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兒童繪畫心理的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6日

  兒童在美術活動中所表現出的任何行為都有其身心發展的依據,只有把握幼兒繪畫心理,才能給予適時、適當的有效指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探析兒童繪畫心理》

  【摘 要】早在18世紀中期,盧梭認為:“兒童有他特殊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繪畫是表達人們潛意識的直接工具。而往往未經修飾、純粹的兒童畫,是人類稚嫩階段的一種天性流露,是兒童思想情感傾訴的一種方式。

  【關鍵詞】情感 心理 繪畫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7-0167-02

  一 提出問題

  1.背景與意義

  在兒童成長的道路研究和進行日常教學的時候,人們往往把重點放在知識的教授或遊戲活動上。但隨著研究範圍的推廣及深入,發現繪畫活動在兒童的成長中也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

  兒童繪畫是兒童純真心態的自然流露,是他們表達思想感情的一種特殊視覺語言,它是人的生命早期階段的行為產物,是兒童心理、情感、個性、創造能力的反映。只有正確認識兒童繪畫,瞭解兒童繪畫的形式與表現特徵,給予孩子熱情鼓勵與正確恰當的引導,才能使兒童的潛能得以開發,天性得以發展,成為具有健全人格、全面發展的人才。一些研究學者通過兒童的繪畫作品,能分析出兒童在某一年齡階段中繪畫與發展的關係,甚至從中瞭解到兒童的心理以及情緒狀況。

  2.兒童繪畫心理髮展的兩種學說

  第一種是20世紀中期美國兒童美術心理學家羅恩菲德提出的“直線型”發展模式。他提出兒童繪畫發展階段理論分為以下四個發展階段:***1***塗鴉期***自我表現最初階段2~4歲***,塗鴉是視覺經驗和身體、手指肌肉動作協調的一種產物,反映其身心狀態。***2***樣式化前期***再現的最初階段4~7歲***,兒童嘗試用繪畫語言與外界溝通;在對外界的探索中不斷尋求新的觀念,所以使用的象徵符號經常改變。***3***樣式化期***形態概念的成立階段7~9歲***,這一時期的兒童終於發展出種種令自己滿意的符號象徵,這些符號會反覆出現2~3年,稱之為“樣式”。***4***寫實傾向的萌芽誕生期***9~12歲***,這一時期的兒童力圖發現自己與周圍事物之間的真實聯絡。在繪畫中,他們開始打破慣用模式,並注意到周圍事物的細微變化。

  第二種是20世紀80年代美國藝術教育家、心理學家加登納提出的“U型曲線”發展模式。他認為兒童早期的繪畫表現處於“U”型的左高峰,之後跌到“U”型的谷底,這時若持續努力,就有可能達到“U”型的右高峰,成就完整的“U”型發展,但是一般人都只是“L”型的發展。

  二 研究內容

  1.繪畫包含幼兒情感傾訴的語言

  想要正確瞭解幼兒的繪畫作品中的內涵,需要了解他們繪畫的動機和他們所要表現的內容。每個孩子的語言發育過程不同,早講話的不到一週就會牙牙學語,晚的孩子要快兩歲才開始表達。但是當兒童還不會說話時,兒童執起畫筆的時段早於語言發育的時間。當兒童能手執畫筆後,也就意味著他們能記錄自己生活中影響情緒、表達情感的事件了。讓兒童在自由放鬆和諧的環境下,保持愉快的心情,拿起畫筆,在空白的紙上畫下所想所悟。繪畫是幼兒最重要的自我表達方式,通過美術活動幼兒能自由表達自己的情緒、情感及思想,每個幼兒繪畫的表達方式、水平也不盡相同。亞里士多德認為:藝術能外化人的內心素亂,傾聽內心痛苦,從而使人獲得解脫。我們常常發現,一心一意於創作的兒童常常會自言自語、哼唱……那都是他們沉浸在一個只有自己的世界裡。

  2.從繪畫色彩的搭配觀察兒童

  羅斯·艾爾斯庫勒和哈特維克曾提出兒童使用色彩的正常發展程序:早期暖色的使用佔優勢,以後才使用冷色。學前兒童能夠通過色彩,直接表達情感、衝突等一系列心理狀態。色彩是兒童情感生活本質以及情感強烈的最初表現。兒童幼年時期的繪畫是無意識的,具有自主性的。在長期的繪畫過程中,由於每個兒童性格迥異導致有些兒童養成了某種用色的習慣。有的兒童色彩狂亂,多有放蕩不羈之感,這多半是小男孩所作;有的兒童色彩細膩,畫面整潔,這多半是小女孩的作品。而此時,作為一個幼兒教師應因材施教,為每一個兒童創造一個美好的創作環境。在良好的環境中,積極地發展他們的藝術思維,並不機械地進行教育,而是因材施教,重視兒童的個性差異,讓他們以自己的個性方向去發展,而不是一味地讓他們去模仿一些名人的畫卷。

  3.想象力對繪畫創作的影響

  關注兒童畫創作,引導兒童想象。法國作家雨果曾說:“沒有一種心理機能比想象更能自我深化,更能深入物件,它是偉大的潛水者,科學到了最後階段,就遇上了想象。”沒有想象,什麼都不會存在。想象是新形象的形成過程,想象的內容是否新穎,想象的發展水平如何,取決於原有的記憶表象是否豐富。多給兒童思想上、行為上的自由空間,讓孩子們異想天開、天馬行空也無可厚非。喚起孩子內心的好奇心,拓寬兒童的思維領域。我國教育家曾做過一個實驗:他用粉筆在黑板上點了一個點,問剛入學的兒童這是什麼,答案千奇百怪,無所不有,而面對中學生,他們只會一個一個往上累加語法成分。可見,許多兒童在發展的過程中,想象力被禁錮。因此,成人要與兒童多交流,激發其創作靈感,提高其表現慾望,活躍其思維,豐富其想象力。

  三 建議對策

  1.品讀兒童真實的感覺,給予積極的鼓勵

  繪畫是無聲的語言表達,在兒童用直接的語言無法表達或壓抑自己不敢說的時候,通過他的畫,我們能瞭解兒童內心深處真實的想法或看法,品讀兒童的真實感受。鼓勵兒童養成正確的習慣和積極的思想。

  2.關注兒童創作,引導其進行想象

  兒童的繪畫過程中,不應只注重結果,而要關注整個的自主性創作過程,通過與他們的交流,瞭解他們的心理和創作意圖,選擇適當的時機,因勢利導和他們進行各種相關的體驗,讓兒童能更充分地理解他們的創作,並以積極、健康的情緒去進行自主性創作。

  3.在學中玩,在玩中學

  幫助兒童掌握一定的繪畫技能,但又要防止過早地灌輸高難度的專業技巧知識。讓學生掌握一些基本技巧,如不同作畫工具的區別。教師可以設計一些遊戲來豐富兒童的經驗技能,讓他們體驗成功,並掌握必要的知識。但要注意防止過早地灌輸高難度的專業技巧知識,以符合兒童繪畫的發展規律,為自主繪畫打好基礎。

  四 總結

  兒童繪畫有其特殊性,剖析兒童心理、體驗兒童情感、傾聽兒童心聲,同時添入正確的引導,讓孩子的綜合素質得到提升。挖掘兒童心裡的故事,讓想象和快樂伴隨兒童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楊景芝.中國當代兒童繪畫解析與教程[M].上海:科學普及出版社,1996

  [2]桂景宣.學前教育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許涼涼.發展幼兒繪畫創造力的教育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2010***11***

環境心理學相關論文
論環境心理學與空間關係的論文
相關知識
探析兒童繪畫心理的論文
兒童繪畫心理學知識
兒童教育心理學論文
有關兒童發展心理學論文***2***
有關幼兒園教師心理的論文
探究幼兒教師心理的論文
有關兒童心理的論文
引起兒童恐懼心理的原因有哪些
淺析幼兒園幼兒心理的論文
兒童懶惰心理的原因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