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中醫養生的常識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03日

  夏季氣溫高溼度大,往往使人精神萎靡、倦怠乏力、胸悶、頭昏、食慾不振、身體消瘦。下面小編帶你瞭解,希望對你有幫助!

  

  中醫認為,夏季陽氣旺盛,陰氣也從夏至開始滋長。養生應順應自然,一方面應保護陽氣,不應讓它過於旺盛而上火,另一方面也要滋陰調息,養護心臟。

  中醫理論認為,夏季是養心的季節。炎熱的夏季,更宜調息靜心,“心靜自然涼”。聽輕音樂是一個調息的好方法,輕音樂能舒緩氣息,使心得到平靜,讓心臟得到休息。

  夏季,我們不忘面板的防晒,但後腦防晒卻被忽視了。後腦是全身陽氣最盛的部位,後腦經常晒太陽等於體內不斷聚焦陽氣,陽氣過盛容易出現中暑症狀。所以出門應做好後腦的防晒。

  夏季常會出現胃腸不適、乏力倦怠、頭暈頭痛等症狀,中醫稱之為“疰夏”。因此夏季飲食應採用清淡食材,宜吃冬瓜、蘿蔔、黃瓜、黑木耳、苦瓜、淡水魚、養生茶及有利於和胃養胃的食物。

  夏季養生的簡單方法

  隨時閉目養神閉目。可使人心平氣和,思緒冷靜,精神靜謐,從而達到養精蓄銳、振奮精神之目的。可利用工作之餘或等車、乘車等一些零碎時間,隨時閉目。養神。特別是夜深人靜時,靜靜地閉目端坐,凝神斂思,幾分鐘或十幾分鍾便會感到思緒寧靜、心氣平和,而且暑氣漸消、精力漸增。經常閉目養神對健康也大有裨益。

  得空就做深呼吸。深呼吸是氣功中的調息法。嵇康《養生論》認為,炎熱夏季“更宜調息靜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熱亦於吾心少減,不可以熱為熱,更生熱矣”,這裡就指出了“心靜自然涼”的夏季養生理念。

  堅持午間小睡。堅持午睡是養生的重要方法,炎熱夏日尤為重要。一則天氣炎熱,夜間不易入睡,清晨天亮早,故睡眠通常不足;二則白天工作繁忙,出汗較多,體力消耗大,極易疲勞。

  夏季養生的原則

  健脾除溼。溼邪是夏天的一大邪氣,加上夏日脾胃功能低下,人們經常感覺胃口不好,容易腹瀉,出現舌苔白膩等症狀,所以應常服健脾利溼之物。一般多選擇健脾芳香化溼及淡滲利溼之品,如藿香、蓮子、佩蘭等。

  清熱消暑。夏日氣溫高,暑熱邪盛,人體心火較旺,因此常用些具有清熱解毒清心火作用的藥物,如菊花、薄荷、金銀花、連翹、荷葉等來祛暑。

  補養肺腎。中醫認為,按五行規律,夏天心火旺而肺金、腎水虛衰,要注意補養肺腎之陰。可選用枸杞子、生地、百合、桑葚以及酸收肺氣藥,如五味子等,可防出汗太過,耗傷津氣。

  冬病夏治。所謂冬病夏治,即夏天人體和外界陽氣盛,用內服中藥配合鍼灸等外治方法來治療一些冬天好發的疾病。如用鮮芝麻花常搓易凍傷處,可預防冬季凍瘡;用藥膏貼在穴位上,可治療冬季哮喘和鼻炎。

  夏天吃什麼養生

  1、蓮子養心

  夏天的時候,因為天熱,易給心臟造成很大的壓力,所以,在夏天的時候,我們尤其要注意對於心臟的保護和保養。所以,夏天的時候,要多吃一些養心的食物,例如蓮子。蓮子在古代作品裡常出現,是用來養心安神的。

  2、章魚補血

  夏天天熱,易昏,容易導致血液供應不暢。這個時候也要注意多補血。因此,多吃一些補血的食物是好了。章魚就是不錯的選擇。可是多吃章魚。例如,可以通過網上購買一些,來吃,內陸的地方的人尤其如此。

  3、豌豆清腸

  夏天的時候,因為天熱,選擇吃的食物過多,所以會導致一些食物堆積在腸道而不能消食。這個時候,多建議吃一些清腸的食物,例如豆類,尤其是以豌豆最好。它能夠有促進大腸蠕動的功能,讓腸的功能變得高效率。

  4、鴨蛋補鈣

  大家要知道,夏天的時候有一個說法叫補夏,那就是得吃鴨蛋。這樣,不僅能讓人不至於失去體力,而且也會讓人更覺得精神充沛和有力。

  夏季養生的甜品

  1、鮮果雙皮奶

  特點:解燥、益脾。

  以鮮奶和蛋白為主料的此款甜品,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鈣、磷等微量元素,健胃益脾。搭配鮮果,更能清涼解燥。

  原料:鮮奶500毫升、白糖150克,蛋白4個,水果適量。

  製作方法:

  將鮮奶與白糖混合後攪拌均勻,蛋清打勻後,加入混合物中。用紗布或濾網過濾,放在碗中,隔水蒸10分鐘。

  放入冰箱冷藏室,冷卻後取出,加入水果碎。

  2、米仁綠豆湯

  原料:綠豆200克,米仁100克,陳皮15克,冰糖約200克。

  做法:

  綠豆、米仁分別洗淨,用清水浸泡過夜。

  陳皮浸軟,洗淨。

  煲中放約1600克清水,先下綠豆用中火煮半小時,再下米仁、陳皮,改用小火煮1小時。

  放冰糖拌勻,便可食。

  功效: 本品性涼,有清暑熱、利水退腫等作用,由於含綠豆量較多,而綠豆最具解毒功能,故本品還可解各種食物中毒。


秋季如何防止脫髮有哪些方法
心腦血管病養生
相關知識
夏季中醫養生的常識
夏季中醫養生小常識
夏季中醫養生的方法
老年人夏季中醫養生的方法
老年人夏季中醫養生的方法
冬季中醫養生小常識
秋季中醫養生小常識
冬季中醫養生小常識有哪些
春季中醫養生小常識
春季中醫養生的小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