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學法指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6日
      現在正處在課改的新時期,大力推行生本教育。生本教育要求學生要進行課前預習,所以教師要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下面談談我在教學中如何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和自學能力的培養。
        一、讓學生學會利用學具進行學習
        皮亞傑認為: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了活動與思維之間的聯絡就不能發展。生本教育特別強調要以生為本,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改變“教師演、學生看”的被動局面,多讓學生利用小棒、圓片以及各種學具自己進行實際操作。在擺弄學具的過程中,學生的思路會隨之展開,這樣學生在感性認識和直接經驗的基礎上,就能逐步地展開探索,逐步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的知識。比如教學數的組成時,就主要是通過學具的操作進行的,學生將2根小棒等分成兩部分,在學生頭腦中建立“2”的分法的表象,在這個基礎上,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學生很快就熟識了2的組成。以後再教學3~10的組成,學生自覺地藉助學具的操作,很快就掌握了它們的組成。通過簡單的動手,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
        二、培養學生善於觀察和發散思維的能力
        在知識的學習中,要以知識的學習為載體,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並不是單純地讓學生會計算就可以了。這就需要教師善於挖掘教材中的智力因素,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培養,並把它貫穿於教學過程的始終。
        比如這樣一道題,是一幅圖,框子裡邊有24個紅蘿蔔,外邊是5個蘿紅卜,讓學生列一道算式。這個時候教師不要急於引導做加法還是減法,要讓學生仔細觀察圖,然後自己列出算式來。學生可能有的列的算式是24+5=29,這時教師可以問:“你為什麼這樣列啊?”或:“你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啊?”也可能有的學生列的算式是24-5=19,這時可以讓列算式的學生說說表示什麼意思,也可以讓其他同學說說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 
回答的同學可能只說出一種意思:“框子裡邊比框子外邊多幾個蘿蔔?”這時可能有的學生說想法不一樣,要馬上讓他回答,可能就會說出:“框子外邊比裡邊少幾個蘿蔔?”
        這樣既讓學生列算式,又讓學生說意思,學生不但對算式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舉一反三、深層次地掌握了所學知識。
        再比如,根據一幅情境圖讓學生找出圖中的數學資訊,列出算式。在教學時也是不要急於跟學生說根據哪些資訊列什麼樣的算式,要讓學生自己觀察後列式,交流時一定要讓學生說說算式的意思。
        這樣不但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而且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三、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數學來源於實際生活,和生活是密切聯絡的,因此,要使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讓學生感到學習數學的需要,從而產生學習興趣。
    現在的課本安排的練習題,大多都是和生活聯絡密切的,貼近學生的愛好。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創造一些情境讓學生學習。
        例如學生學習元角分的知識時,組織學生進行“開辦小商店”的遊戲活動。讓每個學生帶一些書本、鉛筆、卷筆刀、橡皮及玩具等,標上價格,作為商店裡的貨物。各個小組各選派一名學生做營業員,其他組員做顧客,老師發給做顧客的學生一些錢,也可讓小組準備一些,然後分幾個商場進行買賣活動。在活動中,人人爭做優秀營業員或文明顧客,秩序井然,個個都購到了自己喜愛的物品,而營業員的賬目清清楚楚,分文不差。活動結束後,老師就讓學生回憶買賣貨物的經過,提出一道或幾道數學問題並解答出來。這樣,把學生組織到遊戲活動中,在遊戲中既學習了知識,又體會到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寓教於樂,加深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培養學生細心和善於檢查的良好習慣
        粗心是很多學生的一大特點,因此,從一年級開始就要培養學生細心的習慣和做完題後認真檢查的習慣。小學生一開始不會檢查,教師就要加以引導。比如當學生做完題後就開始玩,老師可以說:“你做完了嗎,如果你能從頭就像沒做一樣再想一遍就更好了,看看你這次想的答案和開始是不是一樣。”學生會去看,老師要適時表揚,慢慢地學生就會養成檢查的習慣。
        總之,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貫穿於教學的始終,並且要有耐心,從一年級就開始逐步培養,當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後,你會發現你的教學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做一個精緻的女人
淺談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相關知識
加強學法指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的方法有哪些
父母該怎麼樣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的方法
如何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
如何培養寶寶的社交能力
怎樣培養孩子的溝通能力
如何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
怎樣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
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