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時事點評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1日

  高考政治考試中,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理論觀點對時事政治進行理解,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

  時事評論背景:

  日前,某網2016年度影響力作家評選榜單揭曉,把莫言、餘華、麥家、劉慈欣的得票數加起來,也遠遠比不上一位暢銷書作家,引來爭議紛紛,甚至有人感慨“文學也進入了看臉的年代”。

  時事評論觀點:

  毋庸置疑,在這個新的媒介時代,快餐文學有巨大的市場。然而,迎合受眾的傾向、批判精神的匱乏,也使許多網路作品在傳播量驚人的盛景中,呈現出底色淺薄、筆力有限的隱憂。但是,我們無須過慮,也沒必要用單一的維度評價包羅永珍的文學。

  “文學即人學。”好的文學作品之所以特別,往往是揭示了人性中共同的東西。作家路遙寫《平凡的世界》時,長期在窯洞閉門創作,一寫就是6年,甚至很少見到太陽,“對自己很殘酷”,但寫出了在冷硬如鐵的現實裡洋溢的詩意理想以及人性的溫暖。從這個角度講,我們需要關注的是,現在還有多少作家能像路遙一樣,潛心創作真正有分量的好作品。

  如果說當前的文學格局,一半是海水,代表單向傳播、靜水深流的傳統文學;另一半是火焰,代表互動頻繁、熱火朝天的網路文學,那麼兩者之間是否存在一條可以融通的路徑?這值得深思。網路寫手一邊寫一邊釋出,及時接收讀者反饋,並按照市場和受眾需要隨時調整方向,徹底顛覆了傳統出版模式,不再將創作成果單向“塞”給讀者,而是主動吸納讀者反饋。這對略顯“曲高和寡”的傳統文學而言,是否也是一種啟示?無論如何,把書寫得“形式活”“接地氣”,不會是一個減分項。

  創新是文藝的活力之源。曾對文藝創作提出希望,“在提高原創力上下功夫,在拓展題材、內容、形式、手法上下功夫,推動觀念和手段相結合、內容和形式相融合、各種藝術要素和技術要素相輝映,讓作品更加精彩紛呈、引人入勝”。顯然,傳統文學也需要面對這個時代,學會與當代人的閱讀習慣共存。跨出這一步,既要有面向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傳播意識,也要有對現實生活的深切觀察,最好還無損於思想高度和精神核心。

  對堅守傳統的作家而言,還是應保持更開放的姿態,學會通過與讀者受眾交流來更好地把握時代精神。只有對社會熱點多一點挖根究底,對作品形式多一點推陳出新,才能錘鍊出真正屬於這個時代的文學精品。在這個價值多元的時代,與其爭議快餐文學與傳統文學孰是孰非,倒不如努力相互借鑑,共同進步。這才是當代作家應有的擔當。

  ***二***

  時事評論背景:

  辛辛苦苦拿到了會計師證、建築師證,卻沒有從事相關行業,豈不白費了心血?別急,有人替你盤活“閒置資源”。據媒體披露,現在有專門的網站充當中介,將各種執業資格證書“掛靠”在相關企業,持證人不用上班,僅憑“出租”證書就能獲得不菲的報酬。

  時事評論觀點:

  這還沒完,中介不光幫您往外租證,還能助您考證。河北某高校一名大三的學生,就享受到了如此周到的“全程服務”:考前有輔導,考後包註冊,在最短的時間內讓你獲得執業資格。當然,條件是你得把證書委託給我掛靠出去,讓我倒手賺差價。

  中介很忙,折射“掛證”亂象背後有一條環環相接的灰色利益鏈。一方面,企業參與專案投標,都得擁有數量不等的持證員工。像建築師一類的資格考試通過難度大,持證人數本就不多,通過“租”證,既節省了費用,又提高了競標能力。另一方面,“掛靠族”能把手裡不用或多餘的證書變現,無需工作即可賺錢,這樣的“不勞而獲”讓不少人趨之若鶩。

  違規掛靠執業資質讓三方得利,看似皆大歡喜,但埋下了不安全的種子。在建造、結構、環評等職業資格准入類的領域,不具備相應資質的機構憑著掛證“捷徑”從事專業工作,必然會引發工程質量安全問題。前些年北京某中學一工地發生坍塌,造成重大人員傷亡。事故背後恰是專案負責人存在“掛證”行為。

  掛證亂象不減,暴露出監管“跟跑”的狼狽。近年來,各個部門都曾進行過專門清理和整頓,但並沒有根除“病根”,關鍵在於一些管理人員對企業的資質審查還停留在“紙上監督”“材料監管”,涉及申請企業、註冊人員、工程專案的相關資訊,要麼收集不真實、不完善、不全面,要麼各成一體、彼此分離、難以共享,無法及時進行查詢和比對,直接導致了“人證分離”的現象很難被發現和查處。

  實際上,類似因資訊缺失或相互孤立造成的監管失效還有不少。比如,有號販子偽造報銷票據,到異地騙取新農合資金,就是瞅準了大量醫療機構之間資訊互不聯通,一個醫院一個孤島,就算是經驗再豐富的稽核人員,也難辨票據真假。在如今資料海量、資訊爆炸的時代,白紙黑字也變得並不可靠。各部門、各地區之間,如果還沿襲過去的監管方式和慣性心理,而非建立起有效的資訊採集和分享機制,打破彼此的“資訊壁壘”,就很難摸清監管物件的情況,也極易留下漏洞,給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機。

  要根治掛靠資格證書、偽造報銷票據等亂象,各部門、各地區必須儘快完成資訊採集、資料整理的基礎性工作,並建立起行之有效的資訊共享機制。目前,住建部門已啟動企業、註冊人員、工程專案等資料庫和一體化工作平臺建設,實現以單位查人、以人查單位;醫保全國聯網和異地就醫結算也在加快進行。隨著資訊化程度的不斷提高,相信監管部門終將告別“紙上監督”的窘境,讓弄虛作假者無處遁逃。

  ***三***

  時事評論背景:

  扶貧工作連著千村萬戶,一策一措都牽繫著群眾福祉。作為開展扶貧工作的傳導器和宣傳冊,扶貧檔案在聯絡群眾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也有一些指導扶貧工作的檔案存在讓人看不懂、形式化等問題,讓工作打了折扣、群眾摸不著頭腦,亟待改進。

  時事評論觀點:

  公文以其本身的“嚴謹”特質,要求書寫術語規範和措辭準確,但並非要求使用一堆僵化枯燥的官話套話,看似嚴密無誤,仔細分析卻空洞無物。檔案要可讀可感,除特殊檔案外,扶貧工作中的政策和檔案都應當“好好說話”,讓群眾聽得懂、信得過、用得上,這是由扶貧工作直接面向基層的性質所決定的。

  目前,頂層設計部門的扶貧檔案越來越接地氣,力求以問題為導向,迴應群眾的所思所盼所願。反觀一些地方的扶貧檔案,卻呈現出檔案化、會議化的現象。仔細分析會發現,在這些檔案裡,成績功勞一項不捨、分析案例一竅不通、實際問題一樣不說,誇誇其談,不明所以。凡此種種,不僅使脫貧攻堅的“硬辦法”被軟化,實招被虛置,真金白銀被浪費,影響如期脫貧,還會損害黨和政府。

  強調,切實把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落到實處,不斷奪取脫貧攻堅戰新勝利。面對這一要求,施策部門更應直面問題,力戒形式主義。對於檔案制定者來說,要以赤誠相見的坦率、虛懷若谷的態度、直面問題的勇氣,把政策講透、把道理說通、把癥結理清、把辦法列明,要讓幹部便於執行、讓群眾喜聞樂見、讓舉措落地生根。表面上看,一些部門忙得“五加二”“白加黑”,製作出的檔案卻看不到問題、打不開局面、化不了矛盾,究其原因,是製作檔案“跟著感覺走”“跟著習慣走”,而不是“跟著問題走”“跟著群眾走”。心中沒有切實為民的“真誠”,眼中就有視而不見的“盲點”。扶貧檔案不是描紅繡花,而是要真誠為民,多說問題,少誇成績。

  人心向背看百姓,基層群眾認識和評價一個政黨的擔當,最樸實、最有力的經驗依據就是其作風。有人說,基層扶貧一個幹部就是一個“廣告牌”,一份檔案就是一本“宣傳冊”,生動表明了扶貧工作事關黨的執政形象。文風就是作風,言之有物,表達清晰,才能提升政府公信力,保證政策的基層信任。因此,切勿讓“追求平穩,迴避真話實話”的不良風氣侵蝕基層扶貧工作,以文字遊戲給自己留下不敢擔當、逃避責任的空間。扶貧檔案事關擔當,莫擺花架,要出實招,要問疾苦,只有如此,才能贏得群眾支援。

  制文有規範,檔案有真義,其義在於以人民的福祉為出發點,直面問題,勇於任事。群眾評價扶貧工作的成效,不會以開了多少會、發了多少文作為標準,只會以做了多少工作、取得多少實效、脫貧穩不穩定來衡量。從這個意義上講,作為工作抓手的扶貧檔案做到“好好說話”,拜群眾為師,以問題為師,才能真正在基層汲取前進的力量,引導幹部群眾共同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

<>的人還:

高中時事政治分析
考前自主複習實現高考完美衝刺
相關知識
高中政治時事點評
高中政治時事熱點評論範文
高中政治時事熱點評論精選
高中政治時事熱點評論
高中政治時事熱點評論作文
高中政治時事評論精彩範文
高中政治時事新聞評論集錦
高中政治時事評論大全
高中政治時事評論精選
高中政治時事評論彙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