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治療嬰兒痱子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每到夏季,尤其是當天氣比較悶熱的時候,寶寶比較容易長痱子,這是讓很多家長很頭痛的一件事。今天小編為大家推薦治療嬰兒痱子的方法。

  治療嬰兒痱子的方法

  1、食療治療嬰兒痱子

  冬瓜有清熱解暑、生津止渴的功效。冬瓜適量,將冬瓜去皮,洗淨,切片,外擦患處,可治痱子。痱子癢痛者,把冬瓜切片蘸冰片、滑石粉輕擦患處,每日數次,亦可消炎止癢。絲瓜有涼血解毒、清暑除煩的功效,夏日常食可預防痱子。將新鮮絲瓜葉洗淨,搗爛取汁,以脫脂棉球蘸取汁液塗擦患處,每日3~6次,2天為一個療程,可治痱子。生薑有解毒、消炎、祛溼、活血的功效,同時還有一定的抗菌和抗原蟲作用,因此用生薑片塗擦面板患處可治痱子。取鮮無花果葉5片,加水750毫升左右,開水煎20分鐘,等溫度冷卻到37℃—40℃時,用毛巾蘸煎好的藥水溫敷患處,一般連用2—3天就能見效。

  2、洗澡治療嬰兒痱子

  用溫水洗澡,在洗澡水中加入幾滴花露水效果會更好。沖洗擦乾身子後再撲撒痱子粉,以減輕刺癢。洗澡過程中要避免用力碰擦到有痱子的部位,防止擦破面板引起感染。洗澡時不要用肥皂,以減少刺激,如一定要用,可選擇鹼性小的肥皂。每天可洗2-3次;洗澡時水溫不宜過冷或過熱,大約以38~42℃為宜。

  3、十滴水治療嬰兒痱子

  先將身上患處的汗水和分泌油脂擦洗乾淨,再擠出數滴十滴水塗於患處,讓其自然風乾。塗藥處的面板略有灼熱殺痛感,幾分鐘以後就不那麼痛了,但嬰幼兒面板細嫩,不宜直接擦塗,可將十滴水與溫開水按1:10的比例稀釋後再用。要防止用手指甲抓撓而感染,用棉花棒擦塗為宜。或者給小孩洗澡時在溫水裡加入適量的十滴水,但要注意只能用清水洗浴,不要使用香皂、浴液等。

  嬰兒起痱子的原因

  一說到痱子,我們最熟知的是因為出汗或睡在產生熱的東西上,而且最令我們熟知的是嬰兒易產生痱子,所以家裡常備的就是痱子粉。

  其實,不僅是嬰兒,很多在戶外工作的成年人也會產生痱子,痱子高發於夏季,當經過高溫暴晒後極易產生痱子是夏季最常見的一種面板病。夏天氣溫高,汗液分泌過多,汗液蒸發不暢,導致汗孔堵塞,而阻塞的汗腺還在分泌汗液,這樣淤積在表皮汗管內的汗液使汗管內壓力增加,導致汗管擴張破裂,汗液外溢滲入周圍組織,在面板下出現許多針頭大小的小水泡,就形成了痱子。孩子天性活潑好動,天天蹦蹦跳跳,一刻不停,加之體內新陳代謝旺盛,非常容易出汗,汗多又沒有及時擦乾,造成汗毛孔堵塞,因此孩子特別容易發生痱子。除了手心、腳底以外都可發生痱子,常發生在頭皮、前額、頸、胸、臀部、肘彎等皺壁和容易出汗的摩擦部位。

  怎麼預防嬰兒起痱子

  加強面板護理,勤洗澡,保持面板清潔。溫熱水最合適,水溫太低,面板毛細血管驟然收縮,汗腺孔隨即閉塞,汗液排洩不出,痱子加重,過熱則刺激面板,使痱子增多。

  勤剪指甲,保持手部乾淨,避免抓撓面板引起繼發細菌感染。不要給孩子多搽粉類爽身護膚用品,以免與汗液混合堵塞汗腺,導致出汗不暢,引起汗腺周圍炎症。夏季要適當控制孩子戶外活動時間和活動量。居室注意通風,保持涼爽,有條件的家庭應安裝空調。多為孩子洗澡,每日1—2次。孩子衣著應寬鬆、肥大,並經常更換。衣料應選擇吸水、透氣效能好的薄棉布。不要讓孩子長時間光著身子,以免面板受到不良刺激。給孩子多飲水,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果出現膿腫應到醫院診治,遵醫囑給予口服抗生素治療。

  治療小兒痱子的偏方

  生黃瓜治痱子

  用生黃瓜汁或黃瓜片分別貼擦於患處,兩三次即可痊癒。此方法尤其適用於小兒。

  擦西瓜皮治痱子

  用西瓜的瓜皮擦拭患處,每次擦至微紅,一天擦兩三次,第二天就可見效,兩天後可結痂。將西瓜皮洗淨切片熬湯,或製作菜餚,長期食用,對預防痱子有良好的效果。

  苦瓜汁外搽

  用鮮苦瓜一條,洗淨去仁,將瓜肉切碎塊,用手抓爛取汗,將苦瓜汗直接塗搽在痱子上,每日早晚各自1次,一般2-3日便可使痱子消退自愈,無任何副作用。

  艾葉片治痱子

  將艾葉片沖洗乾淨,加大量的水熬煮半小時後,用熬出來的藥水給孩子洗澡,不但可以預防和治療痱子,還能防止其他夏季面板病的發生。

  風油精治痱子

  在洗澡水中倒上幾滴風油精,洗澡時立即使人感到涼爽舒適,這樣洗幾次後就會使痱子漸漸褪去。

  鮮薄荷葉治痱子

  將鮮薄荷葉***老葉更好,數量多些***洗淨控於,裝入容器中,倒入衛生酒精,沒過葉子。一天後酒精成淺綠色即可使用。時間越長,顏色越深,隔年用更好。塗抹後第二天就見效。

猜您感興趣:

怎麼治療寶寶鬧肚子
怎麼治療小兒哮喘
相關知識
怎麼治療嬰兒痱子
怎麼治療嬰兒拉肚子
冬天寶寶長溼疹怎麼治療嬰兒冬季溼疹治療方法
中醫怎麼治療嬰兒疝氣
怎麼治療嬰兒溼疹
怎麼治療嬰兒乾嘔
怎麼治療嬰兒嘔吐
怎麼治療嬰幼兒腹瀉
怎麼治療嬰幼兒腹瀉
怎麼治療嬰幼兒淚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