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熱門旅遊導遊詞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新疆地處亞歐大陸腹地,陸地邊境線5600多公里,周邊與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斯坦八國接壤,在歷史上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

  篇1

  樓蘭古城地處塔里木盆地東緣的羅布泊凹地中,四周被沙漠、雅丹劣地和堅硬的鹽殼所包圍,人跡罕至,環境異常的荒涼、凶險。然而據史書記載,早在公元前2世紀樓蘭就是西域最繁華的地區之一,古樓蘭國有人口14000餘,士兵近3000,真可謂是一泱泱大國。古樓蘭地處絲綢之路要衝,扼東西交通的門戶,是漢王朝進入西域的橋頭堡。當年在這條交通線上是“使者相望於道”,交通繁忙,城市經濟繁榮,樓蘭古城有著極盛一時的歷史和燦爛的綠洲文化。奇怪的是,聲名顯赫的樓蘭王國在繁榮興旺了五六百年以後,卻史不記載,傳不列名,突然銷聲匿跡了。7世紀時,唐玄戕取經歸來,看到樓蘭國“城廊巋然,人煙斷絕”,其蕭條之景,使人頓生滄海桑田之感慨!1900年3月斯文。赫定率隊考察羅布泊,差些全軍覆沒,因而宣稱這裡是可怕的“死亡之海”!1980年5月我國著名科學家彭加木在羅布泊蒙難失蹤,更給這座古城蒙上一層神祕可怖的面紗。近年上海的“獨行俠”餘純順歷時8年在走遍了大半個中國後,倒斃羅布泊荒漠,又給蔞蘭古城平添了幾分淒涼和悲壯。樓蘭古城究竟是怎樣消失的?樓蘭遺址究竟在哪裡?樓蘭的自然環境究竟有多惡劣?樓蘭有些什麼文化遺存?長期以來一直是中外考古學家和科學家關注的問題。樓蘭也是中外探險愛好者憧憬嚮往的神祕之地。

  樓蘭古城是由於自然和人為多方面的複雜原因,導致河流改道,風沙侵襲,被掩埋於大漠中的。本世紀初,因為斯文。赫定的維吾爾族嚮導艾爾得克為找回丟失的鋤頭,於無意中讓斯文。赫定發現了樓蘭古城,從而引起世人極大的關注,世界各國的考古家、探險者蜂湧而至,他們在樓蘭古城地區發掘的文物其價值之大震驚世界,其數量之豐難以數計。除新石器時代的石斧、玉斧、石刀、石箭簇外,還有漢簡、漢文書、絲織品、木器、陶器、銅器、玻璃製品、古錢幣等等。其中以晉代手抄《戰國策》和漢錦最為珍貴。還發現了著名的“李柏文書”,並據該文書又發現了附近的“海頭”故城,並發表了一些專著。1927年中國考古學家黃文弼也到樓蘭發掘考察,出土了大量文物,發表了專著《羅布淖爾考古記》。中外學者盛讚樓蘭是一個埋藏在“沙漠中的寶地”,是歷史遺落下來的“博物館”、“東方的龐貝城”,解放後,我國組建過多批現代化的考察隊伍真誠樓蘭考察,現清楚查明,樓蘭古位於東經80度55分12秒,北續40度30分57秒與附近城鎮的直線距離為西北距庫爾勒市344千米,西南距若羌縣城330千米,古城佔地12萬平方米,略成正方形,邊長約330米,用泥土、蘆葦、樹枝相間修築的城牆仍依稀可辨。一條大致西北——東南走向的古河道斜貫城中,將古城分成東北、西南兩區。東北區僅存佛塔及其附近建築,佛塔殘高10。4米,系用土坯、糯米漿、柳條砌築,是全城最高大的建築物。西南區有當時的官署——三間房遺址與一些小院落。古城內,蓋房用的胡楊木樑、檁、椽等木構件,比比皆是,其中不少還鑿了眼,刻上了花紋,顯示了相當的工藝水平。古城及其周圍還有古烽燧、糧倉、古墓等遺址。在樓蘭古墓溝還出土了3800年前的乾屍——“樓蘭美女”。樓蘭古城內目前尚遺存陶片、氈片、古銅錢、古兵器、絲綢碎片等眾多文物,只需你在地表稍事尋找和挖掘,你就可能成為一名“考古發現者”。

  神祕的樓蘭強烈刺激著國內外遊人的探險慾望,近年來國內外掀起了一股樓蘭探險熱潮,各國探險隊紛至沓來,其中尢婁日本朋友熱度最高。1998年春節數十名上海探險者踏著上海獨行俠餘純順的足跡來到樓蘭,在東方“龐貝城”渡過了一個不平凡的新年,個個激動無比。

  篇2

  享有“天山明珠”盛譽的天山天池,是一個天然的高山湖泊。它坐落在北天山東段博格達峰下的半山腰,海拔1980米。湖面呈半月形,長3400米,最寬處約1500米,面積4.9平方公里。湖深數米到105米。湖水清澈,晶瑩如玉。四周群山環抱,綠草如茵,野花似錦。挺拔、蒼翠的雲杉、塔鬆,漫山遍嶺,遮天蔽日。天池東南面就是雄偉的博格達主峰***蒙古語“博格達”,意為靈山、聖山***,海拔5445米。主峰左右又有兩峰肩連。抬頭遠眺,三峰並起,突兀插雲,狀如筆架。峰頂的冰川積雪,閃爍著皚皚銀光,與天池瓦藍澄碧的湖水相映成趣,構成了這個高山平湖綽約多姿的自然景觀。

  天池屬冰磧湖。地學工作者認為:第四紀以來全球氣候有過多次劇烈的冷暖運動,遠在20萬年前,地球第三次氣候轉冷,冰期來臨,天池地區發育了頗為壯觀的山谷冰川。冰川挾帶著礫石,循山谷緩慢下移,強烈地挫磨刨蝕著冰床,對山谷進行挖掘、雕鑿,形成了多種冰蝕地形,天池谷遂成為巨大的冰窖,其冰舌前端則因擠壓、消融,融水下洩,所挾帶的岩屑巨礫逐漸停積下來,成為橫攔谷地的終磧巨壠。其後氣候轉暖,冰川消退,這裡便瀦水成湖。它就是今日的天山天池。據史籍記載,自宋至清,天池曾有冰池、龍湫、龍潭、神池等名稱,但史籍中很少有關於天池真實面貌的記述,實際上古代的人們也很難到達天池。

  在封建時代的大-中,真正親臨天池,而且第一次為天池命名的是200年前任烏魯木齊都統大臣的明亮。他於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親率騎從,攀上博格達山,找到了天池,並鑿開洩水口,引水下山,灌溉農田。他在記述此事的《靈山天池疏鑿水渠碑記》中,借“見神池浩淼,如天鏡浮空”一句的天池二字命名此湖。據說,以後有一些膜拜靈山、天池的達官富人,在天池附近修建了福壽寺、王母廟、無極觀、真人祠等八座廟宇,供遊山者燒香拜佛。可惜這些古剎文物早已相繼毀壞,清朝大臣明亮的那塊石碑亦無法找到,今人只能從歷史資料中看到一些大略情況。昔日,由於山高路險,惟有膽大志堅而又精於騎術的人才能探險天池。

  20世紀50年代後,人民政府專門撥款修築了直達天池的盤山公路,並在湖畔建起別緻的亭臺水榭、賓館餐廳以及其他旅遊設施,向中外遊人開放了這塊聞名遐邇的遊覽勝地。1982年,國務院將天山天池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的第一批公佈名單。天池距烏魯木齊90公里。遊人清晨從烏魯木齊登車,東行兩小時就進入山口,汽車沿著傍山大道盤旋而上,路邊時而是斷崖峭壁,怪石嶙峋,時而是幽林曲澗,花菲鳥喧。待到深山高谷,路右出現了一座方圓幾十米、碧淨玲瓏的小圓池,池側凌空飛掛著數丈高的一道瀑布,吐珠濺玉,這裡就是人們通稱的“小天池”。再盤旋上山,登上寬大的坎壠,天池豁然就在眼前。遊人至此,都會為這神妙的湖光山色而連聲歎絕。在這裡,人們儘可縱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賜。你可以結伴登高,穿密林,登山顛,俯覽天池全景;也可以乘遊艇,破波逐浪,品味這塞外高原的“海上”風情;你還可以來到池邊的餐館小樓,憑窗把酒,欣覽遠山近水,作畫賦詩傾吐你心中的陶醉。

  篇3

  喀納斯自然景觀保護區位於布林津西北部,我國阿爾泰山西北端的深山密林中,是阿勒泰風景旅遊資源中的姣姣者,堪稱“阿爾泰山旅遊明珠”。該風景區是一個森林型綜合自然保護區,是我國唯一的一塊歐洲--西伯利亞泰加林“飛地”。

  喀納斯河為保護區內的主要河流,自東北向西南縱貫全區,注入布林津河,由於冰川強烈剝蝕,由高山河流拓寬、加深形成的阿克庫勒湖和喀納斯湖,就像兩面巨大的明鏡,成串珠狀鑲嵌在喀納斯自然保護區的中心地帶,它們屬高山淡水湖泊。

  喀納斯湖狀如彎月,南北長24千米,東西寬1.6~2.9千米,面積44.78平方千米,比著名的博格達天池整整大10倍,最大湖深188.5米,除中朝邊境的白頭山天池***最深312.7米***外,它是我國內陸最深的湖泊。

  喀納斯湖四周群山環抱、峰巒疊嶂,峰頂銀裝素裹,森林密佈、草場繁茂,山坡一片蔥綠,湖面碧波盪漾,群山倒映湖中,使藍天、白雲、雪嶺、青山與綠水渾然一體,湖光山色美不勝收。這裡垂直帶譜明顯,山巔銀光閃爍,現代冰川雄偉壯觀,本區冰川面積和冰儲量分別佔整個阿爾泰山的74.46%和70.08%。山腰、山麓地帶原始西伯利亞泰加林一片蔥綠,綠草如茵,百花爭豔。

  喀納斯湖會隨著季候和天氣的變化時時變換著自己的顏色:或湛藍、或碧綠、或黛綠、或灰白……有時諸色兼備,濃淡相間,成了有名的變色湖。受強勁穀風的吹送,倒入喀納斯湖的浮木,會逆水上漂,在湖的上游湖灣處聚堆成千米枯木長堤,蔚為喀納斯湖的一大奇觀。

  喀納斯為寒溫帶高寒山區,長冬無夏,春秋相連,7月的平均氣溫15.9℃,無霜期80~108天,年均降水量1065.4毫米,空氣溫涼,非常適宜於寒溫帶林木的生長。這裡是我國寒溫帶植物種類最多的地區,以挺拔的落葉松、塔形的雲杉、蒼勁的五針鬆、秀麗的冷杉以及婀娜多姿的歐洲山楊、疣枝樺等構成了植被的主體,全區森林覆蓋北為19.4%,在林業用地中,森林更高達82%。經考查,喀納斯已知的植物有83科298屬798種,這裡的新疆五針鬆、新疆冷杉、灌木柳,以及西伯利亞花楸、接骨木、鹿根、小葉樺、阿爾泰大黃雞腿參等是中國僅有的分佈區。生活在喀納斯已知的獸類有39種,喀納斯有昆蟲22目63屬224種,以各類花蝶最富旅遊觀賞價值。

  喀納斯不僅自然資源和生物物種豐富,而且旅遊環境和人文資源也別具異彩。“喀納斯”蒙古語就是美麗富庶、神祕莫測的意思。元代耶律楚材經此曾作計曰:“誰知西域逢佳景,始信東君不世情,圓沼方池三百所,澄澄春水一池平”。喀納斯藍天、白雲、冰峰、雪嶺、森林、草甸、河流與喀納斯湖交相輝映,湖光山色融為一體,既具有北國風光之雄渾,又具江南山水之嬌秀,加之這裡還有“雲海佛光”“變色湖”“浮木長堤”“湖怪”等勝景、絕景!

猜您感興趣:

新疆旅遊導遊歡迎詞
最新新疆旅遊導遊詞
相關知識
新疆熱門旅遊導遊詞
中國熱門景點導遊詞
新疆伊犁介紹導遊詞
湖南熱門景點導遊詞
新疆名勝古蹟導遊詞
寧夏熱門旅遊導遊詞
甘肅熱門旅遊導遊詞
遼寧熱門旅遊導遊詞
河南熱門旅遊導遊詞
雲南熱門旅遊導遊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