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上學期期末模擬考試試卷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考試試卷的練習是我們的重要學習方式,我們應該認真地對待每一份試卷!下面是有小編為你整理的高三語文上學期期末模擬考試試卷,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

  一、***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自然美與藝術美

  喬延菊

  . 在中國古代,老莊主張順其自然的美學思想: “物適其性即美,失性即醜。”藝術要實現自己的審美功能,也要遵循自然美這一美學原則。唐代張彥遠有“自然者為上品之上”的主張。縱觀古今中外不同時期的美術作品,能發現舉不勝舉的“自然美”的佐證。藝術是藝術家反映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是藝術家對於真實自然生活環境狀態的瞬間定格再現,它所折射的是其生活時代和社會背景下的審美意象。有什麼樣的生活就會有什麼樣的藝術作品,不同的藝術作品都會打上典型的地域特色和時代烙印。

  古希臘人熱愛體育競技,因此健美勻稱的競技人體自然成為他們謳歌和讚揚的物件以及雕塑創作的重要題材,這也反映了當時希臘人的審美標準。說起繪畫藝術的自然美,不得不提到壁畫。古埃及壁畫和中國墓室壁畫,題材多是記錄和再現墓主人或當時人們捕魚、放牧的自然生活狀態,具有紀實性和敘事性。雖然藝術表現手法有很大差異,如古埃及壁畫人物程式化的裝飾味道很濃,中國繪畫則是以線為主,但無論服飾還是髮式及形象仍具有鮮明的地域人種特徵。中國的石窟藝術造塑同樣具有鮮明的地域性特色,如四川的樂山大佛及大足石刻具有典型的巴蜀人特徵,龍門石窟的佛像是典型的中原人特徵,雲岡石窟則具有塞外突厥人特點,等等。中國唐代的石窟壁畫將“貿鴿”、 “飼虎”這樣的悲慘宗教題材描繪成富有浪漫氣息的絲竹盈耳、彩雲飛舞的佛國極樂世界,反映了當時***、富足的社會生活和人們樂觀、自信的精神狀態。再如北宋時期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栩栩如生地描繪了北宋都城汴京的日常社會生活與習俗風情。這些藝術精華正是藝術源於生活的真實反映,它們以現實生活為原型,傳遞出自然之美,不僅成為歷史研究的珍貴資料,也讓欣賞者從中感受到審美愉悅,體現了極高的美學價值。

  照相技術出現之前,繪畫藝術的一個很重要的社會功能就是再現當時人們的自然生產生活狀態。照相技術出現之後,畫家們逐漸在自己的繪畫作品中更多地表達自身的主觀監感,而不僅僅侷限於再現自然。高爾基說:“任何藝術,不管有意識或無意識地都有一個目的,就是啟發人的某種感情,培養他對生活中某種現象的這樣或那樣的態度。”由此可見,藝術的職能並不僅僅侷限於簡單直白地再現生活。藝術來源於現實生活,通過藝術家的藝術加工,實現再現和表現的統一、反映和創造的統一.因,蓋高於生活。作為繪畫藝術,決不是生活素材的原始狀態的複製,而要為表達出藝術家內心的情感精神進行再創造。正如契訶夫所說的:“即使觀察人們已經觀察了千萬次的月亮時,也應得到自己的發現,而不是別人的已經陳舊的東西。”藝術家要在現實世界經歷很多,熟悉內在和外在的現象,將富有典型性的形象加入自身的情感體驗,把生活中富有生活美的內容通過作者頭腦的創造,具體顯現在藝術形象之中,才能產生藝術美。藝術家的工作是運用“美的規律”,把在社會實踐中認識到的社會生活的客觀內容,恰到好處地熔鑄到藝術作品之中。

  羅中立的油畫<父親》打動人的原因,在於它並非只是呈現一位普通老農形象,而是其中蘊涵的典型生活環境下的典型性格給人帶來巨大的視覺和情感衝擊,給每一位中國人一種親情的精神震撼。這是藝術家對大量的人物進行觀察後,按其生理屬性、社會屬性以及階級屬性外化後的特徵精心創造完成的。車爾尼雪夫斯基認為:“美是觀念與形象的一致,觀念與形象的完全融合。”然而要實現這種一致與融合,藝術家就必須在深厚的生活基礎的前提下,表現出自己的思想和人格。

  1.下列關於“自然美與藝術美”關係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藝術遵循了自然美這一美學原則,就能實現最高的審美價值。

  B.隨著照相技術的出現,繪畫藝術的社會功能就不僅僅侷限於簡單直白地再現生活。

  C.生活中富有生活美的內容通過作者頭腦的創造,加入獨特的情感體驗,具體顯現在茲朱形象之中,才能產生藝術美。

  D.真正的藝術精華正是藝術源於生活的真實反映,以現實生活為原型,表現自然之美。

  2.下列說法中,不能支援“藝術要高於生活”這一觀點的一項是*** ******3分***

  A.隨著時代的發展,藝術家在自己的作品中更多地融入自身的主觀情感,自覺不自覺地給人以某種感情啟發。

  B.藝術來源於現實生活,通過藝術家的藝術加工,實現再現和表現的統一、反映和創造的統一。

  C.藝術是藝術冢反映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是藝術家對於真實自然生活環境狀態的瞬間定格再現。

  D.繪畫藝術並非生活素材的原始狀態的簡單複製,而要為表達出藝術家內心的精神情感對其進行再創造。

  3.下列說法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3分***

  A.有什麼樣的生活就會有什麼樣的藝術作品,不同的藝術作品都會打上典型的地域特色和時代特徵的烙印。

  B.中國墓室壁畫多是記錄和再現墓主人或當時人們捕魚、放牧的自然生活狀態,缺乏必要的藝術表現手法,具有紀實性和敘事性。

  C.只要源於生活的真實反映就能成就藝術精品,體現出較高的美學價值,欣賞者就能從中感受到審美愉悅。

  D.儘管羅中立的油畫1《父親》給我們帶來巨大的視覺、情感衝擊和精神震撼,但還沒有達到觀念與形象的完全融合。

  二、 ***33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題。,

  書山東河工事

  張惠言

  嘉慶二年,河決曹州,山東巡撫伊江阿臨塞之。伊江阿好佛,其客王先生者,故僧也,曰明心,聚徒京師之廣慧寺,詿誤士大夫,有司杖而逐之,蓄髮養妻子。伊江阿師事之謹。王先生入則以佛家言聳惑巡撫,出則招納權賄,傾動州縣,官吏之奔走巡撫者,爭事王先生。河工調撥薪芻伕役之官,非王先生言不用也。不稱意,張目曰:“奴敢爾,吾撤汝也!”其橫如此。內閣侍讀學士蔣予浦,王先生廣慧寺之徒也,以母憂.去官,遊于山東。伊江阿延之幕中,相得甚,奏請留視河工,有旨許之。巡撫擇良日,築壇於公館之左,僧、道士繞壇誦經者數十人。巡撫日再至,蔣學士、王先生從。及壇,蔣學士北面拜,巡撫亦北面拜;王先生冠毗盧冠,袈裟偏袒,升壇坐,學士、巡撫立壇下,誦經畢,乃去。如是者數月,河屢塞,輒複決。其明年正月,王先生曰:“堤所以不固,是其下有孽龍,吾以法鎮之,某日當合龍,速具掃①!”巡撫曰:“諾!”先期一日,掃具,役夫數百人維掃以須.。巡撫至,王先生佛衣冠,手鐵長數寸,臨決處,唄音誦經咒②。良久,投鐵於河,又誦又投,三投,舉手賀曰:“龍鎮矣!”巡撫合掌曰:“如先生言。”明日,水大甚,巡撫命下掃,眾皆諫,不許,掃下,數百人皆死。居數日,王先生又至,投鐵者又三,掃又下,死者又數百人,堤卒不合。張惠言曰:餘居江南,輒聞山東河工事,未審;及來京師,雜詢之,多目擊者。嗚呼!佛氏之中人,至此極哉!書其事,使來者有所儆焉!王先生既蓄髮,名樹勳,以貲入,待選通判。本揚州人,或曰常州之宜興人。當其為僧時,故有妻子也,僧號嘿然。嘿然者,亦其未為僧時號。伊江阿謫戍伊犁,王先生送之戍所。聞其將歸謁選③雲。

  註釋:①掃:同“埽”,指用石塊、樹枝等捆紮而成的堵決口用的填塞物。②唄音誦經咒:用和尚唸佛經的聲調唸經文咒語。唄,指梵音讚歌。③謁選:等候吏部選派。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以母憂去官 憂:父母的喪事

  B.袈裟偏袒,升壇坐 升:登、登上

  C.役夫數百人維掃以須.須:同“需”,需用的東西

  D.使來者有所儆.焉儆:警戒

  5.下列各組句子中,全都與作者“佛氏之中人,至此極哉”的感嘆直接相關的一組是******

  ①聚徒京師之廣慧寺,詿誤士大夫

  ②巡撫命下掃,眾皆諫,不許

  ③堤所以不固,是其下有孽龍

  ④舉手賀曰:“龍鎮矣!”

  ⑤投鐵者又三,掃又下,死者又數百人,堤卒不合

  ⑥當其為僧時,故有妻子也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②⑥ D.③④⑤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伊江阿作為堂堂巡撫,竟然被佛言聳惑。在治理黃河決堤的過程中,充分暴露了其昏聵無能而又凶殘專橫的特點。

  B.巡撫好佛,曾經做過僧人的王樹勳受到巡撫的特別禮遇。治理黃河失敗後,巡撫被貶謫戍伊犁,而王樹勳卻交納銀錢取得做官資格,等候吏部選派。

  C.蔣予浦是次要人物,曾是王樹勳的徒弟,與巡撫伊江阿性情相投,治理黃河時到祭壇面朝北跪拜。作者寥寥幾筆,便把蔣予浦這一人物形象勾勒出來。

  D.文章最後作者寫伊江阿和王樹勳的結局,不僅增強了文章的真實性,也流露出對清朝官場腐敗的強烈諷刺。

  7.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⑴官吏之奔走巡撫者,爭事王先生。***3分***

  ⑵伊江阿延之幕中,相得甚,奏請留視河工,有旨許之。***4分***

  ⑶王先生佛衣冠,手鐵長數寸,臨決處。***3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8-9題。

  聽流人水調子

  王昌齡

  孤舟微月對楓林,分付鳴箏與客心。

  嶺色千重萬重雨,斷絃收與淚痕深。

  【注】1.流人:流落江湖的樂人;2.這首詩作於王昌齡晚年赴龍標貶所途中。

  8.詩中景物表現的是什麼季節?景物描寫構成了怎樣的環境?表現出作者怎樣的心情?

  9.有人說,是個的第三句“嶺色千重萬重雨”與全詩關聯不大。你同意這種說法嗎?

  10.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兩題任選一題作答;如果兩題都答,則按甲題計分。***6分***

  甲:是日也,天朗氣清,①________。② ,③ ,

  ④ ,⑤ ,⑥ 。***王羲之《蘭亭集序》***

  乙:①受任於敗軍之際, 。***諸葛亮《出師表》***

  ② ,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過零丁洋》***

  ③制芰荷以為衣兮,__ __ 。***屈原《離騷》***

  ④____,依依墟里煙。***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

  ⑤江間波浪兼天湧,____ 。***杜甫《秋興八首》其一***

  ⑥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__ __ ?***辛棄疾《水龍吟》

高二語文上學期第五單元複習檢測題及答案
備考高中語文期中考試攻略
相關知識
高三語文上學期期中試卷試題
高三語文上學期第一次質檢試題及答案
八中高三語文上學期期中考試試卷
高三語文上學期教學工作計劃
高三語文上學期單元檢測試題及答案
八中高三語文上學期月考試卷
高三語文上學期期末模擬考試試卷
高三語文上學期教學工作總結優秀範文
上學期高三語文教學工作總結範文
高二語文上學期第三四單元複習檢測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