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洪救災主題發言稿_用行動說話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6日

  最近一段時間,朋友圈、新聞都被覆蓋大半個中國的汛情所充斥。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抗洪救災主題發言稿,歡迎大家閱讀。

       抗洪救災主題發言稿篇1

  “萬里長江險在荊江,抗洪演講稿。”同行的人指著江堤下不遠處告訴記者,“1998年抗洪搶險誓師大會就在這裡舉行。當時,萬千軍民眾志成城抵擋住了滔滔洪水,確保了江漢平原的安全。”

  汽車在長江大堤上又行駛了約1公里便停下來,趙傳宇勇救落水老人的事蹟就發生在附近。長江大堤十分寬闊,離地面約10米高,被救老人張多平家住沙市區解放路荊江亭社群,離長江大堤不足百米。

  聽說救命恩人趙傳宇家鄉的記者前來採訪,張多平老人在兒子黃輝明的陪伴下一起趕到長江大堤。“感謝你們南陽人!如果沒有小趙,我早就沒命了。”張多平熱情地握住記者的手,連聲稱讚南陽人的勇敢和善良。

  力氣用盡時幸而抓到救命鐵棒

  “1月22日,我就是在這裡洗衣服,頭一暈便落入江中。”張多平老人指著江邊的一塊石頭說。從小在江邊長大的黃輝明對長江十分熟悉,他介紹說:“長江在這一段水流急、漩渦多,即使岸邊江水也有三四米深。年年這裡都要淹死人,本地人也不敢輕易下水。”

  周順智大媽當時和張多平老人一起在江邊洗衣服,她回憶說,張多平老人落水後沒幾秒鐘就被波浪捲走數米遠,她急忙大呼“救人”。這時,一位學生模樣的年輕人從百米外向出事地點飛奔。

  “這100米並不平坦。”周順智大媽告訴記者,為了保護長江大堤,岸邊堆滿了大小不一的岩石,稍有不慎踩進石縫裡,就可能造成骨折。但是為了救人,趙傳宇迅速跑過來,連衣袋裡的手機也沒來得及掏出,便躍入冰冷的江水中。

  趙傳宇游到張多平老人身旁時,棉衣已經浸透了水,沉甸甸地往下墜。他使出全身的力氣才和老人一起靠近岸邊。

  出事地點是一個水文觀測點,記者看到,江邊的岩石上有一根鐵棒橫著伸入長江約兩米,趙傳宇心有餘悸地說:“在我幾乎沒有力氣、遊不動的時候,我抓到了鐵棒,否則我和老奶奶都會被江水捲走。”“儘管趙傳宇跳入江中救人,但我仍很擔心,萬一兩個人都上不了岸,豈不白送了一條人命。”周順智談起救人的經過仍很後怕。

  救人不留名悄然離去

  在眾人的幫助下,張多平老人終於得救了,而趙傳宇卻成了“落湯雞”,站在寒風中瑟瑟發抖。趙傳宇掏出手機打算與醫院及老人家屬聯絡時,發現手機已被水浸泡,無法使用。

  周圍群眾問他叫什麼名字,趙傳宇笑而不言。附近居民要給趙傳宇拿乾淨衣服換上,但他生怕麻煩別人,婉言謝絕,默默走回5公里之外的校園。

  回到學校後,趙傳宇一直將救人的事兒埋在心裡。趙傳宇所在的1031班班長盧振華也是偶然問到他的手機是如何壞的,才知道趙傳宇在長江中救了一位老人。

  張多平老人的家屬經過近兩個月的不懈尋找,終於通過盧振華找到了這位救人不願留姓名的英雄。

  抗洪救災主題發言稿篇2

  同志們:

  今天,我們在這裡隆重舉行全市抗洪搶險總結表彰暨抗災救災動員大會,就是要總結抗洪鬥爭取得的重大成績,表彰在抗洪救災中湧現出來的模範集體、模範個人以及在各條戰線上為抗洪救災作出突出貢獻的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全面部署下一階段抗災救災任務,動員全市人民以偉大的抗洪精神,努力把我市改革發展的各項事業推向前進。剛才,蔭卓同志宣讀了市委、市政府的表彰決定,全市有13個模範集體和模範個人、218個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受到了表彰。在此,我謹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受到表彰的抗洪模範、先進集體和個人,表示熱烈的祝賀!向所有參加抗洪鬥爭的廣大黨員幹部、人民群眾,解放軍和武警官兵、公安幹警、民兵預備役人員、醫療衛生和新聞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大力支援我市抗洪救災的各級領導、兄弟縣區以及為這次抗洪救災奉獻愛心、無私援助的社會各屆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下面,我講三點意見:

  一、波瀾壯闊的抗洪搶險鬥爭回顧

  7月21日以來,我省中部連續遭受暴雨和特大暴雨襲擊,27日的特大暴雨總降雨量突破250毫米,是50年以來最大的一次降雨。連續的強降雨,使松花江、飲馬河、霧開河水位迅速上漲,石頭口門水庫最大洩洪量達到700立方米/秒,豐滿水庫最大洩洪量達到4500立方米/秒,我市飲馬河和松花江流域9個鄉鎮國堤內的農田全部被淹,松花江流域3個鄉鎮多處村莊受到洪水侵襲,東西兩線同時告急。這次特大洪澇災害造成大批房屋倒塌,大片農田被淹,大量群眾轉移,大範圍道路、通訊、供電、供水等基礎設施損毀。截止目前,全市受災人口近14.18萬人,倒塌房屋590所,毀壞房屋3242所,農作物受災面積85.1萬畝,損毀堤防工程29處,損毀橋樑55座、涵洞111道,毀壞公路7648平方米,毀壞輸電線路56.92公里。全市直接經濟損失近10億元。這次洪災的降雨強度之大、波及範圍之廣、災害損失之重、持續時間之長在我市防洪史上前所未有。

  堅決戰勝這場洪水,是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保衛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的一場重大斗爭,也是對全市人民勇氣、信心與力量的一場嚴峻考驗。面對強降雨、高水位和重災情的嚴重威脅,全市上下全面動員,立即行動,按照“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安全至上”的指導思想,奮力抗洪搶險,緊急轉移安置受災群眾,展現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動人場景,奏出了一曲曲氣壯山河的勝利凱歌。

  1、科學決策,沉著應對不斷變化的汛情。

  自7月21日以來,市委、市政府根據汛情發展變化,多次召開各層次、各類別抗洪救災會議,科學調整工作思路,研究部署全市抗洪工作。防汛之初,根據汛情、雨情,提出了“三個確保”即保國堤、保回水堤、保群眾安全的工作思路。7月26日,石頭口門水庫放流量加大到550立方米/秒,國堤壓力巨大,經過科學研判,確定“有保有舍”的工作思路,要求死保國堤。7月28日,石頭口門水庫計劃放流量增加到700立方米/秒,豐滿水庫放流量計劃增加到2000立方米/秒,形勢異常嚴峻,我們提出了“保證國堤無一處決口,保證不出現一人因災死亡”的雙保目標。按照市裡統一部署,市級各包保領導分赴東西兩線靠前指揮,各鄉鎮街和相關部門嚴陣以待,全力迎戰洪水。

  7月30日,石頭口門水庫庫容達到5.7億立方米,飲馬河堤防持續高水位執行近7天,險情不斷髮生,形勢萬分危急,各鄉鎮結合實際開展了“小中大、642”相結合的巡堤模式,紀檢監察、市委辦、政府辦緊急組成抗洪工作督查組強化巡堤和物資儲備,使險情在第一時間得到發現,第一時間能夠處置。8月4日,在決勝的關鍵時刻,根據天氣變化,全市釋出總動員令,92個部門和單位步調一致的組成了1600人的搶險搶轉移突擊隊,24小時待命值守,隨時準備投入抗洪搶險和群眾轉移工作。各鄉鎮、各部門、城區防指也都及時召開緊急會議,對各項抗洪工作再動員、再部署、再落實。可以說,符合實際、具有高度預見性的科學決策,保證了抗洪搶險工作有條不紊的進行,為奪取抗洪搶險的最後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

  2、統籌協調,各項工作措施紮實有效。

  在汛期之前,市防指和相關部門及時修訂完善了市防汛抗旱工作預案、松花江和飲馬河水災搶險應急預案、城市防洪應急預案,新制定了市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為全市防汛抗洪搶險提供了實施依據。進入7月下旬後,面對越來越嚴峻的汛情形勢,水利、財政、林業等各相關部門,東西兩線各鄉鎮街緊急組織編織袋150萬條、鐵線30噸、塑料布8噸、鋼筋10噸、無紡布10萬平方米、木樁1240立方米、發電機組50臺套,為抗洪搶險提供了有力的物資保障。同時,進一步落實了抗洪責任制,黨政主要領導包戰線,副市級領導包鄉鎮,鄉鎮領導包村組,村社幹部包堤段。市鄉村社各級幹部全面動員,消防官兵、公檢法幹部、民兵預備役組成了前線抗洪搶險衝鋒隊。水利局在第一時間派出30名水利專家充實到9個重點鄉鎮提供技術指導。在20余天艱苦卓絕的抗洪搶險中,全市累計出動4萬餘人次奮戰在抗洪搶險第一線,為抗洪鬥爭的勝利提供了充足的組織和人力保障。

  3、全力以赴,及時處理各種突發險情。

  汛期以來,市防指密切關注雨情、水情變化,及時分析形勢,研究對策,科學指揮排程抗洪搶險工作。7月28日,東湖鎮黑林子村三、四社受洪水圍困,長春市市委、常務副市長隋忠誠同志親赴一線排程指揮,公安幹警、消防官兵、民兵預備役和鎮村領導火速趕赴現場救援,經過4個小時奮戰,群眾得到妥善轉移,險情全部排除。7月29日,東湖鎮團山村7社發生山體滑坡,包保領導立即趕赴現場,當地黨委、政府立即行動,將受泥石流威脅的5戶群眾緊急轉移。歷史上曾兩次決口的飲馬河雙豐回水堤,自7月23日以來,發生管湧、滑坡、裂縫、滲水等險情70多次,市防指緊急調運編織袋8萬條,木杆5000根,草袋子1800條,塑料布19000平方米,龍嘉和興隆兩鎮投入搶險人員3100多人次,創造了雙豐回水堤在超過歷史最大流量、持續時間最長的情況下無一處決口的奇蹟。8月2日,松花江紅旗大堵截段突然發生多處管湧,其塔木黨委、政府立即組織1000餘人奮戰一夜,消除了險情。在抗洪搶險最緊要的關頭,我市又接到打撈松花江化學原料桶的指令,松花江沿岸三鎮全部動員,交通、環保等部門領導趕赴一線,消防官兵晝夜奮戰,經過連續14天的作戰,成功打撈轉運化工原料桶318個,圓滿完成了任務。在全市上下的全力攻堅下,東西兩線險情全部得到及時有效處置。

  4、以人為本,最大限度減少洪澇災害的影響。

  在抗洪救災過程中,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各鄉鎮和相關部門結合實際,採取“集中與分散相結合、出屯與不出屯相結合”的方式,妥善轉移安置受災群眾。7月29日夜,長春市防指下達了石頭口門水庫上游191米高程以下居民緊急轉移的命令,波泥河和東湖鎮黨委、政府迅速組織1659名群眾緊急轉移。7月29日,我市接到省防指豐滿水庫將洩洪4500立方米/秒的緊急通知後,立即召開會議,確定了“火速轉移群眾,全力保證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目標,莽卡、其塔木、上河灣3個鄉鎮連夜打響了群眾轉移攻堅戰,在不到48個小時內將洪水威脅區域內的10601名群眾及貴重財產全部進行了安全轉移。

  在石頭口門水庫放流進一步加大,飲馬河堤防險情頻出的危急時刻,飲馬河沿線龍嘉、興隆、葦子溝、九郊黨委、政府快速反應,及時對14521名群眾進行了轉移疏散。在小南河水位上漲,市區受到嚴重威脅的情況下,市城市防洪指揮部以最快速度對小南河行洪區障礙進行突擊處置,對城區5534人進行妥善轉移。同時,市防指又緊急制定了受洪水威脅的飲馬河流域、松花江流域和城區的45300名群眾轉移預案,“雙搶”突擊隊連夜與包保區域進行了對接,為轉移群眾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汛期以來,我市採取不同方式轉移32315名群眾,全部得到妥善安置,保證了他們有飯吃、有衣穿、有住處、有乾淨水喝、有病能及時得到救治。

  二、抗洪經驗彌足珍貴,抗洪精神催人奮進

  一場災害就是一次考驗,每經受一次考驗都會積累一筆精神財富。災情從預警到發生,到處展現出萬眾一心、戰勝洪澇災害的壯麗畫卷。回顧本次抗洪鬥爭,我們之所以能夠全面勝利,總結起來,主要有五點經驗和體會:

  第一,省、長春市的堅強領導和親切關懷,是我們奪取最終勝利的精神支柱。各級領導高度關注我市的汛情、災情和群眾安危,直接指揮了這場鬥爭,始終與我們心心相連,同舟共濟。省委、長春市委書記高廣濱,省人大副主任包秦、長春市市長崔傑,人大主任祝業精,市委副書記李樹國,市委、常務副市長隋忠誠,市委、祕書長錢萬成,市人大副主任方曙光,副市長陳巳,都親臨我市抗洪搶險一線,聽取情況、研究汛情,指揮搶險,親切慰問奮戰在抗洪搶險一線的廣大黨員幹部群眾。省、長春市人大兩位領導還吃住在防汛指揮部,現場指揮排程抗洪救災和人口轉移。特別在我市抗洪搶險的關鍵時刻,長春市主要領導積極協調省防指,使石頭口門水庫放流兼顧上下游利益,為我們抗洪搶險的決勝創造了條件,奠定了基礎。省、長春市領導的親切關懷和大力支援,極大地鼓舞了我市廣大幹部群眾的士氣,增強增強了我們戰勝困難、奪取勝利的信心和決心。

  第二,各級黨委、政府發揮核心領導作用,是我們奪取最終勝利的關鍵所在。在整個抗洪救災過程中,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四套班子在上級黨委、政府的領導和指導下,靠前指揮、科學排程、周密部署,始終與受災群眾心心相連、患難與共,把抗洪救災作為壓倒一切的任務來抓,形成了一整套的防汛抗洪組織體系和執行機制。在決戰的關鍵時期,兩線各鄉鎮黨委、政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行動迅速,堅強有力,步調一致,組織幹部群眾從容應對,牢牢掌控著抗洪局勢,下定決心必保實現“兩個確保”,充分發揮了戰鬥堡壘作用,使我們贏得了最後的勝利。公務員之家

  第三,廣大幹部群眾眾志成城、奮力拼搏,是我們奪取最終勝利的堅實基礎。在抗洪搶險鬥爭中,我們的各級幹部在驚濤駭浪面前沒有驚慌失措,我們的人民群眾面對失去家園沒有悲觀消沉,湧現出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蹟。剛才,介紹的13個抗洪模範集體和個人就是其中的優秀代表。他們中,有20余天沒有回一次家,夜以繼日、連續奮戰在抗洪搶險第一線的領導和技術幹部。有毅然放下對個人前途至關重要的公選幹部備考工作,第一時間奔赴前線指揮幹部群眾抗災自救的年青同志。有身患癌症,但晝夜堅守,倒也要倒在大堤上的村黨支部書記。

  有不顧小家、一心抗洪的普通黨員等等。同時,廣大新聞工作者深入報道抗洪救災進展情況,為抗洪救災提供了強大輿論支援;醫療衛生工作者深入抗洪前線開展災後防疫工作,確保了大災之後無大疫;水利、氣象等部門業務工作者夜以繼日地工作,為決策指揮提供了重要依據;財政、民政、電力、交通等各戰線的同志都把支援抗洪搶險當作首要任務,大力協同,在各自的崗位上作出了重要貢獻。這次洪澇災害,既是一場重大磨難,也是前進中的一場重大考驗。我們的黨員幹部和群眾,用堅定的信念、堅強的意志、堅韌的努力戰勝了磨難、經受住了考驗,形成了奪取抗洪救災全面勝利的堅實基礎。

  第四,廣大幹警、消防官兵和民兵預備役不畏艱險、衝鋒在前,是我們奪取最終勝利的重要保障。災情就是命令,廣大公安、檢察、法院幹警,消防官兵和民兵預備役危難之中顯身手,不畏艱險,頑強拼搏,連續作戰,衝鋒在波峰浪尖,戰鬥在堤防險段,拼搏在緊要關頭,出色地完成了各項急難險重任務,保護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用汗水和忠誠譜寫了軍民警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嶄新篇章,為我市奪取抗洪搶險鬥爭的全面勝利立下了赫赫戰功。

  第五,社會各界的大力援助、合力攻堅,是我們奪取最終勝利的重要力量。大災無情,人間有愛。面對特大洪澇災害,社會各界充分發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傳統美德,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的號召,踴躍捐款捐物。長春市南關區連夜調配採購了10萬條編織袋,第一時間將抗洪物資及專項救助資金100萬元送到我市抗洪一線;農村商業銀行、山東金鑼集團、吉林宇光能源、吉煤集團龍家堡煤礦、天景食品等全市各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紛紛慷慨解囊;吉林省旺民長富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徐哲以個人名義捐款100萬元;就在會前,吉林廣澤乳業公司還專程舉派人趕來捐款100萬元。各駐市單位、社會團體、機關黨員幹部也踴躍捐款。全市上下處處湧動著濃濃深情,形成了齊心協力抗擊災害的磅礴力量。截止8月14日15時,我市共接收社會各界捐獻款物摺合人民幣近千萬元,為加快災後重建提供了強有力的資金和物質支援。

下一頁更多精彩的“抗洪救災主題發言稿”

新學期開學典禮主持詞範文
最新春季開學典禮主持詞範文
相關知識
抗洪救災主題發言稿_用行動說話
抗震救災主題班會的心得體會
兩學一做講奉獻有作為主題發言稿
善意的謊言主題發言稿
黨員幹部關於講看齊見行動主題發言稿
基層黨員發揮黨員作用勇於擔當作為主題發言稿
黨員幹部關於弘揚延安精神主題發言稿
黨員關於延安精神主題發言稿
嚴守黨章黨規主題發言稿
不忘初心繼續前進主題發言稿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