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論文反思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5日

  畢業論文是學生多年習得的專業知識和學術理念的精華體現,但其現狀不盡如人意,那麼該反思是什麼原因造成的。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首先,指導學生建立 論據收集本 , 豐富自己的素材儲備庫。同時,教師在每天的課堂教學開始之前,可以要求學生將自己平時積累的素材在課堂上分享。也可以讓同學們把素材本互相傳閱、交流,這樣一個同學所積累的素材變為全班同學的素材。例如:"著名主持人楊瀾當年放棄央視主持工作,毅然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進修新聞傳播學,而今成為我國最著名的女主持人之一。"這一素材通過大家討論,發現這個素材可以用於:學會放棄、堅持等話題之中。學生通過這樣的機會,素材積累增加了,素材運用方向也增多了。

  其次,教師還要指導學生思考、挖掘素材運用的主題,選取不同的立意角度,針對具體文題提出符合題意並具有文化價值的論點,就能夠達到舊瓶裝新酒-創新的目標。例如:學生平時非常熟悉的"司馬遷發奮著書"的素材,很多學生會從司馬遷在逆境中奮進,還會從司馬遷不畏艱難著書等方面來利用這些素材。但是如果學生從更深的角度如"學會放棄,舍小我全大我",以及從相反的角度如"時勢造英雄,如果沒有當時的社會制度又怎麼會有司馬遷的發奮,又怎麼會有《史記》的流傳"等,這些相反或者是更深層次的角度進行立論,這對於學生的素材出新也是一條便捷的途徑。

  長期堅持,學生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就可以積累一定量的具有文化內涵的論據素材以及形成對於文化現象的思維習慣。所以,素材積累不僅要多而精,更要會思考和運用。

  三、教師要經常推薦優秀議論文,擴大學生閱讀量,培養學生的語感和良好的閱讀習慣。

  四、教師更要教給學生分析說理的方法,摒棄 觀點+材料 的簡單模式。

  高考作文評審組曾這樣評價:高考通常有一類考生,他們寫議論文的時候,只會提觀點和擺材料,通篇作文沒有一點自己個人的意見和看法,這類考生往往缺乏對事物的認知和辨析能力,這類作文只能給到中等或以下檔次。

  通俗地說,證明給人看的過程,就是分析、論證。因此,教師要教給學生分析說理的基本方法,讓學生學會擺事實,講道理。論證方法常用的有以下五種:

  1、因果分析法:就是抓住論據所述的事實,並據此推求形成原因的一種分析方法。這種分析法就是從因果關係上把論點與論據聯絡起來。具體說,就是對事例中的行為,沿著 為什麼 這條思路,探求其根源,發現其本質,使內容逐步深化。

  如:三國時的馬謖乃蜀軍一員大將議論文教學反思議論文教學反思。鎮守街亭,他把二十萬大軍駐紮在高山上,久經沙場的老將王平力勸他撤離此山,理由讓在場的將士信服,但唯有馬謖仍然堅持自己的意見,結果被司馬氏圍山斷水,放火燒山,蜀軍不戰而亂,幾乎全軍覆沒。馬謖也依軍法被處斬,身首異處。

  街亭失守,是因為馬謖不懂兵法嗎?不,他自幼熟讀兵法,曾獻計於諸葛亮,使其七擒孟獲,平定南方邊境;又離間曹睿與司馬懿,使司馬懿被罷官歸田。馬謖的失敗,是因為他狂妄自大,固執己見,不能聽取別人的正確意見。

  2、假設分析法:運用逆向思維對論據作反向假設,推測在這種虛擬的條件下可能產生的某種結果,從反面論證論點的方法。運用幾個假設複句要從實際出發,當然從不同的角度來假設,分析會比較全面,說理也比較深刻,行文也會增強氣勢。

  如:某同學在論證 信念 的重要性時,引用司馬遷的例子,說他受了腐刑之後, 但他沒有***,是完成《史記》的信念支撐著他,使他有了繼續活下去的勇氣和決心。這個信念支撐著他,讓他最終完成了《史記》。 接著,這個同學分析道:如果司馬遷沒有一定要完成《史記》的信念,那麼他絕沒有那麼頑強的意志活下去,那司馬遷其人也不會為後人所知,今天還會有這麼完整而珍貴的、被譽為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的歷史資料《史記》嗎?正是信念,支撐著司馬遷,使之成為了一位偉大的文學家、史學家。

  上面文字在舉例後,接著用 如果那麼 從反面假設分析,從而論證信念的重要性。

  3、對比分析法:舉出正反兩個例子從而構成鮮明的對比,然後用比較對照所得出的結論來聯絡論點的方法。對比評析法適用於對比論證,分析文字圍繞對比展開,對比後的結論要與論點相吻合議論。

  如:普希金說: 大石攔路,勇者視為前進的階梯,弱者視為前進的障礙。 強者有頑強的毅力,對 攔路石 毫不畏懼,把它當作鍛鍊自己的機會,而後一種人因為缺少一股拼搏的毅力,不懂得成功來之不易,光看到別人的成功,看不到成功所付出的艱辛的勞動,面對 攔路石 知 難 而退,或者三天打魚,兩天晒網,最終還是一事無成。

  4、引申類比法:這種方法,就是把列舉的事例加以引申或類比,聯絡實際,突出其觀點的現實意義。

  如:英國數學家多番維爾傾注了三十多年的精力,把圓周率值推算到小數點後八百多位。可是後人發現,他在第三百多位時就出現了錯誤,也就是說,他後面二十來年的努力都是白費。科學是容不得半點馬虎的,多番維爾如果能在推算過程中經常客觀地審查自己的步驟和資料,就可能不會留下這個遺憾了。科學如此,人生又何嘗不是?常常聽人後悔自己什麼做得不好,什麼不該做,事後再多的悔恨也於事無補,我們應該從中吸取教訓,對 出 的意義有一個更好的認識。

  這段話由英國數學家多番維爾的事例,引申出 一個人做人、處事或認識社會應 出乎其外',審察反觀,這樣才不會犯錯 的道理。把事例引申類比,從而使讀者從中得到啟發和教育。

  5、論據引申法:舉了一個例子作為論據,論據裡面存在某種苗頭,就著這個苗頭引申出去,設想出某種結果。

  如:繆賢心胸開闊,他發現藺相如的才德,並 不因為他出生卑賤而瞧不起他,而是不怕群臣嘲笑,把藺相如推薦給趙王,得以出使秦國。藺相如此去吉凶難料,雖然他有勇有才,但未必能旗開得勝,若是此去非但沒有換回秦國的城池,連 天下所共傳寶 的和氏璧也被秦國奪走了,辱沒了趙國的威名,那麼趙王一怒之下,恐怕不只是殺了藺相如一個了事,連繆賢也將因推薦庸才之過而受到牽連。但繆賢並不懼怕這些,他識才敢用,非常信任藺相如,置個人安危於不顧,毅然把藺相如推薦到趙王面前。若非出於對國事的關心,是難以做到的。

  材料分析的方法有許多。同一論據,可以採用多種分析法,到底用哪一種,要視具體情況而定。而且,有時常綜合運用幾種方法。但無論運用哪種方法,都必須記住,分析的目的是為使論據更好地證明論點,使論點更加突出,更具說明力,因此,分析必須緊緊地圍繞論點議論文教學反思教學反思。

  總之,議論文寫作教學是一項艱鉅的工程,既需要牢牢打好基礎,又需要巨集觀的構建能力,更需要微觀的精雕細琢工夫。教師必須要循序漸進,有條不紊,既要激發學生的議論文寫作興趣,又要引導學生逐步掌握議論文寫作的寫作技巧,最終才能開啟學生思路的閘門,啟用學生的寫作思路的靈感,寫出有思想內涵和獨特個性的議論文。

  篇二

  我將論文格式編排和論文結構的反思放在論文答辯部分來闡述,因為這兩方面內容是畢業論文答辯時答辯老師最容易發現的問題。

  論文格式方面

  排版:師大的畢業論文文理學科都有具體的要求。諸如對標題、字型、字號、行距都有具體要求,請大家詳見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或是理科版。以下將筆者在論文寫作中所注意的其他格式問題與大家做一個分享。

  腳註:很多同學忽視對腳註內涵的重視。腳註作為對文中引文的註釋或者資料的說明,對文章的例證分析起到很好的解釋說明作用。腳註的方式也是多樣的,就我所理解的如情況介紹性腳註、概念解釋性腳註、現象表述型腳註、文獻內容型腳註、材料轉引型腳註等等。筆者就充分利用腳註對文章內容進行詳解。

  很多同學忽視了對腳註的編撰,將引文來源以參考文獻的形式呈現,沒達到論文寫作的技術規範。

  另外,還有一些小的問題,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視。標點符號、斷行、錯別字,這些都是老師在論文翻閱中很容易發現的問題。圖例,論文中的圖例都要按順序編寫,並有圖名和圖例說明。附錄,附錄放在正文之後,其次是參考文獻、摘要等翻譯,最後是致謝。致謝中可以不提及自己的指導老師,如果論文寫作有問題,答辯也有問題,難道是指導老師的問題?頁碼和目錄,目錄可以選擇自動生成,那樣格式不容易出問題,當然也可以不做目錄;頁碼是可以做的,方便答辯時翻閱,頁碼居中。封面,封面是必須有的,這個不解釋。

  論文答辯方面

  答辯時間和地點希望大家不要記錯,提前到場,寧勿遲到,後果自負。

  答辯方式由答辯主席安排。或全體在場,依次陳訴、回答問題。如每個同學5分鐘陳訴後,老師現場提問並要求學生進行解答。或全體在場或按順序進場,學生依次陳訴,等待所有同學陳訴完畢,按順序進行問題解答。其他同學陳訴期間,學生可以自我思考,這種答辯方式給了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

  答辯過程介紹

  論文陳訴部分:筆者鞠躬並進行自我介紹,入座。首先筆者就自己畢業論文的選題意義進行介紹,其次筆者對論文結構進行簡單陳訴和內容總結。最後筆者提出了研究的侷限與創新,請各指導老師批評指正。

  論文陳訴部分,建議大家結合自己的論文內容進行闡述就ok了。有的學院要求做ppt,你就做唄。你需要攜帶一份論文,方便提問與回答。另,可以在答辯前將自己的答辯思路記錄下來,方便閱讀與答辯闡述。筆者認為結合自己的論文回答老師的問題是最和諧的解答方式,因為他提及的問題一般是他覺得你行文中沒有重視到的問題,你可以進行相關問題闡釋。 提問環節:***問題總結***

  以下內容為筆者對自己所在的小組在答辯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歸納總結。

  技術問題:1、論文格式不標準包括錯別字、標點符號、腳註格式等內容;2、文獻引用方面,腳註和參考文獻有問題;3、英文翻譯有問題;4、致謝有問題;5、標題格式有問題,副標題前為破折號,題目不用書名號。

  結構問題:1、論文題目概念界定有問題,實踐與論文主題脫節,題目需改;2、論文題目定義有問題,題目需改;3、案例描寫過於累贅,需改;4、現象的陳訴和問題的提出出現邏輯

  第2 / 3頁

  混亂,需調整論文結構,明晰層次;5、案例描寫過於白描化,不符合學術論文規範,需改;

  6、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不明,全文缺乏討論性,無研究價值;7、學生學術引用不標準,亂用概念。

  提問方向:答辯老師在學生答辯過程中會根據學生論文內容進行提問。筆者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提問現象:

  1、 針對你所研究的問題的學術史進行提問,諸如研究概況、現狀等等;

  2、 針對你所研究的問題的概念進行提問,諸如你理解的新型師生觀是什麼等等;

  3、 針對你所研究的問題的開展方式進行提問,諸如你是怎樣進行合作學習的等等;

  4、 針對你所研究的問題研究方法及其利弊進行提問,諸如文獻研究和案例研究優缺點等等;

  5、 針對你所研究的問題的研究思想進行提問,諸如你是怎樣採取論文寫作和案例研究的,你的指導思想是什麼等等;

  6、 針對你所研究的問題的具體內容進行提問,諸如在第幾頁第幾行你說到什麼什麼,你是怎麼理解和運用的等等;

  7、 針對你所研究的問題的指導思想和具體操作的比較進行提問,諸如理論與實踐之間有什麼差別等等;

  8、 針對你所研究的問題的特點進行提問,諸如情境教學在教育中尤其是歷史教育中有什麼特點或優缺點等等;

  9、 針對你對問題的解決方式的價值和普適性進行提問,諸如你的操作模式是否具有普遍操作意義等等;

  10、 針對你的論文的研究缺陷進行提問,諸如你在論文中忽視對學生的培養,你是怎樣看待新型師生關係中學生的培養方式的等等;

  11、 針對你的論文的研究方法和引用書籍進行提問,此問題主要在於擴充性回答,諸如你看的什麼書都說了什麼,你所瞭解的其他的研究方法等等;

  12、 針對你的論文所涉及的交叉學科知識進行提問,此問題也屬於擴充性回答,諸如做資料分析時p和z指的什麼,互動式網路環境下的教學都有哪些手段等等。

  總結前文中對提問現象的分析,筆者認為答辯老師在提問時主要針對論文結構和論文研究方式進行提問,凡認真作文者,答辯毫無問題。

  最後,姐還要再得瑟一下。姐的論文問題不大,老師對我的提問也很簡單,姐的答辯很順利的過了。更為重要的是,曉東哥哥小小的表揚了我的論文,在他看到的實踐案例寫作中,不若其他同學過於贅述案例操作,比較好的做到了點面結合,面上的擴充套件比較好。我好高興啊,得瑟啊,得瑟。因為曉東哥哥是個很認真的學術哥哥,答辯之前最怕他挑問題嘛。哈哈。 啦,祝大家答辯順利,然後畢業。

>>>點選下一頁閱讀更多關於“畢業論文反思”

初三化學的教學反思
初二生物反思
相關知識
畢業論文反思
明天我們畢業課文反思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畢業論文
柏拉圖的哲學思想畢業論文
電子商務發展思考畢業論文
電子商務思考畢業論文
關於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畢業論文
關於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畢業論文
馬克思哲學的畢業論文
馬克思哲學的畢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