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攝影微距注意事項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用同一套裝置,不同拍攝者獲得結果也不同。對於微距攝影來說,你花的功夫越大,得到的結果就越好。下面這些小注意事項也許可以幫助你提高照片的質量。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你喜歡。

  1:克服風的影響

  微距攝影最大的敵人莫過於風。拍微距的時候你會驚異地發現,即使所謂無風的天氣也不是那麼平靜,詭異的空氣波動總是在你按動快門的那一刻出現。有時候你用面板無法感受到的小風卻可以在取景器中真切地看到。而就這一點點小風就可以把你的驚世傑作變成平庸的照片。

  克服風的影響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以說幾乎沒有完全有效的辦法。首先,儘量選擇正確的天氣和時間進行拍攝。如果正好趕上刮好幾級的大風,最好還是趁早收拾收拾回家吧。一般來說,一天當中風速最小的時間段是在清晨,太陽出來之前效果最好。太陽升起後,即使沒有風,空氣受熱後也會在小區域內產生氣流。傍晚是一天當中第二個最好的時機,風速一般也不大,但是不如早晨效果好。清晨和傍晚還是拍攝昆蟲的最佳時機,因為昆蟲需要太陽的熱量保持能量,早晚時分它們的活動能力比較弱,有利於拍攝。

  除了選擇正確的時機,還可以通過一些小附件來減小風的影響,比如Wimberley公司生產的Plamp***Plant Clamp***。簡單地說這個附件就是一個用塑料製成的短臂,一端有特殊設計的夾子用於固定被攝物,另一端可以固定在三腳架或者其它固定物上。短臂的方向可以任意調解。使用這類附件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在連線好夾子和三腳架後,不要隨意移動三腳架,否則會拉壞連在一起的被攝物。在有微風的情況下,Plamp的作用比較明顯,特別是對於高莖的植物或者棲息在上面的昆蟲。Plamp通常可以讓拍攝者降低1-2檔快門速度,這樣就可以使用更小的光圈以獲得足夠的景深。

  除此之外以前還看到過有人介紹:利用自制的半透明塑料帳篷把整個佈景遮起來,拍攝者和裝置都在帳內操作,估計效果應該不錯,不過沒幾個人願意費那麼大的周折,更何況拍攝一些特定的題材也並不適合。

  其實克服風的影響最有效的辦法是等待,按照我的經驗,一般的小風總會有瞬間寧靜的時候,只要有足夠的耐心總能找到恰當的時刻按動快門。正巧,前幾天翻看John Shaw’s Closeups in Nature,作者在其中一張片子的題注裡提到,他在Texas拍攝時便有自稱攝影師的路人勸說他:Texas永遠沒有風停的時刻,所以拍攝微距應該在正午進行,並使用較快的速度。

  還有一個解決辦法是使用連拍功能,前面說過,微風總會有瞬間的寧靜的時刻,同樣道理,它們也會在瞬間毫無徵兆地來臨。連拍通常能夠保證一個系列裡至少有一張是滿意的。我知道你肯定會心疼膠片,不過如果你象我這樣每次花半個小時擺好一個姿勢然後再拍攝,大概就不太在乎幾張膠片了更何況,保留一些拷貝可以用於出版、投稿等等,原始的幻燈片效果遠好於複製品和列印片。

  2:正確選擇焦平面

  我們都知道微距攝影的景深非常小,無論鏡頭焦距是多大,在1:2的放大倍率下,f22對應的景深大約只有6mm;而1:1時f22對應的景深只有2mm。所以在拍攝時應該儘量仔細選擇焦平面的位置,把需要表現的細節儘量放在一個平面內,並使這個平面與膠片平面***相機後背***平行――請注意“焦平面”和“膠平面”的區別。比較簡單的情況,比如拍攝蝴蝶,如果蝴蝶的翅膀是並在背上的,那麼最保險的辦法是把機背調整至與翅面平行,這種情況下即使f8、甚至f5.6的光圈也可以擁有足夠的景深***視具體放大倍率而定***。

  焦平面的選擇實際上應該是拍攝過程中耗時最多的一個過程,經過精心的選擇,圖片的質量可以得到明顯的提高。當然,焦平面的選擇也沒有什麼一定之規,蝴蝶也可以從頭部正面、側面、甚至尾部拍攝,這裡的準則是:一定要把你要表現內容儘量放在一個平面內,拍攝時要做到心中有數,哪些東西在膠片上是清楚的,哪些不是。有景深預測功能的機身這時候就發揮用處了,雖然預測的效果不見得完全準確,但是至少能給你一個參考。

  3:拍攝昆蟲時把頭部和眼睛的細節特徵表現出來

  和拍攝人像一樣,如果主體的眼睛沒有合焦,整張片子就顯得缺少了神采。不過要使昆蟲的複眼清晰也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首先,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快速準確地判斷出昆蟲的眼睛在什麼地方。大家不用笑,這個是事實,有些情況下,甚至可能頭尾的方向都會搞錯。擁有一定的自然生物知識是拍攝好生態照片的保證,相比一些西方國家,我們這方面做得不是很好。其次,昆蟲的複眼大多不是簡單的平面結構,而成球形、腎形等等,在景深已經非常小的情況下,把這種立體結構表現清楚並不容易。昆蟲的複眼一般也並不在身體的軸線上,所以如何選擇焦平面的確很頭疼。以蝗蟲為例,如果從側面拍攝,焦平面應該選擇在凸出複眼的最高點和身體軸線之間的位置,這樣可以充分利用前、後景深的空間,使得儘量多的細節落在景深內。這個小技巧需要實際練習才能掌握。

  4:控制光線的方向和質量

  前面提到過,拍攝微距應該儘量避免很“硬”的陽光直射,一方面反轉片的寬容度比較小,較強的太陽光容易產生高反差,超出寬容度的範圍,應該有的細節都被抹掉了。另一方面,直射光容易在光滑表面產生強反光,區域性的高光不但沒有細節,而且容易產生刺眼的感覺,破壞片子的整體效果。所以在拍攝微距時應該採用各種辦法控制光的質量。比較之下,散射光能夠產生最好的效果,使整個畫面被均勻照亮。

  在直射陽光下,可以使用柔光板或者傘進行散射,對於微距來說並不需要很大的遮擋面積,一塊很小的柔光板就足夠了,攜帶起來也很方便。大多數微距攝影是在多雲的天氣或者樹蔭下進行的。這種情況下,一塊琥珀濾鏡***81系列***可以幫助過濾掉那種不討人喜歡的藍灰色調,使紅色調的東西更鮮豔。

  在拍攝具有光滑表面的物體時,比如甲蟲,或者表面有蠟質的植物,如杜鵑、夾竹桃等,要小心使用閃光燈,因為閃光很容易產生區域性高光。最好將閃光燈的補償指數減小2-3檔,並注意閃光入射的角度。

  很多情況下,被攝物背光一面的細節不容易表現出來,甚至會產生討厭的陰影,這時候可以在相應的位置用反光板補光,不僅可以點亮區域性,而且還可以通過選擇反光板的型別來改變區域性的色調。我個人比較喜歡使用金色或者金銀混色的反光板,因為暖色調的東西總是比較討人喜歡的。這點對於經常在清晨林蔭下拍攝的朋友也許比較有幫助。
 

數碼攝影入門基礎知識
數碼照相機長期存放的技巧
相關知識
數碼攝影微距注意事項
數碼攝影入門注意事項
攝影入門注意事項有哪些
人像攝影外拍注意事項
人像攝影姿勢注意事項
人像攝影構圖注意事項
弱光攝影五個注意事項
中考數學解題時的注意事項和解法技巧
大便次數多的原因和注意事項
拍攝月亮的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