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交替育兒知識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7日

  秋冬交替是傳染病的高發季節,有哪些疾病會肆意猖獗呢?不妨替寶寶的健康未雨綢繆,預防寶寶得秋冬傳染病。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分享的的相關資料,各位家長們抓緊看看吧。

  :寶寶最常見的疾病

  秋冬是傳染病的高發季節,有哪些疾病會肆意猖獗呢?不妨替寶寶的健康未雨綢繆,預防寶寶得秋冬傳染病。

  NO.1 感冒

  秋季是季節交替的時候,氣溫不恆定,一天中溫差較大,孩子活動量大,尤其是三歲以下的小孩,體溫調節中樞和血液迴圈系統發育尚未完善,非常容易出現早晚受涼、中午受熱等情況,從而引發發燒、咳嗽、流涕等感冒症狀。

  NO.2 腹瀉

  由輪狀病毒引起,傳染性強。在腹瀉流行期間不要接觸患兒,不帶孩子到人群聚集的地方。患了病要注意補充水分及電解質,不要用抗生素。

  NO.3 盜汗

  秋季孩子容易出汗,要注意衣服隨氣溫適當增減。衣服溼了要及時更換,以免受涼感冒。用中藥玉屏風散有較好止汗效果。

  NO.4 痱子

  秋末是痱子的高發時節,有的孩子在炎熱的夏季沒有患痱子,到了夏末秋初卻生了痱子。夏季父母都比較注意預防,到了秋季,天氣還不穩定,某一天,氣溫可達夏季那樣高,但這時父母已經不再給孩子勤洗澡,擦痱子粉了,有的甚至開始捂孩子了,結果就造成了夏季不得,秋季得的現象。

  NO.5 咽炎

  秋季溼度下降,空氣逐漸變得乾燥,小兒出汗減少,喝水也減少,大多不會主動要水喝,咽部乾燥,在咽部長存的細菌就會繁殖導致咽炎,氣管炎等,這是造成小兒易患咽炎的外在原因。北方咽炎的發病率很高,慢性咽炎也是引起慢性咳嗽的原因。

  NO.6 氣管炎、肺炎

  秋季小孩容易感冒、發燒,如果抵抗力差或者治療不及時,極有可能發展成為氣管炎、肺炎。

  NO.7 蛔蟲症

  夏季瓜果梨桃、生蔬菜吃的較多,感染蟲卵的機會增加,到了秋季,蟲卵大多變成了成蟲,寄生於腸道,這時可常規給孩子服用一次驅蟲藥。

  NO.8 哮喘

  秋天裡忽冷忽熱的天氣,容易導致呼吸道感染;秋雨綿綿,潮溼的環境使黴菌加速繁殖……這些都容易導致孩子哮喘發作。

  NO.9 面板過敏

  夏秋轉換季節時,這些不少小孩都有面板幹癢、鼻子癢、打噴嚏,流眼淚等症狀,嚴重的甚至出現呼吸困難等症狀,這些症狀都是過敏引起的。許多過敏性疾病、呼吸道疾病是因為花草、樹木的花粉混雜在空氣中,從鼻子進入體內後導致的“秋季過敏症”。

  NO.10 過敏性鼻炎

  秋季天氣乾燥,空氣的汙染比較嚴重,各種過敏因素容易“招搖過市”,刺激孩子的鼻黏膜,引發過敏性鼻炎。

  :寶寶日常護理方法

  一、秋冬寶寶日常飲食護理

  1、飲食調整

  紅棗、蓮子、核桃、黑芝麻、山藥、南瓜和茭白等都是適合在秋季食用的食物,另外,爸爸媽媽還可以讓寶寶吃一些銀耳、藕、蘿蔔、百合、西紅柿、豆腐、香蕉等。這些食物具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作用。

  新鮮的水果和蔬菜也是秋季的必備食物。水果和蔬菜除了含有大量的水分外,還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尤其是橙類和綠色果蔬,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B1和B2。這些營養素不但有助於寶寶的生長髮育,還能起到清熱解毒的作用。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要為寶寶提供平衡的膳食,做到主副、粗細、葷素以及幹稀的合理搭配。飲食的結構應以清淡、易消化為主,使大便保持通暢;多吃一些富含粘多糖、卵磷脂、維生素和礦物質等適合於秋季的食物;少吃刺激性、多油膩的食物,因為這些食物會消耗體內大量的水分、加重燥熱的程度。

  2、衣著調整

  老一輩人常說要“春捂秋凍”,這是有一定道理的。天氣變涼時,不用過早地給寶寶穿上厚厚的衣服,捂得太過了,寶寶不僅容易“上火”,而且會因為穿得過多而容易出汗,涼風一吹,反而更容易感冒。適當的“秋凍”還可以提高寶寶肌肉和關節的活動能力,促進寶寶機體的血液迴圈,增強抗寒能力,這對寶寶的生長髮育大有裨益。

  對於秋季寶寶穿衣原則是,根據寶寶的體質、室內外溫度變化等情況去判斷寶寶衣著的薄厚,衣物慢慢加,寶寶比大人多一件,早晚比中午多一件,活動時比安靜時少一件,而且爸爸媽媽可以摸寶寶的小手,以溫熱無汗為宜。

  3、護理方法

  在秋天,寶寶的身體會因為天氣的緣故而出一些小狀況,需要爸爸媽媽幫助處理。

  咽乾脣燥。秋季寶寶的口脣都會變得比較乾燥,這時寶寶往往喜歡用舌頭去舔嘴脣,結果是越舔越幹,使口脣乾裂出血。

  為避免寶寶出現這種情況,在秋天,寶寶每天液體的攝入量要比平時有所增加,比如涼白開、各種果汁、綠豆湯、魚湯和肉湯等,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特別是梨、蘋果、荸薺和藕這些具有生津止渴、滋陰的食物。

  如果寶寶嘴脣較幹,可用食用油、60%的甘油溶液、維生素E油或無色脣膏給寶寶薄薄地塗抹嘴脣。

  鼻子出血。秋季是寶寶的鼻子最容易出血的季節。平時爸爸媽媽在家可以用加溼器、在地上潑水、用溼墩布擦地等方法來增加室內溼度,也可以在寶寶鼻腔內塗抹少量油性物質來改善鼻腔乾燥問題。

  另外可以給寶寶適當補充維生素C,以增加血管壁的彈性,降低鼻腔內毛細血管破損的可能。

  一旦遇到寶寶鼻出血,要讓他立即低下頭用拇指和食指持續壓住寶寶的兩側鼻翼,壓向鼻中隔部。一般情況下,只要壓迫5-10分鐘以上,大多數寶寶的鼻出血都能止住。同時可以在寶寶的前額部外敷一塊冷水毛巾,使血管收縮,起到止血的作用。

  大便祕結。如果寶寶大便乾燥,可以讓他多吃一些膳食纖維豐富的食物,比如芹菜、菠菜、油麥菜、蒿子稈和空心菜等,並適當增加活動量。讓寶寶在空腹時喝一些涼白開、給他做順時針的腹部按摩,也能緩解寶寶大便乾燥。

  寶寶便祕時,不能隨意給他“去火”或用瀉藥,否則容易打亂機體自身的平衡狀態,引起消化功能紊亂,甚至可因神經、消化系統的失調而導致持續性腹瀉。經常使用瀉藥還會使寶寶產生依賴性,影響正常的腸蠕動。如寶寶確實需要藉助藥物“去火”,要去醫院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

  寶寶的秋季防衛戰,爸爸媽媽你們準備好了嗎?不過是飲食方面還是生活小細節方面,都應該隨著氣候變化與季節特徵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讓寶寶能更好的適應新季節新氣候。

  經過以上飲食護理的調整,不要忘了秋冬時節是耐寒鍛鍊的最佳時間。

  二、秋冬鍛鍊寶寶耐寒方法

  民間有“春捂秋凍”的說法,這是因為外界氣溫的變化可以激發人體自身的體溫調節系統,從而增強它的功能。氣溫稍有改變就被動地添減衣服,會削弱人體體溫調節系統的能力。秋冬交替之際耐寒鍛鍊正當時。

  由於不同年齡層的寶寶會有不一樣的抵抗能力,所以我們在鍛鍊寶寶耐寒力的時候要注意適可而止,要保證在寶寶能夠承受的範圍內,要不鍛鍊時一不注意便可能會適得其反。針對0-3個月的寶寶,我們可以借鑑以下的“冷鍛鍊”方式。

  這一階段的寶貝長得很快,但對環境的適應力很差,媽咪要注意選擇耐寒鍛鍊的時機和持續時間。

  睡覺時特別注意腳、肚子和背部的保暖,其他地方不用捂得太嚴。中午室外溫度在27℃—28℃時適當開窗,但不要直接吹寶貝。

  洗澡時,室溫保持在26℃,水溫保持在38℃,不要太高。洗完澡擦乾後,把寶貝放在大毛巾上,用一塊厚一點的毛巾蓋住肚子和大腿,暴露小腿和手臂,用手從寶貝腳底到小腿外側,從手心到手臂外側,輕柔且較快的順著按壓,2—3分鐘後穿好衣服抱起,做回暖按摩。

  餵奶後半個小時,如果寶貝沒有入睡,也可以適當暴露寶貝的手臂和小腿2—3分鐘,採用以上手法按壓。

  適當戶外活動,是很好的耐寒鍛鍊法。在秋季清晨8點左右開始,現做1—2分鐘,慢慢增加時間,1—2個月的寶寶每次不超過5分鐘。保證腳、肚子和背部的保暖,最好媽咪抱著,不用嬰兒車,這樣媽咪的體溫可以保暖,小腿、手臂等部可適當裸露。

  中醫認為,頭是諸陽之會,頭臉是最耐寒的部位,2—3個月的寶貝可逐步降低洗手和洗臉的水溫,一般從37℃逐步降低到28℃左右。秋季乾燥,每次餵奶間歇,給寶貝多喝一些水,水溫從42℃慢慢降低到37℃左右。

  貼心提示:

  ***1***新生兒在黃疸退去、臍帶疤掉了以後,可選擇游泳,每週2—3次,每次10分鐘,是很好的耐寒鍛鍊,可一直持續到寶貝10個月。

  ***2***耐寒鍛鍊貴在堅持,媽咪應把耐寒鍛鍊作為每天必需的活動,一定會受到很好的效果。

  :小孩子拉稀

  小兒拉稀一般由以下幾種原因引起:非感染性,由於腹部受涼、改奶、加輔食過快、傷食或過敏引起;細菌感染,細菌性腸炎和痢疾等;病毒感染,嬰幼兒秋冬季腹瀉。

  治療拉稀必須針對致病原因,不能濫用抗菌素。非感染性腹瀉不必應用抗菌素,一般除調整飲食、穿暖和治療過敏外,用些收斂藥和助消化藥就可以。如蹂酸蛋白、鈣片、次硝酸鉍、乳黴生和酵母片等。病毒感染造成的要兒秋冬季腹瀉也沒有必要應用抗菌素,因為抗菌素對病毒並無治療效果。這兩類腹瀉應用中藥治療效果可能較好。母乳餵養或者選擇添加了接近母乳中的組合比例的益生元的配方奶粉。通常母乳餵養寶貝的大便非常通暢,一天可能排便多到6~8次,大便往往有些軟,大多稀稀糊糊不成形,並略帶一點酸味。研究顯示,用含有國際專利益生元組合的金裝多美滋餵哺的寶貝,其大便性狀與母乳餵養的寶貝非常接近。

  餵養應定時、定量。按時逐步增添輔食,但不宜過早、過多新增澱粉類或脂肪類食物,也不宜突然改變輔食的種類。可以不可以給寶貝加喂些蘋果汁和胡蘿蔔水,以達到收斂腸道內過多水分的目的。轉奶的過程應該循序漸進,切忌速戰速決。一般轉奶需要2周的時間,第一次轉奶應從每天的中間餐數開始,然後每隔幾天增加一次轉奶的餐數,直到完全轉為新的奶粉。考慮到寶貝的體質各不相同,轉奶的步驟也可因人而宜,酌情調整。

  細菌感染造成的拉稀,不管腸炎還是痢疾,都是應用抗菌藥物的指徵。腸炎可以選用痢特靈、黃連素、複方新諾明和四環素等。對於抗藥性致病大腸桿菌引起的腸炎可採用新黴素、多粘菌素E、慶大黴素或卡那黴素口服治療。細菌性痢疾可選用痢特靈、黃連素、複方新諾明或四環素與磺胺增效劑***TMP***同時應用。其中四環素由於對牙齒髮育有不良影響,換牙以前的孩子不宜使用,換牙以後的大孩於可以服用***劑。抗菌素的應用原則是當用時則用,不該用時就不用。應用抗菌素要達到一定療程,否則容易使感染拖延,發生遷延性、慢性腸炎或痢疾,給治療造成一定困難。腸道感染應用抗菌素,一般以5一7天為一療程,重症感染可用至10-----14天。

  如果拉稀伴有發燒或脫水,還應服用退燒藥和補液,糾正脫水。腹瀉時還應減少飲食,吃些容易消化的食物。
 

秋冬育兒知識
秋冬換季育兒知識
相關知識
秋冬交替育兒知識
小班秋冬季節育兒知識
夏季與秋季交接育兒知識
秋冬季節育兒知識
秋冬換季育兒知識
幼兒秋季大班育兒知識大全
幼兒秋季大班育兒知識
關於冬天的育兒知識
秋季小班育兒知識
小班秋季期的育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