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鯽魚的技巧大全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7日

  鯽魚是釣魚愛好者主要的垂釣物件。鯽魚食性雜,常棲息在雜草叢生地,喜在有腐殖質 的水底覓食,膽小而警覺,稍有驚動即逃。所以釣鯽魚需要掌握一定技巧。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享釣鯽魚的技巧。

  

  ***1***釣位的選擇:

  鯽魚一年四季均可垂釣,理想的季節是春分和秋分前後。一般情況下釣位的選擇分為釣草、釣邊、釣木樁、釣橋旁、釣進水口、釣環境清淨處。“淺水釣深***遠***,深水釣淺***邊***” 是選擇釣位的重要經驗之一。淺灘處垂釣要用長竿,窩子打在較深較遠的部位;在很深水體中,窩子要打在近岸邊的不深不淺的部位,深水體中較淺灘處,則是釣大鯽魚的集中點。鯽魚有刮舐岸邊和水中物體上生長的藻類的習性,因此打窩時春天宜找淺灘,夏天宜選中間,秋天宜釣岸邊,風天宜站在頂風處垂釣。一般在水草、蒲葉、瓦礫、木排、樹樁等處位置較好。個體較大的鯽魚多在深水中活動,因此,還要儘可能在深水處打窩,投放誘餌可放些麻油之類,可按浮在水面上的油花下鉤;大鯽魚膽子小,怕強烈的光線和清澈見底的水,平時多活動在水草叢中,打窩子就要選擇有水草處下誘餌。如圖24所示。

  ***2***釣具的選用:

  要精心選擇釣具,選用日本產的5.4米碳素竿,其重量僅有145克,既輕便又有高強度。也有抽拉式竿架,既能調長度又可調角度。一般垂釣愛好者宜用普通釣竿,短竿***3.6~4.5米***,軟調或中調。前者釣著輕便,後者起魚快。釣線宜細,魚鉤宜小,鉤尖宜銳,是釣鯽魚的重要一環,這是由於鯽魚膽小而警覺、個體較小的特點所決定的,可用丸袖式無倒刺魚鉤4~6號,也可選用420—620型號魚鉤。魚漂可根據水面大小或按個人習慣選用,要求纖細、輕巧。常用小漂、立式漂要視個人習慣與視力選用,蜈蚣漂在風不大時更為靈敏。鉛墜選流線型,重量宜輕,以魚鉤緩慢下沉為準,這樣反應靈敏。同時要配備伸縮式兩節的抄網把柄,既方便,又靈活。

  鯽魚的吞餌過程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先是圍著釣餌轉,有時用身體蹭或用尾巴扇。這時反應在短腦線的魚漂上,表現為上下抖動,提竿時可能掛住魚體或魚尾,偶爾能提上岸,但絕大多數是空鉤,或鉤上掛點鱗片。這種上下抖動的現象,若用長腦線***50釐米***就會消除,魚漂可紋絲不動。第二階段,經過看、圍轉、蹭或扇,感到無危險或口味適宜,將餌鉤一口吞下,叼著餌鉤起遊逃走。反應在長腦線魚漂上,是迅速下沉,見沉漂就提竿,便可獲魚。因為腦線和主線都很細,從而解除了鯽魚的警覺,只見它頭朝下、尾朝上一口吞下餌鉤,抬頭遊走,所以出現“悶漂”和“領漂”。

  確定腦線的長度,必須因地制宜,適應垂釣的水域、地形。在流速較快的江河中垂釣,魚有搶餌的特點,腦線宜長不宜短。在靜水或深水中施釣,魚有警惕性,有品嚐餌的特點,腦線宜短不宜長。在清澈見底的淺灘垂釣,魚也常搶食,腦線要適當長點。而在混濁的水域垂釣,魚亦有品食習性,腦線宜短。初春和深秋宜短,而夏、秋兩季垂釣,腦線則宜長。在有雜草或其

  他障礙物的水域垂釣,腦線宜短,而在無任何障礙物的水域垂釣,腦線宜長。從實踐中發現,短於5釐米的腦線,上魚的可能性僅有30%。而長於5釐米、短於10釐米的腦線,上魚率在40%~50%。相對而言,在無任何障礙物的水域進行垂釣,還是長腦線、雙鉤為好。如圖所示。

  ***3***新窩的開闢:

  要想多釣鯽魚,就須不斷開闢新窩點。如果是釣友常常光顧的老釣位、舊窩點,一是魚稀,二是魚兒被長時間的垂釣,積累了一定的抗釣經驗,既“精”且“滑”;而新闢的窩內,多未被釣過,吞餌咬鉤積極易垂釣,開闢垂釣新窩點應注意和掌握以下幾點:

  首先是配備專用工具。新窩點一般是常人不用或少到的地方,新釣位往往會給釣手操作帶來一些不方便,如頭上有枝頭,身邊長滿樹枝、雜草,水下有障礙物,不好下鉤,或者左右空間狹窄施展不開,或是竿短夠不著。因此,垂釣前須準各一把斧頭或剪刀、一副大錨鉤,用以清理雜物。

  其次是儘量尋找天然窩子。不去或少去觸動水草和水下障礙物,打窩要“見縫插針”,儘量不驚動水底下正在棲息、覓食的魚群。打窩時誘餌不要用手攥成團直接投擲,而是應用打窩器送到窩點水面,輕輕翻轉撒下香餌,魚兒很快就能尋食進窩。這對垂釣膽小怕驚的鯽魚極為重要。

  再次是天然窩點要注意尋找一些水草較多、岸邊環境複雜、沒有人釣過的地方,這些地方往往是鯉魚、大鯽魚棲息藏身的極佳場所。在沒有水草、樹樁沉物等處的明水區,要“釣渾不釣清”。由於水域地貌環境等不斷變化,使水體深淺不均,有清有渾,打窩要尋無人釣的渾水區,或清渾交界處,此處往往是魚兒頻繁活動處或隱蔽藏身之地。

  ***4***釣餌:

  釣鯽魚所用的餌料範圍較廣,葷素皆可,具體使用視該水域魚的習慣而定。葷餌一般用紅蟲、紅蚯蚓、蛆蟲、小蝦等。素餌以玉米麵七成、白麵三成加水混勻蒸熟為基料,再根據釣域魚的習慣、愛好加入色、香、味齊備的配料。釣餌要小,宜用紅、白等色,以活餌為好。鯽魚在吞餌時,無論是喂葷餌或素餌,都會出現搶食現象,魚多時搶食,

  魚多時搶食、咬鉤凶猛。裝餌時以裸露鉤尖為好,因為只要鯽魚咬上這種鉤,就四處亂竄,越掙扎,刺魚摯深,也就越難掙脫。如圖26所示。

  常見垂釣鯽魚的餌料主要有:

  ①粉末狀餌。炒黃豆磨碎過篩後的細粉、當年白皮蠶豆去皮後磨碎成粉末狀或不加任何新增劑的富強粉各適量,分別裝瓶備用。臨釣場時,先把魚鉤用該塘水溼一下,然後放在瓶中滾蘸一下,再溼一下,再滾蘸一次,如此反覆4-5次即可施釣。

  ②調和成的基礎餌。人胎盤焙黃研成粉末、羊骨粉各半,加適量麵粉,用羊油調和到軟硬適度。另一種是將生豆麵或豆腐粉,用蜂蜜調和到軟硬適度。裝鉤時一定要裸露鉤尖,否則就會跑魚。再一種是將基礎餌摻點魚粉或蝦米的碎末,再用於垂釣。

  ③葷餌或活餌。紅色火柴桿粗的小蚯蚓,裝鉤後蘸一點香精水或花露水,或頭一天用動物鮮血拌喂的各色蚯蚓、紅蟲、小河蝦。

  ④香甜餌。用甜味較濃的果汁或濃縮橘子汁加少量水稀釋攪拌黃沙和雞蛋皮,再摻入少量加了蜂蜜的酒米做誘餌撒窩。此誘餌色、香、味都具各,能在水下形成一個甜香味區。釣餌採用香甜可口的素餌。釣鯽素餌製作可用麵粉、豆奶粉各半再加上濃縮橘汁調配,另外,蜂蜜拌熟大米粒也很好用,還可用漁具店出售的香甜味釣鯽餌。

  ⑤若在秋季或水質渾一點的水域,取垂釣點的泥做成比乒乓球大一點的泥團,用手指在泥團上捅上洞,把備好的活紅線蟲裝人泥團中。泥團做6~8個,取半數泥團裝紅線蟲,另一半裝加工好的醬狀碎蚯蚓,一同投入窩點中。水下裝蚯蚓的泥團會向四處散發氣味。裝紅線蟲的泥團內的紅線蟲會順著小孔往外鑽,用此法引魚人窩,當鯽魚圍著泥團啄咬時,紅線蟲會縮回去,魚兒總圍著泥團轉,這時水面上不斷有氣泡泛起,此時乃是下鉤垂釣的好時機。釣餌也掛捆紮好的紅線蟲,上鉤情況較好。也可以用細紅蚯蚓,還可以用蠅蛆,俗稱“肉芽”進行垂釣,效果都很好。“肉芽”最好選用自養的,因為它色白乾淨。取一塊軟豆腐挖個洞,把“肉芽”放在豆腐洞中,再蓋上挖下來的那塊豆腐,放到大口瓶子或盒中存放,這種在豆腐中存放過的“肉芽”,質好、色白、目標明顯,含有點豆腥味,鯽魚特愛吃。

  ⑥其他的釣餌配方有:

  A蕎麥麵適量,摻點維生素B2,染成略呈金黃色。b.蒸熟的白薯適量,摻點雞蛋黃。c.高粱米麵適量,經衝燙後,加點紅糖。d。白薯切成片,晒乾後磨成粉,摻點蝦皮碎末。e.土豆粉***市售粉面子***衝燙後摻入細麥麩。F蕎麥麵、白薯粉、土豆粉各等量拌勻,衝燙後再摻人適量草莓醬。g白薯粉、土豆粉各半,衝燙後加點炒黃豆粉。h.蒸熟的白薯去皮,摻入蕎麥麵,搗成黏糊狀。i.高粱面、蕎麥麵、豆餅粉、白薯、土豆粉各等量拌勻,衝燙後揉軟。j.炒黃豆粉、蠶豆粉、精麵粉各等量拌勻,用魚塘水調和,揉到軟硬適宜。k.玉米麵、蕎麥麵各等量拌勻,衝燙後摻點炒繭蛹粉,揉到軟硬適宜。L.精麵粉、玉米麵各等量拌勻,衝燙後摻點孑孓粉,揉到軟硬適宜。m.精麵粉、玉米麵、蕎麥麵各等量拌勻,衝燙後摻點蚯蚓粉或奶粉或帶糖的豆漿粉,或雞骨發酵後的臭水。

  ⑦釣餌與季節、水文、鯽魚品種之間的關係。早春和深秋,葷餌比素餌好,而此季節以外;雹的釣魚期則相反。水肥的池塘,素餌較葷餌優越,而瘦水塘則相反。灰白色的鯽魚偏愛素餌,而黑灰色的鯽魚愛吃葷餌。無論何種餌料,初臨釣場時,必須是一葷一素雙鉤裝餌,藉以觀察哪種餌上鉤快、多,然後選擇效率高的餌料裝鉤,以擴大釣獲量。每到一個新的釣場,應多各幾種餌料,做到有備無患,隨機應變。

  ***5***垂釣過程中的技巧

  ①誘餌巧施。新窩都是些從未投過餌料的,魚兒較多,容易誘引集中,且無抗釣經驗。誘餌應以文火炒香的麥面、玉米粉、豆粕、菜籽餅等為主料,對水調拌時加上一些對口的商品餌,一次投放乒乓球大一團即可。要求少而精,香濃微甜,中途續窩量減半。老窩必須用更好的誘餌,先誘集鯽魚,再用它愛吃的蚯蚓等活餌垂釣。

  ②旁邊巧提魚。在窩點離岸較遠且水淺的水域中提竿起魚,應先抖腕抬臂讓魚鉤牢牢扎人魚脣後,迅速斜向領魚移窩,目的是不讓中釣之魚乾擾或驚動窩中正在食餌的其他魚兒,再巧妙提竿領魚出水。

  ③提魚上岸。在較密的水草叢中或有其他障礙物容易造成掛鉤的水域中垂釣,採用硬竿短線,一旦魚兒上鉤,不讓魚兒在水下有轉身逃竄的機會,直接抬竿提魚出水,再收竿拿魚。如圖刀所示。鯽魚吃鉤較輕,釣時必須全神貫注,兩眼始終觀看魚漂,隨時作好提鉤準備。鯽魚吃食的一般規律是:大魚吞鉤魚漂浮起的多,小魚吞鉤魚漂下沉的多;深水浮起的多,淺水下沉的多。提竿最有利的時機是,魚把魚鉤吞到嘴裡還沒等吐出來的時候,時機錯過一旦脫鉤,鯽魚會噴射出一種能夠顯示受驚的液素,魚群接到這種資訊後會立即驚散。這時,釣者應更換下鉤地點。

  ***6***釣鯽魚必看的6個技巧

  ①活水處垂釣:氧氣充足的水中,魚兒最多,最活躍。垂釣水域的進、出水口,含氧量高,被稱為“活水”,在此垂釣必有收穫。下雨時,雨水能將氧氣帶入水中,所以雨過天晴在雨水入水口同樣是垂釣的好地方。

  ②適溫範圍釣:一年四季,水溫變化很大。鯽魚是廣溫性魚,在15~25℃攝食最旺盛,春秋季節,氣溫、水溫適合全天垂釣;炎熱的夏季最好釣早釣晚;寒冷的冬季要選擇晴朗的中午垂釣。

  ③選擇地形釣:釣鯽魚,要選擇有草叢、竹木樁、磚礫、岩石、橋墩的地方下鉤,這些僻靜水域魚多。淘洗碼頭、水草茂密處,魚兒有食可吃,也是釣鯽的好地方。大風天氣,水隨風而動,不但氧氣溶入,還有岸邊的草籽、花粉、樹葉等天然魚食刮入,風停後在下風口垂釣也很好。

  ④尋找草叢釣:“釣魚不釣草,多半是白跑”,這是人們多年的經驗總結。釣鯽一般都在草叢附近下鉤。

  ⑤拉線逗魚釣:誘餌投放以後,窩裡不久就有魚星上冒,可魚就是不咬鉤,這種情況可能是窩裡有鯉魚、草魚之類的大魚,鯽魚不敢進窩吃食。此時可採用牽引法***也稱逗釣***,即在釣點上下前後左右輕輕地、緩慢地拉動魚線,誘魚上鉤,特別是鯽魚少吃少動的冬天和初春,用紅蟲和蚯蚓效果特別好。

  ⑥更換餌料釣:鯽魚屬雜食性魚種,一年四季,各地都有新鮮的天然餌料出產,新米煮的飯、嫩玉米漿蒸的玉米粑等都是鯽魚的美味佳餚,可以用葷餌和素餌替換垂釣。

  ***7***釣鯽魚的方法

  ①傳統立漂沉底釣法:這是比較普遍的釣法,即用立漂或散漂,鉛墜沉底,魚鉤距鉛墜的腦線大約25毫米。垂釣時魚漂調整到直立,露出部分魚漂,便於判斷魚汛。此法的優點是調整方便,鉤、墜、漂配比要求不嚴格,便於掌握,但不很靈敏,有經驗的魚常常觸動一下魚餌,發覺較重,即警覺逃走。另外魚餌沉底不動,不易為鯽魚發現,可在垂釣過程中不斷地提鉤、放鉤,以便引起鯽魚的注意力。如圖28所示。

  ②臺灣釣法:目前較為盛行。其最大優點是靈敏度強,上魚率高。魚鉤下沉慢,易被魚發現。墜懸於水中,鉤輕輕觸底,魚在其旁遊弋,魚鉤便輕輕搖動,對魚吸引力極大。漂、墜、餌配比要求嚴格,魚汛反映極為靈敏。缺點是漂、墜調整較費事,另外在各種魚類混養的水域,使用釣鯽魚的鉤線,遇到大魚容易跑魚且易損失工具。

  ③釣拱:“釣拱”是一種傳統釣法,也是一種特殊釣法,江淮地區俗稱“點鉤”,不用打窩、不用漂、不釣底、不用墜。有很強的季節性,常用在天氣炎熱的夏季。釣魚主要物件是在有浮萍或水草叢生的水域中產卵後拱草覓食的鯽魚。當扒開一個洞,想要打窩時,一會兒草又合上,很難下鉤,在這種環境中,釣拱是最理想的。夏季水中缺氧,魚常在水面浮萍下吸空氣、拱食、乘涼,從而咬草出聲或拱得浮萍形成一個小包。因而應採用聽、看辦法,尋覓魚蹤。聽主要是聽魚覓食發出的嚓嚓聲響;再者是看水草晃動和浮萍的鼓包,判斷魚情。釣拱一般選安靜處,動作要輕,魚出水時儘量避免驚擾其他魚兒。如圖29所示。

  所用釣具很簡單:一根長竿,掛上從竿梢到餌鉤長約繃釐米的短線,不用魚漂,不上魚墜。這種釣法,全憑認真觀察和主動出擊。當聽到“巴嗒、吧嗒”的聲響時,多是鯽魚吞食所發出的聲音,同時,常能看到聲響處有鯽魚拱動浮萍,凸起一個浮萍包,甚至伸出頭在水面吸氧。遇到上述現象後,就要不失時機地把餌鉤送到鯽魚活動處。如果遞鉤後,沒見魚上鉤,要上下提拉釣鉤,以此誘魚。如有手感就提竿,提竿就得魚。這種釣法,上鉤魚個體較大,小的極少。釣拱,全靠耳聰目明、動作迅速。

  ④釣孔:一般用於有荷葉、水草多、葦茬多的水域。觀察荷葉邊、水草孔、葦茬間的魚泡,荷葉、葦子晃動的情況,判斷魚情。工具一般採用硬調長竿、較短的魚線、小墜,先觀察魚情,發現後針對有魚動靜的地方,垂竿下鉤,使鉤沉底,同時不斷微微提動魚竿,引魚吃餌,憑手感覺察魚兒咬鉤,適時提竿。戳孔一般採取邊走邊釣的方法,主動找魚下鉤。釣具的要求有:釣竿以竹製插接竿為好,一般3節,長3~5米,竿梢要硬些;釣線用高強度透明線、五色線都可以,粗細一般0.15-O.2毫米,如果強度夠,再細一些也好。線長一般1~1.2米。鉤用6-7號上嘴鉤好,鷹嘴略差,鉤要有倒刺。

  釣法:清晨或下午,帶漁具到水草茂密的地區,將竿線裝各好後上餌,餌以紅色蚯蚓為佳。輕輕將鉤子送到水草下6-10釐米,輕輕地上、下提動鉤子,這時水草下的魚見了以為是蟲子,就會吞鉤。看到水面線向水中拽人,或線牽動竿梢即知有魚咬餌,適時抖竿提魚。如果1~2分鐘仍沒吞鉤,可能魚已走,可另選目標。

  ⑤浮釣法:鯽魚屬底層魚,一般釣底,但有兩種情況下可以用浮釣,一是遇炎熱、氣壓低的氣候,魚浮到水面遊動吸氧覓食,則可採取浮釣法,即將鉛墜減輕,使魚鉤懸浮於水面下約0.3~0.5米處,動作要輕,不驚散魚群。浮釣不需打窩,尤其是在繁殖期間更有效。第二種情況是深秋冬初浮釣鯽魚。由於這個季節氣溫逐漸降低,魚兒很少遊動。但在向陽背風的水域,颳著1~2級西南風,中午溫度稍高時,水中溶氧量較多,常常可見到成群結隊的鯽魚浮游戲耍,這正是浮釣鯽魚的好時機。垂釣時,最好把釣位選在有柴草或沙丘的隱蔽處,用長竿短線,不用墜,不加漂,裝上蚯蚓餌,再蘸點香精,輕輕地、慢慢地把餌鉤送到魚群的近岸方或側邊處,不可送到魚群的中央,以防魚上鉤後把魚群驚散。釣群浮鯽魚,必須由近及遠。一般情況下,重150~200克的鯽魚上鉤後用不著遛,可直提上岸。假如投鉤後魚兒尚未發現適口的釣餌,可輕輕上下提拉或輕抖竿顯示釣餌,提高其可見度,誘魚上鉤。注意手不能離竿,有手感就抬竿,抬竿就得魚。如圖30所示。

  ⑥半浮釣:又叫懸釣法***如圖31所示***,一般用於底層雜草或淤泥較厚、鉤沉底不易為魚發覺的環境。辦法是將墜減輕,調整浮漂至鉤觸底後露出數格,然後將漂下調5-10釐米,使鉤略高出水底,便於魚的發現。

  ⑦走釣法:到一水塘,先行觀察,選鯽魚喜棲居的位置撒窩,可保持2米以上距離,撒若干窩子。然後用5~6米質輕的魚竿,採用7~10粒的散漂,釣線宜細,魚鉤最好是朝天鉤,餌料一般採用活的紅蚯蚓。走釣的特點是“走”,應手持釣竿,沿打過窩的水邊觀察魚星的情況,有魚星即下鉤,無魚星可繼續觀察其他釣窩。打窩應每次少打,過些時間再打一遍,即少打勤打。

  ⑧流水釣:一般適用於流動水域,竿宜長,線不必太長,墜須重,漂可用數粒散漂,粒漂則宜長,餌以蚯蚓、小蝦為好。鉤甩入水中,如水流動,可使鉤漂順水而下,到下游後提起再甩至上游,見漂停住,立即提竿,以免底部掛住,若有託漂或下沉,即應提竿上魚。

  ⑨淺灘釣:我國北方過了清明之後,在池塘的背風向陽坡下,可化出一塊無冰明水區。此處水溫稍高,溶氧較足,鯽魚常到此水域覓食或晒暖吸氧,稍受驚動就逃之夭夭。如果能找到隱蔽處,力求避免人影和釣竿晃動把魚驚跑,可取得較好的垂釣效果。選準釣位後,傍晚喂好窩子,第二天的10點鐘以後再去垂釣。如果釣位前沒有沙丘或土堆供隱藏身體,最好人工架設草堆,或用近似岸色的布或草袋等物搭一個隱蔽所。要根據地形或隱蔽所的距離來選擇釣竿的長度。如距水面近,用小短竿比較靈便。如距水面較遠,竿也要相應加長。不用墜,不加漂,全憑手把竿的感覺來判斷提竿時機。這個期間的鯽魚咬鉤輕微,必須選用小而鋒利的魚鉤,裝餌不超過大米粒大,裸露鉤尖。隨著天氣漸暖水溫升高,可逐步向塘內延伸釣點,同時加墜、加漂。

  ⑩對於那些吃慣了酒米的鯽魚,採取的垂釣方法是:找那些經常有人投米的地方撒窩,餌料採用有香味的麴酒料和細黃沙,再摻人少量酒米拌勻一同撒到窩點中,撒窩面積可稍大點,這樣撒窩,酒米很散,水中魚兒能少量地吃到一小部分酒米,因不解饞,魚兒會在此區域內停留,繼續找著吃,這時下鉤釣正是好時機。釣餌是用水餃粉或麵粉和成麵糰,做成麵筋,取一點掛到鉤上,然後再黏上用又香又甜的蜂蜜拌和了的酒米,形成了一個小小的酒米團,內中暗藏著魚鉤,鯽魚吃慣了酒米,會爭吃沾滿了酒米的釣餌。使用此法能把那些狡猾的吃慣了酒米的鯽魚釣上來。

  ***8***釣鯽魚的小竅門

  ①要重視誘魚窩。要依據時間、地形、水域的不同,採取不同的打窩措施。打隔夜窩:選準釣位後,開個1平方米左右的“洞”,徹底清除雜草或其他障礙物,喂上誘餌,第二天施釣,遠比新“洞”現打窩效果好。也可把剩菜餿飯以及牛糞等倒入窩內,效果也不錯。

  打立體窩:適應於陡坡下或大堤下的深水域。誘餌的制各:把粉碎的豆餅渣炒香,摻入0.2羊骨粉,裝袋各用。到釣位後,再摻入60%的岸邊潮溼泥土,拌勻搓細,撒人釣域,可形成立體窩。用手竿拴3只魚鉤,搭配好墜漂,使下鉤剛好沉底,上鉤懸浮於距水底約8釐米處,另一隻魚鉤懸於上下鉤中間。由於不間斷地向釣域投撒誘餌,會出現越釣魚越多的局面,開始的半小時可能上魚很少,越往後上魚越多,甚至可出現投鉤尚未落底,半路被魚攔吞的情況。為了節省裝餌時間,可用紅蚯蚓裝鉤後蘸上點香精,裝一次餌可連釣3-5條魚不用換餌。不僅鯽魚愛咬鉤,鯉魚咬鉤的也不少。

  當出現魚群在水面搶食的情況時,說明投餌過勤、過多,此時上鉤率反而下降,不僅要暫停撒餌,還應把底鉤上提使之接近水面,拉到魚群中,用抖竿或上下提拉的方法,誘魚上鉤。暫停投撒誘餌後,魚群又會沉底覓食。

  ②要掌握鯽魚的棲息特點。雨季江河的洄水渦中、水庫放水問旁、橋墩洄灣處常是大鯽魚群集處。浮萍密集的池塘,有“巴嗒”聲,或浮萍被拱起,或把頭露出水面吸氧,多為大鯽魚的行蹤。若餌鉤尚未沉到水底,半路被魚攔吞,魚漂緩動或橫臥不動,多是大鯽魚所為。小送漂,或送漂速度越慢,鯽魚的個體就越大。在打底窩後觀察魚星***小氣泡***日寸,當看到密密匝匝的氣泡中有較大氣泡出現,就是大鯽魚進窩的訊號。

  ③要養成摘魚擦手的好習慣。鯽魚上鉤脫逃時,能分泌出驚液,提示它的夥伴注意危險。當其他魚聞到驚液氣味時,就迅速逃竄。若在垂釣時遇到這種情況,最好是更換一下釣位,因為要等驚液氣味散盡,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影響垂釣效果。抓魚摘鉤的手,也會沾染上這種驚液味,應注意及時清洗擦淨,再去拿餌裝鉤,否則也影響上鉤率。

  ④要牢記風對釣鯽魚的影響。有風有浪的水域,比寧靜無浪釣位上魚快且多。如果臨近黃昏時分下點濛濛細雨,鯽魚見鉤就咬,可能是在風吹浪動的水域中,溶氧充足,下小雨天氣,魚兒誤認為夜間來臨,從而加速攝食進度。以西南風3~4級為好,因為風小吹不起浪,風大又看不清漂。

  ⑤注意下鉤與提竿的動作要輕盈,減少對魚類的影響,要力爭做到下鉤對準窩,下竿少濺波,提竿輕又穩,拽魚要利索。鯽魚一般重量不大,不需遛魚,迅速提出水面對其他魚驚擾小。鯽魚喜愛清潔、寧靜,膽小性柔,吃食文雅。依據這些特點,垂釣時應保持安靜,避免高聲喧譁。另外大鯽魚吃食穩重,動作緩慢,如窩中有小雜魚拖食時,要想辦法排除了小雜魚的干擾才能釣到大魚。

  ***9***清面釣鯽技巧

  ***1***清面的製作:清面是指摻水較多的稀麵糰。具體做法是取麵粉或蠶豆粉,或這二者任何比例的混合粉1~2湯匙,置小容器內加水用竹筷反覆拌和,使麵糰變軟變黏即成。加水多少的標準是調製好的麵糰手不能觸,一觸即黏,但釣鉤卻能黏附成綠豆至黃豆大小一團而不下滑為度。若釣鉤黏附過少,麵糰向下滑落,這是加水過多,麵糰缺少黏性所致,需再加適量麵粉調和。若釣鉤黏附的麵糰太大而不下落,是加水過少,應再滴幾滴清水繼續調和。將調和好 的麵糰置小盒內加蓋儲存備用。

  ***2***釣具組合:由於清面很稀很軟,在水中極易脫落,所以浮漂反應必須靈敏。應該使用 細線、小鉤、輕墜、散漂。用直徑0.14毫米以下的釣線,赤袖3號鉤,鉛皮墜,墜的重量以入水後 星漂緩慢下沉,僅能著底為好,漂3~5粒,漂間距2釐米;如果調至下漂入水,上漂浮於水面,巾 漂一半入水為最佳。

  ***3***垂釣要領:由於清面餌料極易被魚兒奪食,要求垂釣者必須在魚兒攝食人口的一瞬 間根據星漂傳來的資訊,快速作出提竿反應,因此垂釣技術必須高超熟練。垂釣時,開啟調好 的清面盒子,用事先準備好的長6~8釐米、寬1釐米的竹片,挑取一團清面握於左手中隨時取 用。右手持鉤柄於竹片上的麵糰中黏取黃豆大一粒清面,輕輕拋入水中,然後兩眼注視星漂, 只要見第二粒星漂上下浮動、原位點動或左右移動,都要立即提竿。若稍有遲疑,魚兒已奪食 逃竄。若清面入水1分鐘後都未見動靜,可能已在水中溶化,應起鉤再上魚餌。

  ***10***冬天釣鯽魚的技巧

  鯽魚屬耐寒魚類,在4℃時還是照常進食。它們為了生存和次年的繁殖,只要有食可吃仍不會錯過機會,所以寒冬也能釣鯽魚。當然在冬天的釣獲量是遠遠比不上春夏季的,因此更要講究垂釣技巧。

  ***1***釣具要小巧靈活:“冬釣鯽魚三大巧,竿長、線細、魚鉤小。”手竿宜長,以5.4~6.3米為好,因寒冬釣點離岸邊較遠,竿長才能釣遠、釣深。釣線宜細,以0.1-0.15毫米為宜。魚鉤宜小,以4~6號鉤為宜。墜子宜小而重,可將粗保險絲捶平、捶薄,剪成小長方形裹在魚線上。腦線宜:易短,5釐米即可。浮漂宜用細長漂,以三粒為好,一粒在水中,一粒在水錶,一粒平躺在水面。這樣小巧靈活的釣具配置,主要是針對寒冬鯽魚活動量小、吞食時嘴張得小、攝食動作輕微等特點而設計。釣組靈敏度高,有利於觀察鯽魚拱餌咬鉤的微弱訊號,以便把握提竿時機。

  ***2***誘餌要濃香、釣餌要鮮活:寒冬釣鯽魚,誘餌要濃香,以“藥米”為上乘。其做法是取靈草50克、排草60克、香鬆50克、小茵30克、滑石30克、大黃10克,放入白酒浸泡,一個月後就可使用,但泡的時間越久,效果越好。垂釣前夕,將藥酒倒入少許盛有大米的塑料瓶中,製成“藥米”,“藥米”下水之後,香味很濃,鯽魚特別喜歡吃,若手中無“藥米”,也可用麥麩、酒浸碎米、玉米渣、菜籽餅、啤酒糟、食品屑等,摻人少量的食用香精或麴酒、糖,效果也不錯。釣餌以活食為主,線蟲、蚯蚓效果最佳,這兩種釣餌顏色紅豔,下水後又能蠕動,鯽魚見到如此美餐,肯定上鉤。

  ***3***天氣要晴暖無風:鯽魚在寒冬時節,對天氣的陰、晴、風、雨、雪等各種因素都有敏感的反應。因此,嚴冬釣鯽魚,天氣便成為影響獲魚多少的重要囚素。理想的天氣是晴暖無風、陰但溫暖、寒潮l-2天后氣溫陡升時。不理想的天氣是陰雨連綿、風雨交加、寒潮襲擊、雖晴但冷等。

  ***4***在中午晴暖時垂釣:寒冬一日之中鯽魚咬鉤的最佳時間是9~15時,此時氣溫、水溫較高,是魚兒活動覓食的好時機,此時垂釣,一般都會有好的收穫。

  ***5***釣場水域宜小:寒冬釣鯽魚要避開大水域和流動性水域,宜選擇小水域。水面小吸熱快,水溫相對高些。水深的池塘更理想,一是魚多,二是容易上魚。

  ***6***要釣潭、釣陽:釣潭指垂釣水域的深水區。寒冬,鯽魚游到深水區“避寒”。因此,釣點應選擇在水深l-2米處下鉤為宜。釣陽是指垂釣水域中向陽的地方。在同一池塘,魚兒多棲息和覓食於向陽的一側,故釣點應選擇朝南的一側。

  ***7***把握提竿時機:寒冬水溫低,鯽魚遊動、覓食的速度慢,以守窩垂釣為佳。打窩後,鯽魚遊進窩點需半小時左右,故要耐心等待。下鉤之後,還應隨時提動釣鉤,使死餌變活餌,刺激魚的食慾,誘它上鉤。適時提竿同樣重要,鯽魚攝食時嘴張得很小,動作極其輕微,因此要集中精力觀漂,稍有顫動即應提竿。如果用浮漂時,在水中和水錶的一、二粒徐徐上冒,或用立漂時,浮漂慢慢上升或平倒於水面或慢慢下沉,即是提竿的最佳時機。

海杆釣魚方法大全
吃什麼水果腎排毒飲食食譜
相關知識
釣鯽魚的技巧大全
初夏如何野釣鯽魚的技巧
夏季河邊釣鯽魚的技巧要如何掌握
盛夏如何在野河釣鯽魚的技巧
如何在小溪中釣鯽魚的技巧
冬季怎樣在水庫釣鯽魚的技巧
如何在南方冬釣鯽魚的技巧
在水草區怎樣釣鯽魚的技巧
冬季如何野釣鯽魚的技巧介紹
春季如何野釣鯽魚的技巧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