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學生評價體系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02日

  多元評價不僅關注學生的學業進步,而且關注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範文,歡迎閱讀!

  篇一

  新課程提倡發展的、動態的、人性化的評價理念。《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瞭解學生髮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最大限度地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使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最佳發展,這不僅要改革評價體系,尤其重要的是要變革評價理念、主體、標準、方法和手段等方面。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關注人的發展,教育評價應該為促進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的發展服務,真正發揮評價的診斷、改進、導向、激勵和教育的功能。

  一、整體化的評價理念:讓評價更全面

  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更應當關注學生的整體發展。教育要關注人的整體發展,除了要考查學生學到了什麼,還要綜合評價學生是否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合作、學會做人等方面。傳統的課程評價的功能注重甄別和選拔,新課程評價的功能更加註重發展,即評價不僅要檢查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情況,而且更應該關注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過程和方法,以及在學習過程中形成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當前世界基礎教育課程的功能己發生改變,從傳授知識為主轉向注重培養學生多方面的綜合發展,包括積極的學習態度、良好的學習習慣、健康的身心品質、創新精神以及實踐能力等,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奠定基礎。

  新課程的評價觀注重評價對學生髮展的促進作用,評價的目的是通過考查學生的學習情況,發現課程與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評價是為了創造適合於兒童的教育,即如何發揮評價的診斷、導向和激勵功能,關注學生的進步與成長,幫助學生找出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的建議,更好地促進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的發展,評價不再是為了甄別和選拔,不再是選擇適合教育的兒童。班級教育中的評價要把開設的所有課程都納入評價範疇。如英語課的口語會話、情景表演;微機課的電腦操作和技能比賽;音樂課的舞蹈訓練和電子琴的風采展示;體育課的基本知識和動作表演;美術課的現場作畫、沙畫展示等。

  要把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的表現融入評價中,從非智力因素的角度評價學生。在每一次活動中,按照不同的內容對學生進行不同的評價,通過評價記錄孩子們的成長曆程,積累豐富的生活經驗。任何活動都應該從表現單一的認知評價擴充套件到認知、過程與方法、情感目標評價三者的有機整合,由此促進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的發展。例如有的班級組織學生到苗圃基地進行除草澆水活動,到戶外舉行“綠色教育主題中隊會”,在校內開展特色班級學生特長展示活動等。

  二、個性化的評價標準:讓評價更準確

  學生之間存在著諸如智力水平、學習自覺性、活動能力等方面的差異,這些差異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個性發展,用唯一的標準來衡量學生,結果必然導致大量學生片面發展,大量的學生被淘汰。例如傳統的學業成績評定,只注重學生寫在試卷上的答案,學生思維的推理過程、形成假設、論證論點、運用論據等卻被摒棄在評價的視野之外,而這些對學生髮展都是至關重要的東西。傳統的學業成績評定使學生的學習活動最終被格式化在唯一資料和標準答案上,既不能體驗到智慧火花和學習過程帶給他們的愉悅,也不利於形成獨立思考和批判創新的精神。

  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提出,“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智力強項和獨特價值,對所有的學生都採取同樣的評價標準和評價方式是不合理的。”因此,在確定學生的評價內容和評價標準時,應充分考慮個體發展的差異性和多樣性,以最大程度的個別化方式,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促進個體價值的最大程度的實現。新課程評價承認學生髮展維度和發展水平的差異性,注重用個性化的標準來評價學生,重視學生的實際發展,允許學生在目己的興趣和特長上有發揮的空間,實質上是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更為廣闊的舞臺,每一個學生都能在這個舞臺上找到自己的位置。關涉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的發展的內容,都應成為教師教育教學的關注點,不管它是隱性的、難以客觀測評的內容,還是顯性的、可客觀測評的內容。

  一個班級中,教師對學生學習、情感、意志等每一方面的評價都應分設不同層次,力求使所有的評價都最有利於學生的個性發展。這樣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評價時採用不同的評價標準,使每個學生都能在自己的最近發展區中達到最優的發展水平,認為自己具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但還有更高的標準在前方召喚他們,激勵他們向下一個目標奮進。具體到各個學科的學習中也是這樣,都因為評價標準的不同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體驗到各自成功的喜悅,使他們對學習充滿信心和希望,進而能積極主動地學習、思考和發展。

  例如,在評價學生的學習習慣時,有老師把它分為如下幾個層次:一是能夠按照課程表獨立整理課本,準備學習用具;二是能按時、規範、獨立地完成作業,不需他人督促;三是大膽質疑、積極探索,能做到敢於和善於提問;四是主動查詢作業和試卷中的錯誤的原因,並及時改正;五是自覺做好預習和複習工作。

  三、動態化的評價過程:讓評價更合理

  新課程的評價觀把評價看作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有效手段,傾向於採用一些自我參照的評價方式,即通過對比評價結果與學生先前的表現,發現學生的進步和不足,及時進行指導和鼓勵,並有針對性地提出具體的補救措施。這種評價是使每一個學生在原來的基礎上得到進一步發展,而不是試圖為學生在群體中確定一個位置,因此,評價的重心應該從結果轉向過程。單一的終結性評價不能對學生的發展過程進行全面評價,應該在對評價物件各方面的現有發展水平作出診斷性評價的基礎上,再在學生學習過程中隨時進行學習方法、態度等方面的評價,通過學生在實際情境中運用知識的活動、課堂筆記、家庭作業、個性設計等第一手的資料,綜合評價學生的發展過程及其成果。同時結合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與學生自身的自我評價來做好形成性評價,最後在此基礎上對評價物件的各方面發展作一個終結性評價。只有這樣,才能公正、準確地評價學生。

  教育的多元化評價注重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注重動手實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注重學習過程和體驗情況、注重方法和技能的掌握、注重學生學習態度的轉變,歸根結底是重視學生各種素質尤其是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狀況。例如,有的班級,教師設定了奪星比賽,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分為不同的類別:積極動腦、認真思考的學生可以拿到黃星,專心聽講的學生可以得到一顆紅星,團結協作的學生可以獲得一顆綠星,作業工整的學生可以得到藍星,只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不同程度的進步就獎給一顆金星,得滿十顆星就能夠換一面楓葉。目的是使學生熱心地參與學習的全過程,關注他們在學習活動中的情感和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這樣的評價使每個孩子的個性都得到良好的發展,照顧到各種層次的學生。

  四、多樣化的評價方法:讓評價更人性

  量化評價重視客觀公正性,減少了主觀隨意性,相對於過去的主觀評定是一種進步。但是量化評價把複雜多樣的教育活動簡化為一組組統計資料,使得學生豐富多彩的個性發展淹沒於資料之中,也丟失了教育中最根本、最有意義的內容。新的評價觀更多地採取質性評價全面考察學生的整體素質,綜合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和身心發展。質性評價是當前教育評價領域關注的焦點,是一種新的評價理念和評價正規化。它倡導的蘇格拉底式研討評定、情景測驗、課堂行為記錄、學習日記、成長檔案袋等等評價方式,已開始被教育工作者關注並付諸實施,這將有助於人們在評價過程中更加註重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真實而完整的表現。

  質性評價並不是對量化評價的簡單遺棄和全盤否定,教育評價要 實現問卷調查、觀察、交談等定性分析的方法與測量、統計分析等定量方法的恰當地整合,有效地發揮兩種評價方法各自的優勢,以便更準確地反映評價物件,更有效地實現教育評價的發展性功能。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樹立班級中沒有差生的觀念,運用多種評價手段對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評價、表彰和鼓勵。在實施多元評價的過程中,教師應通過精心設計,激勵每一個學生“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子”:堅持多一把尺子量人,讓每一個孩子都感到“我能行,我快樂”;真誠關愛每一個兒童的學習和生活,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陽光和雨露”„„如採用小組評價法、活動評價法、鼓勵評價法、形象評價法、模糊評價法、無級評價法、個案評價法、參與評價法、反饋評價法等評價的方法和策略。小學生的認知水平以形象化為主導,形象評價法比較生動、活潑、具體,學生較易接受,印象深刻,所產生的效果能持續很長時間。

  例如,表現好的學生可以得到一顆小星星、一朵小紅花、一個笑眯眯的太陽、一朵會下雨的雲彩、一個小動物、一顆小植物、一個兒童卡通人物形象等獎品,學生從這些圖形中獲得愉悅的感受。又如,當學生取得某一項成績時,被允許在教室的某一面牆紙上沾上自己喜歡的顏色粉,按上一個手印,並簽上自己的姓名和日期。漸漸地,教室的牆上出現了許許多多色彩斑斕的小手印,每一個手印的背後都有著一個生動的故事,一個關於自己成長的記錄。

  五、多元化的評價主體:讓評價更公正

  傳統評價由外部評價者來實施,並且各種外部評價者在評價過程中互不溝通,被評價者通常被排斥在評價過程之外。事實證明,無論什麼評價如果沒有被評者的主動參與,就很難達到預期的目的。新課程倡導評價主體多元化,強調家長、學生、教師、校長以及專業研究人員共同參與的互動評價模式,特別注重評價物件對評價過程的積極參與。強調被評價者的主體作用,不僅可以使他們積極配合,保證評價工作的順利進行,而且,還能吸取他人的經驗,改進自己的不足之處,有利於進一步完善自我。

  學生成長檔案袋的使用就把教育評價變為教師、學生、家長共同積極參與的互動活動,通過學生自己、夥伴、教師、家長四方面的評價來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促進每個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的發展。例如,有的老師設定了個性化的學生成長檔案袋,其中有學生的自我介紹和每月的奪星記錄,有記錄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等成長足跡的電子相簿,在每一階段都穿插老師、家長、夥伴、自己以贈言的方式所做的評價。學生成長檔案袋從多角度***包括學生所接觸到的每一方面的人***、全方位***涉及到德智體美勞各個方面***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點滴進步和成功的喜悅,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自尊心、自信心、個性和特長得到最有效的張揚和發展,使學生的自我學習、自我意識和評價能力在評價過程中不斷髮展。

  總之,有效的評價使學生的思維更為活躍,學習行為的自覺性大大增強,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和個性的發展。班級教育中的多元評價,因人、因時、因地制宜,真正成為反饋教育質量、進行教育調控的直接根據,從而有力地促進了學生生動、活潑、自主發展,更促進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和綜合能力的提高。

  篇二

  在全面實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新的歷史背景下,如何評價學生、與傳統的課堂教學相比怎樣定位新課標要求下的學生?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這個問題逐步凸顯出來。我校吸收借鑑以往教改成功經驗,摒棄以往不合理的評價方法,為了對新課程標準下的學生評價進行的更具科學、合理,特制定此項工作實施方案。

  一、適應教育發展需要 構建多元評價機制

  建立新的評價體制適應時代的要求,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傳統的評價過分強調學科知識體系,以測試為評價的唯一形式,忽視人文性,嚴重製約了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和運用。而教育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不斷髮展的活動過程,需要根據情況變化及時作出判斷和決定,由此產生相應的教育評價。傳統的評價體制必然被現代的教育體制所淘汰,必須建立一個適應全面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評價體制,促進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動機、誘發廣泛的興趣、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服務。 我校經過不斷探索,初步建立了包括德、智、體、美、勞等多項評價內容;有學生、教師、家長等多方面人員參加;自評、互評、他評相結合,定期評與不定期評相結合等多種評價方式的多元化學生評價機制。基本實現了評價內容、評價主體和評價手段與方式的多元化。

  二、根據學生生活實際 體現多元評價特點

  對學生進行評價是教育過程的一個環節,突出評價的發展性功能集中體現了“一切為了學生髮展”的教育理念。學生處於不斷髮展變化的過程中,教育的意義在於引導和促進學生的發展和完善。學生的發展需要目標,需要引導,需要激勵。在實施多元性評價的過程中,我們認為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多元性評價必須貼近學生實際。只有明確學生髮展的目標和方

  向,才能確定評價的內容和方法,才能不斷反思並改善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從而發揮評價的發展性功能。多元性評價的根本目的是促進學生達到目標而不是檢查和評比。多元性評價將著眼點放在學生的未來,所以,瞭解學生現在的狀態不是為了給學生下一個結論或是給學生排隊,而是用於分析學生存在的優勢和不足,並在此基礎上提出具體的改進建議。

  多元性評價基於一定的培養目標,這些目標顯示了學生髮展的方向,構成了評價的基本依據,我們確定的目標主要來自於國家法律法規和新課程標準,並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實際情況。填寫好學生《素質報告書》,建好《學生成長記錄冊》。通過兩項評價,把學生的表現和成長過程記錄下來,使評價更具有真實性。

  2.多元性評價必須注重評價過程。學生的發展是一個成長過程,促進學生的發展同樣要經歷一個過程。

  多元性評價強調收集並儲存表明學生髮展狀況的關鍵資料,對這些資料的呈現和分析能夠形成對學生髮展變化的認識,並在此基礎上針對學生的優勢和不足給予學生激勵或具體的、有針對性的改進建議。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自我反思、自我認識更為重要。他們在自評、互評和他評的過程中不斷髮揚長處,糾正不足,實現了發展、進步和提高的目標。

  3.多元性評價必須關注學生個體差異。每個學生都具有不同於他人的素質和生活環境,都有自己的愛好、長處和不足。學生的差異不僅指考試成績的差異,還包括生理特點、心理特徵、興趣愛好等各個方面不同特點。這使得每一個學生髮展的速度和軌跡不同,發展的目標也具有一定的個體性。多元性評價要依據學生的不同背景和特點,正確地判斷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及其發展潛力,為每一個學生提出適合其發展的具體的有針對性的建議。認真把握學生多元性評價的每一個環節。

  4.多元性評價必須重視學生主體作用。多元性評價提倡發揮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作用,改變過去學生被動接受評判的狀況。要讓學生更多地參與評價內容和評價標準的制定,在評價資料的收集中發揮更積極的作用,通過“協商”達成評價結論,使得評價的過程成為促進學生反思、加強評價與教學相結合的過程。

  三、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不斷完善多元化評價

  開放式的多元化評價的理論基礎——建構主義認為,學習不是知識由教師向學生的傳遞,而是學生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的過程,學習者不是被動的資訊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動地建構資訊的意義,這種建構不可由其他人代替。所以學習並不是簡單的資訊的積累,它同時包含由新、舊經驗的衝突而引發的觀念轉變和結構重組;學習過程並不是簡單的資訊輸入、儲存和提取,而是新舊經驗之間的雙向的相互作用過程。課堂教學可以通過創設合理的情境,再由學生自己思考、討論,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達到這種新舊知識的整合。所以,我們要求教師要根據多元性評價體系要求設計課堂教學。

  1.在課堂上大部分的時間都應用在讓學生自己講,合作討論、辯論等活動上,才能充分體現教師的角色由過去的課堂獨裁者,變為課堂的引導者、組織者。

  2.積極創設情境,讓學生有話可說。新課程改革要求課堂講授要生活化,情境化。過去灌輸書本知識的“空對空”模式應轉變為設定合理的情境,將抽象的概念轉化為具體生動的情境。從學生的實際經驗出發,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和探究,學生才有話好講。

  在課堂上教師努力創設情境,身邊的社會情景在課堂上重現,引發學生“說”的慾望。把抽象的知識拉到身邊的現實生活中,這無形中為學生搭建一個“梯子”,解決了學生的“困難”。

  3.儘量消除人為設定的框框,發散學生的思維。課堂上儘可能設計靈活性問題,少給學生的思維設定框框,避免阻礙學生思維的發散。良好的設疑,加之教師的及時引導,給學生思維以自由,打破了框框,課堂就會呈現出絢麗的亮點,學生的回答也會凸顯出個性魅力色彩。 所以我們平時上課時也儘量不要人為地給學生設定框框,在學生髮表意見時,教師不提前“暴露”自己的立場,允許學生有不同的見解和觀點。這樣學生才能講出個性化的思想和語言來,從而體現出學生作為個體的獨特性。

  總之,從新課程的評價標準可以看出,學生評價更加關注問題解決能力、個人效率、思維技能及接受變革的意願。學生評價被賦予了新的意義——解放學生,將支援理念“工具理性”變“解放理性”,賦予學生真正的主體性,凸現學生在評價中的地位。全國各地在中小學課程價值方面達到共識——學習有利於人的全面發展和人才素質的提高,有利於在多元化的社會中發展,符合了時代的要求。評價的目的不再是以甄別學生為主,而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構建多元的評價體系,有效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使教育教學評價,在目的及根本上產生質的變化,有效地為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服務。

  篇三

  一、指導思想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要求“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創新教育理論對學生的評價,著重考慮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及創新品格等方面的綜合發展以及與之相伴隨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形成的評價。不僅應關注基本知識與技能的培養,更應關注個體的進步和多方面的發展潛能,以促其全面發展,終身發展。

  二、多元化評價思路

  1、確立評價是落實新課程標準的魂。

  2、圍繞評價的發展性、形成性功能。

  3、新課程理念與校本實際相結合。

  4、從評價目的、內容、主體、標準、方法、過程、結果等方面進行設計。

  三、多元化評價原則

  1、主體性原則:始終以學生為主體,採取自評、互評相結合。

  2、全面性原則:評價內容應具有三緯度特徵,必須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

  3、民主性原則:把學生當作平等合作的夥伴來對待,可以評自己、評他人、評教師、評教材。

  4、個性化原則: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需求,多用一把尺子多一批學生。

  5、發展性原則:充分發揮評價的導向、激勵、改進功能。

  四、多元化評價的實施

  1、多元化評價實施維度

  ***1***評價目的激勵、導向、改進化

  多元智力論告訴我們:每個學生都有多種智力,只是這些智力在每個人身上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組合存在,各俱特色。因此儘量用激勵性的評語促進學生的發展,幫助他們確立目標,發揮評價的導向功能,和被評價者一起分析、發現存在的優點和缺點,進出合理性建議,發揮評價的改進功能。

  ***2***評價內容多元化

  ①學業內容的評價。學業內容基本上以各學科所應掌握的知識和形成的技能為主,基本實現了分項考與綜合考相結合、學科抽測與定期驗收相結合、口試與筆試相結合、小組評與家長評、教師評相結合。測評內容以新課標為指導,以細化的評價目標和標準為依據,在命題上力求體現趣味性、靈活性、交際性、實踐性。

  ②非學業內容的評價。也就是常說的非智力因素評價。非智力因素對於一個學生的成長至關重要,在非學業內容的評價過程中,我們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習慣、願望、興趣、主動性、合作與交流的意識,關注他們的情感體驗,學習心理等。通過學生自評、教師點評、談話、家長參評,小組互評等多種形式。讓學生更多地反思自己,改進學習行為。

  ***3***評價主體多元化

  傳統的評價方式,通常是以教師為評價主體。這樣的評價往往帶有較強的主觀因素,帶有片面性,不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此,要使評價主體多元化,並注重學生評價的自主性。評價主體多元化,使評價結果更準確、客觀、全面,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1、教師點評。各任課教師與班主任相結合,定期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

  2、自評,是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態度、情感和對所學知識等的自我評價。 3、家長參評。請家長參與對學生的評價,一方面是為了讓家長對學生有一個全面的瞭解,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讓家長及時瞭解學校的課程改革情況,取得家長的理解和支援。

  4、小組互評。小組互評有利於學生間的相互學習、相互欣賞、相互提高。

  ***4***評價標準多元化

  我們必須承認學生在氣質、性格、能力等多方面存在差異,但不承認存在絕對意義的差生。他們缺乏的只是關愛、自信與成功感。因此用多把尺子來評價學生,多一把尺子就會多培養一批人才。

  ①在書面考試中設臵梯度,以體現評價對不同個體發展的需求;

  ②要對特殊個體採取特別的辦法進行評價。如一位學生今天的作業比昨天的作業有進步,即使尚不如書寫優秀學生寫得工整、漂亮,也給他個“激勵卡”。我們強化進步就是100分,淡化分數意識,突出特長表現,讓每一位學生都有閃光點,都有成功的機會。學校努力為學生創設一個寬鬆和諧的成長環境,讓學生盡情享受成功的喜悅,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抬起頭來走路。

  ***5***評價方法多元化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給我們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必須深刻地認識到:觀念決定行為,行為決定方法,方法決定呈現。用多種方法激勵學生不斷進步。

  ①、百分制的評價方法:在選拔式的考試中,我們繼續採用百分制的手段,以發揮考試的選拔功能。如中考和期末考試中的語文、數學、英語科

  ②、百分綜合分制的評價方法:公式:A***X,Y,Z***,A代表綜合分;X代表卷面分;Y代表平時學習情感態度和進步分;Z代表實踐分。如素質報告冊成績語、數、英科目填寫,要求寫百分綜合分制。

  ③、等級綜合分制的評價方法:公式:等級***X,Y,Z***,等級為綜合分折算成的等級,X代表卷面分,Y代表平時學習情感態度和進步分;Z代表實踐分。如素質報告冊成績政治、物理、化學、歷史、地理、生物科目填寫,要求寫等級綜合分制。

  ④、等級制的評價方法:體育、音樂、美術、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採用這種方法。

  ⑤、學分制的評價方法:校本課程採用學分記錄。

  ⑥、“暫緩結論式”評價方法。這方法是指學生在某一次考試或考查中沒有得到滿意的成績,教師可暫不評價,只要學生在原有基礎上有進步,或作出了相應的努力以後,經個人申請老師可以給予重新的評價,讓不同起點的學生都能夠體驗成功,從而激勵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增強進一步學習的信心。同時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⑦、“浮動式”評價方法。這種評價方法是指學生的某一次作業或考試有缺陷,教師已給予了一定的評價,經學生彌補後,教師在原有評價基礎上,給予補充性評價,可進行二次評價、三次評價。

  ⑧、成長記錄袋成果展示。“學生是在不斷髮展變化的人”,因此,有些評價的內容就需要經過一段時踐之後,再予以階段評價。為了避免以往過分強調對學習結果的評價,而忽視對過程的評價,造成評價的片面性,導致評價導向功能出現偏差,我們對這類內容的評價嘗試了以“成果展示”來反映學生學習的過程。向學生明確評價的內容、標準、形式、時間,使之成為學生學習的目標,從而增強評價的透明度。

  ⑨、階段性分項考試。分項考試是指將不同學科的知識點分散到日常學習活動中,設立月階段性單項能力考核制度,加強形成性評價力度。

  ⑩、隨堂評價。課堂是獲得知識、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主渠道之一,因此,課堂學習效果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為此,建立“隨堂評價機制”,對學生隨堂表現予以評價。設立“隨堂評價表”,內容包括:提問題、認真傾聽、積極發言、合作交流等。每週進行一次小結,每月累計一次,由教師給出描述性評語,下發至家長手中。

  ⑾、綜合素質評定:每學期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評定,畢業評定以三年的平均等級。

  ***6***評價過程動態化

  評價的過程應由過分注重終結性評價轉向注重形成性評價。即平時的教學中對學生的綜合能力的形成過程進行監控式評價,其任務是對學生日常表現成績及學習情感、態度、等方面的發展做出評價,為教師調整教學提供依據。

  ***7***評價結果的處理多元化

  讓每一個孩子都有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自信、自尊、自愛、自強,滿懷信心地迎接明天”是“我能行”教育思想的宗旨。評價的目的是強化激勵,而不在於甄別優良。評價結果的真正意義應在於能夠促進學生的不斷髮展,對他的健康成長產生深遠影響。

  ①、採取“浮動式”或“暫緩結論式”的處理形式。當學生對自己的成績不滿意時,可以申請多次測試或補充評價,以促進學生的進步。

  ②、設“激勵表揚欄”。學生將其在各科學習和各項活動中所得的進步張貼在表揚欄中。

  ③、採取單項評價的形式,讓每位學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悅。

  A、評選班級、年級、校級“十佳之星”;B、頒發升旗手榮譽卡;C、“我能

  行”留影;D、頒發鼓勵卡及時表揚;E、小主人廣播站事蹟介紹;F、評選“進步生”;G、在升旗儀式、校會上頒發獎狀;H、向家長髮喜報;I、評選頒發雛鷹獎章等。

  ④、特長展示。學校定期舉行“特長展示”活動,並命名一批“特長星”以此種處理形式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此外,如環保之星、體育之星等等。

  五、多元化評價管理

  1、管理模式與流程

  說明:領導小組以校長為組長,副校長為副組長,教研室規劃設計多元化評價方案體系,教研組,備課組設計學科多元化評價方案,教務處、政教處組織年級組教研組、備課組、科任教師、全體學生執行多元化評價方案,家長、科任教師、學生把執行意見和建議反饋到領導小組,促進多元化評價體系趨於完善,便於執行。

  2、遵循設計——實驗——反思——改進——推廣的流程。2005年-2006年為實驗階段,即部分教師,部分學科帶頭實驗,總結經驗,形成指導性意見,2007年全部學科參與實行多元化評價。

  3、教務處、政教處、教研室督促、檢查各科課程、各科任教師、各班的實施情況,期末把積累材料交教務處或教研室存檔。

  4、素質報告單必須是按規定的評定結果。

擔當比誠實更重要
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評語_對高校學生綜合素質的評語
相關知識
多元學生評價體系
對學生評價體系的建議
新課標中學生評價體系
對學生評價的多元化
多彩的學生評價
學生評價方式的多樣化
小學生評價手冊家長評語
學生評價的重要性
對學生評價語句
對學生評價的語言