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辯證法學習內容總結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7日

  辯證法是高中政治必修四的內容,學生主要需要學習哪些知識點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中政治辯證法學習內容

  1聯絡的觀點:含義、特點***普遍性、客觀性、條件性、多樣性***

  ***1***聯絡的普遍性和客觀性原理

  【原理內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處在普遍聯絡之中,沒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整個世界就是一個普遍聯絡的統一整體。事物的聯絡又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人們不能否認和割斷事物之間的客觀聯絡,也不能主觀臆造聯絡。

  【方法論】:要求我們堅持用聯絡的觀點看問題,具體地分析事物之間的聯絡,根據事物的固有聯絡改變事物的狀態***改變條件創造條件***,建立新的具體聯絡。

  運用:東西部經濟協調發展;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生態四個目標

  ***2***因果聯絡原理

  【原理內容】:

  唯物辨證法認為,引起和被引起的關係就是因果聯絡,任何事物都處於因果聯絡之中,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因果聯絡具有普遍性、客觀性、條件性。

  【方法論】:

  這就要求我們承認因果聯絡的普遍性和客觀性,要求我們善於總結、善於反思找原因,提高人們實踐活動的自覺性和預見性。

  ***3***整體和部分關係原理

  【原理內容】:

  ***1*** 整體和部分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絡。 ***2***整體居於主導地位,統率著部分。整體具有部分根本沒有的功能。當各部分以合理結構形成整體時,整體功能就會大於部分之和。當部分以欠佳的結構形成整 體時就會損害整體功能的發揮。***3***整體和部分二者不可分割,相互影響。整體的效能狀態及其變化會影響到部分的效能狀態及其變化。部分也制約著整體,甚至 在一定條件下關鍵部分效能會對整體的效能狀態起決定作用。

  【方法論】:

  ***1***要樹立全域性觀念,辦事情要從整體著眼,尋求最優目標。***2***搞好區域性,使整體功能得到最大發揮。

  運用:地方與中央的關係;反對地方保護主義;西部大開發;經濟結構調整;國企改革中抓大放小

  2、發展的觀點

  ***1***事物是變化發展的原理

  【原理內容】:

  一切事物都處在永不停息的運動、變化和發展之中,整個世界就是一個無限變化和永恆發展的物質世界,發展是新事物代替舊事物的過程。

  【方法論】:

  要求我們堅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1>要把事物如實地看成一個變化發展的過程。<2>要明確事物處於怎樣的階段和地位。

  ***2***物質與運動的辯證關係

  運動與物質密切聯絡,不可分割。首先,物質是運動的物質,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其次,運動是物質的運動,物質是運動的主體。離開物質談運 動,或者離開運動談物質都是錯誤的。我們既要反對離開物質談運動的唯心主義觀點,也要反對離開運動談物質的形而上學觀點。

  3、矛盾普遍性原理

  【原理內容】:

  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對立又統一的關係,即對立統一。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中,並且貫穿於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即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方法論】:

  要承認矛盾的普遍性與客觀性,敢於承認矛盾、揭露矛盾;善於全面分析矛盾,運用一分為二的觀點,堅持兩分法、兩點論,反對片面性、一點論

  4、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原理內容】: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其特點。矛盾的特殊性表現在,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點,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發展階段各有不同的特點,矛盾的雙方各有其特點。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千差萬別的內在原因。

  【方法論】:

  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5、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係原理

  【原理內容】:

  矛 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辯證統一、相互聯結的。普遍性寓於特殊性之中,並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沒有特殊性就沒有普遍性。特殊性也離不開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 的特殊性也是沒有的。二者在不同的場合可以相互轉化。在這個場合為普遍性的東西,到另一場合則變為特殊性。在這個場合為特殊性的東西,到另一場合則變為普 遍性。

  【方法論】:

  ① 有助於我們掌握由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認識秩序。②有助於我們掌握一般號召和個別指導相結合,“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解剖麻雀”,“抓好 典型”等科學方法。③有助於我們理解和把握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同各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原則,以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6、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辯證關係原理

  【原理內容】:

  在複雜事物發展過程中,處於支配地位,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的矛盾,叫主要矛盾,其他處於從屬地位、對事物發展不起決定作用的矛盾叫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賴、相互影響,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方法論】:

  善於抓住重點,集中主要力量解決主要矛盾;學會統籌兼顧,恰當地處理次要矛盾;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7、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辯證關係原理

  【原理內容】:

  在 事物內部居於支配地位、起主導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處於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導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 方面的關係是對立統一的。事物的性質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規定的,次要方面對事物的性質也有一定的影響。二者在一定條件下也是可以相 互轉化的。

  【方法論】:

  要求我們看問題時既要全面,又要善於分清主流和支流,弄清事物的性質

  8、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1*** 唯物辯證法關於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理論,是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的理論依據。

  ***2***所謂兩點論,就是在認識複雜事物的過程中,既要看到主要矛盾,也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認識某一種矛盾時,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也要看到矛盾的次 要方面。所謂重點論,就是在認識複雜事物的發展過程中,要著重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認識某一矛盾時,要著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3***兩點論和重點論是緊密相聯的。兩點是有重點的兩點,重點是兩點中的重點,離開兩點談重點,和離開重點談兩點,都是錯誤的。我們應該把兩點論和重點論統一起來,看問題既要全面,又要善於抓住重點和主流。

  9、內因和外因辯證關係原理和方法論

  【原理內容】:

  <1>事物變化發展是內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2>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3>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4>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

  【方法論】:

  這一原理要求我們觀察事物、分析問題時,要重視內因的作用,也不能忽視外因的作用,即要堅持內外因相結合。

  10、量變和質變相互關係原理及方法論

  【原理內容】:

  <1>世界上任何事物的變化發展,都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量變和質變是事物變化發展的兩種狀態<2>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準備<3>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方法論】

  用量變引起質變的道理看問題。<1>堅持適度原則,控制量變的限度<3>在量變達到一定程度時,要不失時機地促成飛躍<3>要重視量的積累,為質變創造條件。

  角度一:

  任何事物的變化發展都是首先從量變開始,沒有一定程度量的積累,就不會有事物性質的變化***也不會有飛躍和發展***,即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準備。這要求我們要重視量的積累。

  角度二:

  量變達到一定的程度時,必然會引起質變,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因此,當我們需要保持事物性質的穩定時,就要把量變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內,即堅持適度原則。

  角度三:

  事物的發展最終要通過質變來實現,沒有質變就沒有發展。所以,在量變已經達到一定程度,只有改變原有性質才能向前發展是,就要不失時機的促成飛躍。

  角度四:

  不僅事物在數量上的增減會引起質變,而且事物在總體上數量不變,只是由於構成事物的成分在結構和排列次序上發生了變化,也能引起質變。這就要求我們要“學會優化結構”,研究事物的結構

  11、事物發展前進性和曲折性相統一的原理和方法論

  【原理內容】:

  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而發展的道路則是迂迴曲折的,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進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進,是一切新事物發展的途徑。

  【方法論】:

  既要堅定信心,又要準備走曲折的路。要正確對待我國社會主義事業前進中遇到的困難。和人生道路上的曲折。

  12、唯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根本對立原理

  原理內容:

  唯 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是兩種根本對立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觀點是承認矛盾,主張用聯絡的、發展的、全面的觀點看問題。形而上學的根本觀點是否 認矛盾,孤立地、靜止地、片面地看問題。二者最根本的分歧在於是否承認矛盾,是否承認事物的內部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

  應用範圍:

  應用這一原理,說明我們在實際工作中,要堅持聯絡的、發展的、全面的觀點,反對孤立的、靜止的、片面的觀點,說明堅持唯物辯證法,就可以使我們在學習和工作中避免或減少失誤,少走彎路,在社會主義事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做出更多的貢獻。

  高中政治辯證法易錯知識點

  1.任何事物都處在聯絡中,任何事物之間都存在聯絡。***前對後錯。事物是普遍聯絡的,聯絡又是具體的、有條件的。***

  2.事物的聯絡是客觀的,因而人們無法改變事物之間的聯絡。***人們可以改變事物之間聯絡存在的條件,建立新的具體的聯絡。***

  3.自在事物的聯絡是客觀的,人為事物的聯絡是主觀的。***兩種聯絡都是客觀的***

  4.事物的存在和發展是有條件的,條件是可以改變的,改變條件是無條件的。***改變條件也是有條件的***

  5.一切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這是無條件的。***該說法正確***

  6.整體和部分的關係就是系統和要素的關係。***注意“一定意義上”才是***

  7.整體功能總是大於部分功能之和。***只有部分以合理的結構形成整體時,整體功能才大於部分功能之和***

  8.發展是運動變化,運動變化就是發展。***只有前進行上升性的運動變化才是發展***

  9.運動是物質的唯一特性。***客觀實在是物質的唯一特性,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

  10.誇大相對靜止,否認絕對運動是相對主義和詭辯論思想。***誇大相對靜止,否認絕對運動是形而上學的靜止觀***

  11.沒有質變就沒有發展,質變就是發展。***前對後錯。發展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但只有前進性的量變引起質變才是發展***

  12.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量變必然引起質變。***前兩句對後一句錯。量變達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質變。***

  高中政治學習方法

  第一,課後回憶。

  回憶學習了哪些知識,重點是什麼,老師是如何分析和解決知識的,象過電影一樣。可以一個人單獨回憶,也可以幾個人一起相互啟發,補充回憶,可以按筆記回憶,也可以按教材綱目回憶。

  第二,及時複習。

  同學們在學完一定教學內容後,有目的地及時複習和鞏固知識,可以加深和鞏固對教學內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學習後發生的急速遺忘。根據遺忘曲線,識記後的兩三天,遺忘速度最快,然後逐漸緩慢下來。

  因此,對剛學過的知識,應及時複習。隨著記憶鞏固程度的提高,複習次數可以逐漸減少,間隔的時間可以逐漸加長。再者,政治課教學是以傳授知識、接著能力、提高覺悟為教學任務的學科,不能搞突擊複習,應日積月累,循序漸進。

  切忌在學習之後很久才去複習,這樣,所學知識會遺忘殆盡,就等於重新學習。

  第三,迴圈複習。

  這是迴圈往復,不斷重複,加深理解與記憶的一種複習方法。這種方法可用於固定的內容的複習,也適用於累加知識的複習。

  比如,多次複習一章、一單元或一本書的內容,每次複習都不是簡單機械地重複,而是螺旋式上升,不斷獲得新收穫。

  再比如,學了第一課,及時複習;學過第二課,再將第一、二課的內容全部複習一遍,如此類推,建立新舊知識間的聯絡,提高熟練程度。

  第四,概括提煉。

  同學們應該在單元或學科結束後,對學習內容進行概括提煉,確定知識要點及其相互聯絡,也就是前面提到的構建知識體系。構建知識體系,就是系統地複習、鞏固知識,應用理論並使其系統化、深刻化的複習過程。

<>的人還:

高中政治哲學原理和方法論知識點
高中政治哲學成語知識點
相關知識
高中政治辯證法學習內容總結
高中政治辯證法知識點歸納
初中政治新教材學習心得總結
高一政治必修二重點內容總結
高中政治狀元的學習方法介紹
高二政治辯證法知識點總結
高中政治辯證唯物論知識點總結
高二政治辯證法知識點複習提綱
如何才能學好高中政治的基本學習方法
高中政治生活知識點歸納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