會。

  “對於學生輕鬆了這樣的觀點我不太贊同。其實,不是學生輕鬆了,而是學生學習的方式、學習的時空在發生根本的變化。談到素質教育,都會談到一個問題,就是學生的課堂學習時間比過去少了,教師的上課時間少了,由此認為,師生的教與學都輕鬆了。這是對課程改革、對素質教育的誤解。其實,課時減少了,對老師的要求更高了。這裡的高不僅要求教師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更要求提高教師的素質,對課程標準、教材與課程資源的開發與整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認識節假日、雙休日、晚自習不上課?我們確實按照國家的法律、政策規定,不允許節假日、雙休日、晚自習上課,這些時間用來幹什麼?是師生自主學習與生活的時間,或者說,是為師生的課堂教學做準備的時間——生活經驗的準備、學習興趣的準備、知識預備的準備,等等,而不是讓師生玩的。

  我覺得,大家應該正確認識取消分數評價問題。第一,科學意義上說,新課程不是取消所有的分數評價,像期中期末考試,還是有分數評價的。當然,這裡,我們不主張公開學生的排名,但學生本人可以知道自己的排名,目的是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不要給學生造成可怕的考試焦慮,等等。第二,初中學業水平考試還是要有分數的,因為它本身將成為評價學生學習質量的重要指標,同時,要作為學生進入高中階段學習的重要依據。第三,不搞分數評價的主要是學生的日常考試,像單元考試,平常檢測等等,這類考試的功能就是診斷性的,師生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考試之後的診斷上,通過診斷分析讓學生自己的長和短,特別是存在什麼問題,讓學生自己努力的方向和改進的方向,要讓學生把自己在知識掌握、能力養成、學習習慣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搞清楚,以便在下一步的學習中注意。”

  以上的發言無論是對家長還是對老師都有指導意義。有的家長還關注學生的作業問題,這裡,張副廳長也有一段話,抄錄如下:“現在有不少老師對自己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很重視,但對學生課外學習與生活的指導不重視,課外時間把大量的作業給了學生,用作業搶佔學生的課外時間,這是不對的。作為老師,應該科學地引領和指導學生的課外如何讀書、如何生活、如何作必要的作業、如何實踐……學生課外願意不願意學習自己的學科,不是靠作業來控制,而是應該靠自己的學科學習指導、靠學習興趣的培養,靠學習習慣的養成。如果我們的老師都不去做這樣的引領和指導,而是一味用作業壓制學生,這樣的改革是無意義的。”有的家長還說老師不大改作業,讓學生改,上課也讓學生講,老師真懶,其實,放手讓學生做部分事情並非是壞事,以前教師的大包大攬並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當然,讓學生做的只是一小部分,關鍵還是靠老師,這點請家長放心。

  說起講課,目前提倡讓學生自主探究,當然,這只是一部分知識,讓學生自己“悟”出來,這是好事情,但並不是全部都能這樣做,舉個例子,我有一次講“雞兔同籠”的問題時,有個學生突然問:“老師,兔子有幾條腿?”他真的不知道,因為沒有人告訴過他,他的腦子裡沒有貯存。這說明有的知識還要靠老師講,況且人類有幾千年的文明史,幾千年的知識沉澱在較短的時間內探索出來是不可能的,教師的主要任務還是“傳導、授業、解惑”。

  對學生的教育確實值得關注,特別是對有問題的學生,要對症下藥,找到處理的切入點,家長要切忌急躁,不要“亂了方寸”。這一時期他們的情感很脆弱,最容易衝動,做事也很莽撞,後果意識能力差,作為家長要高度重視,決不能有不良的刺激對孩子產生影響,要注意從家庭生活到電影,電視節目,一定要有適度的選擇。衝動是他們這個時期的最大特徵,好奇是他們一生中的高峰。他們雖達不到辨析是非的能力,但很自信,自我抑制能力在這段時間最低。所以父母一定要加強教育和引導,不要過分溺愛孩子。

  家長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前幾年有一個學生成績本來很好,只是由於他姑姑的一句話,給他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他姑見他學習很辛苦,出於“好意”,說了句“不要學了,將來考高中‘全盤端’”,他於是就記在心裡,從此就不大學習了,成績直線下降。不要老在學生面前說大學生難找工作,你要說,不是大學生,更難。前一段時間,我在班上放了鄒越老師的演講《讓世界充滿愛》,引起同學們的極大的反響和共鳴,很多學生被感動得哭了,建議家長也看一看 。

  最後向家長提出幾點建議:

  1.在家養成良好的自學的習慣,我們必須為孩子創設祥和安寧的學習環境,鼓勵孩子靜心學習。當孩子做作業時,不要在他身邊大聲講話、爭論、看電視等。

  2.不要和孩子嘮叨,學生最煩的可能就是嘮叨,要有章法地進行教育。

  3.家長要了解學校對學生的要求,積極配合學校做好工作。比如說,我們在學校教育學生要懂文明,講禮貌,孩子在家裡時,家長就應該做好這方面的工作,這樣,對孩子的教育才能達到一致性。再如,學校要求學生不進“三室一廳”和網咖,但據我所知,週末還是有一些學生會進網咖,甚至跟一些社會青年走得比較近。但是,現在社會上五花八門、烏七八糟的東西太多——如電子遊戲廳,電腦網路遊戲,不健康的影視、漫畫、小說等書刊,歌舞廳等任何一種都遠遠超出課本知識對他們的吸引力,都可以使他們的學習成績一落千丈。

  4.針對學生的情況,及時和老師聯絡,及時溝通。我們班級的學生比較多,我作為班主任和各位家長的聯絡都不是很頻繁,其他老師和家長交流的機會就更少了。家長朋友們多和老師們取得聯絡,一方面可以使自己的工作更加具有針對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對學生形成一種前進的動力。現在,有個別的學生家長老師兩頭瞞,自己落得一個逍遙自在,結果可想而知。有些孩子比較複雜,對老師的話表面是很聽的,而揹著老師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所以,需要我們經常聯絡,多交流孩子的情況,雙方相互配合,讓小問題消滅於萌芽狀態,不要等問題嚴重了再來找老師。現在多付出一點,盡了自己的努力和職責,否則就會欠賬,欠賬越多就會還債,還債有三個方面:一是升學,二是就業,三是婚姻,他們在社會上無法維持生存時,需要你的不斷接濟和幫助,有的家庭父母現在只考慮自己的歡樂和輕鬆,不注重教育付出,只能是一代懲罰一代,惡性迴圈,然而有知識有見地的家庭則是一代負責一代,一代孝敬一代,一代勝過一代,為國家社會培養了棟樑之才,自己也有一個幸福的晚年。

  各位家長,如果您不放棄教育,每個孩子都是可造之才。 我要說家長對孩子希望的也是我們的願望,我們的目標是一致的。讓我們共同攜起手來為孩子們的青春導航,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他們一定可以成為我們的驕傲!

  二、五班班主任 劉丙華

  11.25

  篇三

  尊敬的各位家長:

  一轉眼,您的孩子已在我班學習已三個月了。三個月的時間裡,我們陪著孩子一起成長。我們漸漸學會合作,學會寬容,學會進取。因為這個學期沒有開家長會,我就問他們:“如果寫一封信給你們的父母,你們會希望我說些什麼呢?”他們說:“告訴我的父母:我們真的好怕考試,怕考不好捱罵捱打。他們不知道,我也是多麼希望能考好一點。”“告訴我的父母:你們對我的期望好高,我總是達不到,總覺得對不起你們。我希望你們能夠接受一個平凡的我。當你們看到我已經盡力而為時,能不能鼓勵鼓勵我?”“告訴我們的父母:我不想做一個讀書的機器,我想找到自己的興趣,希望你們能支援和理解我。”“告訴我們的父母:我真的好想和你們成為朋友,但我不知道該如何開口。”聽了這麼多充滿期望的話,我提起了筆。我想寫出我對家庭教育的真實想法,想與大家分享我的教育理念,想幫助那些平日裡疏於交流的父母和孩子,為他們搭起一座溝通的橋樑。其實,教育孩子這件事並不是很難,我們只需要把握這樣一個最基本的原則:培養一個懂事明理、善於學習、自主獨立、自信積極、快樂感性的孩子,和他成為無所不談的朋友。

  一、培養懂事明理的孩子

  中國人總是把“聽話”當做一個好孩子的必備條件。但是我希望我們的孩子不要只做聽話的孩子,而是要成為懂事、明理的孩子。聽話的孩子可能只會盲從他人,而不見得知道為什麼要那麼做。懂道理的孩子善於分析每件事背後的原委,他們會在父母講的話有道理時百分之百地服從,在父母的話不完全正確時則會與父母主動討論、交流——這樣的孩子才是既尊重父母、又堅持原則的好孩子。孩子們的成長既需要啟發,也需要紀律和規矩。他們既需要培養自信,也需要學習如何自省。關於“規矩”,我總結出了四條定律:定好規矩,但首先要把與規矩相關的道理講清楚,不能盲目地要求孩子服從;在規矩的限制範圍內,孩子有完全的自由;違背了規矩,孩子將受到預先講好的懲罰;規矩越少越好,這樣才能發揮啟發的功效。

  另外,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教育孩子時,眼光要放長遠些。好的父母能為孩子創造寬鬆的成長環境,他們只是在孩子碰到困惑時才給以建議和幫助,他們更善於引導孩子,善於和他們溝通,而不是強加給孩子某種期望或價值觀。

  二、培養善於學習的孩子

  在今天這個素質教育的學習環境裡,我們很難完全忽視孩子們的課業成績。但是,孩子也要面臨一定的壓力,我們不要總是將一些不切合實際的目標加在他們身上。太高的目標或不合理的期望都只會給孩子太大的壓力,讓孩子產生對不起父母的愧疚感。因此,家長不要把孩子的學習成績看得太重,只要他們盡了力就好;不必總要求孩子考第一,只要今天比昨天有進步就可以了。其實,對孩子來說,打好基礎和真正掌握學習方法遠比學習成績更重要。有一句格言說:“我聽到的會忘掉,我看到的能記住,我做過的才真正明白。”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這句話真的非常有效。

  三、培養自主獨立的孩子

  該如何培養孩子自主選擇的能力呢?我在這裡提出五個“要”和五個“不要”:

  五要:

  1、要教孩子“自己想辦法”。從小讓孩子自己去解決自己的事務。要讓他們明白,任何人都別想推卸責任,讓別人替他們預先規劃或收拾殘局。要讓他們在失敗中學習,不要什麼都幫孩子做。可以幫助孩子分析失敗的過程,幫助他們更好地自省,可以告訴他你會怎麼做,以提高孩子的判斷力。

  2、要把選擇權留給孩子,讓孩子成為自己的主人。他從自己的錯誤中學到的東西將比從你的正確指導中學到的多得多。

  3、要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多指導,少批評。臺灣作家劉墉說:“以前我也對兒子的事安排得面面俱到,但後來我發現這其實培養了他做事不負責任的習慣。而且父母的過度包辦,也讓孩子變得沒有禮貌、不懂得珍惜。”不要事事指使孩子,最好從正面與孩子溝通——例如:應當說“你的責任是把自己的房間整理乾淨”,而不是“你的房間又亂七八糟了”。當孩子沒做到時,讓他自己認識到自己負責的重要性。

  4、要培養孩子的好奇心,不要什麼都教他們。讓他自己去試,失敗也沒關係。

  5、要信任孩子。信任比懲罰更能夠激起責任心。在微軟亞洲研究院中,童欣以凡事負責而聞名。他小時候在學校犯錯後,他的媽媽甚至沒有一句責備的話。“這件事情已經過去了。”她的媽媽會看著兒子驚恐的眼睛,語氣溫和地說:“你過去是一個好孩子,以後還會是一個好孩子。”童欣後來回憶說:“那個晚上,媽媽給了我最好的禮物,讓我一輩子都受用不盡。”

  五不要:1、不要用太多規矩限制孩子的自由,要讓孩子去做他自己喜歡做的事,讓他們有一片發揮的天地。如果你有顧慮,可以用“共同決定”的方法引導他。例如,孩子喜歡玩電腦,你最好不要說“不準玩電腦”,而應該告訴他,如果你的成績足夠好,或是功課做完了,就可以玩電腦,但是一週只能玩兩個小時。應該把每一個“否定”變成“機會”,把自主權從你身上轉移到孩子身上。這樣不但能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也會讓孩子為了自己的興趣而更加努力地做那些“必須做”的事。

  2、不要懲罰失敗。可以懲罰懶惰、依賴、逃避、不負責任等不良行為,但是不要懲罰失敗。失敗是幫助人進步的必要的學習過程,懲罰失敗可能會挫傷孩子的積極性和創造力。要鼓勵孩子在失敗中成長,在失敗中堅強起來。

  3、不要說教。如果孩子相信了你的說教,他可能會失去判斷力;如果孩子不相信說教,他可能會叛逆,或不信任你。

  4、不要生活上凡事都包辦代替,應放手讓孩子自己做事情。這除了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以外,也可以增加他們的責任感和自信。

  XXX

  X.X
 

初二學生家長一封信
暑假家長一封信
相關知識
班主任學生家長一封信
班主任寫給家長一封信
班主任期末家長一封信
班主任至學生家長一封信
班主任致小學生家長一封信
班主任致初二學生家長一封信
班主任給初一學生家長一封信
班主任給初一學生家長一封信
寒假班主任致學生家長一封信
寒假班主任致學生家長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