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養生原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養生方法有很多,而作為其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的飲食養生,則要根據不同季節的氣候特點和人體的生理特點,來決定不同的飲食原則和要求。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希望對你有用!

  

  飲食有節,五味調和

  “飲食有節…… 度百歲乃去”----《皇帝內經·素問》

  “節”即節制、控制,不肆食恣飲之意。

  五味調和,不可偏勝。古代醫家認為食物也具有“寒”“熱”“溫”“涼”四氣和“酸”“甜”“甘”“辛”“鹹”五味。五味各有所入,調和飲食,平衡陰陽,以適應人體氣血臟腑陰陽盛衰的變化;弱五味失調,陰陽逆亂,則易傷五臟而患病。

  所以要做到飲食有節,五味調和。日常飲食宜有節奏,定時定量,味宜清淡。這也和現代營養學關於人體要適當控制熱量、控制主食、多吃水果蔬菜的保健觀點是大同小異的。

  飲食有常,物我相適

  天行有常,飲食亦有常。“常”即指一定的規律性,規範性。祖國醫學飲食有常的“常”還體現在飲食的規範性上,包括飲食按時、食慾細緩。適溫而食及食不暴飲等飲食衛生學內容。這也與現代營養學所要求的定時定量、細嚼慢嚥、反對暴飲暴食、制止偏食的主張不謀而合。

  “物我相適”即食物的性味要與人體的陰陽氣血狀況相適應,以人體需要來決定食用何種食物。

  違反這一規律,則會導致機體陰陽氣血失去平衡而發生疾病。

  飲食以時,四季五補

  “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智者之養生也,必須四時而適寒暑“ ----《內經》

  中醫在飲食養生中主張順應四時養生。

  在飲食方面講究在不同季節、氣候、時間,服食不同性味的食物,以適應環境和人體陰陽氣血的四時變化。

  飲食潔淨,進食宜忌

  俗話說:病從口入。飲食衛生也是祖國養生學的一個重要內容,主張食物宜新鮮潔淨,富有活力;必要時要辨別有無毒性,慎從口入。

  “物性不同,有相合相反之別;病體有別,有宜食宜忌之謂。”所謂“宜”,即指以相宜食性的食物治病養體;而忌則指對病體不好的食物應該禁食,也就是俗稱的“忌口”。

  秋季

  1、不要暴飲暴食

  一般人到了秋季,由於氣候宜人,食物豐富,往往進食過多。攝入熱量過剩,會轉化成脂肪堆積起來,使人發胖。在秋季飲食中,要注意適量,而不能放縱食慾,大吃大喝。

  建議吃些高蛋白的食物,如鴨肉、泥鰍、魚、豬瘦肉、海產品等,既有清暑熱又有補益的作用,可以放心食用。

  2、少吃刺激食品

  秋天應當少吃一些刺激性強、辛辣、燥熱的食品,如尖辣椒等。

  另外,還要避免各種溼熱之氣積蓄,凡是帶有辛香氣味的食物,都有散發的功用,因此提倡吃一些辛香氣味的食物如芹菜。

  3、飲食不宜生冷

  由於秋季天氣由熱轉涼,人體為了適應這種變化,生理代謝也發生變化。飲食特別注意不要過於生冷,寒冷食物容易導致腸胃消化不良,發生各種消化道疾患。

  其次,經過一個長夏後,人們的身體消耗都很大,特別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虛寒,因此,在選擇食物時,不宜過於寒涼,例如:西瓜、梨、黃瓜等,其性味寒涼,多食可能傷及脾胃,所以要少吃。

  4、應忌過燥食物

  中醫養生常識認為,苦燥之品易傷津耗氣。秋季燥邪當令,肺為嬌髒,與秋季燥氣相通,容易感受秋燥之邪。

  許多慢性呼吸道疾病往往從秋季開始復發或逐漸加重。所以,秋令飲食養生應忌過燥的食物,比如一些煎炸類的食物。

  5、可吃解暑食物

  一般來說,喝些綠豆湯,吃些蓮子粥、薄荷粥是很有益處的。多吃一些新鮮水果蔬菜,既可滿足人體所需要的營養,又可補充經排汗而丟失的鉀。

  兒童秋季

  寒涼飲食適當少

  西瓜、香瓜、黃瓜不能像盛夏一樣毫無顧忌地大吃特吃了。經過一個夏天后,孩子的身體消耗很大,因此,寒涼類的食物,如西瓜、香瓜、黃瓜等,都要適可而止。

  少辛增酸益肝肺

  愛吃辛辣刺激食物的孩子要剋制一下了。夏季吃些辛辣食物可以增加食慾,但是立秋後要適當減少。因為秋天要收肺氣,而辛味太盛則傷肺。“增酸”的目的是為了增強肝臟的功能,所以要多吃酸味的水果和蔬菜,如橘子、檸檬、獼猴桃和番茄等。

  清熱解暑要繼續

  清熱解暑類食品既能消暑、斂汗補液,還能增進食慾。因此喝些綠豆湯,或者吃些蓮子粥、百合粥和薄荷粥很有益處。多吃一些新鮮水果蔬菜,既可滿足孩子所需要的營養,又可補充經排汗而丟失的鉀。

飲食養生原則是什麼
飲食養生小祕訣
相關知識
中醫飲食養生原則
老人健康飲食養生原則
老年人飲食養生原則
秋季飲食養生原則
夏季飲食養生原則
秋季男士飲食養生原則有哪些
春季有哪些飲食養生原則
秋冬季防感冒的飲食養生原則介紹
健康飲食養生原則有哪些
春夏交替時有哪些飲食養生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