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優秀時事評論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19日

  時事評論課能帶領高中學生走出封閉校園,學好政治課程,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高中政治時事評論,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中政治時事評論***一***

  時事評論背景:

  據新京報報道,今年9月初,湖南籍廣州生意人張湟,乘坐列車在廣州和深圳往返時,無意間發現,他從廣州站前往深圳西站,票價24.5元,返程時,從深圳西站回到廣州站,價格卻高達65.5元,故向廣鐵公司提起公益訴訟。然而,由於不具備提起公益訴訟的主體資格,其訴訟請求被駁回。

  時事評論觀點:

  的確,這是個令人遺憾的結果。同樣深感沮喪的,相信除了張湟,還有許多其他民眾。同樣的線路、里程、停靠車站,不見得增加什麼運營成本,票價卻能相差41元。張湟打官司出師未捷,意味著這筆很不合理的費用,還將很不合理地存在,不得不乘坐這趟車的人們,還要為此掏腰包。

  其實,在法院看來,也是不無委屈。將張湟拒之門外,乃是法律之規定。行政訴訟法明確規定,能夠提起訴訟的原告,必須是認為自己權益受到行政行為侵犯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為了滿足這個條件,原告就需要證明實質權益受損,具體到此案中,張湟就很有遠見地買幾張車票。

  問題是,公民個體買了車票後,這種行為就帶有很強的民事屬性,往往被視為平等民事主體之間的合同關係,約束性地適用法律,也就轉化為民事訴訟。

  而民事公益訴訟,對公民主體極為不利的是,對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只有法律規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值得一提的是,在公益訴訟的司法實踐中,檢察機關脫穎而出。

  2015年,十二屆全國人大會第十五次會議,表決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授權最高人民檢察院在部分地區開展公益訴訟試點工作的決定》,最高檢釋出《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改革試點方案》,在北京、內蒙古、吉林等13省市,進行為期2年的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改革試點。

  問題是,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不僅範圍主要被限定在了汙染環境、食藥安全等領域,更為關鍵的是,公民個體仍未見鬆綁的跡象。之前的行政訴訟法修改,儘管在馬懷德教授“草案”中醞釀,但實際修訂中,普通民眾並沒有被納入適格主體範圍。

  說到底,還是擔心個人訴訟可能帶來的訟累。

  由此,翻看歷史,張湟的失敗並非個案。從1996年福建邱建東6毛錢告電信局,到2004年郝勁鬆7告國家稅務總局、北京鐵路局等,再到清華大學博士李剛的進津費、進滬費之訴,諸多個體提起公益訴訟,在主體“關卡”面前是屢提屢敗,頭破血流。

  一些不合理的規定,只能藉助訴訟影響力,在某些機構的“覺悟”下改變。

  公民是社會的公民,社會是公民的社會。申訴、控告、檢舉,亦是憲法第41條賦予每一個公民的權利。公益訴訟立法應有實質性突破,以合理可行的方式,賦予公民個體公益領域的訴權,別讓萬千公民的公益關切,止步於司法大門。

  高中政治時事評論***二***

  時事評論背景:

  靴子終於落地了。北京時間12月15日凌晨3點,美聯儲宣佈加息25個基點,將聯邦基金利率上調至0.5%至0.75%的區間,這是繼去年12月啟動十年來首次加息後的再次加息。有人擔心此舉會給人民幣帶來進一步貶值壓力,加大資本外流。事實上,大可不必過分擔憂。

  時事評論觀點:

  美聯儲加息,說到底還是其自身調控巨集觀經濟的舉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美聯儲實施了多輪量化寬鬆政策,美元利率長時間維持在超低水平,而隨著美國經濟復甦跡象日益顯露,美聯儲退出量化寬鬆並進入加息軌道是必然趨勢。從今年資料看,11月美國PPI***生產價格指數***上漲1.3%,創2014年11月以來最大增幅;11月失業率4.6%,創2007年8月以來最低;三季度GDP增速超預期,加息是必然之舉。

  作為世界頭號經濟體,美國貨幣政策出現調整勢必會對世界經濟產生重要影響,市場高度關注美聯儲加息動態無可厚非。目前,美元仍是全球最主要的儲備貨幣和交易貨幣,全世界各種交易包括貿易支付結算、貨幣金融投資等大多使用美元,很多大宗商品也都是美元標價,美聯儲加息使得美元收緊、資本回流,確實會造成非美貨幣貶值壓力進一步加大,資本可能會流出這些國家,進而影響到各國經濟發展,加息之後的影響必須予以重視。

  同時我們也要看到,“美國一打噴嚏,全世界都感冒”的日子已經漸行漸遠。如今的全球市場,流動性不再簡單的全是美元。美聯儲加息,市場上的美元會有所收緊,反而可以使大家更多選擇相對寬鬆的歐元等來應對美元流動性緊張,以此緩解加息對全球金融體系穩定性的衝擊。並且,此次加息落地前,市場預期已持續發酵較長一段時間,大部分貶值壓力在加息前得以釋放,此次的壓力反而不會像以前那麼大。

  短期來看,人民幣匯率貶值壓力確實依然存在,但長期而言,決定人民幣匯率走向的還是我國的經濟基本面。只有我國經濟增長速度保持平穩,才能讓國內外投資者有信心,經濟形勢好,人民幣匯率維持穩定才有資本。

  今年以來,國內經濟執行中的積極變化和亮點增多:“三去一降一補”取得成效,工業、投資、消費穩中有升,服務業加快發展;11月官方製造業PMI***採購經理指數***進一步升至51.7,四季度貿易順差有望繼續保持高位;隨著債券市場對外開放和人民幣加入特別提款權***SDR***,***投資者增持人民幣債券對資本流入的積極作用也將逐步顯現。事實表明,人民幣匯率有條件繼續保持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經濟基本面能夠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中國經濟的強勁走勢,在國際上正贏得越來越多的共識。儘管年初曾對中國經濟表示擔憂,但時至年底,摩根士丹利、渣打銀行、匯豐銀行、澳大利亞國民銀行、穆迪等多家機構都陸續發聲,對中國經濟增長前景普遍表示看好。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更是在調低世界經濟增速預期的同時,調高了中國經濟增速預期。對於中國經濟巨集觀政策、結構性改革措施,外界的期待也越來越高。未來,相信在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下,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穩定的巨集觀經濟政策必能穩住市場預期,增強發展信心,推動中國引領世界經濟前行。

  高中政治時事評論***三***

  時事評論背景:

  在首屆健康中國高峰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醫學部主任詹啟敏教授提出,“儘早將體檢費用納入醫保”的建議,很有現實針對性。

  時事評論觀點:

  關於健康管理有一個說法:中國人年輕時透支健康拼命賺錢,後來又拼命用錢來挽救健康;而發達國家則非常注意日常鍛鍊和體檢。這是對待日常健康管理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以胃癌為例,目前日本、韓國的早期診斷率在80%以上,我國還不到20%。長期以來,職能部門的慣用思維是履行醫保費用的管理和監督權,醫保基金只能是針對已發生疾病在治療環節的支出,是在參保人生病或住院時使用。體檢費用不能納入醫保,也是這種僵化態度的直接反映,即“重治療、輕預防”。

  實際上,除了一些意外和遺傳,很多重大疾病都是日積月累而成。如果不早做體檢早預防,往往很難覺察,一旦疾病嚴重再去治療,往往效果不太好,所謂“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不僅增大患者痛苦與經濟負擔,讓一些家庭“因病返貧”,也同樣加大了醫保基金總額開支。

  時至今日,國內僅有零星地區將體檢費用納入醫保報銷範疇。絕大多數地方,都有“體檢費用不能由醫保報銷”的嚴格限定。體檢費用多由參保人自掏腰包,從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員工自行體檢的意願,自行體檢頻率很低。可見,體檢費用沒有納入醫保,是節約了小錢,但總的來說,卻花了大錢,對於個人和國家都不划算。

  儘早將體檢費用納入醫保,有幾大益處:首先,有利於改變整個社會“重治病、輕防病”的健康理念,將健康管理埠前移,為參保者構建預防為主、防病治病的健康防線;其二,有利於增強參保人的保健意識,擴大醫保基金的預防作用,降低得病的風險,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和企業參保;其三,有利於參保人的健康管理,體檢費用不多,早發現早治療,對自己身體的健康狀態和水平做到心中有數,從而對症下藥,有利於民眾的身心健康;其四,防患於未然,降低得病後的治療報銷壓力,起到降低醫療和醫保基金支出等“療效”,最終提高醫保基金總額的資金使用效率。

  未雨綢繆強於亡羊補牢。當下,健康中國的建設正在蓬勃開展,健康管理被提到從未有過的高度。要構建社會化防病治病的社會主義保障體系,需要對現行醫保報銷體系進行大膽探索。把體檢費用納入醫保的建議,是將“健康保險、預防為主”的理念引入了醫療保險,既體現了醫保政策的本旨,也將釋放政策關懷,提升民眾的健康水平、生活質量與幸福指數,推動大健康、大衛生和大醫學的醫療健康產業的發展,值得重視、探討。

<>的人還:

高中政治時事評論經典範文
高中思想政治精彩時事評論
相關知識
高中政治優秀時事評論
高中思想政治優秀時事評論
高中政治關於時事評論的範文
高中政治經典時事評論
高中政治精彩時事評論
高中政治有關時事評論的範文
高中政治會考時事熱點
高中政治國際時事新聞
高中政治學科時事熱點論文
高中政治會考時事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