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年代的人物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創業是一輩子的過程,成長也是一輩子的過程,所以任何在大學時候注重班內名次的人都是很少有出息的。看看那些創業人物的故事,學習他們,激勵自己,堅定創業的決心。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就隨小編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一:

  王瑩瑩:95後女孩創業愛上螢火蟲

  樹林、星空、螢火蟲……都市人群對遙遠鄉村生活的記憶,總是那麼浪漫和唯美。忽閃忽閃的螢火蟲在城市中更是難得一見,成為很多人兒時的記憶。

  在十堰,湖北醫藥學院一群90後學生,敏感地捕捉到這一情感載體,利用專業所長,將螢火蟲孵培這一科研專案運用到了商業領域。

  95後女孩愛上螢火蟲

  卵凍技術獲得專利

  95後女孩王瑩瑩是十堰人,圓臉、長髮、語速平緩,第一面給記者的印象十分沉穩。

  在她的QQ空間裡,70%以上內容都在記載螢火蟲的培育過程。透過顯微鏡拍攝的螢火蟲,從蟲卵到幼蟲,再到成蟲,不同的階段呈現粉色、紫色、橙色等,美麗得像一幅幅抽象畫。現在還在上大二的她,是湖北醫藥學院生物科學專業學生。在指導老師陳絢麗的帶領下,漸漸接觸到螢火蟲培育技術。一開始,她對這些小蟲子很恐懼,但很快就喜歡上了這些小傢伙。

  通過深入學習和了解,王瑩瑩知道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東西,比如,螢火蟲主要吃螺螄、蝸牛、貝類等,位於生態金字塔的最底層,城市裡沒有螢火蟲是因為空氣、光電、聲音等汙染,讓它們沒有生存空間。

  螢火蟲幼蟲分為水生和陸生,從蟲卵到成蟲整個生命週期為一年,而螢火蟲成蟲的壽命只有短短五六天。成年雄蟲在這短暫的生命裡抓緊時間利用發光訊號招徠雌蟲,雌蟲也以發光形式迴應,因此我們才能看到大自然閃爍的光影美景。

  眾所周知,螢火蟲只有在夏天才能看到。然而,去年底,王瑩瑩所在的醫藥學院出名了,原因就是他們實驗室研發出了螢火蟲卵凍技術,實現了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螢火蟲。目前,這項技術已經申請了國家發明專利。

  科普為主商業為輔

  閃閃亮光帶來財富

  “除了卵凍技術,我們還可以人工培育,在室內繁育螢火蟲。另外,可以生態覆育,就是在螢火蟲稀少或消失的區域引入適宜品種,覆育成生態景觀地。”王瑩瑩對記者說。

  一個偶然的念頭,讓她有了新思路:淘寶上一隻野外捕捉的螢火蟲能賣四五元,而日本水生幼蟲一年能創造100億元產值。如果能將這一先進成果向市場轉化,豈不是既能做科普又能產生經濟效益?

  她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同學們,結果得到一致認同。今年初,由王瑩瑩發起成立了精靈生態旅遊開發公司,15名同學和老師都成為公司股東。暑假時,公司在武當山舉行了螢火蟲放飛主題活動,短短兩個晚上,就吸引了三四千人蔘觀體驗。“一張門票賣10元,相對於幾萬元的收入,其實我們更滿足於初次創業的興奮。”王瑩瑩說。

  目前,公司已設計出螢火蟲燈籠、螢火蟲樹以及類似觀賞魚的螢火蟲生態缸等工藝品,同時配合生態造景,與博物館、科教館及景區達成合作。他們的創業計劃也被國家教育部批准為國家級大學生創業訓練計劃創業專案。“未來還有很多有意思的設想,比方說將專案嫁接進婚禮、咖啡館等。”儘管公司運營還不成熟,但王瑩瑩很淡然,“以科普為主,開拓市場賺錢將水到渠成”。

  二:

  王婷:90後女大學生創業開米線店

  2014年12月,“90後”濟南女孩王婷的開店夢終於實現了。這個位於濟陽縣城區商業街附近,只有20多平方米的米線店,承載著王婷從上大學到現在一直以來的夢想。

  不顧家人反對,辭掉實驗室的穩定工作,從濟南來到濟陽開米線店,王婷的理由只有一個“喜歡做飯,也想做給別人吃。”因為天冷,她的手指幾年來第一次被凍得腫了起來。

  不顧反對 辭掉實驗室穩定工作

  王婷辭掉穩定工作,自己創業的想法,一開始便遭到家人的極力反對。

  2012年,王婷從泰山學院化工學院畢業,隨後便在濟南一家實驗室開始工作,收入不高,但工作卻十分輕鬆。在王婷父母看來,女孩能找到這樣一個離家近且相對輕鬆穩定的工作,還是不錯的。

  但誰知,2014年7月,王婷便不顧父母反對辭掉工作。王婷說,辭工作之前,曾和父母提過這事,但父母都不同意。後來,考慮到自己一直想開店創業,還是決定辭掉工作。

  王婷介紹,早在上大學期間,自己便有開店創業的想法,但那時,還沒想好用多大的店鋪,開什麼樣的店。直到在濟陽偶然找到一間20多平方米的出租房。

  走街串巷 騎電動車尋找店鋪

  2014年11月,王婷追隨老公第一次來到濟陽。在濟陽租了房子後,王婷便開始騎著電動車走街串巷尋找出租的店鋪。因為王婷老公白天上班的緣故,王婷只能靠自己。

  對於濟陽,王婷一點都不熟悉。以至於現在,她對於濟陽的認知,還僅限於2條道路,緯一路和緯二路。而她的米線店就開在緯一路,競業園學校東側。

  王婷說,對於濟陽兩條道路的認識,還源於最初的走街串巷。“開始時,也不知道哪兒有出租店鋪的,就騎著電動車,順著這兩條道路逐個找。”她說,後來對這兩條路瞭解後,她將店鋪的位置鎖定在濟陽兩條商業街附近。

  “想著商業街附近,人流量大,做起買賣來也容易些。”王婷說,但找了一個星期,都沒有找到要出租的店鋪。這時,王婷就想,“不行就先放棄,在濟陽先找工作,找到工作以後,再繼續找合適的店鋪。”

  但誰知,這時,競業園學校東側一個要出租的店鋪卻突然出現了。王婷想都沒想,直接就租下了。

  好朋友辭職來幫忙 米線店開張

  王婷租來的店鋪很簡單,甚至稱得上簡陋,一塊木板隔離出來的20多平方米的房間。

  “啥都沒有,就是一間空房子。”租來的空房子,讓最初的王婷有些摸不著頭腦。“房間太小了,最後決定開米線店。”王婷說,找房子時想著在麻辣燙和米線店兩者之間選一個。

  安裝空調、油煙機,購買桌子、凳子……下定決心開米線店後,王婷便開始忙活起來。為此,還特意花錢到濟南學習了做米線、土豆粉的相關知識。

  開業前一天,王婷怕自己忙不過來,便給自己的好朋友兼大學舍友江魯平打電話,讓其過來幫忙。接到好朋友電話後,江魯平當天便辭掉工作,和父母簡單打了聲招呼,第二天便從濰坊趕到濟陽。

  同為“90後”的江魯平,辭職來濟陽前,在濰坊一家實驗室工作。她說,接到好朋友電話,便立即趕來幫忙了。

  一天40餘顧客 自己能忙得來

  2014年12月1日,王婷的“天下第一粉”米線店開張。此後,兩個“90後”女孩開始做起生意。

  “一天大約有40多個顧客。”記者見到王婷時,這個扎著馬尾,手凍得紅腫的年輕女孩,正忙著給顧客做米線。無論是購買食材,還是做米線,她都一個人完成。

  米線店進門左手邊的牆壁貼了滿滿的便籤紙,便籤紙上大多都是顧客留下的祝福語。右邊牆壁上有王婷寫的無線賬號和密碼的提示。沒有顧客的時候,王婷為了節約開支,不捨得開空調。也因此,她的手指都凍得腫了起來。

  剛開始,江魯平還在米線店幫忙的時候,王婷和她最願意做的事情,就是每天晚上下班回到出租屋裡數錢。“看看今天又掙了多少錢。”王婷想著能快點把投到米線店的本錢掙回來。

  今年1月5日,記者採訪時,米線店中只剩下王婷一個人。王婷說,現在米線店慢慢走上正軌,再加上平時也不是很忙,江魯平走後,自己一個人也基本能忙過來。

  王婷說,因為米線店靠近學校,現在吃飯的大多都是教師,也基本都是熟人帶來的回頭客。她相信,接下來,米線店會越來越好。

專治肩周炎的偏方
抽水馬桶誰發明的
相關知識
創業年代的人物故事
創業最成功人物故事
大學生創業成功的人生故事
自主創業的人物故事
敢於創新而成功的人物故事
成功人士創業背後的勵志故事
古代經歷磨難後成功的人物故事
古代經歷磨難成功的人物故事選
大學生創業成功的人物
名人創業之星的成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